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二教案 > 高二語文《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教學設計大綱

高二語文《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教學設計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5W 次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是經典古詩詞,在教學時怎麼才能讓學生深入學習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二語文《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教學設計,歡迎瀏覽。

高二語文《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理解《京口北固亭懷古》一詞運用典故,借古喻今的寫作特點;瞭解辛棄疾抗敵救國的雄圖壯志和爲國效勞的愛國熱情。

2、提高賞析能力,瞭解豪放派宋詞的風格特點。

  教學重難點:

提高賞析能力,瞭解豪放派宋詞的風格特點

教學方法:誦讀 討論

教學課時:2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在我國這一詩的國度裏,宋詞是繼唐詩之後又一塊璀璨奪目、競放異彩的瑰寶。同學們知道宋詞有豪放和婉約兩派,豪放派的開創者爲北宋的蘇軾,那麼到了南宋是誰再舉豪放之旗呢?對,是辛棄疾。辛棄疾的詞, ' 慷慨縱橫,有不可一世之概 '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辛棄疾豪放詞風的代表作《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二、簡要介紹寫作背景和辛棄疾。

南宋是我國曆史上一個特殊時期,這是一個充滿悲情的時代,是一個讓英雄人物既流血又流淚的時代,也是我國曆史上一個愛國英雄輩出的時代,如衆所周知的岳飛、文天祥等,其中還有這樣一位抗金的英雄。他出生在金國統治的北方,山東濟南人。他21歲的時候金國統治的北方漢族人民發起了抗金起義,他也集合了兩千人響應,之後帶領着部隊投奔了南宋。這個人,就是今天我們要講的這首《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的作者——辛棄疾。

但是投奔南宋后辛棄疾並沒有得到統治者的重用。大家都知道宋高宗趙構最可惡的一件事就是殺害了精忠報國的岳飛,自然對於辛棄疾這樣的人,按照現在的說法是“從敵佔區投奔過來的武將”更不會重視,讓他擔任一些無關輕重的小官。宋高宗死後辛棄疾的軍事才能纔得到了重用,轉戰於各地,戰功卓著。但是辛棄疾因爲爲人有些自負,又不會拍馬奉承,因此遭到了很多人的嫉妒,五十多歲的時候就開始在江西隱居。

這篇《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是作者66歲的時候做的。當時一個很有權勢的大臣爲了鞏固自己的權勢,決定北伐金國。爲了籠絡人心,起用了一批主戰的老臣,辛棄疾也被任命爲安撫使。但是之後,辛棄疾卻已看出了這位大臣並不是真的想收復失地,也並不是真的信任他,而只是利用他。因此辛棄疾對於北伐完全失去了信心。這首詞就是作者對於此事情況的'內心感受的表達。

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南宋著名詞人。

  三、學生初讀,瞭解大意:

問1:作者登亭遠眺,看到了什麼景物?

(千古江山,舞榭歌臺,斜陽草樹,尋常巷陌。)

問2:由這些景物作者想到了哪些歷史人物? (孫權、劉裕。)

所謂用典,就是引古事、古人來比喻今事、今人以抒發情懷,是古代詩文中常見的一種寫作手法,統稱“用典”。恰當地用典,可使詩文文情雋永,含蓄深刻。用典或仰慕古人;或以古人自況,感慨身世;或借古諷今等等。 言簡意賅,以一當十。 全詞用了哪幾個典故?

明確:用了孫權、劉裕、劉義隆、佛狸祠、廉頗五個典故。

  四、帶領同學朗讀全文,正音正句。

注意:讀準確文中詞語的音,初步感受作品豪放的詞風及其愛國情懷。

教師正音、正句,注意“佛bì狸祠”以及“封狼居胥”的句讀。

  五、賞析:

上片:

閱讀上片。讓同學分出層次,教師講析。

分兩層。

第一層,寫向四周遠眺大好河山,緬懷曾經在京口建都的孫權。

1、“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大好江山永久地存在着,(但是)無處去找孫權那樣的英雄了。

(1)提問:辛棄疾開篇第一句,就寫的是“千古江山”,蘇軾在《念奴嬌赤壁懷古》中也曾寫到:“千古風流人物”——這兩種寫法有什麼不同?體現了作者的什麼思想?

明確:蘇軾的是“千古風流人物”側重人物,而辛棄疾則寫的是千古江山,更注重於能夠掌握這片江山、保護這片江山的英雄。

(2)那麼,究竟作者認爲誰是保衛祖國大好河山的英雄呢?

我們看下面“英雄無覓孫仲謀處”:找不到孫權這英雄了。很顯然,作者將孫權孫仲謀當成了這樣的英雄。

孫權是三國時吳國的皇帝,他在南京建立都城,並且能夠任用周瑜、黃蓋、魯肅等軍事家打垮來自北方的侵犯者曹操的軍隊,保衛了家園。

辛棄疾以“英雄”一詞讚頌他,表示自己對他的敬仰和嚮往,只是像孫仲謀那樣的英雄人物,再無處可尋了

(3)作者在此時提到孫仲謀,暗含了一種什麼思想感情?

明確:孫權善於用人,而作者遇到了一個浪費人才的皇帝

(4)“覓”字換成“見”字好不好?爲什麼?

(不好,“覓”字準確地表現了作者對英雄人物孫仲謀的崇敬、仰慕與嚮往,主觀情感色彩十分強烈,“見”字就沒有這種表達效果。)

(5)除了“覓”字之外,還有哪些詞表現了作者對孫權的讚揚?

(英雄、風流。)

(6)~~~~千百年來江山依然如故,可是像孫仲謀那樣的英雄再也沒地方去找了。

提問:想起了孫權,作者本是豪情萬丈,但這樣的英雄現在卻無處追尋了。但是,僅僅是英雄人物無處尋覓嗎?作者無處尋覓的還有什麼?請用原文的話回答。

生答: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2、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舞榭歌臺—繁華景象,風流—英雄遺風)

此句,承接上文,即便是英雄事業的流風餘韻,也已經沒有了。這兩句表達了對前人事業後繼無人的惋惜,也暗指南宋統治者昏庸無能。

~~~當年的歌舞樓臺,繁華景象,英雄業跡都被歷史的風雨吹打而隨時光流逝了。

第二層,寫俯瞰京口街市,緬懷曾經在那裏居住的劉裕。

1、~~夕陽斜照着衰草和枯樹,一條普通的街道,人們傳說南朝宋武帝劉裕曾在這裏住過。

2、劉裕:宋的開國皇帝,原名劉道成,字德輿。他出身貧寒,父親早逝,幼年竟淪落到靠賣草鞋爲生,曾經生活在荒僻小街巷。不過,劉裕少有大志,一心想做一番驚天動地的大業。

3、' 想當年 ' 三句:

~~~回想當年劉裕手持長槍,身跨戰馬,統領精銳北伐大軍,那氣勢象猛虎一樣,要把盤據中原的敵人生吞掉。

頌揚劉裕率領兵強馬壯的北伐軍馳騁中原,氣吞胡虜。劉裕先滅山東的後燕,後滅陝西的後秦,光復洛陽、長安、煊赫一時。辛棄疾曾在呈給宋孝宗的《美芹十論》裏,明白指出出兵北伐,應取道山東,但得不到認可。在此辛棄疾對劉裕的歌頌不僅是嚮往他的英雄業績,還有希望碰到劉裕這樣的國君,那麼他的正確戰略意圖就能被採用了。

4、提問:作者在此處提到,“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又說“斜陽草樹”。兩相對比,說明了什麼?

明確:說明了當初儘管劉裕那麼英武非凡,軍隊那麼威猛、武器那麼精良,掃平了北方,建立了劉宋。但是直到今天,他當年豐功偉績也都如當初的舞榭特臺都化作了破敗的荒園一樣隨着歷史的風雨飄搖而去。

5、提問:作者對劉裕的懷想表達了一種什麼樣的感情?

明確:嚮往英雄,盼望自己也能像劉裕一樣建功立業,對統治者表達了一種自我推薦,要收復失地的願望。同時,也表達了一種“英雄不在”的感慨。

6、寫劉裕的,你認爲哪句話最能表達辛棄疾的感情? (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這句中的哪些詞用得最傳神?爲什麼? (金、鐵、吞,形象生動地寫出了劉裕當年率軍北伐的雄姿:橫戈躍馬,馳騁沙場,如虎如貔,何其壯哉!)

總結上片:(同學朗讀)。

1、上闋寫了兩個人,這兩個人的共同點是什麼?

明確:都是能夠建立功業的英雄人物。而且他們的事業都是在京口起步的。一是打敗來犯者曹操,一是大舉北伐中原;這與作者的處境有共同之處。

2、詞人寫這兩位英雄人物寄託了什麼情懷?

明確:表達了詩人對“英雄”的敬仰和嚮往。(表達自己力主抗金和決心恢復中原的宏大抱負,同時借古代帝王來諷刺南宋統治者屈辱求和的無恥行徑。)

寫孫權和劉裕一略一詳,爲什麼?(寫出劉裕出身貧賤,卻能建功立業,更表現了“事在人爲”的道理;更表現詞人對英雄的仰慕。在當時韓侘胄急於北伐的現實中,辛棄疾對劉裕的歌頌不僅是嚮往他的英雄業績,還含有“如果碰到劉裕這樣的國君,他的正確戰略意圖就能被採用”的意思。

3、本闋寫作者登北固亭,極目遠眺,觸景生情,但見山河長存,世事滄桑,緬懷歷史上建功立業的英雄明君孫權和劉裕,隱約諷刺南宋政權的無能,表達自己抗敵救國的熱情。

那麼作者希望怎樣做呢?我們再看下片。 .

閱讀下片,分析層次。教師講解,學生討論用典的作用。

第一層: ' 元嘉草草 ' 句。

1、 ' 元嘉 ':是南朝宋文帝年號。南朝宋文帝(劉裕的兒子)元嘉年間興兵北伐。當時派王玄謨出兵,攻打北魏拓跋燾。

2、“狼居胥”:山名,(註釋)漢朝霍去病追擊匈奴單于,到達狼居胥,封山而還。這裏表示要在北伐中建立像古人封狼居胥山那樣的功績。

3、“倉皇北顧”描寫戰敗的樣子。王玄謨其實是一個光會說大話而沒有真本事的人,這一仗被北魏拓跋燾打得是大敗而歸,狼狽逃竄。

4、~~元嘉二十七年,宋文帝草率發兵,想同霍去病那樣建立封狼居胥山的功績,卻落得個驚慌失措,北望追兵,大敗南逃。

5、凡詩文運用典故都有用意,辛棄疾引用宋文帝北伐慘敗的故事目的是什麼? ——警告當朝:借鑑歷史,伐金必須做好準備,不能草率從事。

第二層。'四十三年,……一片神鴉社鼓!'是第二層。追憶自己當年南歸途經揚州所見慘象,描述瓜步山周圍人們生活的情景。

1、“四十三年”三句:

四十三年,是作者歸宋後四十三年。宕開一筆,由懷古轉入回憶:站在京口北固亭北望中原,四十三年前,當年詞人正在戰火瀰漫的揚州以北地區參加抗金斗爭,迄今記憶猶新;

~~~四十三年了,每當眺望江山還記得我在戰火中的揚州地區同金兵英勇作戰的情景。

(沒想到南歸後南宋朝廷昏庸無能,使他英雄無用武之地。如今自己已成老年,壯志依然難酬,追思往事,不勝身世之感!)

2、 '可堪回首,佛狸神祠下'三句,從上文緬懷往事回到眼前現實。

(1)“可堪”:哪堪,怎能忍受。可堪回首”承上啓下,轉入現實。

(2)'佛狸祠'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燾追擊王玄漠的軍隊時在長江北岸瓜步山建造的行宮。

(3)“神鴉社鼓”: 寫佛狸廟前迎神賽會,鴉飛鼓響,香火繚繞,熱鬧非凡。

(4)這表明了南宋百姓怎樣的精神狀態?

(表明百姓鬥志鬆懈,民族意識已經模糊。)

(5)面對這樣的場面,作者表達了自己怎樣的感情?表現在哪句話中?

(面對此景,作者無限痛心,表達了自己的隱憂:如今江北各地淪陷已久,不迅速謀求恢復,民衆就安於異族統治,忘記了自己是宋室臣民。“可堪回首”一句一語重如千鈞,包含無盡悲痛,表示對南宋政府不圖恢復中原的不滿。

~~~~哪忍回頭看,異族的佛狸祠旁竟是烏鴉的叫聲和社日的鼓聲,熱鬧非凡,民衆已安於異族統治。

小結:詞作由前面的懷古轉而傷今。詞人站在北固亭上北顧中原,回憶起43年前出生入死,突騎渡江南來效命的往事,不勝身世之慨!而在金佔區的瓜步山上,百姓正在異族皇帝佛狸祠前迎神賽會,熱鬧非凡,一片平和景象!百姓鬥志鬆懈,民族意識模糊,更添詞人之悲嘆。

第三層:最後三句,抒發未能施展才能的感慨。是本詞的主旨句子。

1、憑誰問:靠誰來問。

2、廉頗是戰國時趙國名將。因被人陷害,跑到魏國去。後來秦國攻打趙國,趙王派使者去探望他,看他還能不能替趙國出力。廉頗本來也很想被趙王召見,效命疆場,擊破強秦,使趙國能強盛起來。他在趙國使者面前,'一飯鬥米,肉十斤,被甲上馬,以示尚可用。'但結果趙使還報趙王說:'廉將軍雖老,尚善飯;然與臣坐頃之,三遺矢矣。'(可是和我坐在一起,不多時就拉了三次屎。)(見《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於是趙王以爲他老了,便不再起用。

3、以廉頗事做結,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借廉頗的典故,抒發了詞人老而彌堅、抗敵之志不衰的報國之情和老大無成、壯志難酬的憤慨。愛國之情,忠義之氣,溢於言表。

~~~現在靠誰來問:廉頗老了,飯量還好嗎?

小結:下闋借古諷今,表達自己不被重視,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感慨。

  六、總結:

1、下面我們回過頭來看這首詞的題目。《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永遇樂是——詞牌名;京口北固亭懷古是——題目。

2、這首詞的主旨是什麼? ————懷古

在什麼地方懷古? ————京口北固亭

3、中心主旨

全篇借古諷今,通過對歷史人物的褒貶,表現了作者堅持北伐抗金、收復中原的雄心壯志,反映了他對南宋屈膝媚敵、腐 敗無能的最高統治集團的憤恨不滿。

板書:

孫權:英雄難覓

上闋 建功立業、令人仰慕 詠史抒懷

劉裕:尋常巷陌、金戈鐵馬

劉義隆:草草出師,倉皇北顧 警告當朝

下闋 烽火揚州路,神鴉社鼓 憤斥偏安 借古諷今

詩人: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壯志未酬

  七、詞作特色 :

1、大量用典,借古諷今

(1)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懷念英雄,表現收復失地的決心

(2)人道寄奴曾住: 懷念古人,表現北伐決心

(3)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借古諷今,批評草率出兵

(4)烽火揚州路,佛狸祠下: 今昔對照,以事警世

(5)憑誰問,廉頗老矣: 自我感慨,不忘爲國效力

典故的恰當使用可以使詩文情思雋永,含蓄深刻。)

2、風格:豪放悲壯

3、另外在這首詞裏面出現了多處的對比。找到並體會其作用。

A:英雄業績和可悲的現實對比

————針對的是南宋的萎靡不振

B:劉裕的“氣吞萬里如虎”與劉義隆的“贏得倉皇北顧”的對比

————應吸取經驗教訓,指出今日應有的做法,

C: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揚州路”與眼下“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的對比

————抒發的是憂國傷時的感慨

對比是詞義更加豐富曲折,感情更加的委婉強烈,形象更加的鮮明生動。

熟讀名句: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氣壯山河的抗戰英雄讚歌。

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振聾發憤的歷史教訓總結。

  八、作業佈置:

1. 填空: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選自______,是我國______時期愛國詞人______的作品。詞人歸宋以後,一直______ ,始終 ______。此詞借______鍼砭現實,詞風______。(《稼軒長短句》 南宋 辛棄疾 力主抗金 壯志難伸 懷古 蒼勁悲涼)

2.下列各句中不是借代用法的是 ( B )

A. 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B. 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C. 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D. 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