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九年級教案 > 諸葛亮《出師表》學生自學學案

諸葛亮《出師表》學生自學學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6W 次

全文可以分爲三個部分。

諸葛亮《出師表》學生自學學案

第一部分(第1—5段),分析形勢,提出建議。分三層,三個建議。

第一層(第1段),分析當前形勢,提出廣開言路的建議:

①指出當時的形勢危急——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②指出還具備有利條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

③提出應該怎樣、不應該怎樣的建議——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小結:這一段,先概括當前形勢,指出內外形勢嚴峻,客觀條件極不利,暗示後主:如果不發憤圖強,就難與曹孫並存。再提出有利的因素,從而提出建議:廣開言路。這是圖強的關鍵。用“宜”與“不宜”,提得非常具體明確。宜“開張聖聽”,發揚正氣。又從反面提醒,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這一段是總的建議。

第二層(第2段),提出嚴明賞罰的建議。這是從法度方面建議:

①要賞罰公正、內外一體——宮中府中,俱爲—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②要法紀嚴明、內外一法——若有作奸犯科及爲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小結:這一段,具體說明應怎樣做、不該怎樣做;關鍵是“俱爲—體、不宜異同、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這種公正嚴明的法治精神,是諸葛亮的一貫主張,也是他出師前最擔心的。所以他告誡後主不要干預,以至內外異法,搞亂朝政。這段總說宮中府中,下面兩段分說。

第三層(第3—5段),推薦賢良,提出親賢臣、遠小人的建議。

小結:這兩段,分說宮中、府中,推薦文臣、武將,是開張聖聽的具體化。推薦的這些官員,除了稱讚他們的品德才幹外,特別提到先帝對他們的賞識和讚譽,所以他們是可信任的,應當尊重他們的意見。

第5段,引用歷史經驗教訓,用對稱句式以兩漢作鮮明對比,說明親賢臣、遠小人的重要性。能否親賢遠佞,是國家興亡的關鍵。

①先漢興隆的原因——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

②後漢衰亡的原因——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

③劉備已有警惕——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

④推薦賢臣,並希望信任他們,以興復漢室——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小結:這一段,把“親賢臣、遠小人”,提高到漢室興衰的歷史經驗上來總結,也是對前面兩段宮中、府中分說後的歸納。

這三點建議,從史實來看,當時都有一定的針對性。後主劉禪,比較昏庸懦弱,對宦官黃皓之流,十分親信。諸葛亮在出師前對內政和人事所作的周密安排,目的是消除他的後顧之憂,以便專心伐魏。這既反映了他卓越的政治才幹,也表現了他對劉備父子的耿耿忠心。

第二部分(第6、7段),追敘往事,表示決心。

第6段,追敘往事,以此感動後主,激勵後主。

①出山前簡況——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

②受劉備賞識而感激——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③出山——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小結:這一段,突出劉備的知遇之恩,危難之時出山,輔佐劉備,與先帝患難與共21年。這段以陳情的方式,表達效忠先帝的心願。

第7段,敘述知遇之恩,表達對蜀漢的忠誠和興復漢室的決心。

①劉備臨終託付重任——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②受命以來的努力——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

③出師條件已經成熟——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於舊都。

④這是報恩的表現——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份也。

⑤再次強調要親賢臣——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禕、允之任也。

小結:這一段,向劉禪表明報國的決心。出師北伐,興復漢室,是先帝的遺願,是先帝的託付。如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說明伐魏時機已經成熟,要實行北定中原,興復漢室的大業,這正是他報答先帝,忠於後主的份內之事。遠離朝廷,出師北伐,他又擔心劉禪無人輔佐,所以一方面激勵劉禪,一方面推薦賢臣,即要劉禪依靠賢臣。

第三部分(第8、9段),總括全文,提出要求。

第8段,寫臨行前的要求和囑咐。

①要求劉禪委以重任——願陛下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

②留守人員職責——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禕、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③對劉禪的希望——陛下亦宜自謀。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

④以感恩作結——臣不勝受恩感激。

小結:這一段,由“願”字統領,照應上文,從對自己、對羣臣、對後主三方面提出要求。對自己着重討賊,照應上文“北定中原,興復漢室”,這是軍事方面。對羣臣着重“興德之言”,照應上文“進盡忠言”,這是內政方面。對後主着重“諮諏善道,察納雅言”,照應開頭的“開張聖聽”。這段話,由己及人,辭情懇切,不僅表達了誠摯的希望,也表現作者對自己和對朝廷諸臣的嚴格要求。

第9段,結尾,說不盡依依不捨之情。

小結:這一段,寥寥十二個字,流露出師前複雜的心情和對劉氏父子的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