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四年級教案 > 《一隻貝》教學反思?精選3篇

《一隻貝》教學反思?精選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2W 次

  篇一:《一隻貝》教學反思

《一隻貝》這篇精讀課文給我們講述了一隻貝的一生,它曾經美麗過,因爲“一顆石子”,它變得“醜陋”了,它被人遺忘在了海灘上,當人們發現它有“閃光的珍珠”時,它已經不蹤影了。爲人們奉獻了最精美的禮物後悄然離去,讚揚了貝默默付出、不求回報、勇於奉獻的精神。

《一隻貝》教學反思?精選3篇

在《一隻貝》的教學中,我是這樣引導孩子理解“奉獻”的:

“這是一隻可憐的貝,也是一隻可敬的貝。”根據課文內容,理解這句話。

可憐它用自己的血肉甚至生命磨製出了珍珠,使它失去了美麗的外殼,失去了生命;它可敬是因爲它在磨製珍珠的時候默默地承受着痛苦,毫無怨言,奉獻出最精美的禮物後卻消失得無影無蹤。

讓學生在理解這些的基礎上在,結合生活實際,讓學生說說在我們的周圍有沒有有着貝一樣行爲的人?孩子通過討論議論,會說出教師、清潔工等。這也能更好地激發他們奉獻並不是幹出什麼偉業,平凡孕育偉大,奉獻在於默默付出。

  篇二:《一隻貝》教學反思

《一隻貝》這篇著名作家賈平凹的文章是作爲一篇講讀課文,這篇課文寫的是海里的貝被浪潮送到岸邊後,只剩下美麗的貝殼,被孩子們撿起。有一隻普通的貝,因爲一粒沙子鑽進殼內,它的殼失去了光澤,破爛了,裏面卻形成了一顆閃光的大珍珠。通過這個故事告訴人們珍珠是如何形成的,同時還抒發了作者對那種默默地爲人類爲自然奉獻出珍貴美好的東西而甘願犧牲自我的奉獻精神的讚美之情。作者託物寄意,表達人生真正的價值不在於外表而在於是否爲人類爲社會做出過貢獻。文中作者的語言富含人生哲理,因此這是一篇思維與朗讀訓練的好教材。

在教學上,由於本課言辭清麗而流暢,情感真摯而樸素,是引導學生感知漢語言文字魅力的絕好材料,所以,教學該課時我讓學生充分讀書、感悟文本。在此基礎上抓住文中出現的“漂亮”與“醜陋”、“可憐”與“可敬”等幾處矛盾點入手研讀,教學中力爭做到以讀書訓練爲經,語言文字訓練爲緯,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允許學生多元解讀,以學生讀、說、議、寫,去代替教師單一的講授,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發展性、創造性,從而達到激發興趣,理解陶情,啓迪心智、感悟積澱的境界,並珍視學生真實而獨特的情感體驗。 本課的設計,教師針對文本,並沒有平均使用力量,而是打破了文本記敘順序,緊抓文本中的兩個矛盾點:即漂亮與醜陋、可憐與可敬。 引導學生讀、思、議,有效地突破了教學重、難點。教學中,體現出以下的亮點:

1、巧妙設問。

教學設計時我緊扣中心,圍繞“這是一隻可憐的貝,也是一隻可敬的貝”展開課堂教學,所以我以“這是一隻怎樣的貝?”爲主題,引導學生思考,避免了一些繁瑣的問題,限制了學生思維的發展。在這個教學片斷中,孩子走進文本方式是多種的,在閱讀文本的同時,還要透過文本,去提煉文本所透射出的豐富內含。在這裏,做老師的不斷地去引導孩子去挖掘文本中的內含,走進文本的同時,也要走出文本。在進與出的過程中,學生對課文會有一種更深的認識

2、讀悟結合。

這篇課文作者採用的是以物喻人的寫作方法。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無法走近文本。因此,以讀爲本,以讀代講,特別是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貫穿於我教學的始終。並通過詞語的品析,句式的推敲,情感的體會等方法,達到積累語言,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目的。讓有效性落到實處。

3、讀寫拓展。

爲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語文素養,只靠教師和課堂教學是不可能的,它需要學生自己從語言文字中去獲得感受和體驗,因此,引導學生感悟“貝只好受着內在的折磨”這句的時候,我進行了仿寫句子的語言訓練。完成後讓學生反覆誦讀,感悟貝的可敬。這樣的訓練既不失時機地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能力,又深化了學生的認識。學生完成仿寫後擴展了原來的內容,有了真切的情感體驗,更激發起孩子們對這隻貝的懷戀和敬意。

4、“語言”的有效挖掘。

詞語、句子的理解的方法很多,創設情境幫助學生理解詞句會很快加深印象,在身體上或心理上受到直接的感受。如教學貝可憐一段中,先讓學生讀句子,並說說自己讀時的心情,然後讓學生又想是文中哪個詞讓你有了這種感受。於是學生便抓住了“折磨”“無論如何”等關鍵詞,並通過自己的理解,教師的引導,充分在字裏行間體會出貝的可憐,作者的同情之情。

最後,運用改換人稱的方式,再一次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因而,學生的情感豐富了,朗讀也就會一次比一次好,層次性很強。 最後,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凡是像這隻貝那樣不惜犧牲自己,默默地做出奉獻的人,都是可敬的人。老師相信,假如有一天你們遭受了什麼磨難,只要想起這隻堅強的貝,想起那些可敬的人,你們一定會經歷風雨重見彩虹,做一個堅強勇敢的人,做一個對社會對祖國有用的人。

正如布盧姆說,“ 人們無法預料教學所產生的成果的全部範圍 。沒有預料不到的.成果,教學也 就不成爲一種藝術了 。”因而 ,精密的課前預設和靈動的課堂生成,纔是我們每個一線教師最 需要爲之努力和歷練的 。其實一堂好課不正如一粒珍珠,沒有長久的磨練又哪來奪目的光彩?

  篇三:《一隻貝》教學反思

《一隻貝》這篇課文是我們共同體校本教研活動的一部分。我們經過反覆的研究、討論,進行教學設計。首先由李爽老師在班級進行了試講,然後我們針對李爽老師教學設計中存在的不足又重新進行了設計。然後我們的組長何方老師又在班級進行了試講。因爲我們覺得何方老師所提出的問題沒有考慮到學生們的已有的知識水平,過於簡單,於是我們又對教學環節進行了修改。今天我在班級進行了試講。雖然前兩位老師所出現的問題都解決了,但是由於教師本身存在能力的差距,班級的情況更是不盡相同。因此新的問題又出現了。比如我們在講課的過程中對學生讀的指導不到位,每次讀的目的不是很明確,而且對於難點的地方教師的引導也不是恰當。在本節課中還出現了提前完成教學任務的情況。

正如布盧姆所說,“人們無法預料教學所產生的成果的全部範圍。沒有預料不到的成果,教學也就不成爲一種藝術了。”因而,精密的課前預設和靈動的課堂生成,纔是我們每個一線教師最需要爲之努力和歷練的。其實一堂好課不正如一粒珍珠,沒有長久的磨練又哪來奪目的光彩?

我相信在我們共同體各位老師的努力幫助下,在各位領導的幫助下,我一定會更好的、更快的進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