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六年級下冊《竹石》教學反思

六年級下冊《竹石》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1W 次

 【教學反思一】

六年級下冊《竹石》教學反思

本首古詩教學我設計瞭如下四個環節:

1.故事導入,初步瞭解詩人。這個環節用故事深深地抓住了學生的心,激發了學生讀詩、學詩的慾望,給本課開了一個好頭。

2.學會按節奏讀詩並知道詩的意思。爲了讓學生掌握古詩的節奏我安排了聽錄音環節,學生聽後畫出節奏,並彙報,最終確定詩的節奏,然後按照節奏練讀,彙報讀,當學生把詩讀熟後讓學生小組合作交流古詩的意思。這個環節中給了學生充分的讀的時間,並藉助小組的力量初步瞭解了詩的大概意思,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很強。

3.悟詩情:我採用逐句分析、朗讀的形式進行,在分析中學生明確了古詩的深刻含義,再帶着理解來讀,學生走進了古詩,讀得入情入境,達到了理想效果。最後介紹詩人鄭燮充滿磨難的一生,學生自然的認識到了,這首詩表面上寫竹,其實是寫人,寫作者自己那種正直倔強的性格,決不向任何邪惡勢力低頭的高傲風骨。

4.聯繫生活實際,讓學生說說自己今後將如何面對困難。學生也受到了生命的感動,懂得了要像巖竹一樣剛強勇敢。

當然坌棵教學還存在以下不足:

1.每個環節之後教師的總結語很蒼白,不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這是教育機智的問題,這是我今後在教學中要鍛鍊的。

2.在讓學生畫古詩的節奏之前應告訴孩子用什麼符號畫節奏。

3.悟詩情後學生的情感已經被激發,此時朗讀古詩時如能配樂效果會更好。

  【教學反思二】

這首詩和《石灰吟》一樣都是詠物詩,借讚美竹石來歌頌詩人在逆境中不屈不撓的精神。本詩淺顯易懂,學生不難理解,我放手讓學生自學,引導學生讀、悟,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上課伊始,說到詩人鄭燮,有些學生很陌生,但課前做了充分準備的學生知道鄭燮就是著名的“揚州八怪之一”鄭板橋,他素有“詩書畫”三絕。詩人十分喜愛竹,所以寫下這首膾炙人口的《竹石》。學生在瞭解了詩人和創作背景後,自由讀詩,抓住關鍵詞語“咬定”“千磨萬擊”等詞感受竹石的高尚品質開頭用“咬定”二字,把竹擬人化,已傳達出它的神韻;後兩句進一步寫巖竹的品格,它經過了無數次的磨難,長就了一身特別挺拔的姿態,從來不懼怕來自東西南北的狂風。鄭燮不但寫詠竹詩美,而且畫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用他也的話說是“畫竹子以慰天下勞人”。所以這首詩表面上寫竹,其實是寫人,寫作者自己那種正直倔強的性格,決不向任何邪惡勢力低頭的高傲風骨。同時,這首詩也能給我們以生命的感動,曲折惡劣的環境中,戰勝困難,面對現實,像巖竹一樣剛強勇敢,體現了愛國者的情懷。

領悟了古詩表達的思想感情後,再引導學生讀詩,以誦讀加深對詩歌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