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二教案 > 《春夜宴諸從弟桃園序》習題及答案

《春夜宴諸從弟桃園序》習題及答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8W 次

導語: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春夜宴諸從弟桃園序》習題及答案,歡迎同學們的關注和練習,希望大家練習過後能夠有所收穫。

《春夜宴諸從弟桃園序》習題及答案

 一、基礎鞏固

1.對下列加點詞語的解釋,不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

A.浮生若夢,爲歡幾何 若:像,好像

B.大塊假我以文章 假:給,賜予

C.羣季俊秀 季:弟弟

D.序天倫之樂事 序:爲……作序

【解析】 序:通“敘”,敘說,陳述。

【答案】 D

2.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虛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A.陽春召我以煙景 (介詞,用)

B.會桃花之芳園 (結構助詞,的)

C.皆爲惠連 (表判斷,可譯爲“是”)

D.飛羽觴而醉月 (表修飾關係的連詞)

【解析】 而:連詞,表承接。

【答案】 D

3.下列各句沒有詞類活用的一項是(  )

A.古人秉燭夜遊 B.吾人詠歌

C.幽賞未已 D.如詩不成

【解析】 A項,“夜”名詞作狀語,在夜晚。C項,“幽”形容詞作名詞,幽雅的景緻。D項,“詩”名詞作動詞,吟詩。

【答案】 B

4.下列句中加點的詞是古今異義詞的一項是(  )

A.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

B.爲歡幾何

C.不有佳詠,何伸雅懷

D.罰依金谷酒數

【解析】 B項,古義:疑問代詞,多少;今義:幾何學,數學的一個分支。

【答案】 B

5.下列對文章的理解和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A.這一篇同《蘭亭集序》一樣,也屬於宴集序。標題概括了文章的基本內容:回答了什麼人(作者與從弟)、什麼時候(春夜)、什麼地方(桃花園)、幹什麼事(宴飲)等問題。

B.李白與諸從弟聚會賦詩,本文即爲之而作的序文。序中寫出了欣賞美景、高談闊論、飲酒賦詩的情景,雖有“浮生若夢”的慨嘆,但主要是抒發了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豪情逸興。

C.詩人以主要筆墨寫景,結合敘事、抒情,從而展現了情景交融、景美情濃的藝術天地。

D.文中用了不少典故,但讀來順暢,表達了豐富的內容,增強了作品的表現力和感染力。

【解析】 “主要筆墨寫景”錯,主要內容是“夜宴桃花園”。

【答案】 C

6.翻譯下面的句子。

(1)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人秉燭夜遊,良有以也。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天地是萬物的旅舍;時間是古往今來的過客。

(2)古人手持燭火做長夜之遊,實在是有道理啊。

(3)美好的筵席擺好,大家在花叢裏就座,羽觴飛快傳遞,沉醉於皎潔的月色之中。

7.名句默寫。

(1)________________,序天倫之樂事。

(2)羣季俊秀,________________;吾人詠歌,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會桃花之芳園

(2)皆爲惠連 獨慚康樂

  二、閱讀鑑賞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題。

村落嫁娶圖記

[明]顧彥夫

某歲春二月,予從事京師錦衣①。周君出所謂村落圖示予,觀其色,若甚愛者。請曰:“君必爲我記之。”申請再三,遂置巾笥以歸。

歸之歲向盡矣,尚未知是圖之委曲也。有華生者,世家江北,備諳村落者也。工丹青。造予,予以此圖質之,曰:“子之知畫,猶吾之知書。敢問婦女而跨牛,何也?”曰:“此農家所嫁女也,不能具肩輿②,以牛代行也。一蒼頭牽牛而行,重其女,不使自控也。跨牛質矣。”“乃復有一蒼頭持蓋以護之,何也?”曰:“昏禮宜昏。於昏矣,農家苦燈燭之費,送迎以旦晝,用蓋以蔽日也,亦重之也。一嫗逼牛耳以行,一翁於牛後徐徐隨之,父母送其女者也。一老翁杖而立,一老嫗門而望。一童子稍長,攜其幼,指而語之。凡容色皆若欷,傷離別也。牛之前四人以鼓吹,從事迎而導之者也。道旁二驢,次第行,騎之者,村妓③也。尾其驢以掖箏琶者,村妓之二僕也。又其股坐於小車之旁者,車人也。一皆邂逅而回眄者也。去其林少許,將復經一林,二童子踊躍以報。一婦人自籬而出,臂一兒,又一兒牽其裳以行。畝間有二農夫,既鋤且止。是皆見其事而談笑者也。”“去既遠,又有林鬱然。竹籬茆茨④,亦彷彿如女家。門之外有男子,衣冠而須,罄折⑤而立,誰也?”曰:“此其婿也。古者三十而娶,近世唯農家或然,故壯而須也。立而俟者,將導婦入門也。二婦人諮諏向前,妯娌輩也。將勞其女子之父母,且迎之也。二人挈,一人持壺,迎勞之需也。一女僕繼之,備使令也。二童子參差以從,其大者指而語之,若曰新人近矣。一老嫗門立以望,察風聲以爲禮之緩急者也。”

予聞之,戲曰:“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狀爲真予不飽文遂以子之言爲圖爲記以償我久逋之文債可乎”生笑曰:“此所謂一莖草化丈六金身者也,何不可之有?”時天寒,語從遊者呵筆書之。

(選自《明文海》)

注:①錦衣:錦衣衛官員。②肩輿:轎子。③妓:歌舞女藝人。④茆茨:茅草屋。⑤罄折:謙恭的樣子。

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予從事京師錦衣 從事:任職。

B.工丹青 工:主管。

C.予以此圖質之 質:詢問。

D.昏禮宜昏 昏:結婚。

【解析】 工:擅長,善於。

【答案】 B

9.下列四組句子中,分別描寫村落嫁娶場面中“送親”及“迎親”的一組是(  )

A.

B.

C.

D.

【解析】 A.第一句是送親場面,第二句也是送親場面。B.第一句是送親場面,第二句是途中觀者。C.兩句分別爲送親、迎親的場面。D.第一句是迎親場面,第二句不是送親場面。

【答案】 C

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最恰當的一項是(  )

A.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狀/爲真予不飽文/遂以子之言爲圖爲記/以償我久逋之文債可乎

B.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狀爲真/予不飽文/遂以子之言爲圖爲記/以償我久逋之文債可乎

C.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狀爲真/予不飽文/遂以子之言爲圖爲記以償/我久逋之文債可乎

D.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狀/爲真予不飽文/遂以子之言爲圖爲記以償/我久逋之文債可乎

【解析】 注意句子中的“也”處需停頓,而“我”在文言句子中多不在句首出現,這樣分析答案就自然明瞭了。

【答案】 B

11.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有華生者,世家江北,備諳村落者也。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農家苦燈燭之費,送迎以旦晝,用蓋以蔽日也。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者三十而娶,近世唯農家或然,故壯而須也。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此題考查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層級爲B。解答此題應注意實詞翻譯要準確,虛詞翻譯要使語意連貫。在翻譯時要準確翻譯“備”“諳”“以”“或”“然”等詞,並要把“家”“苦”“須”等詞類活用現象體現得準確到位。

【答案】 (1)有(一位)姓華的先生,世代居住在江北,是十分熟悉鄉村的人。

(2)農家苦於燈燭的花費,送親迎親(都)在白天,(就)用傘蓋來遮蔽日光。

(3)古時候三十歲娶親,近世只有農家有的(還是)這樣,所以(新郎)已是壯年,長了鬍鬚。

 【參考譯文】

那一年春季二月,我在京師擔任錦衣衛的官職。周君拿出村落圖給我觀看,(我)看他的神色,好像十分喜愛這幅圖。他向我請求說:“請您一定替我給這幅圖寫一篇文章。”他再三請求,於是我用巾帕包裹,放在竹器中帶回來。

回到家中已經接近歲末,還不知道這幅圖畫的原委。有(一位)姓華的先生,世代居住在江北,是十分熟悉鄉村的人。他擅長作畫。(有一日)到我家來,我拿這幅圖向他詢問說:“您對繪畫的瞭解,同我對寫文章的熟悉一樣。請問(畫中)女子騎着牛,是爲什麼?”回答說:“這是農村人家嫁女兒的情景,不能準備轎子,只能用牛來代替了。一位僕人牽着牛前行,(農家人)珍視自己的女兒,不讓她自己在地上行走,(讓她)坐在牛背上。”“還有一個僕人拿着傘蓋遮護着她,是爲什麼?”回答說:“婚禮應該在傍晚舉行。在晚上,農家苦於燈燭的花費,送親迎親(都)在白天,(就)用傘蓋來遮蔽日光,也是珍視她(的表現)。一位老婦人靠近牛頭行走,一位老翁在牛後面慢慢跟隨,這是父母送女兒出嫁。一個老翁扶着柺杖站着,一個老婦人站在門口觀望。一個年齡大些的男孩,領着一個年幼的,用手指着告訴他。他們的臉色都好像欷,是傷心離別啊。牛的前面有四個人在吹奏,是迎親的引導者。道路旁邊有兩頭驢按次序行走,騎驢的是村中的歌舞女藝人。在驢後面跟隨的腋下挾着箏和琵琶的是村妓的兩位僕人。還有那大腿坐在小車邊上的人,是趕車的。全都是偶然相遇並回頭看的人。距離那片樹林不遠的地方還要經過一片樹林,有兩個小孩跳躍着跑去報信,一位婦人正從竹籬笆裏出來,胳膊上抱着一個小孩,還有一個小孩子牽着她的衣襟出來(看)。田地間有兩位農夫正在鋤地,也好像要停下來。這些人都是看見娶親隊伍並談論的人。”“距離很遠的地方,又有一片茂盛蔥鬱的樹林。竹籬、茅草屋好像跟女子的家一個樣子。門外有一位男子,穿着整齊,(臉上)已經長出了鬍鬚,(他)謙恭地站着,這是誰呀?”回答說:“這就是她的夫婿。古時候三十歲娶親,近世只有農家有的(還是)這樣,所以(新郎)已是壯年,長了鬍鬚。立在那裏等着的人,將會把新媳婦引進家門。兩位婦女向前問話,這是新媳婦的妯娌們。(她們)將會慰勞新媳婦的父母,並迎接他們。有兩個人提着酒壺,以備迎親慰勞的需要。一個女僕在後面跟着,以備隨時使喚。兩個孩童錯落有致地跟在後面,其中年齡大一點的舉手指在說話,好像說新人快要到了。一位老婦人站在門邊觀望,是在看情況來爲婚禮儀式的進程做準備的。”

我聽了這些,開玩笑說:“您真是(熟悉)村落的人,瞭解村落的真實情況,我瞭解的情況不多,於是想用您的話爲這幅畫寫一篇記,來補償我長時間拖欠的文債可以嗎?”他笑着說:“這就是一根草幻化成一丈六尺高的金身呀,有什麼不可以呢?”當時天氣寒冷,(我就)告訴跟隨的人呵氣化開毛筆記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