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十一課《唯一的聽衆》教學設計

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十一課《唯一的聽衆》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7W 次

  一、教材閱讀

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十一課《唯一的聽衆》教學設計

1.課文簡說。

本文記敘了“我”在一位音樂教授真誠無私的幫助下,由沒有信心學會拉小提琴,到能夠在各種文藝晚會上爲成百上千的觀衆演奏的事,讚揚了老教授愛護、鼓勵年輕人成才的美德,表達了“我”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

本文有兩條線索,一條是“我”的心理、行動的變化,一條是老婦人的語言變化。全文圍繞這兩條線索展開,脈絡清晰,層次分明。先寫父親和妹妹說“我”在音樂方面是個白癡,使“我”十分沮喪,不敢在家中練琴。接着寫“我”到林中練琴,遇到一位自稱耳聾的老婦人,她猜想“我”拉得很好,並願意天天做“我”的聽衆。每次“我”停下練琴,她總是誇獎“真不錯”。在她的鼓勵下,“我”找回了自信,又回到家中練琴。最後寫“我”從妹妹那兒知道了老婦人的真實身份,心靈受到震撼。後來拉小提琴成了“我”無法割捨的愛好,每次演出時總會想起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本文語言質樸、清新、很有美感。如,對林中景色的描寫,“林子裏靜極了。沙沙的足音,聽起來像一曲悠悠的小令”,優美動人;對老人語言的描寫,如詩一般,打動了文中的“我”,也深深地打動着每一位讀者。

選編本文的目的:一是引導學生把握課文內容,感受老教授愛護、鼓勵年輕人成才的美德,體會“我”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二是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提出不懂的、有價值的問題與同學討論;三是體會課文寫作上的一些特點。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從老教授的言行與“我”的心理、行動變化兩方面感受老人對“我”的愛護、鼓勵,以及“我”對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2.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①用父親和妹妹的話來說,我在音樂方面簡直是一個白癡。

用“白癡”形容“我”拉小提琴的水平,這對已經能拉小夜曲的“我”來說是個沉重的打擊,更要命的是父親和妹妹只是經受了數次“折磨”之後就下了這樣定義。爲此,“我”失去了在家裏練琴的自信。文章開頭直接點明父親和妹妹的做法,爲下文“我”走出家門,到林中練琴作了鋪墊,同時也與下文老教授的表現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從側面讚美了老人對“我”的愛護與幫助。

②林子裏靜極了。沙沙的足音,聽起來像一曲悠悠的小令。

這句話寫出了早晨樹林的安靜,以及“我”爲能找到這樣安靜的練琴環境的興奮心情。沙沙的足音在“我”聽來,竟成了一曲悠悠的小令,形象地說明“我”對拉好琴重新找回了自信。正因爲如此,“我”纔會莊重地架好小提琴,像舉行一個隆重的儀式,拉響了第一支曲子。

③我的臉頓時燒起來,心想,這麼難聽的聲音一定破壞了這林中的和諧,一定破壞了這位老人正獨享的幽靜。

這句話真實地寫出了“我”發現老人後沮喪的心理。“我”希望自己能在這優美的環境中拉出好聽的琴聲,可偏偏琴技不爭氣,那聲音“覺得自己似乎又把鋸子帶到了樹林裏”;不希望有人聽見自己在拉琴,卻偏偏被老人發現了。文中的兩個“一定”,強調了難聽的琴聲帶來的後果,突出了“我”的沮喪。說明“我”又一次失去了自信。

④“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聾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場,請繼續吧。”

這是老人對“我”說的一句話。作爲一位音樂學院最有聲望的教授,老人聽出“我”拉得並不好,更從“我”被人發現後“準備溜走”的舉動中,發現“我”缺乏自信。出於對年輕人的.愛護,老人謊稱自己耳聾,爲聽不到好聽的琴聲向“我”表示歉意。聽慣了親人對“我”白癡的評價,第一次聽到陌生老人的稱讚,儘管是個聾子,但“我”還是充滿了快樂。老人的話讓“我”有了面對老人拉琴的勇氣。

⑤我停下來時,她總不忘說上一句:“真不錯。我的心已經感受到了。謝謝你,小夥子。”我心裏洋溢着一種從未有過的感覺。

這“從未有過的感覺”就是被人肯定的快樂。而這恰恰來自於老人的陪伴,來自於老人的誇獎。老人並不指點“我”如何拉琴,她就用自己的語言幫助“我”重新找回自信,激勵“我”刻苦練習。在她的激勵下,“我”終於敢在家裏練琴了,而且練得十分認真,十分刻苦。這句話反映了老人與衆不同的教育方法。

⑥有一次,她說我的琴聲能給她帶來快樂和幸福。我也常常忘記她是聾子,只看見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節奏。她慈祥的眼神平靜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在老人熱情的鼓勵下,“我”的琴技在不斷地提高,這正是老人所希望的。她發自內心地爲“我”的進步而高興。在“我”的眼裏,老人也不再是一個聾子,她在用心感受琴聲,“我”和她是用音樂在相互交流。“我”對老人的感激之情溢於言表。

“平靜地望着我”這在文中是第三次出現。從相識的第一天起,老人就一直平靜地望着“我”拉琴。從她的眼神裏“我”讀出了老人對“我”的關切、鼓勵,讀出了老人爲“我”琴技的點滴進步的高興,讀出了老人對“我”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我”覺得她的眼睛像深深的潭水。

⑦“聾子?”妹妹驚叫起來,“聾子!多麼荒唐!她是音樂學院最有聲望的教授,曾是樂團的首席小提琴手!你竟說她是聾子!”

妹妹的話道出了老婦人的真實身份,表現出她對老人的敬仰。妹妹的話,也引起“我”心靈的震動,激起“我”對老人的無限敬意與感激。

⑧那時,我總是不由得想起那位“耳聾”的老人,那清晨裏我唯一的聽衆……

句子用“唯一”來修飾限制“聽衆”,有“獨一無二”的意思。面對成百上千的觀衆演奏小提琴曲,“我”唯獨想起的是這位自稱“耳聾”的老人,表明老人在“我”心目中有着崇高的地位。句子寫出了“我”對老人的感激,同時點明瞭課題。

(2)對詞語的理解。

白癡:病,患者智力低下,動作遲鈍,輕者語言機能不健全,重者起居飲食不能自理。課文中形容“我”沒有掌握拉小提琴的技術,是對“我”的打擊。

荒唐:(思想、言行)錯誤到使人覺得奇怪的程度。

聲望:爲衆人所仰望的名聲。

  二、教學目標

1.學會6個生字。正確讀寫“神聖、悠悠、莊重、儀式、抱歉、溜走、介意、追問、荒唐、聲望、割捨、大吃一驚”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提出不懂的問題與同學討論。抄寫印象深刻的句子。

3.理解課文內容,引導學生從老教授的言行與“我”的心理、行動變化兩方面感受老人對“我”的愛護、鼓勵,以及“我”對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三、教學建議

1.教學本課前,有條件的學校可組織學生欣賞一些小提琴演奏的曲子,如,小提琴協奏曲《梁祝》,並交流欣賞後的感受。也可以與音樂老師聯繫,開展音樂欣賞課,賞析《月光》奏鳴曲。

2.教學課文,有兩種思路可供選擇。

思路一:圍繞“我”練琴過程中的心理、行動上的變化進行教學。可以談話的形式導入課題,先初讀課文,練習把課文讀正確、流利。嘗試着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分清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然後,讓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畫出描寫“我”心理、行動變化的句子,同學之間相互交流,體會“我”心理與行動發生的變化。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再次讀課文,聯繫上下文,思考“我”的心理與行動爲什麼會發生這樣的變化。通過交流,理解老教授的鼓勵對“我”的激勵作用,感受老教授愛護年輕人、培養年輕人的美好品質,懂得老教授謊稱自己是聾子的良苦用心,從而領會文章的思想和寫作特色。

思路二:圍繞老教授的言行進行教學。首先揭示課題。運用查詞典等方法,瞭解“唯一”的意思。並引導學生針對課題質疑,如,“聽衆是很多人的意思,爲什麼要用唯一來修飾?”“課文中‘唯一的聽衆’指誰,她做了什麼?”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試着解決這些問題。然後圍繞“作爲‘我’唯一的聽衆,老教授做了什麼”這個問題,引導學生找出老教授對“我”講的幾段話,弄清楚她是在什麼情況下說的,她爲什麼這麼說。讓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畫出相關語句,在個人“讀”的基礎上,小組和全班進行交流。理解老教授的話的真正含義以及對於“我”提高琴技的作用,感受老教授愛護年輕人、培養年輕人的美好品質,領會文章的中心,最後理解課題的含義。除了抓人物語言,也可適當地注意文章中人物神態的描寫,這樣可使學生對老教授這個人物瞭解得更加深刻。

無論是哪種思路,都可以採取自主學習、提出問題、討論交流的方式。在這個過程中要注意三點:①要保證學生讀書的時間,引導學生能圍繞課文的重點內容提出問題;②要創設問題情境,激勵學生主動提出問題。③要開展有效討論。討論前,先梳理問題,一般性的問題要求學生自讀課文解決。討論要有理有據,同時也要認真傾聽他人意見,必要時再讀課文。

3.課文情感真摯,適合於學生進行有感情的朗讀。一方面,要抓住老教授是在怎樣的情況下說的那幾段話。如,在“我”灰心時,在“我”有了幾分自信時,各是怎樣說的,爲什麼要這樣說,使學生體會老教授的良苦用心。另一方面,抓住“我”的心情變化,使學生體會“我”總忘不了老教授的原因。在理解的基礎上指導讀,通過讀又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教師可以適當地範讀。在指導過程中要注意講究方法,讓學生展示各自的朗讀水平,在相互幫助中實現共同提高。

4.課後練習要求摘抄印象深刻的句子。完成本練習要結合理解課文進行,摘抄前,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說說這些句子爲什麼給自己留下了深刻印象。對於學生的發言,在尊重個性體驗的同時,教師要注意價值引領。印象深刻的句子可以是關於老人的,也可以是關於“我”的,甚至是關於父親與妹妹的,引導學生不要侷限在一個方面。

5.本文生字新詞不多,以學生自學爲主。教師可提醒學生注意:“溜”讀liū;“悠”書寫時不要漏掉中間一豎;“歉”與“謙”的偏旁不同。

  四、教學案例

提出問題討論交流

師:現在我們學習課文第八段。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

(學生朗讀課文,老師巡視。)

師:課前老師讀這段話時,讀着讀着,腦海裏出現了許多問題。你們讀了後,有什麼問題嗎?

(生自由準備。)

生:我想知道,文中的“我”不是到樹林練琴了,怎麼又回到家裏練了?

師:這個問題等會兒我們討論。繼續提問。

生:老師,基本練習曲是什麼意思呢?

師:班裏有同學練過琴,或者練過字的嗎?你能舉例說說什麼是基本練習曲呢?

生:我練過鋼琴,一開始練的是訓練指法的曲子,很簡單。這些曲子就是基本練習曲。

師:學習任何技能都會有一些基本的練習。練琴,就要練習基本練習曲。還有問題嗎?

生:課文爲什麼要寫“我”在家裏練琴的情況呢?

生:“我”爲什麼會忘記她是聾子?

生:爲什麼“我”覺得老人的眼睛像深深的潭水?

師:剛纔同學們問了五個問題,有一個已經解決了,還剩下四個。下面就帶着這四個問題,請大家再讀課文。通過聯繫上下文,找找問題的答案,如果有想法了,可以和同學進行討論。

(學生自主學習、討論。)

  五、相關鏈接

小令習慣上人們把詞分爲三類:58字以內的稱“小令”,59字至90字的稱“中調”,91字以上的稱“長調”。唐五代、宋初文人所用的詞調多爲小令。

小夜曲一種黃昏或夜間在室外獨唱或獨奏的歌曲或器樂曲。淵源於歐洲中世紀騎士文學的一種愛情歌曲。其音樂情緒纏綿委婉,常爲青年人徘徊於戀人窗前時所用,流行於西班牙、意大利等國。通常用吉他或曼陀林伴奏,另外還有一種供樂隊合奏的小夜曲,其曲調輕快活潑,始於十八世紀末,常爲上流社會達官顯貴餐宴時助興而用。

小提琴絃樂器,琴身由木材製成,琴絃則由純鋼製成。它的長度是多種多樣的,但琴身常在36釐米左右。小提琴是四根弦的樂器,通過琴絃振動發聲。現代的小提琴源於16世紀歐洲早期的四絃琴。意大利的小提琴是世界上最好的,特別是阿馬提家族製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