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六年級語文最大的麥穗教學反思大綱

六年級語文最大的麥穗教學反思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4W 次

《最大的麥穗》這篇課文敘述了古希臘學者蘇格拉底讓弟子們摘一個最大的麥穗的故事,揭示了人的一生必須實實在在地抓住眼前的機遇,而不能東張西望,錯失良機。課文情節雖簡單,但思想性較強,是一篇充滿哲理性的。

六年級語文最大的麥穗教學反思

作爲鎮“高效課堂”模式展示課,我該如何構建出較爲理想的課堂呢?在鑽研教材時,我發現我校 “簡真”高效課堂所強調“以學定教、順序而導”的教學方法和蘇格拉底的“點撥式”教育方法不謀而合。蘇格拉底創設的麥地課堂是充滿活力、情趣和智慧的課堂,在“課堂”中他用麥地模擬人生,用麥穗模擬人生中遇到的大大小小的機遇來深入淺出教導弟子。這樣的課堂是自由的,這樣的課堂是開放的,這樣的.課堂更是有延展度的。這樣的課堂不就是我們所追求的理想課堂嗎?

本文的思想性很強,對於六年級學生來說讀懂文中蘊涵的哲理,確有一定的困難。假如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己理解、討論,看似輕鬆愉快,但恐怕學生對語言文字所蘊涵的人生哲理的理解會浮於表面,其價值取向會出現偏差。反覆琢磨,決定通過“領受——領悟——提升”三個環節,採用導讀法,引領學生與蘇格拉底進行真誠的對話,去聆聽他的聲音,去感受他的智慧,讓學生的生命在“麥地”中拔節。

一、領受

1、故事導入、激發興趣。

在課前我給同學們講了一個小故事《最優秀的人就是你自己》,文中的主人公正是蘇格拉底,通過這個小故事學生們對蘇格拉低獨特的教學方法有了初步的瞭解,激起了他們想當蘇格拉底學生的衝動。我還將蘇氏名言“最優秀的人就是你自己”送給每位同學,鼓勵同學們無論在課堂上還是在生活中都要充滿自信,做最優秀的自己。這樣做同時拉近師生間的距離(借班上課,我和學生之間不熟悉),可謂一箭三雕。

2、初讀文本、尋找主線

本課的教學重點就是緊緊抓住蘇格拉底的三段話引導學生層層深入地理解。所以上課伊始,我就讓學生快速瀏覽全文,找出蘇格拉底說的話。我把這些句子一一呈現在屏幕上,並告訴學生們今天我們就從蘇格拉底的這三句話着手,去領略這位哲學大師的智慧,去解讀這位哲學大師的精神世界。

二、領悟

1、緊扣主線、層層深入

明晰主線之後,我引領學生緊扣主線、逐步深入。通過第一句話讓學生明白人生的道路也是隻許進不許退。第二句僅僅一句話,看似簡單卻是蘇格拉底對弟子們的一聲斷喝,蘊涵着蘇格拉底對弟子的行爲的惋惜和微責。讓學生明白了來到麥地盡頭的弟子們兩手空空,毫無收穫,美好年華,白白浪費。學習第三句話時,學生已讀懂蘇格拉底是在用麥地模擬人生,用麥穗模擬人生中的機遇,引導學生句句刨析、理清這段話的層次:人生肯定有機遇,但未必能碰見;即使碰見了也未必能抓住,使學生明白了人生有許多不確定的因素,有時我們也難以發現,難以把握。因此,只有把握住身邊的每一次機會,腳踏實地地幹好每一件事,纔能有所收穫。

2、品讀感悟,順序而導

《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那麼如何引導學生緊密結合文本來展開個性化的閱讀呢?學生對文本的閱讀水平參差不齊,有的僅僅能浮光掠影地從文中獲得一點大概的印象,有的能結合文中的關鍵詞句來深入體會。如何指導並提高學生“抓關鍵詞句來體會”的能力非常重要。因此,在師生交流對話的過程中,我努力做到以學定教、順學而導。

例如:在交流“弟子們埋頭向前走。看看這一株,搖了搖頭……便隨手扔到了”這段話時。我提問:從中你讀懂了什麼?當學生僅僅說出一點兒體會:弟子們找尋認真時,我繼續追問:從這段話中哪些詞可以看出?引導他找出關鍵詞:兩個“看看”、“用心地挑挑揀揀”,再讀讀這幾個關鍵詞,並在腦海中想一想、演一演弟子們“用心尋找”的模樣,以加深印象;引導學生體會弟子們兩手空空的原因時,我引導學生反覆品讀課文,邊讀邊想象他們的一舉一動,然後緊扣“埋頭”“低着頭”感受他們找尋時目光短淺、所見有限。這樣,學生能“依據文本”,“有感而發”,加強了對文本的解讀的“針對性”與“有效性”;而在學生理解比較到位時我這樣點撥:他的理解很透徹,關鍵在於他能細讀課文,並抓住關鍵的詞語深入思考,不僅理解語言文字表面的意思,而且能聯繫實際談出自己深刻的體會。這樣結合學生的實際來引導,比較實在,效果也好。

三、提升

積累運用、拓展延伸

在結束之前我出示了一組有關機遇的名言和兩首古詩,旨在以拓展閱讀的形式來增強課堂的延展性,深化認識。由於前面環節較爲紮實有效,此時學生的積累也就顯得水到渠成了。

如果說我的課堂生涯也好比是在麥地裏行走,那麼追求愉悅、互動、紮實、高效的理想課堂就是我想要採摘的最大的麥穗。只是剛起步的我,也會猶豫不決,無法作出準確的判斷。比如說在預設中我希望孩子能結合實際來談對最後一小節的理解,可是我引導不到位,學生沒有汲及;再比如說在組織學生交流自學體會時,我沒有注意學生的個體差異,往往是先請閱讀水平比較好的學生回答,而他們的回答已經達到了一定的廣度和深度,影響了其他學生回答的積極性,因此課堂氣氛不是很好……這或許就是現實與理想的差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