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北師大版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荷塘舊事》教後反思的內容

北師大版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荷塘舊事》教後反思的內容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8W 次

這是一篇回憶性的寫景敘事散文。本文作者回憶了童年時到外祖母家過暑假,在荷塘邊度過的一段美好的生活。文章中,作者描繪了月牙泡的美好的自然之景,同時也塑造了一羣淳樸可愛的農村孩子的形象,表現了作者對童年美好生活的回憶和留念之情。在教學設計上,我把握住“自然之美”和“人性之美”的和諧統一,本節課的學習主要通過三件事的學習感受體會文章的“人性之美”。

北師大版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荷塘舊事》教後反思的內容

《新課標》中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在研究《荷塘舊事》一課時,就讓我有了更深的體會。課文既有美景描繪,又有動人的故事情節敘述,因此朗讀是本課的重點,要求學生能讀出合適的語氣,表現出小夥伴的性格是本課的難點。因此,上課中力求通過“品詞析句”的方式,有效引導學生感悟、理解課文,並貫穿教學始終。

一、通過品詞析句,有效引導學生感悟、理解課文。

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是課堂教學中經常使用的教學方法之一,也是學習語文,感悟語言的有效策略。教師要特別重視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進行品味,幫助孩子理解課文的主題。通過品詞析句,引導學生自主感悟,在解詞時教師不是把結論告訴學生,而是引導學生去體會、感悟,在朗讀、辯論中,體驗作者的情感。這一閱讀目標的確立既爲學生搭建了一個開闊、活躍的探究平臺,又讓他們在有目的的自主閱讀活動中提升了探究性閱讀能力。

如:作者向我們介紹起了荷塘之往事---狗刨比賽和擊水遊戲。“撲通通”撲通通”、“像哪個鼓隊敲亂了套似的一陣亂響”形象地寫出了比賽時的忙亂和緊張。“大菊花似的浪”又一個比喻,浪花的形狀躍然眼前。另外,從比賽後的“氣喘吁吁”和昏昏欲睡”可見當時比賽的激烈,反映出小夥伴們的快樂生活和無拘無束的性格。擊水比賽是激烈的,作者精選了一些詞語:“擊”、“鬧”、“急速”、“射”、“撞擊”、“混”再現了比賽的激烈。而“當我們互相扭在一起時,便停止了擊水,哈哈大笑起來“,表現了小夥伴們的親密無間。文章的高潮之處是“我”溺水時。作者寫出了自己遇險時的狼狽與危險,隱藏了小夥伴們的着急。最後,小夥伴們“在水中排成一隊。手拉手鐵鏈般地將我拖到岸上。”既寫出了小夥伴們的機智,又寫出了他們的善良與淳樸。教學中我注意了緊扣文本,引領學生積極的和文本對話。學生的回答不是憑空編造,而是緊緊抓住文本中具體的語言句子進行感悟,手不離書,詞不離句,時時引領學生回到文本中,抓具體句子,抓具體詞語,學生的感悟是他真實的內心體驗,感悟到位了,有感情的朗讀便會水到渠成。

二、抓重點詞語,培養質疑解疑能力,有助於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

古人說:“疑者,覺悟之機也。一番覺悟,一番長進。” 如果讀一本書或一篇文章,什麼疑問也沒產生,什麼問題也沒有發現,平平常常就讀完了,這說明根本沒有讀進去,沒什麼烙印,沒什麼收穫;反之,如果產生一大堆疑問,使你放不下書,這纔是讀進去了,收穫也是大的。所以,在語文教學中,同樣應該培養學生質疑解疑的能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當教學到“那笑聲是多麼憨直淳樸啊!”時通過學生的質疑、解疑、表述,老師的質疑、學生的解疑、表述的雙重循環過程,激發了學生主體學習的慾望,很自然的理解了課文內容,領悟了課文的思想感情,真可謂水到渠成。我也從中受到了啓示:教師要善於抓住學生的問題,激勵學生去解決問題,引導學生在理解問題中領悟文章思想,掌握讀懂課文的方法,定會在語文教學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閱讀教學中,學習語言文字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但都要從因應文路,導出詞句;進而從品詞入手,理解句子,感情朗讀;最後靈活運用的幾步考慮,從而達到激發興趣,弄懂含義,達到昇華,掌握詞語,使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具有良好的聽說讀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