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二年級教案 > 二年級語文下冊岩石書教學反思大綱

二年級語文下冊岩石書教學反思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7W 次

文章以人物對話爲主要敘說方式,告訴我們:神奇的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知識寶庫,在地質勘探隊員眼裏,岩石就是一本耐人尋味的書。歷史的變遷、大陸的沉浮都寫在這本最大的“書”裏。本課的訓練重點是認讀生字新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弄清岩石書的含義,激發學生熱愛自然、觀察自然、探究自然的興趣。

二年級語文下冊岩石書教學反思

 一、在交流中導入新課

教學伊始,針對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抓題眼“書”比賽認讀。一方面是無聲的組織教學,讓孩子們自然而然地興奮起來;另一方面拉近了師生距離,找到適當的楔入點。然後,以情爲先,用最能發送教學信息的導語:“今天,老師也帶來了一本很特別很特別的書”來激發孩子們的求知慾和好奇心,以營造最佳的課堂氛圍,同時,自然地融入教學的下一個環節。

二、在情趣中識字學詞

從某種意義上說:起步階段的課文閱讀,只是爲識字提供更爲廣闊的語言環境,以便隨語境的變化進行獨立識字。在集中識字這一環節裏,我首先鼓勵孩子們通讀課文,想怎樣讀就怎樣讀,然後請學生默讀課文,幫找不着家的生字寶寶圈出小房子,以便達到在語言環境裏自主識字的預期效果。我認爲,二年級下學期的學生也具備了一定的讀書能力,這樣的訓練能爲學生升入中高年級獨立識字學詞作出較好的鋪墊。事實上,教學中,學生們的學習熱情和表現欲已促使他們圓滿地完成了這項任務。接着,師生在遊戲中鞏固字詞:如對照實物找字卡“印”、“痕”,觀看課件讀準會意字“冊”,猜字謎記憶“刨”??當孩子們思維被激活時,不失時機地放開手給足時間,讓孩子們自由地做識字遊戲。最後,結合生活實際理解“刨根問底”,通過反覆讀句自主發現“藏”的不同讀音。當然,識字教學應貫穿低年級閱讀教學的始終,因此,初步掌握了生字詞的音形義之後,我又把生字詞重新送回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在讀文中領略語言文字的魅力。

三、在自讀中感悟“書”的內涵

低年級閱讀教學應避免繁瑣的分析講解,承認學生在閱讀中佔“主體”,讓學生進行“自讀嘗試”,教師的“主導”也不可忽視,應在“自讀嘗試”前給學生營造一個“入境悟情”的氛圍。在這一環節裏,我安排了兩次自讀嘗試活動。分別這樣營造氛圍:①從題入手,自讀解疑,讓學生根據題目提出問題,爲什麼叫岩石書?岩石書裏面都有哪些內容?等等,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帶着這些問題請大家再讀課文,②角色變換,合作探究。在師生分角色感情朗讀1~4自然段後,我作爲文中川川問:這本岩石書有字嗎?有圖嗎?有用嗎?如果你是地質勘探隊員,該怎樣告訴我?請拿

起書,在小組裏和同學商量商量吧!在這種生生互動的氛圍裏,我藉助多媒體課件引導孩子們讀句悟情,如:“岩石就是書哇!你看,這岩石一層一層的,不就像一冊厚厚的書嗎?”一句的朗讀,我從標點“!”與“?”入手,告訴同學們“!”和“?”提醒大家讀時注意他倆呢!讓抽象的符號也擁有了活力與感情。我採取自由讀,指名讀,分角色讀等方式,鼓勵學生反覆地讀書。在學生明瞭書是岩石時,隨機指導書寫生字“巖”。課文中的“在很久很久以前,這裏是一片長滿樹木的陸地。後來,陸地沉下去了,這裏就變成了大海。又過了很多很多萬年,海底慢慢上升,這裏又變成了高山,就是我們腳下的這座山。”在這種情況下,我設計導語:放聲讀吧,想着看到的,讀出看到的!在指名讀後,我引導學生抓“很久很久”、“很多很多”進行感情朗讀。至此,學生在讀中理解,在理解中再讀,領悟文情已是水到渠成了。對於生詞“寶藏”的理解,則是請學生把它放進句子裏,結合上下文在讀中想:這寶藏指什麼?之後,請學生幫省略號說“讀懂了這本岩石書,還會找到什麼寶藏?”從而潤物無聲地教給學生讀文解詞的方法,讓學生進一步領悟“書”的內涵,思維也得到發散。再以石油開採的熱烈現場這一段錄像掀起課堂高潮。讓學生帶着隨之而發的自豪、興奮、激動之情自讀自悟最後一自然段。

四、在活動中放飛思維

根據低年級孩子的年齡特點,此時的學生正處於較疲乏狀態,因此,我設計了輕鬆的課內活動。即:各抒己見談理想,分角色放聲讀課文,自由讀課後小知識,持放大鏡研究石頭,聽音樂觀看網上資料。還鼓勵學生課外活動——到大自然裏去讀最大的書,讓學生思維在無拘無束的空間裏放飛,把語文學習延伸到生活實踐中去。

總之,本課教學,我追求一個“實”,即實在、實際、落實。本課的實,一是讀文字內容,使之流暢;二是讀文字含義,使之理解。

通過這樣的教學設計,不僅單元訓練重點融進了課堂教學,而且把“讀課文、品詞句、悟感情”的學習方法春風化雨般地教給學生,激發了學生閱讀的興趣,爲培養低年級學生獨立識字學詞、獨立閱讀能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篇二:岩石書的教學反思

《岩石書》教學反思

文章以人物對話爲主要敘說方式,告訴我們:神奇的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知識寶庫,在地質勘探隊員眼裏,岩石就是一本耐人尋味的書。歷史的變遷、大陸的沉浮都寫在這本最大的“書”裏。本課的訓練重點是認讀生字新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弄清岩石書的含義,激發學生熱愛自然、觀察自然、探究自然的興趣。

一、在交流中導入新課

教學開始,針對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一方面是無聲的組織教學,讓孩子們自然而然地興奮起來;另一方面拉近了師生距離,找到適當的楔入點。然後,以情爲先,用最能發送教學信息的導語:今天,老師也帶來了一本很特別很特別的書來激發孩子們的求知慾和好奇心,以營造最佳的課堂氛圍,同時,自然地融入教學的下一個環節。

二、在情趣中識字學詞

從某種意義上說:起步階段的課文閱讀,只是爲識字提供更爲廣闊的語言環境,以便隨語境的變化進行獨立識字。在集中識字這一環節裏,我首先鼓勵孩子們通讀課文,想怎樣讀就怎樣讀,然後請學生默讀課文,幫找不着家的生字寶寶圈出小房子,以便達到在語言環境裏自主識字的預期效果。我認爲,二年級下學期的學生也具備了一定的讀書能力,這樣的訓練能爲學生升入中高年級獨立識字學詞作出較好的鋪墊。事實上,教學中,學生們的學習熱情和表現欲已促使他們圓滿地完成了這項任務。接着,師生在遊戲中鞏固字詞:如對照實物找字卡“印”、 “痕”,觀看課件讀準會意字“冊”,猜字謎記憶“刨”……當孩子們思維被激活時,不失時機地放開手給足時間,讓孩子們自由地做識字遊戲。最後,結合生活實際理解刨根問底,通過反覆讀句自主發現“藏”的不同讀音。

當然,識字教學應貫穿低年級閱讀教學的始終,因此,初步掌握了生字詞的音形義之後,我又把生字詞重新送回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在讀文中領略語言文字

的魅力。

 三、在自讀中感悟“書”的內涵

低年級閱讀教學應避免繁瑣的分析講解,承認學生在閱讀中佔主體,讓學生進行自讀嘗試,教師的主導也不可忽視,應在自讀嘗試前給學生營造一個入境悟情的氛圍。在這一環節裏,我安排了兩次自讀嘗試活動。分別這樣營造氛圍:①從題入手,自讀解疑,讓學生根據題目提出問題,爲什麼叫岩石書?岩石書裏面都有哪些內容?等等,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帶着這些問題請大家再讀課文,②角色變換,合作探究。在師生分角色感情朗讀1~4自然段後,我作爲文中川川問:這本岩石書有字嗎?有圖嗎?有用嗎?如果你是地質勘探隊員,該怎樣告訴我?請拿起書,在小組裏和同學商量商量吧!在這種生生互動的氛圍裏,我藉助多媒體課件引導孩子們讀句悟情,如:“岩石就是書哇!你看,這岩石一層一層的,不就像一冊厚厚的書嗎?”一句的朗讀,我從標點!與?入手,告訴同學們!和?提醒大家讀時注意他倆呢!讓抽象的符號也擁有了活力與感情。我採取自由讀,指名讀,分角色讀等方式,鼓勵學生反覆地讀書。在學生明瞭書是岩石時,隨機指導書寫生字“巖”。課文中的“在很久很久以前,這裏是一片長滿樹木的陸地。後來,陸地沉下去了,這裏就變成了大海。又過了很多很多萬年,海底慢慢上升,這裏又變成了高山,就是我們腳下的這座山。”在這種情況下,我設計導語:放聲讀吧,想着看到的,讀出看到的!在指名讀後,我引導學生抓“很久很久”、“很多很多”進行感情朗讀。至此,學生在讀中理解,在理解中再讀,領悟文情已是水到渠成了。對於生詞“寶藏”的理解,則是請學生把它放進句子裏,結合上下文在讀中想:這寶藏指什麼?之後,請學生幫省略號說“讀懂了這本岩石書,還會找到什麼寶藏?”從而潤物無聲地教給學生讀文解詞的方法,讓學生進一步領悟“書”的內涵,思維也得到發散。再以石油開採的熱烈現場這一段錄像掀起課堂高潮。讓學生帶着隨之而發的自豪、興奮、激動之情自讀自悟最

後一自然段。

 四、在活動中放飛思維

根據低年級孩子的年齡特點,此時的學生正處於較疲乏狀態,因此,我設計了輕鬆的課內活動。即:各抒己見談理想,分角色放聲讀課文,自由讀課後小知識,持放大鏡研究石頭,聽音樂觀看網上資料。還鼓勵學生課外活動——到大自然裏去讀最大的書,讓學生思維在無拘無束的空間裏放飛,把語文學習延伸到生活實踐中去。

總之,本課教學,我追求一個“實”,即實在、實際、落實。本課的實,一是讀文字內容,使之流暢;二是讀文字含義,使之理解。

通過這樣的教學設計,不僅單元訓練重點融進了課堂教學,而且把讀課文、品詞句、悟感情的學習方法春風化雨般地教給學生,激發了學生閱讀的興趣,爲培養低年級學生獨立識字學詞、獨立閱讀能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篇三:《岩石書》教學反思

《岩石書》教學反思

文章以人物對話爲主要敘說方式,告訴我們:神奇的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知識寶庫,在地質勘探隊員眼裏,岩石就是一本耐人尋味的書。歷史的'變遷、大陸的沉浮都寫在這本最大的“書”裏。本課的訓練重點是認讀生字新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弄清岩石書的含義,激發學生熱愛自然、觀察自然、探究自然的興趣。

一、在交流中導入新課

 

教學開始,針對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抓題眼“書”比賽認讀。一方面是無聲的組織教學,讓孩子們自然而然地興奮起來;另一方面拉近了師生距離,找到適當的楔入點。然後,以情爲先,用最能發送教學信息的導語:“今天,老師也帶來了一本很特別很特別的書”來激發孩子們的求知慾和好奇心,以營造最佳的課堂氛圍,同時,自然地融入教學的下一個環節。

 二、在情趣中識字學詞

從某種意義上說:起步階段的課文閱讀,只是爲識字提供更爲廣闊的語言環境,以便隨語境的變化進行獨立識字。在集中識字這一環節裏,我首先鼓勵孩子們通讀課文,想怎樣讀就怎樣讀,然後請學生默讀課文,幫找不着家的生字寶寶圈出小房子,以便達到在語言環境裏自主識字的預期效果。我認爲,二年級下學期的學生也具備了一定的讀書能力,這樣的訓練能爲學生升入中高年級獨立識字學詞作出較好的鋪墊。事實上,教學中,學生們的學習熱情和表現欲已促使他們圓滿地完成了這項任務。接着,師生在遊戲中鞏固字詞:如對照實物找字卡“印”、“痕”,觀看課件讀準

會意字“冊”??當孩子們思維被激活時,不失時機地放開手給足時間,讓孩子們自由地做識字遊戲。最後,通過反覆讀句自主發現“藏”的不同讀音。當然,識字教學應貫穿低年級閱讀教學的始終,因此,初步掌握了生字詞的音形義之後,我又把生字詞重新送回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在讀文中領略語言文字的魅力。

 三、在自讀中感悟“書”的內涵

低年級閱讀教學應避免繁瑣的分析講解,承認學生在閱讀中佔“主體”,讓學生進行“自讀嘗試”,教師的“主導”也不可忽視,應在“自讀嘗試”前給學生營造一個“入境悟情”的氛圍。在這一環節裏,我安排了兩次自讀嘗試活動。分別這樣營造氛圍:①從題入手,自讀解疑,讓學生根據題目提出問題,爲什麼叫岩石書?岩石書裏面都有哪些內容?等等,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帶着這些問題請大家再讀課文,②角色變換,合作探究。在師生分角色感情朗讀1~4自然段後,我作爲文中川川問:這本岩石書有字嗎?有圖嗎?有用嗎?如果你是地質勘探隊員,該怎樣告訴我?請拿起書,在小組裏和同學商量商量吧!在這種生生互動的氛圍裏,我藉助多媒體課件引導孩子們讀句悟情,如:“岩石就是書哇!你看,這岩石一層一層的,不就像一冊厚厚的書嗎?”一句的朗讀,我從標點“!”與“?”入手,告訴同學們“!”和“?”提醒大家讀時注意他倆呢!讓抽象的符號也擁有了活力與感情。我採取自由讀,指名讀,分角色讀等方式,鼓勵學生反覆地讀書。在學生明瞭書是岩石時,隨機指導書寫生字“巖”。課文中的“在很久很久以前,這裏是一片長滿樹木的陸地。後來,陸地沉下去了,這裏就變成了大海。又過了很多很多萬年,海底慢慢上升,

這裏又變成了高山,就是我們腳下的這座山。”在這種情況下,我設計導語:放聲讀吧,想着看到的,讀出看到的!在指名讀後,我引導學生抓“很久很久”、“很多很多”進行感情朗讀。至此,學生在讀中理解,在理解中再讀,領悟文情已是水到渠成了。對於生詞“寶藏”的理解,則是請學生把它放進句子裏,結合上下文在讀中想:這寶藏指什麼?之後,請學生幫省略號說“讀懂了這本岩石書,還會找到什麼寶藏?”從而潤物無聲地教給學生讀文解詞的方法,讓學生進一步領悟“書”的內涵,思維也得到發散。再以石油開採的熱烈現場這一段錄像掀起課堂高潮。讓學生帶着隨之而發的自豪、興奮、激動之情自讀自悟最後一自然段。

四、在活動中放飛思維

根據低年級孩子的年齡特點,此時的學生正處於較疲乏狀態,因此,我設計了輕鬆的課內活動。即:各抒己見談理想,分角色放聲讀課文,自由讀課後小知識,持放大鏡研究石頭,聽音樂觀看網上資料。還鼓勵學生課外活動——到大自然裏去讀最大的書,讓學生思維在無拘無束的空間裏放飛,把語文學習延伸到生活實踐中去。

總之,本課教學,我追求一個“實”,即實在、實際、落實。本課的實,一是讀文字內容,使之流暢;二是讀文字含義,使之理解。

通過這樣的教學設計,不僅單元訓練重點融進了課堂教學,而且把“讀課文、品詞句、悟感情”的學習方法春風化雨般地教給學生,激發了學生閱讀的興趣,爲培養低年級學生獨立識字學詞、獨立閱讀能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篇四:《各種各樣的岩石》教學反思

學生課堂學習評價設計

《各種各樣的岩石》教學反思

(年 級)四年級 (姓 名) (學 校) (聯繫電話) (郵 編) (郵 箱)

《各種各樣的岩石》一課的教學主要分爲兩個內容,一是觀察岩石的主要特徵;二是讓學生給岩石分類。

這節課中,我認爲做得比較好的,有以下幾方面:

一、本節課溶入地方課的特色。

本節課我不僅讓學生掌握了書本知識,還讓他們瞭解了貴州特產的岩石:馬場石、鐘乳石、貴州龍化石、海百合化石。

 二、創設情境,走進學生,調動學生原有知識。

一開課我給學生介紹自己的家鄉以及家鄉的奇石,達到走進學生的同時,也激起學生對岩石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原有的知識,體現了科學知識的學習,是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上,通過學生活動主動建構的。

三、引導學生運用正確的、科學的方法進行科學探究。

在科學教學中,我不僅僅要讓學生進行科學探究,還要教會學生如何運用正確的、科學的方法進行科學探究,因此,在觀察前,還出示的觀察要求,在學生實驗的過程中,給學生提供工具、材料,大量的時間進行認識岩石的特徵,並隨時作好記錄,我參與到了整個學生探究過程中,引導學生去發現、去探究,幫助他們解決碰到的困難,體現了科學教學中,教師的指導作用。

 四、重視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與評價。

學生以小組爲單位,以分工合作的形式進行探究活動,體現了新課程提倡的的合作學習方法。在交流討論岩石的特徵時,引導學生對相互之間實驗情況、記錄進行交流、相互補充、評價、完善對岩石的基本特徵的認識。並且讓學生及時參與評價,從而使學生學會更加細緻、準確的進行觀察。學生通過這樣的實驗,不僅僅認識了岩石,而且最重要的是掌握了認識事

物的方法,經歷了研究問題的全過程,培養了學生的認識能力、思維能力和探究能力。 五、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 讓學生學法、懂法、用法。

 不足之處:

  一、時間安排不夠合理。

由於這節課的容量比較大,如果把“給岩石分類”的活動放到第二課時,讓學生在本節課中有更多的時間去探究岩石的基本特徵,這樣也許會讓學生更有收穫。

二、沒有及時抓住課堂的閃光點。

在讓學生觀察完岩石的特徵,並請學生彙報觀察結果時,有學生很快舉起了手,但是我由於擔心後面的活動時間不夠,沒有給機會讓其他的學生說說自己的新發現,而是匆匆把這一環節過了。課後想想,這是多麼遺憾的一件事情,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無形被我打擊了,課堂上最閃光的地方沒有讓我抓住。

 三、在調控課堂和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方面做得不到位。

四、觀察材料準備得不充分,使學生分類時類型少。

 再教設計:

如果有機會再教,我會注意學生交流觀察記錄時語言的表達能力。我會讓每個學生都準備一個筆記本,記錄每節課學習探究科學的收穫,以此來規範語言,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還會準備有特色的有代表性的岩石分發給學生,比如頁岩、板岩、砂岩、石灰岩、花崗岩、大理岩等讓學生觀察,相信學生的分類會更多一些,學生的視野也得到了開闊。

俗話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我在教學中一定存在着我看不到的一些不足之處,請各位老師給我提出寶貴的意見或建議,讓我得到提高和進步,謝謝!

  篇五:最大的書教學反思

最大的書教學反思

> 最大的“書”> 作者:遠舟

一天,爸爸帶川川去爬山,他們看見一位地質勘探隊員,正趴在一塊大石頭上看着什麼。川川走過去,奇怪地問:“叔叔,您在看什麼?”

“我在看‘書’呢!”

“哪裏有書啊?”

“岩石就是書啊!你看,這一層一層的,不就像一冊厚厚的書嗎?”

川川認真地說:“這上面有字嗎?”

“有。你來看,這是雨點留下的腳印,叫雨痕;這是波紋的足跡,叫波痕;還有這寫閃光的、透明的,是礦物。它們都是字呀”

川川又問:“這上面有圖畫嗎?”

叔叔說:“有。你看,這兒有樹葉,有貝殼,那兒還有一條魚哩!”

“這能說明什麼呢?”

“它告訴我們,在很久很久以前,這裏是一片長滿樹木的陸地。後來,陸地沉下去,就變成了大海。又過了很多很多萬年,海底慢慢上升,這裏又變成了高山,就是我們腳下的這座山。”

“讀了這本岩石書有什麼用呢?”川川總愛刨跟問底。

叔叔說:“用處可大哩!它能告訴我們,那裏埋着煤炭,那裏埋着鐵礦......把着本‘書’讀懂,就能爲祖國找到更多的寶藏!”

“太好了!太好了!”川川高興地說,“等我長大了,也要讀懂這本最大的‘書’!”

《最大的書》教學反思

《最大的書》這篇課文是以人物的對話爲主要敘述方式,記敘了爸爸與川川在爬山途中與地質勘探隊員交流的所見所聞,間接地揭示了神氣的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知識寶庫的故事。本篇課文語言簡潔,以對話貫穿全文,將地質知識融於課文之中,字裏行間充滿着兒童對大自然的好奇與熱愛。通過課文的學習以此培養學生從小關注科學、探索自然的意識。因此我在教學中着力加強對學生朗讀課文的指導,特別要指導學生讀好人物的對話。通過抓標點符號(!、?、??)、語氣詞、重點詞朗讀,讓學生感受到人物的

心情,能讀出人物的語氣。讓學生對自然科學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產生研究、探索的願望。教過之後反思如下:

 一、以“刨根問底”展開有序教學。

在這一課時中我把教學目標定位成: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好人物的對話;2、激發探究自然知識的興趣。在教學中我抓住“刨根問底”展開教學,全文始終圍繞“川川是怎樣刨根問底的?”這個主問題展開教學,第一大塊川川刨根問底中瞭解岩石就是一本書;第二大塊川川刨根問底中知道岩石書上有字有畫,岩石書能說明地殼運動的漫長過程;第三大塊川川繼續刨根問底,瞭解“書”的作用,在回味整課對話中,讓學生再次感受“刨根問底”的意思。每一大塊的內容都是以對話展開,讓同學們通過對話體會其中情感。

二、讓課堂教學始終充滿語文味。

這是一篇帶有科普味道的課文,怎樣讓這樣的課文充滿語文味?在這堂課裏我採用圖片展示的方法,讓學生探究岩石“書”的內容時,想象雨痕、波痕的樣子,通過一番想象,學生區分“雨痕、波痕、礦物”就水到渠成。然後運用書上的語言介紹這些“字”,讓教學始終圍繞語言文字展開教學,又如讓學生欣賞岩石“書”上還有哪些畫,在孩子們的好奇的猜測中,進而讓學生圍繞這些圖片進行拓展說話“你看,這兒有( ),有( ),還有( )哩!整堂課氣氛還是比較好的。

 三、唯材“適”用,讓課堂更加充實。

在這堂課裏,我選擇了適合課文內容的相關資料進行拓展,有對岩石“書”中還有哪些畫進行拓展,有對大自然中還有哪些書進行拓展,特別是對大自然中的書進行拓展,我選擇了“動植物化石、岩石”等圖片,從不同層次進行拓展,在欣賞中學生充滿了驚訝,輕輕地低呼着“這也是書呀?”在我的徐徐地敘述中,孩子們的視野更開闊,他們明白了生活中存在着很多書,都需要孩子們細細去讀,從而激發他們探究自然知識的興趣。

這堂課裏,我們班的學生學得比較投入,對課文比較感興趣。儘管整堂課也是落實了重難點,但是我發現自己在教學中的教學機智還有待於提高,對於學生隨機生成的問題沒有及時的引導,錯過了最好的解決問題的機會,老師們給我提出建議:讓學生閱讀文本後自己找出問題,同學之間相互解答,最 後老師點明重點。我覺得這點子非常好,唉,怪就怪自己對學生這頭把握不夠多,缺乏相應的針對措施,我想這就是我對文本的研讀還不夠,課堂的機智還不夠,這都需要我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