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二教案 > 優質課《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教學設計(精選11篇)

優質課《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教學設計(精選11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9W 次

作爲一名爲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連接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橋樑,對於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具有溝通作用。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優質課《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優質課《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教學設計(精選11篇)

優質課《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教學設計 1

【教學設想】

藉助多媒體手段,將詞的文字美,用過音樂、畫面、書法等特定的情境渲染,將學生帶進詞人的心靈世界,加深學生對詞人特有的精神世界的理解;將吟哦引進課堂,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幫助學生理解詞這一文學樣式。

【教學重點】

一:背誦這首詞。

二:聯想力和想象力的訓練。

【教學難點】

作者對人生的感悟及其曠達胸襟在詞中的體現。

【教學設計】

一、 設置情景

▲音樂欣賞《水調歌頭》(多媒體演示:《水調歌頭》書法、蘇軾舉杯邀月的圖畫。教者踏歌哼唱)

二、 導入新課

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女人騷客以中秋月亮爲題材來吟詩賦詞,同學們能背一兩首嗎?

(如李白的《靜夜思》、王建的《十五夜望月》等)

▲這些詩詞寄託了作者怎樣的情思,古人爲什麼要通過月亮來寄託這樣的情思呢?

(古代交通、通訊落後,聯繫困難,離別的思念無以寄託;亦可聯繫自己年插隊落戶時特定的思家的感受幫助學生理解)

課前我們欣賞的就是北宋文學家蘇軾以中秋賞月爲題材的詞《水調歌頭》。

▲媒體演示:《水調歌頭》配樂朗讀。

《水調歌頭》,是中秋詞中最著名的一首,向來噲炙人口。我們來看看後人對這首詞的評價:

▲媒體演示:

清朝胡仔《苔溪漁隱叢話》說:“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餘詞盡廢。”

誰能介紹一下蘇軾?

▲請說說對“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餘詞盡廢” 的理解。(追問:由此我們發現了什麼?)

▲媒體演示:

蘇拭(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山(今屬四川)人。蘇拭才情奔放,爲宋代最傑出的作家,詩、詞、文、書、畫、文藝理論均有獨到成就。其文汪洋悠肆,明白暢達,爲“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詞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在藝術表現方面獨具風格。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代很有影響。

三、 整體感知

▲自由讀課文(媒體播放《水調歌頭》樂曲),查字典解決生字生詞。

思考:

這首詞的序寫了些什麼?

上閡寫什麼?

下閡寫什麼?

詞采用了怎樣的寫法?

閱讀中有哪些疑問?

▲巡視瞭解自讀情況:

媒體演示;

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宮闕(qì) 瓊樓(qónɡ) 玉宇(yǜ)

朱閣(ɡé) 綺戶(qǐ ) 嬋娟(chán)

▲學生質疑。

四、 文本研讀

這首詞的序寫了些什麼?

本篇長調詞,作於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即丙辰年的中秋節日。時作者正任密州(今山東諸城)知州。從題序來看,這首詞爲醉後抒情,懷念兄弟(子由)所作。

作者對兄弟的懷念之情是怎樣表達出來的?

學生自由發言,教師歸納:

借望月懷人,思念弟弟蘇轍。

上闋寫什麼?

望月(寫景)。

“明月幾時有,把酒間青天”,月亮是中國古代文化的重要原型之一,中國古代詩人對月亮的歌吟單從數量而言也是無與倫比的。據有關典籍記載,東坡並不是一個能飲很多酒的人,但他喜歡與別人一起飲酒,尤其是看別人飲酒,別人的快樂也就是他的快樂,他心胸豁達,氣質清明,在如夢浮生裏,他處在醉與醒之間他是他自己,沒有比他自己更接近於他自己的了。正因爲如此,他瀟灑的'“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則是對上天的宮闕存在着疑惑。在古代,有着"天上一日,人間一年"的說法,因此,東坡以爲,天上與人間必然有着不同的計算時間的萬法。人間的光陰如白駒之過隙,而天上的則是緩慢的,這裏暗寓一種對時間催人老這一自然現象的無可奈何的悲哀。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反映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這是上面那種悲哀心情的很自然地轉換。因爲對人世間的遭遇是無可奈何的,因此想“乘風歸去”。這裏用了一個“歸”字,是很有深意。作者以“滴仙人”自居。 “我欲乘風歸去”他到天上,又漸漸產生了新的憂慮。他到天上,再回到他所來的地方。在想入非非中,又漸漸產生了新的憂慮。“高處不勝寒”是擔心自己再也忍受不了那種純淨的寒冷。他的天堂在人間。在這裏,蘇軾賦予這首詞以非常豐富的意義。他對自己所生活的這個世界是有些厭倦的,他也渴望上升到一個更純淨的高度,然而他卻忍受不了這種寒冷。他就是這樣處在一個矛盾的情境之中。從字面的意思看,似乎是瓊樓玉宇耐不住高處的寒冷,而作者的真正關注的還是自己。“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一句是作者的猜度之詞。

▲媒體演示:

上闋——望月(寫景)

明月、酒、青天、“我”、風、清影、朱閣、綺戶

(實寫)

宮闋、瓊樓玉宇(虛寫)

下闋寫什麼?

懷人(抒情)。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連用三個動詞,來描述月亮的運動。月亮升起來,轉過朱閣,慢慢降落,月光延伸進窗戶,照到牀上無眠的人。詞人在這裏把月亮擬人化了。彷彿月亮也是一個與他“心有靈犀”的朋友。

▲同學們覺得有哪些人在這種情況下“無眠”呢?

(各抒己見,言之成理即可,但要明確哪種情況與這首詞的意境吻合,可引導聯繫標題、“人有悲歡離合”、“但願人長久”等詞句來思考)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何事”一本作“何時”,一句之中有兩個“時”字,是不太妥切的,同時也與理不通。因爲上面己經把月亮當作自己的朋友,因此要跟她談談心,要向她表示最爲親切的問候,這旬的意思是:月亮啊,你這高處也能勝寒的“別有天地非人間”的造物,難道還如我們這些渺小而可悲的人類一樣有着什麼遺恨嗎?不,你是完美無缺的,不應該有遺恨的;但你又是因爲什麼緣故總是在人們離別的時候團圓呢?難道你就不能在人們團圓的時候團圓,離別的時候殘缺嗎?你爲什麼總是要跟我們不一致呢?我們人類離別的悲哀難道就一點也贏不到你的憐憫嗎?

由上片的“把酒間青天”到此處的問月,詩人的感情有了比較大的變化,他逐漸領悟到了什麼,也可以說他聽到了天外之音。“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這一句可以看成作者的領悟,也可以看成月亮的回答:月亮也不是完美無缺的,她也有着自己固有的悲痛,同人有“悲歡離合”一樣,她也有着“陰晴圓缺”,這世界本身就不是完美的,每一件事物都處在自己固有的缺憾之中。明白了這一點,再怨天尤人有什麼意思呢?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兩句還告訴我們看待任何問題都要要全面、辯證。

最後“但願人長久,千里共蟬娟”,表現出詩人的美好願望,曠達的心境。這個結局是自然而然地達到的,作者最終自然會達到這一高度。這首詞之所以廣爲流傳,燴炙人口,其原因就在於此。

▲媒體演示:

下闋——懷人(抒情)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詞中僅抒發了對弟弟蘇轍的懷念之情?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蟬娟。

——表達了詩人的曠達胸襟。

五、 問題探究

▲作者爲什麼會有此感慨?

▲媒體展示:

蘇軾一生坎坷,神宗時曾任祠部員外郎,因反對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職,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後以作詩“謗訕朝廷”罪貶黃州。哲宗時任翰林學士,曾出知杭州、穎州等,官至禮部尚書。後又貶謫惠州、儋州。北還後第二年病死常州。

對政治上失意的人來說,難免對現實不滿。這從“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爲什麼不能“一切隨緣”呢(蘇軾因爲失意而信佛、信道)?結句在表現出詩人美好願望的同時流也露了他對禪理的獨到見解。

▲範讀 (媒體播放《水調歌頭》樂曲)。

▲學生齊讀《水調歌頭》(媒體播放《水調歌頭》樂曲)進一步理解這首詞的內容。

▲這首詞采用了怎樣的寫法?

在這首詞裏面,作者大膽地運用了聯想和想象的手法。誰能從己的課文中舉一兩個運用“聯想” 和“想象”的例子?

學生自由舉例。

▲媒體演示:

聯想:

泰山“街燈”圖—天空“明星”圖(《天上的街市》)

想象:

“天空雲彩” 圖—羽毛、魚鱗、羊羣(《看雲識天氣》)

▲在這首詞中作者舉杯對月,聯想、想象到些什麼?

▲媒體演示:

明月—宮闕—瓊樓玉宇 想象

月圓(天上) —人圓(人間) 聯想

▲媒體演示:

提供兩張圖,讓學生想象。

▲媒體演示:

詞,由詩歌演變而來的一種韻文。在唐五代時稱曲子詞、曲、詞歌詞。曲指的是音樂,詞指的是文辭,詞與曲二者分離,至宋代,詞與曲分離開來,詞成爲一種獨立的文體,但仍然可以配樂吟唱。詞有詞牌,如《水調歌頭》,指詞所配的樂調。古人多以吟唱的方式讀詞。

六、 背誦課文

▲媒體播放《水調歌頭》吟哦錄音激趣,提出背誦要求。

▲媒體播放 《水調歌頭》樂曲,學生跟着哼唱、背誦。

提名試背。

師生齊背。

七、 佈置作業

以“遙望夏夜的星空,浮想聯翩……”開頭,寫一篇短文。

優質課《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教學設計 2

一、目標闡述

1、知識和能力

⑴在品讀重要詞句中,感受詞作的意境。

⑵能解釋這首詞的藝術特點。

⑶能夠具有一定的聯想力和想象力。

2、過程和方法

⑴能在學習內容之前收集查閱相關資料文獻的方法。

⑵能在學習內容的過程中運用誦讀涵詠的方法。

⑶能在積累字詞的過程中運用閱讀註釋和查閱資料的方法。

⑷能在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的過程中用啓發點撥和討論等方法。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⑴能深刻感受這首詞的藝術魅力,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並能融入自己的體會。

二、教學重點

⑴能解釋這首詞的藝術特點。

⑵能深刻感受這首詞的藝術魅力,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並能融入自己的體會。

三、教學難點

能深刻感受這首詞的藝術魅力,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並能融入自己的體會。

四、教學過程

(一)教師激趣導入

設計1:中國的古典詩詞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朵奇葩,有着獨特的魅力。尤其是有很強藝術感染力的傳統名篇,或撫今追昔、或慷慨悲憤、或感時傷懷、或思親憂國,以豐富的情感讓一代又一代的人傳誦,今天我們就來走進宋代著名詞人蘇軾的名篇《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設計2:還記得那首“靜夜思”嗎?讓我們一起有感情的背誦一下。這首廣爲傳唱的詩表達了作者李白怎麼的情感呢?(學生回答:在寂靜的月夜作者思念家鄉。)古往今來,一輪皎潔的明月總能觸發文人墨客心中的情愫,今天我們來學習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讓我們一起感受一下,面對中秋的圓月,他會有怎麼的情感體驗呢。

(二)初讀課文,說說初讀感受

教師不在學生沒有接觸課文前就單向灌輸,不用自己的既定結論先入爲主地影響學生,而是站在學生的立場,運用歸納法來學習,讓學生打開書本,自主誦讀。要求讀得感性,讀出細膩的感受和真切的體驗;並用一句話說說自己真切、細膩、個性化的感受,培養自己纖細的感受力。

最後教師說說自己的感受:

我每次讀這首詞都會讓我的體會更加深刻:語言錘鍊的優美獨特讓我喜愛,對景情的大膽想象讓我震撼,對親人情真意切的思念讓我感動,對積極向上的人生觀讓我欽佩。

(三)再讀課文,說說再讀感知

學生用略讀和瀏覽的方式,再讀一遍課文,要求讀得理性,讀出整體的感知,並能用一句話準確而全面地說說本文所寫的內容,培養自己整體的感知力。

最後教師說說自己的學習心得:

本詞敘寫了中秋之際作者賞月品秋時抒發自己的對親人的思念和對人生的態度。表達了作者懷人的情感和積極向上的人生觀。

(四)三讀課文,說說哪些方面寫得精彩

學生以瀏覽的方式三讀課文,並用“的”字結構的名詞短語(先用名詞,然後加上修飾語)來說說本文哪些方面寫得精彩,值得學習,培養自己敏銳的判斷力。

最後教師也說說自己的理解:

我覺得整首詞四個方面寫得精彩和成功,給我留下了深刻而又美好的印象。優美獨特的語言、大膽的想象、浪漫飄逸的詞風和曠達的情懷。

(五)四讀課文,對精彩內容進行賞析

學生有所選擇地瀏覽課文,對精彩內容研讀賞析。如果精彩之處太多,就以“兩特一先”(本文特有的、特別值得學習的、語言學習優先)爲選擇標準,選擇兩個精彩內容,認真研讀賞析。研讀賞析的要求和方法是:緊扣所選內容的相關語句深入品味,不蜻蜓點水,不浮光掠影;充分調動自己的知識積累和生活經驗,使自己的研讀賞析有個性,有新意;研讀賞析後能用細膩確切的語言清晰表達,不使用粗糙空洞的大話、套話。

最後教師說說自己的賞析理解:

1、優美獨特的語言

一個“我欲”、一個“又恐”、一個“何似”,這中間的轉折開闔,顯示了蘇軾感情的波瀾起伏。在出世與入世的矛盾中,他終於讓入世的思想戰勝了。真可謂“奇逸之筆”。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轉和低都是指月亮的`移動,暗示夜已深沉。月光轉過硃紅的樓閣,低低地穿過雕花的門窗,照着屋裏失眠的人。“無眠”是泛指那些和自己相同的因爲不能和親人團圓而感到憂傷,以致不能入睡的人。月圓而人不能圓,這是多麼遺憾的事啊!於是詩人埋怨明月說:“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2、大膽的想象

“我欲乘風歸去”的遐想。李白被稱爲“謫仙”,蘇軾也被人稱之爲“坡仙”。“歸”字有神仙自喻的味道,好象他本來住在月宮裏只是暫住人間罷了。詞人至此突發奇想,打算回到“天上”老家,一探這時空千古奧祕。蘇軾生平自視甚高,以“謫仙”自居,所以他當然能御風回家,看看人間“今夕”又是天上的何年?仙境是否勝過人間?詞人之所以有這種脫離人世、超越自然的奇想,一方面來自他對宇宙奧祕的好奇,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來自對現實人間的不滿。人世間有如此多的不稱心、不滿意之事,迫使詞人幻想擺脫這煩惱人世,到瓊樓玉宇中去過逍遙自在的神仙生活。

3、浪漫飄逸的詞風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人世間總有悲、歡、離、合,像天上的月亮有陰、晴、圓、缺一樣,這些自古以來都是難以周全圓滿的。此句流露出了詞人悟透人生的灑脫和曠達的性格,也是對人生無奈的一種感嘆,這裏以大開大合之筆從人生寫到自然,將各種生活加以提煉和概括,包含了無數的痛苦、歡樂的人生經驗。結束句“但願人長九,千里共嬋娟。”只希望人們能夠永遠健康平安,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在中秋之夜共同欣賞天上的明月。這裏是對遠方親人的懷念,也是一種祝福。

4、曠達的情懷

全詞設景清麗雄闊,如月光下廣袤的清寒世界,天上、人間來回馳騁的開闊空間。將此背景與詞人超越一己之喜樂哀愁的豁達胸襟、樂觀情調相結合,典型地體現出蘇詞清雄曠達的風格。

(六)五讀課文,自主提問並自主探究

學生以瀏覽的方式五讀課文,自主提出一兩個有價值的問題,並自主探究,形成自己的基本理解。提問和探究的基本原則是“四有”:第一,有疑而問,即提出的問題是值得質疑的真問題;第二,有啓發而問,即提出的問題對自己、對他人有啓發,能借此深化課文的學習;第三,有本探究,即結合文本展開探究,不離開文本想當然地猜測;第四,有效探究,即探究出的答案有一定的深度或新意。

教師提出幫助學生理解主題的補充性問題。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有什麼樣的意蘊?

教師準備的基本理解:人生的聚散離合如明月的陰晴圓缺一樣,並非人力所能左右,這是人生無法擺脫的遺憾,既然如此就不必傷悲,在這裏作者用形象化的語言表達出一種普遍而深刻的道理,體現了作者對人生的感悟,同時表達了作者的曠達胸襟和樂觀精神,以及美好的祝願——希望人人年年平安,雖然遠隔千里,也能共享美好的月光。

(七)瞭解作者及寫作背景

藉助課內註解及課外資料,瞭解作者的人生觀和創作觀,並瞭解寫作此文的背景和意圖,以此增進對課文表達內容和表達形式的理解。

教師介紹:

蘇軾,北宋中期的文學家、書畫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在宋代文學史上享有較高的聲譽。英宗即位任大理寺丞,神宗即位任太常博士,開封府推官。因與王安石政見不和,請求外任。元封二年,御使臺有人摘引其非議新法的詩句,因此入獄,即所謂“烏臺詩案”。

根據詞前小序推測一下,作者中秋賞月是在一個什麼樣的狀態下?

教師趁機介紹本詞的寫作背景:

這首詞是宋神宗熙寧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時所作。這一時期,蘇軾因爲與當權的變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見不同,自求外放,展轉在各地爲官。他曾經要求調任到離蘇轍較近的地方爲官,以求兄弟多多聚會。到密州後,這一願望仍無法實現。這一年的中秋,皓月當空,銀輝遍地,與胞弟蘇轍分別之後,轉眼已七年未得團聚了。此刻,詞人面對一輪明月,心潮起伏,於是乘酒興正酣,揮筆寫下了這首名篇。詞前的小序交待了寫詞的過程:“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時值中秋,月圓人不圓加上政治不得意,作者心情抑鬱寫下此詞。

(八)六讀課文,積累新鮮字詞和妙語佳句

先聚焦新鮮字詞,邊讀邊積累。因人而異,不求統一。

再聚焦語言優美、情感優美的語句或語段,美美地讀,讀出感受和享受;並流利的背誦此詞。

(九)用一句話總結學習收穫或學習感受

課文學習結束後,每人用一句話作爲結束語,總結自己的學習收穫或學習感受。

最後教師也說一句:

女詩人舒婷曾說過:“魅力漢語對我們的征服,有時是五臟俱焚的痛,有時是透心徹骨的寒。”請記住這堂課,記住蘇軾,把漢語語言文字對我們的薰陶,留在心中,讓我們在語言學習中不斷成長。

(十)教師推薦課外閱讀篇目

語文學習“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請同學們自主尋找並閱讀《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的評論文章三篇以上,並欣賞背誦蘇軾其他詞作三首,篇名不定。可以到網上直接閱讀。

優質課《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教學設計 3

教學設想:

1、在多次誦讀中,理解詞作者表達的意思;

2、在品讀重要詞句中,感受詞作的意境;

3、在想象與拓展中,獲得樂觀、豁達的人生思考。

教學層次:

一、讀詞文談印象,整體感知;

二、設情形懂意緒,走進詞境;

三、讀資料解疑惑,讀懂詞情;

四、展想象問作者,讀透詞心。

教學過程:

一、教學導入

教師以故事形式敘述蘇軾生平,引出詞作《水調歌頭》。

(說明:故事形式敘述適合學生心理特點,可讓遠古的偉大詞人生活化,也更能打動學生,較快走近作者、走近詞作。)

二、誦讀中對話讀詞

1、字正腔圓地讀。注意“闕”“不勝”“綺”等字音的準確。

2、有板有眼地讀。體會聲音形式的有板有眼,提醒注意朗讀中的停頓與節奏。

3、有情有味地讀。這一環節中,學生先聽錄音朗讀感受,然後自由讀,要求讀出味道與感覺來。要達到這一要求必須是在理解詞境理解詞意之後。

教師預設穿插問題:

①解讀小序,從“兼”字入手,讀懂懷子由的思念之情;(補充作者與子由兄弟情深的資料與詞作)

②重點理解“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的含義與“無眠”的細讀;

③賞析上闕,抓住“不知” “歸去”讀懂詞人內心祈願,從“欲”“恐”的矛盾中,理解作者的抱負及遭遇,從而體會“寒”字背後的愁苦與幽憤。

④重點讀解“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深刻意蘊和曠達情懷。

(說明:誦讀是惟一不可替代的融通語言和精神的言語感知活動。讓《水調歌頭》在誦讀中流淌,在對話中顯旨。這不是一個簡單的“讀正確、讀流利、讀出感情”的誦讀課型問題,這是對詩詞作爲一種完形存在的尊重和理解。)

三、品析詞格,感受詞美人大寫

師:有人說,中國人隨便拿起一本古人的詩集,抖一抖,叮叮噹噹地會掉下好多“月”字來,開個月餅店不成問題。說得很有道理,於是千里嬋娟是月,雲破弄影是月,蘆花深處是月,小樓吹笙是月,千江有水千江月,掬水在手月在手。

中秋詞作更是俯拾是。但清代詞評家胡仔在《苕溪漁隱叢話》說:“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餘詞盡廢。”比照其餘的幾首中秋詞(見資料),能說說理由嗎?

[引出王國維《人間詞話》中的“詞以境界爲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並試着理解“境界”,理解蘇軾歷經苦難後那大寫的人格及曠達士大夫形象。]

(說明:對詞作的閱讀僅僅在學生理解了體悟了,會念會背,感覺學生怎麼來再怎麼走回去。若與其他詩作一些比較,懂得一些評價,會讓學生更懂詞意更解詞心,可能會比來時走得遠一些。)

四、延伸拓展

1、在遭遇仕途困頓時,蘇軾的自我反省是很深刻的,善於從自然、宇宙中找到處世哲理。下列詞句中你更欣賞哪一句,並給個理由: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間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謫貶黃州《念奴嬌·赤壁懷古》

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遠貶嶺南時作《定風波》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彀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謫貶黃州作《臨江仙》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貶謫黃州時作《定風波》

2、我以我心讀東坡。(配樂中再次朗讀《水調歌頭》全詞)

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教學反思

在中學語文教學研討活動中,我上了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教學過程中,我緊扣語文課程標準中規定:“重視情感、態度、價值的正確導向,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的規律和語文教學規律,選擇教學策略。”圍繞新課程改革觀念中教師的“指導——自學——引探——應用——評價”體系和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製作了多媒體課件。現結合課堂教學實際進行反思:

古代詩歌是我國文學上的一朵奇葩,幾千年來名篇佳作浩如星河,更有許多經典成爲千古絕唱。這些詩詞不但有優美的意境和語言,而且蘊含了豐富的情感和人生的哲理,學習他們就要讓學生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遠流長,培養他們積極進取、樂觀向上的精神和追求。《水調歌頭》就是這些作品中的代表作之一,歷來爲人們所推崇。教好它,讓學生掌握它,對學生的我國古詩文教學能取得事半功倍的功效。

在課堂上首先想辦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展開聯想,仔細體會和揣摩每首詩的意蘊,感受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從而使學生能在日後的詩詞閱讀和鑑賞中學會遷移,拓展他們的探究能力。

興趣是學習的最好老師,在教學中要善於刺激學生學習的興趣,鼓勵他們展開聯想,體會詩詞的語言美和意境美。在教學中,堅持誦讀、品味,思考相結合原則讓學生真正體會到詩詞的意境美和內涵美。

在課堂上,特別是詩歌教學,教給學生閱讀、欣賞、理解詩詞的方法,是教學的關鍵。引導學生掌握一定的詩詞知識,背誦一定數量的名家名篇,有助於提高學生的能力。

課堂上,教師還應具有隨機應變,臨場發揮的能力,儘量避免自己的不足之處,而要用巧妙的`方法,靈活設計,這樣才能取得課堂的最優效果。新課程自由度大,需要精心設計,合理安排,要有創造性實施力,能恰當合理地調整教學進程和內容,從學情出發,去粗取精。對於《水調歌頭》我的幾個班的教學引入都不一樣,而是根據各班的學情具體確定。這樣的效果比教案中的固化模式要優越得多。

引導學生探究結論,給學生多點撥少廢話;多直觀少抽象;多啓發少替代。讓學生多思考,多動手,多動口。引導學生創新學習,鼓勵他們的批判精神,允許標新立異,允許對詩詞內容的不同見解,允許學生多角度地理解情感的基點。對於“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理解只要學生闡述有理,就允許提出、探討、評價。

合理、靈活、恰到好處地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將教材設置的情境生動、形象、直觀地展現出來,化靜爲動、化無聲爲有聲、變平面爲立體。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帶學生進入特定情境。

一節課的成功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只要我們能潛心於教學與研究,專注於備學生備教材,着力提高課堂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努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定能使課堂教學成爲新課程教育改革的主陣地,也必將使教育教學工作邁入新臺階。

優質課《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教學設計 4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反覆誦讀,體會詩歌意境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標:瞭解詞中情景交融的特點。

3.情感目標:理解作者借詠月表達的人生感慨,學習詞人樂觀曠達的人生態度。

二.教學重點:

1.詞中情景交融的特點。

2.通過反覆誦讀體會作品表達的人生哲理。

三.教學難點:

訓練學生的想象能力,學習詞人樂觀曠達的人生態度。

四.教學方法:

誦讀法、品味法、創設情境法、競賽法、合作探討法。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欣賞月夜圖片,創設情境

古往今來,月光始終是文人畫士青睞的對象。走進古典詩文的世界,我們發現處處都有月亮的影子。請同學們回憶你知道的古詩文,你想起了哪些有關月亮的詩句呢?

生舉例後師帶讀這些詩句。

一輪明月牽動了無數古人的情腸,月在古詩裏給人的感覺是溫柔多情的:要麼是謙謙君子,要麼是窈窕淑女,要麼象徵着團圓,要麼暗示着分離。詩人們或借月抒寫相思愁緒,或借月表達美好祝願。宋代的文學大家蘇軾對月亮也是情有獨鍾。

回憶蘇軾另一篇短文《記承天寺夜遊》,帶入對新課的學習。在這篇課文中,我們瞭解了蘇軾的豁達樂觀的情懷。這節課就讓我們穿越時空的隧道,回到900年前丙辰中秋的夜晚,再一次走近蘇軾,賞明月清輝朗照大地,品經典美文感悟情懷。(板書課題、作者。)

(二).初步感知

1.指導生明白“水調歌頭”是這首詞的“詞牌名”。一首詞可以沒有題目,但必須要有詞牌名。

2.清朝詞評家胡仔在《苕溪漁隱叢話》裏曾道:“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餘詞盡廢”。足可看出這首詞在文學史上的影響之大。

3.指導生了解文章的寫作背景:作者因反對王安石變法而被貶到山東密州任太守,政治上不得意,理想和現實發生尖銳衝突。蘇軾的弟弟蘇轍被貶謫到離蘇軾數百公里的山東濟南,已有七年沒有相見。又加上喪妻別子,心情壓抑,形單影隻。中秋望月,難免抑鬱感傷。

(三).出示課文的生字,掃清閱讀障礙

(四).作者簡介

蘇軾,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與父蘇洵,弟蘇轍並稱爲“三蘇”,爲“唐宋八大家”之一,死後諡“文忠公”。豪放派詞人,其詩詞對後世影響很大。(可讓生自由發言,然後師總結。)

(五).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聽課文的配樂朗誦,使學生快速進入情境。

2.聽完後請學生思考:在你腦海中出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3.生配樂自由放聲朗讀。

4.請一名同學爲大家朗讀課文。後請大家評價:他讀得怎麼樣?

生自由評價,以此提高同學的聽讀水平。

5.師讀小序,男生上闕,女生下闕,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六).質疑問難,理清層次

1.師生同讀小序後,提問:小序交代了什麼?(透露了寫作本詞的時間和目的。)

2.從小序的“兼”字可以看出文章至少寫了幾方面內容?

3.投影九幅圖畫,並跟讀。

4.鼓勵生質疑問難,提出不懂的問題,然後小組討論,疏通文義。

5.總結全詞的內容。(對所有問題學生探究、討論,老師巡視、參與、指導)

6.全班同學再齊讀全首詞,歸納總結出作者的心理變化歷程。

(苦悶——矛盾——灑脫——祝願)

7.引導生學習文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特點。

(七).與文本對話

詩詞總是以最精煉的語言表達最豐富的內容,因此對文中的精美詞句要會賞析品味。

思考:這首詞中你最喜歡哪一句或哪幾句?喜歡的理由是什麼?(生自由發言,師適當引導)

如:(欣賞名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賞析:人間有離別的痛苦、團聚的歡欣,月亮也會陰藏晴出,這些事自古以來難以圓全。但願我們歲歲平安,遠隔千里,共對這明月互相祝福。

人月無常,自古如此。這是人生無法克服的遺憾。既然這樣,惟望各自珍重,希望從共賞美好的明月中得到人生慰藉,釋卻離怨。)

(八).與作者對話

語言是情感的外殼。欣賞古代詩詞,應該經過語言這條通道,走進作者的內心,領會詞人的情感,這就要求我們與作者對話。此刻,老師提供兩個參考話題,同學們可以據此展開想像:假如此刻你穿過時間隧道站在東坡大師面前,和他談起這首詞,你將對他說些什麼?

出示話題:讀你的詞,其實是在讀你。

1.對你的情感,我能理解的是……對你的.人格,我最欣賞的是……

2.我想對你說……(生自由發言,師適當指導,以此來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

(九).作業

1.熟讀背誦課文。

2.把整首詞改寫成散文。

3.根據對詞的意境的理解,給這首詞配一幅插圖(可與同學合作)。

(十).拓展與延伸

欣賞鄧麗君演唱的歌曲《水調歌頭》,在優美的歌聲中進一步去體會作者的情懷。

(十一).小結

蘇軾一生堅持自己的政治理想,爲此,他屢遭貶謫,歷經坎坷,但他無論走到哪裏都能在江山風月中自得其樂。他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對豁達樂觀的堅守如皎皎明月照亮了歷史的天空!

明月不老,經典永遠不朽;明月不老,精神永遠年輕!面對生活的風雨坎坷,請常讀一讀蘇軾吧,願我們的心靈永遠澄澈明淨,願我們的人生更加豁達從容!

優質課《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教學設計 5

一、教材分析

《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選自初中語文第四冊第五單元。本單元教學重點是誦讀古代詩文,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本課的重點是訓練學生朗讀詩詞的能力,藉助聯想和想象在古代詩詞中的運用訓練學生合理、大膽、獨特的聯想和想象能力;領會詩詞所表達的強烈的真摯的情感,培養積極、樂觀、健康的生活態度。

依據:根據《語文課程標準》中的基本理念、課程總目標以及第四學段(7-9年級)閱讀目標的相關內容闡述和初中語文第四冊教學參考書中對此課的教學重點提示。

二、教法

情景創設法、設疑導思法、討論法

依據:教育學、心理學理論中興趣學習觀、主體性學習觀以及啓發性學習原則。

三、學法

自主、合作、探究

依據:《語文課程標準》中所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的學習方式。

四、教學設想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通過聯想和想象感悟古代詩詞的意境,訓練學生的聯想和想象能力。

2、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朗讀能力和聯想、想象能力。通過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引導學生培養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積極、健康、樂觀的人生態度。

依據:根據語文課程的性質、特點和課程目標要求。

(二)教學重難點

訓練學生朗讀能力,藉助聯想和想象在古代詩詞中的運用訓練學生合理、大膽、獨特的聯想和想象;聯想和想象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

依據:根據科學性與思想性相結合的原則以及理論聯繫實際的原則和人本主義學習觀。

(三)課堂結構

趣味導入——誦讀感知——深入理解——品味感悟——拓展延伸——熟讀背誦,合作配圖

(四)教具

收錄機、朗讀帶、多媒體(在有條件下)

(五)課時安排

一課時

五、教學內容及步驟

(一)趣味導入

老師在黑板上畫一個月牙,邊畫邊要求學生回憶與月亮有關的故事、傳說和詩句,如果有困難也可與同學小聲相互啓發、相互討論,然後找學生起來回答,同學補充。

接下來老師再啓發學生根據自己的知識儲備想想古代詩人們常常借月亮表達怎樣的思想感情,最後老師給學生明確本堂課的學習任務,並請同學們猜想作者在這首詞中借月亮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依據:根據啓發性原則和興趣學習觀。

(二)誦讀感知

1、自由朗讀,要求讀得流暢,讀準字音和節奏。

2、聽錄音朗讀。

3、抽讀、齊讀,初步體會詞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4、討論: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這首詞的主要內容。

5、教師小結同學們的發言後再齊讀全首詞。

依據:根據詩詞學習規律和注重整體閱讀的要求。

(三)深入理解

1、先獨立思考下面問題,然後與小組同學討論交流後發表自己的看法。

(1)、蘇軾原來在朝廷做官,由於黨派相爭,他受到排擠,被貶爲地方官,加之此時他與弟弟蘇轍已有七年沒有相見了,面對中秋圓月,他的心情會怎樣呢?

(2)、作者大醉後有了想離開令他傷心的塵世飛向美麗的月宮的奇異想法,他的.思想感情又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3)、從哪些詩句可以看出他的心情非常矛盾?

(4)、“高處不勝寒”僅僅是指禁不住高處的寒冷嗎?聯繫寫作背景,還有無其他含義?

2、小結:“高處不勝寒”內涵非常豐富,確實表達出了作者禁不住朝廷黨派相爭,互相排擠的打擊,害怕回去沒有自己的立身之處。在人間也不錯,做個地方官,逍遙自在,同樣可以爲國家出力,爲百姓造福。想通了,於是蘇軾化解了心中的苦悶、抑鬱之情,翩翩起舞。想象一下此時的蘇軾的得意之狀。

3、討論:對待政治上的失意,作者如此豁達,襟懷坦蕩,真是了不起。夜深人靜,皓月當空,但骨肉分離,作者又是如何看待這件事的呢?

4、全班同學再齊讀全首詞,歸納總結出作者的心理變化歷程。

依據:根據循序漸進原則和建構主義學習觀。

(四)品味

1、通過學習這首詞,你最喜歡哪一句?請說明理由。

2、配樂朗讀,品味意境。

依據:根據詩詞學習特點和課程目標的有關要求。

(五)拓展延伸,暢談感受。

1、回憶自己曾經遭遇過的不如意的事情,用簡潔的語言把事情的經過以及自己當時真實的想法說給大家聽聽。

2、今後我們在人生的旅途中將會遇到許許多多的不順心、不如意的事,學習了這首詞後,從中受到了哪些啓發呢?談談自己的看法。

3、教師小結:

我們每個人的人生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時常會遇到很多的不如意的事情,那我們怎麼去迎接生活的挑戰呢?我們應該是:失意時,莫傷悲;苦悶時,莫彷徨;失敗時,莫氣餒。正視失敗,迎接挑戰,我們的人生,定會成功。

依據:根據語文課程的性質和理論聯繫實際以及激勵性原則。

(六)在合唱歌曲《真心英雄》的音樂中結束上課。

(七)作業佈置

1、熟讀背誦

2、根據對詞的意境的理解,給這首詞配一幅插圖(可與同學合作)。

優質課《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教學設計 6

(一)、教學目標:

1、能流暢並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全詞。

2、能體會並用簡要的語言說出月亮在詞中的意蘊。

3、能探究月亮在古詩中的文化內涵和意蘊。

(二)、教學難點:

把握作品的意蘊

(三)、教學手段:

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四)、教學時間:

45分鐘

(五)、教學思路:

看圖聯想——品讀透悟——拓展探究——音樂回想

(六)、教學過程:

一、 月之妙語

導入語:請觀察下列圖片,用優美的語言形容你所看到的內容。

要求:1、可以用自己最喜愛的語言形式表達,比如一個詞語、一個短語、一句話等。

2、一定要包含“月”的意思。

二、 書讀百遍

(提示語:這唯美的畫面,空靈的意境,用蘇軾的《水調歌頭》來形容它是最合適的了。這首詞它藉助的是中秋的圓月爲我們演繹了一段深情。請看課文《水調歌頭》。)

1、自讀課文(提示讀音及朗讀的.節奏)。

2、用文中語句概括畫面內容。

(提示語:“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假如畫面上的人物是你,在畫面情景下,你會情不自禁的吟誦起文中的那個語句?)

3、聽範讀。

(提示語:如果你能學會用心聆聽別人的深情,你會離詩歌最近。請閉上眼睛,傾聽名家的範讀。聽的時候注意他是如何把語調、重音等朗讀要素完美結合起來的。)

4、模仿表演。(對剛纔的朗讀,你感覺象不象在聽一首歌?其實,詩歌就具有這種音樂美的特點。下面,你能否模仿剛纔的朗讀,上臺表演詩朗誦《水調歌頭》。)

5、全體大聲朗讀課文。

三、 詩中有情

1、(提示語:對對子能用最凝練的語言涵蓋內容,你能嘗試完成下列對上下闋內容概括的對子嗎?)

把酒弄清影

望月

2、(提示語:曾經有歌詞這樣唱到:“月亮代表我的心”。你知道中秋的圓月在蘇軾的心中代表了什麼?請結合課文內容或提供的背景資料談談你的看法。注意:要言之有理。)

月是的代表

四、 我說月亮

(提示語:我們對蘇軾《水調歌頭》中的月亮有了更深的瞭解。很難忘蘇軾他對弟弟的那一份真情,更難忘他那“千里共嬋娟”,對天下游子的殷殷祝福。所以,月亮是情思。在古代的詩歌中,不僅是蘇軾,在中國其他文人的許多詩詞或文章中,月亮是心中的詩。下面,我們以小組爲單位,共同探討月亮在古詩中代表了什麼。)

合作探究

話題:月亮在古詩中的形象。

1、以小組爲單位探究。

2、整理資料,形成觀點。

3、用規定的句式回答。

4、每組可推選代表發言。

五、妙言生花

爲某月餅廠設計人員設計的月餅盒廣告封面,從畫面和內容上提供創意。

(可以是本堂課涉及的內容,也可以是圍繞主題自創的)

六、 詩歌共色

(提示語:同學們,詩中月亮是圓圓的,卻也是澀澀的。歌中的月亮是空靈的,卻是釋懷的。讓我們在歌中再次品味蘇軾的《水調歌頭》。)

播放flash《水調歌頭》,全體合唱。

優質課《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教學設計 7

教學重點:

懂、背誦這首詞。

聯想力和想象力的訓練。

教學難點:作者對人生的感悟及其曠達胸襟在詞中的體現。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在我們傳統意識中,每年農曆八月十五的月亮是最圓最亮的。不知道同學們在往年看中秋圓月時有何感受?今天,我們不妨來欣賞宋朝著名詩人蘇軾的詠月名篇《水調歌頭》。看看他的感受如何。

二 、欣賞《水調歌頭》

1、 對照小序部分簡介詞作背景,讓學生了解創作時間及創作原因。

2、初讀全詩,感知內容。

(1)學生讀書下注釋。

(2)由學生迅速自讀課文。

(3)點一生朗讀

(4)全班齊讀

3、疏通全文

(1)學生對照全文,自主疏通全文,並記下讀不懂、有問題的地方。

(2)小小組交流問題

(能小組內解決的自主解決,不能解決的.有組長整理提出)

(3)全班交流、解決問題

(4)打出全文註釋,學生自主整理在課本上。

(5)問:對照註釋你認爲詞的上下闋主要寫了什麼?兩者聯繫何在?

(上闋——望月寫景;下闋——懷人抒情。兩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問:詞中哪些是實景?哪些是虛景?

(6)作者對人生的感悟體現在哪些詞句上?你如何理解?

4、 能力訓練

(1)什麼是聯想?什麼是想象?

(2)文中哪處是聯想?哪處是想象?

(3)看圖一,發揮聯想,你能聯想到什麼?

(4)看圖二,發揮想象,你能想象到什麼?

5、 問:比較《十五夜望月》,你喜歡哪一篇?講講理由。

6、音樂欣賞

(1)播放王菲的 《水調歌頭》

(2)第二遍播放,學生輕聲跟唱

7、學生總結

(1)一生.總結本課教學思路

(2)由學生.總結學習本課的收穫

三、佈置作業

1、背誦這首詞

2、小作文:

根據下文開頭,發揮豐富想象和聯想,續寫文章。

金秋十月,夕陽西下。一老農坐在自家的田埂上,一邊抽着煙,一邊浮想聯翩……

優質課《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教學設計 8

教學目標:

誦讀課文,培養學生整體感知詩歌的能力;設置情境,引導想象,啓發學生表達自己獨特的內心感受,從而把握詩歌的意境;理解詩歌的內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課前講話:

親愛的同學們,今天是我給你們上的最後一堂課。爲此,老師想給同學們送上一份特殊的禮物,就在後面。對啦,今天學校領導和語文組全體教師都來到了我們班,一起見證我們共同學習、共同進步的美好時光,也爲一睹我們185班同學的風采。相信你們能用你們的妙語連珠,用你們的真知灼見,用你們熱情似火讓在座的老師歎爲觀止,有沒有信心?(有!)會不會喜歡老師後面送的禮物?用掌聲來給我答案,也讓後面的老師感受一下你們的熱情。(掌聲熱烈)

二、猜謎導入:

上課之前,老師得學學孫悟空,變變身,我從身上扯一毛,用口呵一氣,變、變、變,嗯,同學們接招,聽好嘍,俺要出招了。猜猜我是誰:有時我被懸掛在高空中,有時我可憐呀,被掛在樹梢,有時呢,我很豐滿,胖如圓盤,爲了減肥,有時我餓得兩眼昏花,枯瘦如鐮刀,請猜我是誰?(月亮)古往今來,多少文人騷客以月爲詩,我們學過的也不少吧,誰能給大家背幾首?

今天,我們將學習一篇以月爲題材的詞中極品,可以說“中秋詞自它一出,餘詞盡廢”。想不想一睹爲快?

打開書191頁,板書:水調歌頭

三、解題:

1、“水調歌頭”是這首詞的什麼?(詞牌名)

2、請一名學生說說他了解的蘇軾。

師小結:是啊!蘇軾一生坎坷,官運不通,可以說是一個政治上非常失意的人。

四、學習課文:

1、教師配樂範讀課文,正音、句讀。

2、自由朗讀——指名吟詩(扮蘇軾,表演讀,氣氛熱烈)——齊讀。

3、小組學習:質疑——釋疑。

4、分析:

(1)齊讀詞前小序,從小序裏我們獲得了哪些信息?(作詞時間、當時情形及緣由。)

(2)速讀課文,小組交流,這首詞的上、下闕各寫了什麼內容?請分別用兩個字來概括。(望月、思圓)

(3)望月乃寫景,思圓乃抒情。齊吟上闕:寫了哪些景物?——明月、青天、酒、“我”、風、清影(實寫);宮闕、瓊樓玉宇(虛寫)。月圓中秋之時,作者把酒臨風,形單影隻,想到月亮上嫦娥居住的宮闕、瓊樓玉宇,雖高雖豪華,卻同樣是孤身一人,獨愴然而涕下,此情此景與作者“我”是何等相似啊!這裏可以看出作者當時怎樣的心情?

——孤寂、苦悶,與“高處不勝寒”的嫦娥同是天涯淪落人。

(4)整個上闕,作者沒有隻字片語涉及到孤寂,卻時時處處讓我們感覺到孤寂。這就是所謂的“一切景語皆情語”。老師也想讓同學們感同身受,發揮你的想象,假設你就是蘇軾,面對一圓月、一清影、一孤樹、一壺濁酒(老師即興作簡筆畫),極寫當時之孤寂、鬱悶的心情。記得,要感動你我,必須得先感動自己,讓感動流瀉於我們筆端!

(學生寫作幾分鐘,後請幾位同學展示成果,師生評價。)

同學們的`想象力真豐富。是啊!月光如水,地上藻荇交橫,乃竹柏影也,微風輕拂,樹葉婆娑,沙沙作響,似情人的呢喃,如好友的竊竊私語。“我”雙眸癡癡凝望孤月,把酒臨風邀圓月,無奈何,月光融融影子單,長夜漫漫何由徹。此情此景,怎一個“愁”字了得!惟有歌能釋懷,細心聆聽,共同感受《久別的人》(播放歌曲)

這首歌可以說是作者當時心情的真實寫照,他是多麼渴望家人重逢、團聚,共享天倫之樂,來排遣那剪不斷,理還亂的愁緒啊!所以呀,纔有了下闕的懷人思圓。

(5)齊讀下闕,體會作者此時的心情怎樣?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來?

——曠達樂觀。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這是自然規律。沒有離別的悲傷,哪來相逢的喜悅?更何況,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哪裏月不圓,何處月無光。即使天各一方,但我們生活在同一片藍天下,共享的是同一輪圓月。

(6)此詞之所以爲不朽之佳作,是因爲它能引發讀者的共鳴。詞中的許多句子已成了我們今天許多人失意苦悶時心靈按摩的良藥。自由地朗讀詩歌,說說你對詞中哪句話感觸最深,結合實際,談談你的體會。(生各抒已見。)

師小結:是啊!人生是一道風景,快樂是一種心境。春看桃,夏看柳,秋觀菊,冬賞雪,月圓是詩,月缺是畫。風柔雨潤,花好月圓,能不讓我們賞心悅目嗎?讓我們以一種樂觀積極的心態一起去聆聽一首旋律優美的歌《明月幾時有》,唱熟了這首歌,詞你也就能背了。一舉兩得哦!

四、唱“月”

同學們,一個月的時間眨眼而過,在這裏,老師有很多的不捨,還有一個未了的心願,正所謂“來而不往非禮也”。我給了同學們一份如此珍貴特別的禮物,你們也應該有所表示吧!對,我們用唱的方式,唱出你的心聲,不過得唱與“月”有關的歌曲,作爲禮物爲老師送別,好嗎?

(學生表現踊躍,唱到情深時哭了。)

優質課《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教學設計 9

[設計說明]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是一首經典的詞。詞者,來於心,用於歌;歌者,源於聲,發於情。基於這點認識,本文以朗讀作爲教學的主線。張頌在《朗讀美學》一文中說,朗讀是一項藝術,一種創作。朗讀的美主要表現在:韻律美、意境美、風格美。因而在教學過程,我致力於引導學生去感受、發現這幾個方面的美。同時,通過朗讀再創作,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總之,通過這首詞的學習,讓學生在朗讀中真正感受中華傳統詩歌文化的力量,進而達到滋養精神,培養品質,塑造文化人的目的。

[課前準備]

指導學生尋找資料,從家庭、事業兩個方面去了解詩人的創作背景。

[教學流程]

瞭解詩人,創設朗讀氛圍

(一)分享收集資料的成果。

詩人原來在朝廷做官,由於黨派相爭,結果被貶爲地方官,這首詞就是他在密州做太守時作的,當時與弟弟也有七年沒有相見了。

設計說明:這一環節,通過了解詩人的創作背景,爲下步理解詩詞內容作鋪墊。

(二)自讀課文,想想這首詞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情懷,並找出課文的例句加以說明。

1、表達了對親人的懷念。例句:“兼懷子由”,表達中秋之夜對弟弟的懷念;“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表達對遠離親人的美好祝願。

2、表達了政治上的失意。例句:“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欲宇,高處不勝寒”,“高處”有暗指朝廷之意,“歸去”說明詩人當時已被貶官,渴望回到朝廷大展鴻圖,“不勝寒”說明詩人禁不起朝廷的黨派相爭、互相排擠的打擊,怕回去難以有自己的安身之地。

3、表達了一種豁達的胸懷。例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說明親人離別,政治失意,事業受挫,都是在所難免的,有道是“人生不如意事十八、九”,想開了,就沒有了苦悶和惆悵。

二、低吟淺唱,感受詩詞的韻律美

1、指導學生處理每一句詩的停頓。

2、學生自由朗讀,反覆朗讀,熟讀成背。

3、播放歌曲《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學生跟唱。

三、情景再現,感受詩詞的意境美

指導:運用聯想想象的方法,再現詩句的美境,然後演讀詩句。

教師先做示範,學生再嘗試。

舉例:“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中秋之夜,浩月當空。望着圓圓明月,蒼茫夜色,詩人悲從中來,於是斟下一杯酒,緩緩端起:“明月啊明月,你爲什麼這個時候出來?你不知道分離人的痛苦嗎?你不知道失意人的淒涼嗎?”然後一飲而盡。這兩句,要讀出蒼涼感。重音放在“幾時”、“問”上。“幾時”拖長音節,讀出無可奈何感。“問”重音輕讀,讀出壓抑苦悶感。分析後,教師誦讀示範。

示範後指導:

1、聯想想象時要添加環境,人物的情態、動作、語言等因素。

2、誦讀時要根據情感處理停頓、重音、語氣、語調。

3、演讀格式:我選的句子是——我是這樣理解的——我是這樣讀的——

四、玩味誦讀,感受詩歌的風格美

1、瞭解詩人的心路歷程,感受作品的風格。

詩人的心路歷程:迷茫苦悶→→→→頓悟豁達

作品的風格:豪放

2、觀照自悟:你是否也有詩人那樣的心路歷程?當你迷茫苦悶的時候是否學會了自我化解?要求學生默默思考,自己跟自己對話。

教師自我解剖:人生總不會是一帆風順。當我迷茫苦悶的時候,我總會想起蘇軾的詩:“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軾的詩,總會讓人引起共鳴。因爲,他道出了千千萬萬人的心聲。

3、配樂誦讀,感受詩歌的豪放風格。

優質課《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教學設計 10

一:導入新課

中國的古典詩詞是中華文化歷史的結晶,歷經千百而經久不衰,僅一輪明月就造就了多少文人墨客,讓後人爲之感嘆、爲之陶醉。那麼,你能說出一些吟詠明月的詩句嗎?(學生列舉一些瞭解的古代詩詞名句)

大家列舉了這麼多描寫明月的詩句,可見,月亮承載了我們太多的思緒、太多的牽掛,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一篇被稱千古絕唱的詠月詠中秋作品,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清朝的詞評家胡仔在他的《苕溪漁隱業話後集》中這樣說:“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餘詞盡費。”可見,對他的評價之高。那麼,這首詞到底好在哪裏?裏面寫了哪些內容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走進蘇軾,走進他的《明月幾時有》。

二、作者及寫作背景

1、讓學生看課件,教師作適當點拔(爲人耿直率真的蘇軾,註定了他一生的坎坷。雖然22歲就中進士,入朝爲官,但他始終不能迎合皇帝和當時王安石領導的新法,以至一貶再貶,在蘇軾被貶爲杭州通判的時候,他的弟弟蘇轍正北上密州,二人終不得見,正值中秋,作者仰望明月,睹物思人,寫下了這篇千古絕唱。)

2、複習以前學過的作品?(對於這樣一篇名篇,大家一定回家已經預習了,下面我們來檢查一下,進入前提測評)

三、前提測評

指名讀,跟讀

(讓我們一起聽、看朗讀,全心身地感受這首詞的優美之處。)

四、朗讀訓練

1、課件播放一遍

2、學生讀

3、齊讀

(體會了這首詞朗讀的優美,不免讓我們更急切的瞭解詞的內容,下面我們分成小組,借課下注釋來疏通一下文句)

五:思考討論

(一)根據註解,疏通文句。

(二)詞的上下兩闋主要寫什麼?兩者的聯繫何在?

(提示:中國古代的詩詞,大都先寫景,後抒情,我們來看看這首詞是否也具有此特點。)

①上闋主要寫什麼?(寫了什麼景?)上闋----望月(寫景)

②下闋呢?(抒發了什麼感情?)下闋----懷人(抒情)

③上、下兩者的聯繫何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三)作者對人生的感悟體現在哪些詞句上?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四)詞中哪些是實景,哪些是虛景?

實景:明月、酒、青天、"我"、風、清影、朱閣、綺戶

虛景:宮闕(瓊樓玉宇)

(五)哪些地方用到了聯想和想象?

①講解"聯想"的定義。

②放映"明星"和"街燈"圖。

----我們在初一時學習過《天上的街市》這首詩歌,詩人郭沫若從"街燈"聯想到"明星",他們兩者有何相似點?----答案:明亮

③講解"想象"的定義。

④放映"天河現水牛"和"牛郎織女"圖。

----從"天河現水牛"圖創造出"牛郎織女"圖。

聯想:明月(月圓)->團圓(人圓)

想象:明月->宮闕->瓊樓玉宇

(作者運用聯想想像爲我們創造了一個美麗的情境,這到底是怎樣的一個情境,請大家來談一談)

(配樂朗讀欣賞範文請同學們閉上眼睛聽範讀)(選配古箏曲目《西廂詞》)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的改寫

中秋之夜,皎潔的月亮緩緩地升起來了。庭院裏顯得特別幽靜,詩人蘇軾獨自在涼亭下自斟自飲,面對如此優美的月色,詩人浮想連篇,在這本應家人團聚的佳節,只有月亮在我身邊陪伴,舉起一杯酒面對天上的月色,想邀請月娥一起來歡飲,這美好的月亮在什麼時候纔出現呢?請問你居住天宮,至今已有多少年了?你回答呀!你爲什麼不回答?哦!那我就飛到月宮上問個明白,那裏是我向往的地方,也許會比人間潔淨吧?可是聽說月亮雖有美玉砌成的樓閣,卻是“水氣”結成的寒宮,凡人怎能忍受得了那份高處的寒氣呢?算了,那就只好在月下獨舞自娛,與那舞動的影子歡愉吧,畢竟那天上冷清清的月宮又怎麼比得上在人間好呢?

你看,此刻的月光慢慢地轉過紅色樓閣,又低低地照進美麗的窗閣裏,復照着深夜不能入眠的詩人,是什麼原因使詩人無法入睡呢?是思念,是離愁,思念遠在他方的弟弟,詩人不由埋怨起月亮來了:你爲何總在人們離別時這樣圓滿呢?哦,月亮,這不是你的錯,人世間萬事萬物都是如此,時盛時衰,既然人間自古以來就有悲歡離合,月亮當然也會有陰晴圓缺了,又怎能強求?只要彼此永遠健康,能在千里之遙共賞明月,有了這份心願也就足夠了,祝福天下的離人總有團圓的一天。

(優美的意境彷彿讓我們走入了一個仙境,讓我們感嘆、讓我們感動,感動之餘還是讓我們回到現實中來,體會作者通過表達了怎樣的一種思想感情?)

(好的文學作品具有永恆的價值,蘇軾的水調歌頭不僅在文學界倍受推崇,在音樂界也倍受青睞,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聆聽下這首由蘇軾作詞的歌曲明月幾時有)

九、音樂欣賞

(經典之所以稱爲經典,是因爲它唱出了人們的心聲,蘇軾做到了,他讓我們的`某種情緒更適合於表達,我們應該記住這篇流傳千古的水調歌頭,更應該記住這個偉大的人物蘇軾)往下我們總結一下今天的這篇課文

七、歸納小結

上闋----望月(寫景)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下闋----懷人(抒情)

聯想:明月(月圓)->團圓(人圓)

想象:明月->宮闕->瓊樓玉宇

主題:這首詞表達了詩人的曠達胸襟和對親人的懷念。

八、作業佈置

(一)背誦這首詞。

(二)小作文:根據下文的開頭,發揮聯想和想象,續寫文章。

中秋的夜晚,涼風習習,我坐在陽臺上,望着明亮的月亮,心緒萬千……

結語:同學們!我們每個人的人生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時常會遇到很多的不如意,我們應該像蘇軾那樣,失敗進,莫悲傷;苦悶時,莫彷徨。用一顆樂觀曠達的心態去面對生活中的一切挑戰。最後,願同學們在美好的人生路上,永遠都擁有一片皎潔的月光。

優質課《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教學設計 11

一、中秋話題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剛剛過完中秋佳節,臉上還洋溢着中秋與親人團聚的喜悅,那麼我們中秋節都參與了哪些活動呢?(學生隨意回答)中秋吃團圓飯,吃月餅,賞月是我們的傳統習俗,中秋節是個月圓人圓的日子。大家能說出我們學過的與月亮有關的詩歌?(學生自由發言)

同學們平時對詩歌的積累很好,今天我們還要學習一篇關於中秋的詩詞《水調歌頭》胡仔《苕溪漁隱叢話》:“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餘詞盡廢”既然如此,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這“千古絕唱”,來領略蘇軾筆下的中秋的味道。

二、掌握作者瞭解背景

瞭解本文的學習目標,本文的作者:學生自由說然後統一屏幕出示寫作背景

三、聽讀課文,朗讀課文

教師範讀,屏幕出示課文

聽讀後,學生明確誦讀詩詞的要求。屏幕出示明確朗讀要求

學生自由誦讀學生泛讀小組朗讀

四、初步感知明確結構

本詞詞共分幾部分?正文前的小字是小序,交代了寫作的原因背景

正文部分有兩部分,詞的特點:上闋、下闋(上片、下片)文中有個字和這個字很相似闕

下面我們五個小組合作朗讀這首詞。1組小序,2、3組上闋,4、5組下闋

五、抓住語句感受畫面

朗讀這首詞,你眼前會有怎樣的畫面?從哪裏發現的?找出相應的句子

師:此時你的眼前出現了怎樣一幅畫面?

生1:我從“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中讀出了這樣一幅畫面:月兒轉過硃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雕花的窗戶上,照着沒有睡意的人

生2:我從“把酒問青天”讀出了詩人端着酒杯喝酒問天的畫面

師:你從哪裏讀出詩人是端着酒杯?

生2:從“把酒”上,把是“端起”的意思

師:不錯除此外,你還可以讀出怎樣一幅畫面?

生:從““起舞弄清影””可以讀出,詞人在月下翩翩起舞玩賞着月下的影子。

六、還原背景,感受人物

師:大家把感受到的畫面展現在我們的眼前,這個畫面在這麼一個有月的晚上,詞中的人又在幹什麼呢?你可以找出相關的動詞。

找一名學生讀,其他學生聽讀思考,找動詞

生:“欲乘”“歸去”“恐”“起舞”“弄”

師:詞人“欲乘風歸去”,想要到歸到哪裏去?

生:瓊樓玉宇

師:也就是說詞人將自己的歸宿定位在天上,但是他當時的心理又則那樣那個呢?請大家在文本中尋找

生:“恐”

師:這是爲什麼呢?

生:“高處不勝寒”,“何似在人間”

師:“勝”是什麼意思呢?

生:承受、經受

師、不能承擔沉重的負擔此時詞人能做的是什麼?

生:“起舞弄清影”

師:什麼意思呢?

生: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種舞姿

師:那是一種自我欣賞,一種自憐那到底是什麼原因促使他這樣的.心理呢?

出示背景:(教師出示並解讀蘇軾的坎坷人生:既不惟荊(荊國公王安石)是師,也不惟溫(溫國公司馬光)是隨神宗時:他反對王安石變法,先後被貶多處;哲宗時:廢新法,信舊黨,軾被召回,但與司馬光意見不合,不同意盡廢新法,而再次被貶以後新黨再得勢,他被遠謫惠州,瓊州;徽宗即位:蘇軾被赦回,途中病死於常州,終年65歲寫這首詞時,蘇軾政治失意,被貶在密州任太守)

師:大家結合蘇軾的坎坷人生,說說詞中涉及的“高處”“瓊樓玉宇”暗指什麼?

生:皇宮、朝廷

師:是的,詞人想要回到朝廷去,可是爲什麼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呢?請結合詞人的坎坷人生回答

生:因爲詞人被朝廷一貶再貶,所以內心深處雖想回歸朝廷但不免有“恐”,覺得哪裏比得上在人間呢

我們邀請一個學生,結合蘇軾的坎坷人生,朗讀上闋

七、誦讀品味,觸摸情感

師:這是一個帶着愁思的詞人,這是一個懷着矛盾心理的被貶臣子;此時詞人“起舞弄清影”,心情又如何呢?請從文本中尋找詞人的心境,並找出相關的語句

邀請一同學朗讀下闋,我們邊聽讀邊思考從下闋中尋找詞人的心境,並找出相關的詞語。

生:此時詩人心情很難受,我從“照無眠”中讀出詞人現在“也不成眠”

師:此時月光照着沒有睡意的人,暗指詩人自己,也泛指那些政治上失意的人(板書難受、失意)面對這份難受與失意,詩人又是如何面對如何排遣呢?

生:“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詩人繼續把酒問天:“(月兒)你不該(對人們)有什麼怨恨吧,爲什麼偏在人們分離時圓呢?”

師:這是一種指責,對月的指責啊!詩人將滿腔愁緒倒向了月兒於是不禁發出深深的感慨,那是什麼樣的感慨呢?請同學有感情地朗讀

生1: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語速快而輕鬆)

生2: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語調緩而慢,最後用降調並帶拖音)

師:請問這裏的“此事”指的是什麼呢?

生:指人的“歡”“合”和月的“晴”“圓”

師:句中的“全”應該如何理解呢?

生:成全

師:不錯,也可以理解爲“周全”,大家試着用自己的話來表達詩人的感慨

生:人的“歡”“合”和月的“晴”“圓”自古以來就難以周全啊

師:詞人由月聯想到了人,月的圓缺是自然規律,人也師一樣,由分別就會由相聚,分別之時也是將要相聚的開始,不要爲分別悲傷,應當爲將要相聚而充滿希望、期待。作者幾度被貶的經歷,還能有這樣的化悲傷爲希望,這是什麼胸懷啊?

積極樂觀、豁達、曠達的胸襟(學生回答)

詞到這裏詞人的情感達到最高潮了嗎?

生:沒有,最後的兩句“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可以看出詞人對天下人的美好祝願。

師:你理解這句子的內涵嗎?

生:只希望人長長久久,雖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光。

師:你從哪裏讀出是“只希望”。

生:“但願”

師:你從哪裏讀出是“共享這美好的月光”呢?

生:共嬋娟;“嬋娟”這裏指“月亮”

師:大家再能說幾個類似的月亮的別名嗎?

生1:玉兔

生2:玉盤

生3::嫦娥……

師:古詩詞中月亮的別名很多,月亮總是與思念聯繫在一起你能從古詩詞中找出與此句意境一致的詩句嗎?

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師:多美的意境啊!請大家深情朗讀最後兩句,將其送給你最想送的人

(學生朗誦)

八、回看板書教師總結

文章上闕望月寫景,表達自己想回朝廷但又心懷恐懼的矛盾心情,下闕懷人抒情,表達對兄弟子由的思念之情,兩部分採用了借景抒情,想象聯想的寫作手法,短短的詞中流露出情感起伏變化,苦悶—嚮往、矛盾—自嘲—憂憤—豁達———祝願。情感起伏變化。全詩表達作者對親人的思念之情,作者曠達的胸襟。

再讀此詩歌,感受作者情感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