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最後的姿勢》教學設計(蘇教版六上)

《最後的姿勢》教學設計(蘇教版六上)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6W 次

第一課時

《最後的姿勢》教學設計(蘇教版六上)

  一、情景導入

師:同學們,還記得2008年5月12日14分28分04秒嗎?(四川汶川里氏8級地震)

那些日子,我們有流不盡的淚水,因爲痛苦,因爲悲傷,因爲感動;

這些日子,我們有講不完的故事,發生在瓦礫之間,發生在救援途中,發生在災區的千里之外。面對突如其來的特大地震災難,四川省災區教育系統廣大教師捨生忘死搶救學生,他們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爲學生們牢牢地把守住了生命之門,危難時刻體現了高尚的師德和情操,用生命詮釋了人性的光輝。我們今天要學的《最後的姿勢》,就是一位普普通通的教師,他用生命譜寫了一曲師愛的讚歌,用鮮血鑄造了高尚的師魂。

 二、揭示課題,瞭解譚千秋

1、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最後的姿勢》,就是發生在地震中的一個感人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譚千秋

2、簡介譚千秋

先請學生說教師再補充。

過度:在地震中譚老師怎樣保護自己的學生呢?

三、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

1 學生自讀課文,瞭解課文。

2 譚老師“最後的姿勢”是什麼樣子的?用“”在文中畫出相應的語句。(張開雙臂,護住學生)文中還有兩處也可。

  四、朗讀詞語組塊,概括主要內容

1.分組出示詞語,朗讀,交流預習中理解的詞語

(1)廢墟坍塌塌陷塵埃

(2)震撼詮釋生死攸關

(3)妙語連珠大公無私師德靈魂愛與責任

2.瀏覽課文,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在教學樓即將坍塌的時候,譚千秋老師用自己的身體護住了四個學生,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五、理清課文脈絡,體會寫作方法

1.學習給課文分段,學生自主練習。

第一段(1)5.12譚千秋老師早早地趕到學校上班。

第二段(2-7)在地震來臨時,譚千秋老師用自己的身體保護四個學生的經過。

第三段(8-10)地震後,救援人員、獲救學生和老師的感受。

第四段(11-12)人們對譚千秋老師的深情讚頌。

2.體會正面描寫、側面描寫,細節描寫,環境烘托等寫作方法。

(1)第二段:正面描寫第三段:側面描寫

(2)第二段:環境烘托

(3)第6節最後一句:細節描寫

 六、總結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複習主要內容,直入文本中心

1、通過上一課的學習,說說譚老師給你留下的初步印象。

2、朗讀課文的最後一節。說說他是個怎樣的老師?

(普通、愛與責任豎着寫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二、學習第一段,感受譚老師的愛與責任

自由讀課文,你覺得他是個怎樣的老師?從哪些詞語中讀出來的?

(關愛家人、工作積極)關鍵詞:給小女兒、早早、平常

 三、學習第二段,感受潭老師的愛與責任

1.朗讀課文,先在小組內分讀課文,再在全班展示讀。

2.說說段意,比較這段的段意和文章主要內容的關係,

3 體會抓住重點內容,刪除次要內容來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

4.自主圈畫批註式學習譚老師的語言和動作。

(1)用“——”畫出語言,用“~~~~~”畫出動作。

(2)仔細閱讀人物的語言和動作,在旁邊寫上你的批註。

(3)交流:左邊

(4)在理解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人物的語言和動作。

5.朗讀鑑賞式學習四處環境描寫。

(1)天空陰沉沉的。預示着地震的來臨。

(2)忽然,課桌搖晃起來!整個樓房都搖晃起來!地震!體會連用3個感嘆號的表達效果。

(3)樓房搖晃得……騰空而起。樓房馬上要坍塌,情況危急到了極點,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4)地動山搖。……樓房塌陷了……這樣的環境描寫預示着譚老師遇難了,他的姿勢成爲永恆的瞬間。

(5)朗讀體會環境描寫在寫作中的烘托作用。

 四、學習第三段,體會這一段側面描寫的作用

1.默讀課文,思考:如果去掉這段,你覺得行嗎?(顯然不可以,這段側面描寫使故事變得真實可信。)

2.這一段引用了哪三位人物的話語?爲什麼這樣選擇?(救援人員、學生、老師)(他們的所見最有說服力)

3.朗讀課文,抓住救援人員的語言,抓住飛身,抓住生死攸關組織有感情地朗讀。

 五、學習第四段,深情讚頌潭老師的愛與責任

1.朗讀第11小節,體會文本表達的情緒線索:親切—痛苦—讚頌

2“英雄不死,精神千秋!”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3.學完本課你覺得“最後”還可以換成哪些詞(愛的姿勢/責任的姿勢/英雄的姿勢師德的姿勢/千秋的姿勢/)

 六、作業設計:

1.完成課後的第2.3題,記住答案的要點。

2.朗讀課文,每個同學都要做到有感情,優生用演講的方式誦讀。

  板書:

最後的姿勢

關愛家人 工作積極  忠於職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