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九年級教案 > 《星星變奏曲》教學設計

《星星變奏曲》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4W 次

  【教學目標

《星星變奏曲》教學設計

1、知識和能力:

瞭解朦朧詩的特徵和創作背景,領悟詩歌的意象和主題。

2、過程和方法:

反覆吟誦,在吟誦中整體感知詩歌意象、語言、結構、意境的詩意和深意。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激發學生追求精神生活的信念和深入探討詩歌主旨的意圖。

教學設計

一、導入

欣賞是一種心情,一種體驗。同學們欣賞過深邃靜謐夜空中那一閃一閃的繁星嗎?它溝起你怎樣的聯想和心境呢?今天我們要一起去拜讀朦朧派詩人江河帶給我們的《星星變奏曲》。

二、相關知識

朦朧詩是指以舒婷、顧城、北島、江河等爲代表的一批在“革命”中成長的青年詩人的具有探索性的新詩潮。

“革命”十年間,新中國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處於動盪狀態,詩人們在迷惘和清醒、痛苦和莊嚴、失落和尋找、追悔和重建的感傷詩情中試圖建構一個新的詩學主題。“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這句詩正是朦朧詩潮的縮影。

朦朧詩人們無疑是一羣對光明世界有着強烈渴求的使者,他們善於通過一系列瑣碎的意象來含蓄地表達出對社會陰暗面的不滿與鄙棄,開拓了現代意象詩的新天地,新空間。

朦朧詩在藝術上,不直接表現或呈現思想感情,而總是藉助一些物象來暗示或間接的表現經驗。

三、誦讀感悟

1、教師範讀全詩《星星變奏曲》,第一小節的朗讀處理得輕柔甜美,第二小節的朗讀處理得相對沉重悲憤。學生根據老師剛剛的範讀提示再自由朗讀詩歌,看看這樣的處理是否恰當?爲什麼?

(因爲第一小節寫的都是美好的事物,有詩、星星、蜜蜂、柔軟的晚上、湖、螢火蟲、睡蓮、春天、白丁香等,而第二小節寫的卻是冰冷沒有生機的'事物,比如苦難的詩、冰雪、僵硬的土地、被風吹落的瘦小的星星。)

2、品味詞句:

⑴ 詩人用“柔軟得像一片湖”來形容夜晚,這給你怎樣的感受?

⑵ “鳥落滿枝頭”與“星星落滿天空”的聯想與類比,表現了怎樣的意境?

⑶ “閃閃爍爍的聲音從遠方飄來”與“一團團白丁香朧朧”這兩句詩在語意上存在着怎樣的關係?詩人爲什麼用“閃閃爍爍”來形容聲音?

⑷ 有感情朗讀,讀出一系列美好的意象,一個富有詩意的世界,一個如夏夜般柔軟的世界,一個像春天般溫馨迷人的世界。

⑸ 研讀第二小節,品味語句,如:“每一首詩都是一羣顫抖的星星”爲何用“顫抖”一詞?怎樣理解“風吹落一顆又一顆瘦小的星星”?“寂寞地燃燒”是什麼意思?

⑹ 兩個小節中分別有這樣兩句對夜晚的比喻:“誰不願意,有一個柔軟的晚上,柔軟得像一片湖”和“誰願意,看着夜晚凍僵,僵硬得像一片土地”。同時形容夜晚,詩人卻用了兩個不同的比喻,這讓你感受到了什麼?

(主要在於作者選擇了兩個不用的喻體,前者用“湖”來形容夜晚帶給人的是平靜、柔和、溫馨和安寧的感受,創造了一種恬靜如夢的詩意感覺,而後者用“土地”來形容孤寂夜晚那種冰冷、貧瘠,“僵硬”的又何止是土地和夜晚,更是心靈劫難者所面臨的內心世界。)

3、結構分析:

⑴ 朗讀處理除了詩歌選擇的意象外,同學們還發現這首詩在句式上有什麼特點嗎?

(用“如果……誰不願意……誰不願意…… 如果……誰願意……誰願意……”這樣的句式。第一小節用“誰不願意”、“誰不願意”、“誰不喜歡”開頭進行了三次反問,各引出一組比喻以及一系列美好的事物,正表現了詩人所向往的詩意人生和精神自由,朗讀時應當輕柔甜美;第二小節用“誰願意”、“誰願意”、“誰喜歡”開頭也進行了三次反問,各引出一系列陰冷的事物,表現了詩人所面對的陰暗冷酷、壓抑苦悶的現實世界,朗讀時要沉重悲憤。)

⑵ 詩人選擇這樣的結構表達還有什麼用意呢?

(這和詩歌的題目“變奏曲”正好是相呼應的,上下兩節,結構對稱、句式、修辭、用語也相近或相似,但兩小節的詩歌意境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正符合“變奏曲”的基本模式。同時,這種模式所造成的強烈對比,讓讀者在閱讀時也能深深體會到一個經歷過心靈劫難的敏感詩人對詩意人生和精神自由的呼喚珍視。可見,詩歌的結構並不是一種形式的責任,更承載着詩歌內容的理解。)

在深入理解文本的基礎上,齊讀全詩。

四、提升領悟

1、如何理解《星星變奏曲》中詩人將星星作爲自己的抒情意象?

這勢必要聯繫到朦朧詩產生的背景,這一批經歷了革命動盪企圖在迷惘和清醒、痛苦和莊嚴、失落和尋找、追悔和重建中尋求新詩學主題的作家們,它們在藝術上往往不直接呈現思想,而總是藉助一些意象來暗示自己的表達。

(“星星”這個意象在這裏象徵着光明、希望、詩意和精神自由,詩人對星星的反覆詠歎正表現了對這種美好的極度渴求,詩歌看似表達了詩人的執着追求和豪邁情懷。但“星星”這個意象的背景是無邊無際的夜幕,夜幕所代表的黑暗如此巨大,而星星的光芒卻如此弱小,這其間我們又會體會到什麼呢?是一種在濃重的失落感中萌發的追求和尋找,是一種不甘泯滅和湮沒的悲劇性衝突。)

2、《星星變奏曲》中追求詩意人生和精神自由的主題其實在很多詩人的作品中都出現了。

比如拓展閱讀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

餵馬,劈柴,周遊世界

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從明天起,和每一個親人通信

告訴他們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閃電告訴我的

我將告訴每一個人

給每一條河每一座山取一個溫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爲你祝福

願你有一個燦爛的前程

願你有情人終成眷屬

願你在塵世獲得幸福

我只願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在這首詩裏,海子所向往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境界,正是對詩意人生和精神自由的終極體現。同時在這首詩裏,我們也同樣讀到了這種追求無法實現的悲劇性,因爲詩人不只一次地強調“明天”這個時間概念,這說明詩人的樸素理想在當下的無法實現。

3、《星星變奏曲》課後研討與練習中第三題:試仿照這首詩的“如果……如果……”或“誰不願意……誰不願意……”的句式寫幾句詩,表達一種企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