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蘇教版六上《觀書有感》教學反思

蘇教版六上《觀書有感》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5W 次

  《觀書有感》教學反思

蘇教版六上《觀書有感》教學反思

朱熹的“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給我們諸多啓示,他的一首小詩《觀書有感》,也告訴了我們,多讀一點好書,會讓自己思想永遠活潑,才思不絕,情操高雅啊!教學這首詩時,我是這樣這樣設計的,待學生已經理解了詩句的意思,讓他們從詩的內容(描寫方塘)與題目(《觀書有感》)表面的不相關提出問題——題目是《觀書有感》,而詩的內容怎麼一點都沒有寫有關“書”的內容呢?然後引導學生思考討論,理解詩歌所要說明的道理。我估計學生都能說到“一個人的聰明來自於他不斷學習”這一層意思。然後我就引導學生聯繫前兩行領會“開豁”這一層意思。

課堂教學中,學生按我的預設提出了上述問題:題目是《觀書有感》,而詩的內容怎麼一點都沒有寫有關“書”的內容呢?並通過討論明確了這首詩是要我們“多讀書學習”,可“清如許”對應的意思——心智開豁、敏銳卻怎麼也說不上來了。於是,我問學生曾經在哪裏看見過或者聽到過這句詩,是跟什麼人、什麼事情關聯起來的?哪知道全班只有幾個學生很模糊地講了與詩句只有些許關聯的一點意思,其他學生都表示“從來沒有聽說過”。哈!看來學生就是“沒有源頭活水”啊!但這意思是我現在寫反思的時候感悟出來的。在課堂上,我並沒有利用好這一生成的“資源”,而是習慣性地採取了“填鴨式”教學法,把“標準答案”一股腦兒地“塞”給了學生。當時只是感到有些遺憾,沒有想出好的方法引導學生真正理解詩歌要說明的道理。現在想來,只要把當時學生“從來沒有聽說過”這一現象與詩句聯繫起來,就能很好地解決問題的。

我對學生的學情估計不足,課堂上出現了可以利用的“教學資源”沒有敏銳的反應,只是想着趕快把知識“給”學生,將來能夠應付考試。由此我想到,我也缺少“源頭活水”。看來必須要去尋找些活水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