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一隻貝》的語文教學反思

《一隻貝》的語文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2W 次

身爲一名人民老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一隻貝》的語文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一隻貝》的語文教學反思

《一隻貝》的語文教學反思1

在上這節課之前,我就用心地備了兩次課,我要用飽滿的情感,激昻的聲音來把這隻貝所經受的折磨與痛苦,最終磨製成一顆罕見的大珍珠的經歷充分地渲染出來,因爲我欣賞它的默默無聞,甘於奉獻的.精神,這隻貝用盡了它的血和肉打造了它一生的一種精彩,縱使它美麗的色彩慢慢淡去,縱使它結束了自已的生命,可它的價值又在這顆珍珠的誕生中重新獲得延續。

帶着這樣的情感,我和學生們走進了課堂,爲了能一下子就抓住學生的情感,我把文中的一段文字改編成了一首小詩,用動情的朗讀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們感受,接着,我引出一條主線:這是一隻怎樣的貝?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探究中,我用反覆品味這首小詩的手段來讓學生們感受着這是一隻可憐的,堅強的貝,並及時設置情境,讓這生對這隻貝的認識進一步得到昇華,由可憐變成了可敬,因爲它可敬的精神,所以孩子們對於美與醜有了重新的認識,並在拓展訓練中,舉了實例來說一說,最後以朗讀這首小詩來結課。

上完這節課,使我受到了莫大的啓發,每一堂好課其實就像這顆璀璨的珍珠一樣需要我們用心和行動去磨製。好課多磨,才能磨出真正的味道來,而我們在磨製的過程中更應具有貝這種持之以恆,默默鑽研的精神。

再往人生的道路上引申一下,人的一生同樣也需要磨製的過程,換個說法來講應該是需要修煉與積累的,要想有成就,就必須捨棄一些美好的東西,沉下心來,專心做好某一件事情,等到自已積累得多了,修煉自然就水到渠成了,而這個過程,比這隻貝鍛造珍珠還要難上千倍,萬倍。其中所經歷的苦痛應該更甚之又甚。

這隻貝,我崇拜他,我要再講一次課,再來磨他一次。

《一隻貝》的語文教學反思2

在初讀第4課一隻貝的時候,讓學生思考:這是一隻怎樣的貝?開始幾個學生說到了課文中現存的答案?如:醜陋的貝;可憐的貝;可敬的貝等,等前面的三位學生說完,有很多雙手都放下了。這時,課堂上只見稀稀拉拉的幾隻手還舉着?這時,我就請這幾位同學發言。

生1:老師,我覺得這是一隻不幸的貝,因爲這隻殼當海水又嘩嘩地落潮時,卻被永遠地留在沙灘,再沒有回去,不能回去,就意味着永遠不能回到家了,回到大海媽媽的懷抱,變成了一個孤獨漂泊在外的孤兒,覺得很不幸。

師:你體味得很好,透過這些課文中的文字去感受這隻貝的遭遇。還有不同的意見嗎?

生2:我覺得這隻殼太倒黴了,在海洋媽媽的懷抱裏,歡快歌唱時,竟鑽進了一顆石子,想攆也攆不掉,還要遭受挫折和痛苦,真倒黴。

師:你體會的真不錯。肚子裏鑽進了一顆石子兒,真是很難受的事。

生3:我不贊成XX的意見,我覺得他是一隻偉大的貝殼。雖然遭受了挫折和痛苦,但他默默地忍受着,用血和肉把一個帶棱角的石子兒磨製成一顆光潔美麗的大珍珠。我認爲很偉大,很了不起!

在這個教學片斷中,孩子走進文本方式是多種的,在閱讀文本的同時,還要透過文本,去提煉文本所透射出的豐富內含。在這裏,做老師的不斷地去引導孩子去挖掘文本中的內含,走進文本的同時,也要走出文本。在進與出的過程中,學生對課文會有一種更深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