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給家鄉孩子的信》教學反思彙編

《給家鄉孩子的信》教學反思彙編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7W 次

  《給家鄉孩子的信》教學反思一

《給家鄉孩子的信》這篇課文是一封書信。作家巴金爺爺在信中,情真意切地表達了對家鄉孩子真誠的關懷、親切的勉勵,抒發了自己要讓生命開花的美好情感,給人以人生啓迪。

《給家鄉孩子的信》教學反思彙編

這篇課文我圍繞《新方案》中的設問導讀“巴金爺爺信中談到了什麼內容?表達了他怎樣的思想感情?”這一問題來展開教學的。

我先讓學生放聲朗讀課文的第三、四自然段,自己劃出巴金爺爺充滿哲理的句子。學生你一句我一句,很快就全部找了出來。然後,我讓學生自己反覆朗讀,並寫上批註,寫出自己的理解。在學生做好批註的基礎上,我讓學生自己交流感悟,體會巴金用自己的一生和對自己的評價來教育學生該怎樣做人。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我引導學生提出自己的見解,並將這些道理融入自己今後的生活中。這樣由淺入深的方式一步一個要求,目標逐層提高的學習方法,使學生學會閱讀的方法,並體會文章的感受,表達學習的感想。最後我讓孩子談談自己的感想。孩子紛紛表示,要向巴金爺爺所說的,珍惜時間,好好學習,決不辜負老一輩的殷切期望。

  《給家鄉孩子的信》教學反思二

《給家鄉孩子的信》是一封書信,是作家巴金寫給家鄉孩子們的信。這封信感情真摯,表達了作家巴金對家鄉孩子關心、熱愛的思想感情。抒發了要讓自己的生命開花的美好情感,同時告訴我們生命的意義在於奉獻而不在於享受的深刻道理。

這篇文章的文字看似貧乏普通,其實不然,我覺得巴金將他所有的愛傾注其間,因此文字質樸感人,散發着濃濃的愛意和樸素的情懷,這倒是那些唯美文字所不具備。由此,巴老的愛的凝結,歸結爲對生活的感恩,對家鄉的思念和對孩子的無限期待。

從課文內容而言,上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因爲文中講到了許多做人的道理,要感悟這些比較深的做人道理,對這羣小學生而言確是不太容易。

教學前,我做了充分的準備工作。要想讓學生與作品、與作者進行交流,以心換心,教師首先要“讀懂”巴金老人,只有老師對文中人物有了瞭解,有了感悟,有了情感,才能在課堂上用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和薰陶學生。爲此,我上網查閱了大量的巴金“信息”:《巴金百歲年譜》、《巴金二十一世紀中國的良心》、《巴金的人格精神與文學品位》、《巴金箴言》《巴金語錄》等,從這些大量信息中我瞭解了巴金老人從出生到百歲一個世紀來所經歷的各重大事件,感受到巴金老人那崇高的人格精神與文學品位。雖說以前也讀過巴金的作品,也瞭解巴金老人一些情況,但沒有這麼具體,也沒有這麼深入。這些信息敲動了我,震撼了我,使我心中涌動着這樣一股激情 巴金老人真了不起!他站得是那麼高,看得是那麼遠,真不愧爲一代文學大師。在教學中,爲使學生對巴金這樣一個著名的大文豪有比較深入的瞭解,我也讓學生和我一樣,在課外收集資料,瞭解巴金爺爺。然後在課堂上結合自己通過第一課時的學習和課外蒐集的資料,介紹自己眼中的巴金,再讓學生用自己知道的詞語來概括巴金取得的成就,並讓學生把自己的好詞語板書在黑板上,這樣不僅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思維,而且使他們很好地參與到了教學活動中。

  《給家鄉孩子的信》教學反思三

《給家鄉孩子的信》是一封書信,是巴金,一個遠離了故土很久的遊子,一個在中國乃至世界也很有影響的作家,一個把一生的愛和熱情奉獻給文學的老人,在87歲的時候,在收到家鄉孩子的來信後,克服着年老體衰,給孩子們的回信。他的言語從容而舒緩,娓娓道來,一個仁者的風範從他的文字間瀰漫開來,一種恬淡和溫情洋溢出來,一份美好的祝願和希冀流淌出來。“讓生命開花結果”,是巴金老人一生的美好心願,也是對孩子們最殷切的希望。文字質樸感人,散發着濃濃的愛意和樸素的情懷。這樣一位走過一個世紀的老人的心願,這樣一份用一生感悟到的人生哲理,讓小學生來理解感悟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備課時我上網查閱了大量的巴金“信息”:《巴金百歲年譜》、《巴金二十一世紀中國的良心》、《巴金的人格精神與文學品位》、《巴金箴言》《巴金語錄》等,從這些信息中我瞭解了巴金老人從出生到百歲一個世紀來所經歷的重大事件,感受到巴金老人那崇高的人格精神與文學品位。巴金震撼着我,感動着我,我的心中涌動着一股激情――巴金老人真了不起!此時再來讀課文,每一句話都有深意,每一句話都讓我感動。突然之間我找到了學生親近文本的橋樑--感受巴金,結合着語文課標對高年段學生所提出的具有初步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的要求,課前我就讓學生廣泛蒐集巴金的資料,去感受巴金奉獻的一生、勤勉的一生、博愛的一生,爲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作了知識和情感的鋪墊。

本文的文體是一封書信,讀一封信要明白寫信人爲什麼寫這封信,寫這封信想表達怎樣的意思?信中的語言是帶有情感的,是帶有溫度的。根據課文的特點,我制定了這樣的`教學目標:(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作者樸素的文字中包含的感情;(2)通過反覆品讀重點句子,走近巴金的內心,明白生命開花的意義。(3)體會巴金爺爺對孩子們的殷切希望,激發學生讓生命開花的願望。根據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以下的教學環節:

一、抓“巴金爺爺爲什麼要給孩子們寫信?”引導學生品析詞句、想象體會,通過感情朗讀感受文字背後的那份濃濃愛意。重點抓住“終於”和“千金重”兩個詞,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體會其表達的感情。通過讓學生感受巴金爺爺寫信很吃力,由於愛孩子,還是提起了筆,拉近學生和文本的距離,拉近和巴金爺爺的情感距離,所謂“親其師,信其道”,只有讓孩子對巴金產生了愛,產生了感情,纔會自覺地去聆聽這位老人的教導。

二、以“你讀懂這封信了嗎?”引導學生默讀課文,和巴金爺爺對話,在有感悟的地方留下思考的足跡。信中的語言並不難懂,高年級的學生通過靜靜地與文本對話,聯繫課前蒐集的信息,應該都能從信中讀懂些什麼,或是巴金對祖國人民的愛,或是如何寫作,或是關於奉獻的道理,或是如何對待活着的每一天,希望通過這樣的一次心靈的交流,去讀懂巴金的心,去感受樸素話語中的真情和真理。“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教師的作用就是引領學生走進文本,感受文字背後的心語,變他語爲己語,化文境爲心境。課堂上我努力營造一個交流場,在學生需要幫助時及時給予點撥(如寫作:聽老師讀,談對句子新的體會),在學生情感呼之欲出時及時加點助推劑(老師的過渡語、小結語、頒獎辭),在學生理解還不夠深入時及時引向更深的方向(引:巴金的生命開花了嗎?學生交流巴金相關的信息,要求用簡潔的語言,對學生來說是對課外蒐集信息的一次整合和運用,巴金鮮活的例子讓學生更深地感悟了生命的意義),在生生對話、師生對話、反覆朗讀中加深對文本的體會,學生培養了語感,發展了思維,語文素養得到了提高。

三、“情動而辭發”,在一步步走近文本,一步步走近巴金時,巴金的形象在學生的頭腦中越發清晰起來,巴金對生命的熱愛、對祖國的熱愛、對人民的熱愛強烈地觸動着孩子的心靈,從信中孩子們讀懂了許多許多,這個時候設計給巴金爺爺寫話的環節,意在給予學生一個傾吐心聲的機會,在寫話中再次和巴金爺爺對話,提升認識,昇華情感,而寫話又讓學生在應用中學會如何正確地使用語文,如何用文字表達自己的情感。

課堂上我努力營造一種氛圍,如自己充滿感情的過渡語,如巴金創作《家》的心靈獨白、感動中國的頒獎辭、巴金的語錄摘選,都希望營造一個濃濃的情感場,讓學生在情感的磁場中不自覺地被吸引,全身心地投入,很多不能言傳只能意會的感受便會在這情感場中蔓延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