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二教案 >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課堂實錄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課堂實錄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9W 次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課堂實錄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課堂實錄

一、教學目標:感受詞人愛國主義情懷,體味辛棄疾豪放派的詞風。

二、重點難點分析:這首詞雖爲自讀課,但詞中用典較多,指導誦讀幾分析課文時,要指導學生理解典故的含義,爲理解全詞掃清障礙。

三、課時安排:一課時

四、教學過程

學生齊讀《念奴嬌·赤壁懷古》

(一) 導語

赤壁的驚濤駭浪引起了蘇軾的無限遐想,他懷念古人,但是與雄姿英發、年輕有爲的周瑜相比,華髮早生、壯志難酬的東坡自然會生髮無限的感慨。登上京口北固亭的辛棄疾,又會借古人抒發何種感想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二) 背景及作者介紹(知人論世法)

人:辛棄疾一生致力於抗金,收復中原,但不被統治者重用;寫此詞時,66歲在京口任知府。

世:統治階級偏安江南,統治集團內部分爲主戰主和兩派;宰相韓託胄爲鞏固自己的個人地位急於北伐。

(三)

範讀正音;學生自讀三遍(第1、2遍出聲朗讀,第3遍結合註釋默讀並考慮本詞最突出的寫作特色是什麼;學生齊讀。

(四)

在清楚本詞最突出的特色是“用典”的前提下,讓學生找出用典之處,每個典故涉及到的人物是誰。

明確:(1)英雄無覓孫仲謀處(孫權)

(2)寄奴曾住(劉裕)

(3)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劉義隆)

(4)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拓拔燾)

(5)廉頗老矣,尚能飯否?(廉頗)

(五)

分析典故作用,得出作者的觀點立場及文章主旨。

明確:(1)抗金收復失地,恢復中原。(讚歎惋惜)

(2)主張北伐抗金。(讚歎惋惜)

(3)批草率出兵。(批評,借古諷今)

(4)今昔對照,不堪回首(擔憂)

(5)不忘爲國效力(悲壯)

立場觀點:抗金北伐,收復中原,不忘爲國效力,反對草率出兵。

主旨:抒發抗敵救國的雄圖大志,反對草率出兵和爲國效力的忠心。

辛詞風格:蒼涼中見悲壯,豪放。

五、作業:比較本詞與《揚州慢》的不同。

教學實錄:

學生:齊誦《念奴嬌·赤壁懷古》

師:赤壁的驚濤駭浪引起了蘇軾的無限遐想,他懷念古人,但是與雄姿英發、年輕有爲的周瑜相比,華髮早生、壯志難酬的東坡自然會生髮無限的感慨。登上京口北固亭的辛棄疾,又會借古人抒發何種感想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板書課題作者)

師:通過以前的學習我們知道,鑑賞古典詩歌,入手之前什麼是重要的一環?

生:(七嘴八舌)寫作背景作者情況

師:對。現在我們就由此入手來學習這首詞。記得朱光潛先生曾經教給我們一個鑑賞詩歌的方法,叫“知人論世”。下面我們就用這個方法,根據以往的知識,看看其中的“人”與“世”。既然我們是用這個方法來介紹作者與背景,那麼我們可以輕易得出人即(生齊答:辛棄疾),世即(生齊答:社會)。好,具體來看“人”,辛棄疾一生都致力於什麼?

生:致力於抗金,收復中原。

師:他的理想實現了嗎?

生:沒有。

師:爲什麼?

生:因爲他不被統治者重用。

(板書:一生致力於抗金,收復中原,但不被統治者重用。)

師:寫這首詞時,作者情況如何?

生:他當時66歲,在京口任知府。

(板書:66歲,在京口任知府。)

師:再來看“世”,當時的社會情況如何?

生:當時的宰相急於北伐。

師:以皇帝爲首的統治集團呢?

生:偏安江南。

師:統治集團內部分成幾個派別?

生:分爲主戰派與主和派。

(板書:統治集團偏安江南,集團內部分爲主戰與主和兩派;宰相韓託胄爲鞏固個人地位急於北伐。)

師:現在寫作背景及作者情況我們已經瞭解了,在這種情況下,處於這種地位的辛棄疾會寫出什麼樣的詩篇,抒發什麼樣的感情呢?我們來看這首詞。

(師範讀,指出韻:處、去、住、虎、顧、路、鼓、否。)

要求學生自讀3遍。前2遍出聲朗讀,第3遍結合註釋品讀,並考慮這首詞的最突出的特點是什麼?

學生齊讀。

師:這首詞最突出的特點是什麼?

生:用典。

(板書:用典。)

師:請一位同學找出詞中所用的典故。

生:(站起無語)

師:你找不出,說明你一不懂何爲用典,二沒有品讀課文。

生:一處是“英雄無覓孫仲謀處”,一處是“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無語)

師:(板書,等待此生繼續回答)找出了兩處。可以肯定的是用典之處還有。你找不到的原因是不懂什麼是用典。你先談談什麼是用典。

生:(說不清楚)

另一生:把歷史故事放在自己的作品中,藉以表現自己的理想願望或感情。

師:這位同學講得淺顯易懂,這就是用典。繼續找。

生:“人道寄奴曾住”“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

師:(板書)現在找全了。請看,這首詞全文只有“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沒有用典。從《念奴嬌赤壁懷古》中我們知道,詞人懷古的目的是爲了感今。辛棄疾懷古的目的亦是如此,他懷念古人,爲了表現他的理想願望或觀點立場。從中,我們亦可以看出他的感情傾向。下面,我們就來具體分析作者用典的作用。

師:“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此句是懷念孫權的。“英雄無覓孫仲謀處”是什麼句式?

生:倒裝句。應爲“無處覓英雄孫仲謀”。

師:作者在“孫仲謀”前加上了“英雄”一詞作爲修飾限定,他爲什麼認爲孫權是英雄呢?

生:因爲孫權打敗了曹操。

師:劉備也打敗過曹操啊,況且三國時的英雄很多,曹操、張飛、關羽、趙雲、諸葛亮等都是英雄。爲什麼只提孫權?關鍵看他打敗的是曹操什麼樣的軍隊?看註釋。

生:(齊)來自北方的。

師 :曹操不在北方老實呆着,來南方做什麼,他所進行的戰爭是什麼性質的?

生:侵略戰爭。

師:對了,是因爲孫權打敗了來侵犯他的隊伍,所以作者認爲他是英雄。進一步想,辛棄疾爲什麼不像蘇軾一樣懷念周瑜而懷念孫權呢?

生 :因爲孫權是帝王。

師 :帝王就一定比平常人值得懷念?

生:因爲孫權以一個帝王的身份打敗了侵略他的曹操,又從“無覓英雄孫仲謀處”句可見作者認爲像孫權這樣的帝王沒有了,隱含他對當時統治者偏安江南的不滿,爲再沒有這樣的人物而惋惜。

師:回答得十分到位。下句“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中,“舞榭歌臺”體現的是歌舞生平的氣象。在三國紛亂的情況下,東吳爲什麼會有如此氣象?

生:因爲孫權的領導。

師:對,是因爲孫權能確保國土不受侵犯。可是從“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又見到如今已沒有孫權這樣能保證讓國家太平的國君了。他的雄才大略及建樹已被歷史的風雨吹打幹淨了。從中我們不難看出作者通過這個典故,表達了對孫權的讚歎,對統治者的惋惜,表現他想抗金,收復中原的願望。

(板書:抗金,收復中原。讚歎惋惜。)

好,接下來看“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相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這句是懷念劉裕的,這個典故所表現的作者的感情與上一個是否一樣?

生:一樣。

師:看他是如何表現的?“斜陽草樹,尋常巷陌”是說劉裕早年的生活環境,亦即他的出身。可見,他的出身是低微貧寒的,那麼作者爲什麼要在此交代他的出身呢?

生:他出身低微,後來卻有了作爲。

師:寫這一點有什麼用呢?

生:(沉默)

師:想一想陸游的《書憤》中“樓船夜雪瓜洲度,鐵馬秋風大散關”兩句,他爲什麼要在抒發憤怒的詩中寫兩次勝利的戰爭呢?

生:(恍然大悟)強調事在人爲。

師:太好了!我們本有能力打敗外族的入侵,可是統治者不打,反倒偏安於江南。同樣體現了作者對劉裕的讚歎和對統治者的惋惜。那麼,這一典故表現了作者想做什麼?

生:他想北伐。

師:(板書)上片作者寫到的兩個人,有什麼共同特點?

生:事業都在京口起步,都建功立業。

師:作者爲什麼只寫這兩個人?

生:他們的做法體現了作者的理想。

師:接着讀下片,作者用劉義隆北伐的典故想說明什麼?劉義隆是個好大喜功的人,他的北伐戰爭有什麼特點?

生:草草。

師: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