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二教案 > 《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習題精選(附答案)

《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習題精選(附答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6W 次

導語:練習可以幫助我們鞏固課堂知識,提高語文學習水平,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習題精選,歡迎同學們過來了解和練習。

《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習題精選(附答案)

 一、文學常識

孔子名____, 字_____,_____時期的魯國人,是我國古代偉大的_____ 家,____ 家,是 ____家學派創始人。

論語》是___ 家學派經典著作之一,內容是記錄_____ 及其門徒的____,與_____,_____,_____合稱“四書”.

 二、夯實雙基

1.下列注音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

A.封人請見(xiàn)  從者見(jiàn)之

見(xiàn)其二子 子路反見(jiàn)

B.木鐸(duó) 問津(jīng)

執輿(yú) 憮(wǔ)然

C.長沮(jù) 桀溺(nì)

殆(dài)而 耰(yōu)而不輟

D.荷(hé)蓧 芸(yún)草

食(sì)之 奚(xī)自

2.下列詞語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A.請見(請求) 從者(跟隨)

孔丘之徒(弟子) 耰而不輟(停止)

B.孔子過(拜訪)之 爲(是)孔丘

知津(渡口) 對曰:“然”(是的)

C.何(怎麼)德之衰 不可諫(匡正,挽回)

殆(危險)而 拱而立(彎腰鞠躬)

D.不仕無義(不講義氣) 猶可追(追趕)

何患(憂慮、擔心) 子爲(是)誰

3.下列句子全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

①天將以夫子爲木鐸。 ②長沮、桀溺耦而耕。 ③是魯孔丘之徒與 ④而誰以易之 ⑤且而與其從辟人之士也 ⑥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 ⑦植其杖而芸 ⑧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⑥

C.④⑤⑦⑧ D.③④⑤⑦

4.下列句子中的加點詞,和現代漢語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

A.孔子過之,使子路問津焉。

B.子路從而後,遇丈人。

C.明日,子路行以告。

D.是知其不可而爲之者與!

5.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

A.君子之至於斯也

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B.儀封人請見

璧有瑕,請指示王

C.對曰:“然”

夫子憮然曰

D.豈若從辟世之士哉

曾不若孀妻弱子

6.下列句子的“而”字,用法相同的兩項是(  )

A.而誰與易之

B.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

C.趨而闢之,不得與言

D.欲潔其身,而亂大倫

7.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見”字,意義和用法相同的兩項是(  )

A.儀封人請見

B.使子路反見之

C.見其二子焉

D.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

8.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沒有活用的一項是(  )

A.二三子何患於喪乎

B.子路從而後

C.殺雞爲黍而食之

D.欲潔其身,而亂大倫

 三、文本精品

閱讀下列語段,完成9~12題。

見課本2(長沮、桀溺耦而耕)

9.下列加點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長沮、桀溺耦而耕   耦:兩人並耕

B.夫執輿者爲誰 輿:車

C.夫子憮然曰 憮然:悵然若失的樣子

D.吾非斯人之徒與 斯:那麼

10.下列句子中的“以”字,意義相同的兩項是(  )

A.而誰以易之 B.子路行以告

C.天將以夫子爲木鐸 D.以杖荷蓧

11.下列句子中的“易”字,與例句中的“易”字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

例: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

A.以亂易整,不武。

B.移風易俗

C.秦王以十五城請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D.豈得之難而失之易欽?

12.下列對文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長沮在確認“執輿者”是孔丘之後,沒有直接回答子路的問話,而是說“是知津矣”,這種“答非所問”的話,其實是一種嘲諷,是對孔子選擇的人生道路表示不滿。

B.經過一輪的問答之後桀溺同樣沒有回答子路的問話,卻說:“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誰以易之?且而與其從辟人之士也,豈若從辟世之士哉?”意思是,天下混亂,你跟誰去改變它呢?你與其跟隨孔子這樣的“避人之士”,哪如跟隨我們這樣的“避世之士”呢,出世而隱居呢!

C.所謂“避人之士”,就是躲避世人的人,是說孔子不願接觸一般世俗之人,自視清高。

D.孔子在聽了子路報告的長沮、桀溺的話以後,說:“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意思是,天下如果有德政,我就不會投身到變革天下的活動中去了。從中可以看出孔子勇於承擔社會責任的精神,比長沮、桀溺等人境界更高。

 四、高考鏈接

13閱讀《論語》中的有關文字,回答下面的問題。(4分)

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曰:“鳳兮!鳳兮!何徳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孔子下,欲與之言。趨而闢之,不得與之言。

長沮、桀溺耦而耕,孔子過之,使子路問津焉。

長沮曰:“夫執輿者爲誰”子路曰:“爲孔丘。”曰:“是魯孔丘與 ”曰:“是也。”曰:“是知津矣。”問於桀溺。桀溺曰:“子爲誰?”曰:“爲仲由。”曰:“是魯孔丘之徒與?”對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誰以易之,且而與其從辟人之士也,豈若從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輟。

子路行以告。夫子憮然曰:“鳥獸不可與同羣,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

桀溺和孔子的言論表達了他們對現實截然不同的觀點態度。

(1)、你認爲楚狂接輿會贊成誰的觀點?顏回會贊成誰的觀點?(2分)

(2)、你贊成誰的觀點?爲什麼?(4分)

14閱讀《論語》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面的問題。(4分)

子路從而後,遇丈人,以杖荷。子路問曰:“子見夫子乎?”丈人曰:“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孰爲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擊磬於衛,有荷蕢而過孔氏之門者,曰:“有心哉,擊磬乎!”既而曰:“鄙哉,硜硜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則厲,淺則揭。”子曰:“果哉!末之難矣。”

丈人與荷蕢者的言論表達了他們對孔子的看法。

(1)、丈人與荷蕢者都不贊同孔子哪一種處世態度?(1分)

(2)、丈人與荷蕢者在批評孔子時,他們的態度有何不同?(3分)

15閱讀下面的文字,然後回答問題。(4分)

子路從而後,遇丈人,以杖荷。子路問曰:“子見夫子乎?”丈人曰:“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孰爲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殺雞爲黍而食之,見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隱者也。”使子路反見之。至,則行矣。

“荷蓧丈人”對待子路爲何先前語含譏諷,後來則熱情款待了呢?請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

一、

丘,仲尼,春秋,思想,教育,儒。儒,孔子,言行《孟子》,《大學》,《中庸》

二、

1【答案】 C(A.從者見之:xiàn,B.津:jīn,D.荷hè)

2【答案】 A(B.過:經過,C.拱:兩手在胸前相合,D.義:合宜的道德、行爲或道理,“無義”即不合宜)

3【答案】 D(②桀,通“傑”,③與,通“歟”,④而,通“爾”,⑤闢,通“避”,⑦芸,通“耘”)

4【答案】 D

5【答案】 D(A.斯:①這個地方,②那麼,B.請:①請求,②請允許我,C.然:①對,是的,表示同意。②形容詞詞尾……的樣子,D.若:比得上)

6【答案】 BC(A.同“爾”,BC都表修飾關係,D.錶轉折,卻)

7【答案】 AC(A、C都是“引見”的意思,B.晤見,D.被)

8【答案】 A(B.後:形容詞活用作動詞,落在後面,C、D均爲使動用法)

三、

9【答案】 D(斯:這)

10【答案】 CD(A.與,B把,CD,用)

11【答案】 B(例句和B都當“改變”講,A.替代,C.交換,D.容易)

12【答案】 C(“避人之士”指躲避跟自己志趣不合的人)

四、

13(1).楚狂接輿會贊成桀溺的觀點,顏回會贊成孔子的觀點。

(2).贊成孔子的觀點。

①孔子的言論反映了儒家改革社會的良好願望和積極入世的思想。儒家不倡導消極避世,正因爲社會動亂、天下無道,才更需要有志之士爲改革社會現狀而努力,這是一種以天下爲己任的責任感和憂患意識。

②假如亂世之中,人人明哲保身,那麼亂就得不到抑制,其亂更甚,知其不可而爲之實則體現了一種承擔、奉獻和犧牲的精神。

③人生中總會遇到各種看似“不可爲”的難題,倘若都以退避的姿態對待,問題永遠存在,“爲之”纔有希望。

贊成桀溺的觀點。

①亂世之中,不能靠一己之力來改變社會,這是必須正視的現實,這一點上不能自欺欺人。

②潔身自好、修身養性、保存實力,以待治世,這在亂世之中不失爲一種以退爲進的方法。

③明知不可爲而爲之,精神雖可嘉,但事實上是時間和精力的無謂浪費。

14(1).知其不可而爲之(2).丈人對孔子不務實的處世觀不屑一顧;荷蕢者規勸孔子要學會變通。

15⑴因爲荷蓧丈人是隱居不仕的高人。在他看來,孔子這些人不參加勞動卻熱衷於政治而去周遊列國,跟他不是一路人,所以語含譏諷,表示不滿和諷刺。

⑵看到子路面對自己的批評與不理睬反而表現出恭恭敬敬的樣子,丈人改變了自己的態度,邀請子路留宿其家,並殺雞爲黍,見其二子。丈人這樣做是有意讓子路看看隱者恬淡寧靜的田園生活以及全家團圓的溫馨場景,行“不言之教”,想以現身說法改變子路周遊入世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