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一教案 > 《再別康橋》教學簡案【精品】

《再別康橋》教學簡案【精品】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8W 次

  《再別康橋》教學簡案

《再別康橋》教學簡案【精品】

  ----- 徐志摩的“中國風”

 教學目標

1、通過品讀字詞來體會文章情感。

2、讓學生了解詩歌怎麼寫的,感受徐志摩的中國風,明白此詩爲什麼深受喜愛,並能夠試着分析欣賞其他詩歌。

  教學重難點:

1、讓學生了解徐志摩對傳統詩歌的繼承借鑑,感受詩歌蘊含的濃濃中國風。

 教學過程

  一、聯繫歌曲,導入本課主題

通過周杰倫的歌引出“中國風”一詞,然後問學生喜不喜歡徐志摩的《再別康橋》這首詩,爲什麼?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首詩如果能引起人共鳴,被人們奉爲經典傳唱不衰,說明它一定蘊藏着些文化密碼,我們也可以稱之爲文化心理認同。

二、品讀詩句,尋找文化密碼

1、整體感知,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什麼情感?在詩歌中是通過什麼方式來和康橋告別的?

明確:

文學”母題”—離別,既容易引起共鳴,更容易落入俗套,要寫好不容易。

選取意象----立象盡意,選取了康河邊最有代表性的事物岸邊金柳、河中水草、蔭下清潭,通過表達對他們的熱愛,來寄託自己對康橋的戀戀不捨之情。

2、盪漾是什麼意思?金柳,換成松樹行不行,換成牡丹行不行,爲什麼?

明確:

字詞間的搭配要符合漢語的聯想機制。

3、甘心,什麼意思?甘心做水草符不符合人的理性邏輯?

明確:

性命之珍貴與水草之低賤形成鮮明反差,顯然不合理性邏輯,但是符合感情邏輯,因爲水草不能離開康河,而作者卻不得不離開,所以羨慕水草。由此可見,不合常理但合常情。

4、清潭,是不是虹?作者爲什麼這麼說?虹和夢都具有什麼特點?

明確:

顯然不是。而說成虹,更是不合常理。虹分七彩,幻化美妙,這是作者強烈情感的主觀映射。如“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虹和夢都美好而短暫,且用了“揉碎”一詞,暗示美夢成空。由此可見,徐志摩癡人癡夢。

5、第五節作者的離情別緒達到高潮,想要放歌以解憂,但第六節作者接着說不能放歌,哪種選擇更好?

明確:

不放歌好。第一不願歌聲打破寧靜,驚醒康橋。第二,歌聲可能也無法表達他此時的別情。正所謂情到深處轉無聲,可是此時無聲勝有聲啊。回想“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6、無聲之情就深情嗎?如何理解悄悄是別離的笙簫?注意第一次用到了“悄悄”。

明確:

無聲更深情。有聲歌曲只能表達一種情感,而無聲之曲卻可表達千萬種複雜交集的情感。

悄悄是悄無聲息的意思,而笙簫是用來吹奏歌曲的,一無聲,一有聲,二者顯然矛盾。但是我們發現者無聲中能表達更豐富的情感。

再一個,此時已是深夜,作者不想驚醒康橋。這裏又有一個矛盾,告別嘛?怎麼不跟康橋說話而是悄悄?不合常理。聯繫金昌緒的《春怨》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7、夏蟲也爲我沉默,夏蟲真的那麼乖,知道了我的心情而沉默?

明確:

當時夏蟲可能真沒叫,偶然而已。但多情的詩人非得當成是爲自己而沉默,這是明顯的 “無理而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以己之情度彼之意”。

  三、鏈接詩詞、品賞中國韻味

徐志摩的《偶然》,周杰倫的《青花瓷》

  四、課堂結語、學生總結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