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初中課文《棗核》優秀說課稿(精選14篇)

初中課文《棗核》優秀說課稿(精選14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3W 次

作爲一位傑出的教職工,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那麼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初中課文《棗核》優秀說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中課文《棗核》優秀說課稿(精選14篇)

初中課文《棗核》優秀說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棗核》是當代著名作家蕭乾表現海外華人思鄉之情的美文。文章緊緊扣住思鄉這一主題,以“棗核”爲線索,一一記述了友人的思鄉之情之戀之舉,寫友人“想廠甸,想隆福寺”,“想舊曆年”,“想總布衚衕院裏那棵棗樹”,描寫友人在異國他鄉居住地精心設計修造“北海”的情景。所有的這一切都寫得那麼真切,那麼精巧,無一句華麗的辭藻,卻把這位友人依戀故土之心寫得那麼細緻,那麼深刻,感人肺腑。作者選材獨具慧眼,裁剪精當,表現了深邃感人的主題:“改了國籍,不等於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沒有一個民族像我們這麼依戀故土的”。編者將其安排在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材第二單元,愛國情懷單元,本單元主要是讓學生傾聽愛國主義的讚歌,感受志士仁人的愛國情懷,培養崇高的愛國主義感情。學習本文旨在讓學生了解作品敘述的具體事件,傾聽海外遊子的愛國心聲,進而引發學生熱愛家園、報效祖國的情思。同時學習寫人記事的方法:剪裁精當,結構精巧。

二、學情預估

由於八年級學生缺乏特定的情感體驗,所以難以理解所謂的“遊子心境”,教師宜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積累,激活學生原有的情感體驗,進而聯繫課文中同窗思鄉的心理活動和表達思鄉心切的獨特方式來體會海外遊子的心境:身處異國他鄉,心戀故國故土。

三、學習目標

知識與能力

①理解課文內容,學習飽含深情的語言

②學習課文以棗核爲線索結構全篇的精巧構思

過程與方法

以朗讀爲主線,聯繫人物所處的生活環境,扣住人物言行品評人物,領會人物情懷

情感態度、價值觀

體悟海外華人對故土的依戀之情,樹立熱愛家園、報效祖國的意識

學習重點: 文章精巧的結構,熱愛故土的深情

學習難點: 理解美籍華人深厚的民族感情

四、教學設想

陳鍾樑先生曾經說過:“語文課是美的,這種美潛伏在語言的深處。語文課首先要上出語文味兒,要上得樸素自然,要向學生傳遞語言深處的美。”我想語文課必須在充分的課堂實踐活動中,提高學生的閱讀感受能力,使學生在閱讀中能把握作品中的人物與事件,對作品中感人的形象、動人的情境和獨特的語言,形成自己的感受、體驗與評價,不斷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爲了“讓學生在大量的語言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我設計了放聲朗讀、定向感知、思考解讀、創意表達四個學習環節。

五、教學過程

預習設計:

1、自讀課文,圍繞“棗核”將課文分成四部分,並分別概括其主要內容。思考“棗核”在文中的作用。

2、在文中畫出能表現同窗依戀故鄉的語句,選擇其中的兩句說說你的理解。

(前者是爲分析課文結構服務的;後者是爲理解人物情感服務的)

(一)導入

課前播放音樂張明敏的《我的中國心》,渲染氣氛。這首歌學生初一就已學過,伴着這熟悉的旋律,我們一起走進課文——一個關於“棗核”的故事(投影課題、作者)。想想這會是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呢?讀一讀,你一定會明白凝聚在棗核上的深情。

(設計意圖:用音樂勾起學生原有的情感體驗,導入三言兩語,留下懸念,讓學生形成閱讀期待)

(二)放聲朗讀

1、朗讀要做到讀音準確——建議大家用“圈讀”生字詞的方法大聲地練習讀音。

落實如下詞語: 蹊蹺 掐 風燭殘年 殷切 瑪瑙 故弄玄虛 嫣紅 勻稱 感慨良深 不約而同 追憶 泛舟

2、朗讀要注意表達語氣——建議大家用“選讀”精彩句段的方式練習體會。

投影下列語句,學生表情朗讀: 第1、3段,第7段最後4句

(所謂表情朗讀,先引領學生辨別語言的感情色彩,再由學生分析語句的節奏、停頓、重音、語調,通過朗讀感受人物的喜怒哀樂,進而領悟作品的思想內涵。這幾句的選讀,意在讓學生體會棗核在友人心目中舉足輕重的分量,無可替代的地位,同時也暗示棗核是貫穿全文的線索,爲下面學生分析課文精巧的結構作鋪墊。因爲這是學習重點,課堂教學要從不同角度尋求突破。)

3、朗讀時要體味作者的感受

集體朗讀課文最後一段,注意語速與重音,體味作者在最後一段裏抒發的深層感悟,體會文章結尾畫龍點睛之妙。

(三)定向感知

1、我們學習課文,首先要認識它。要從整體上把握它,要從不同的角度去體驗它。這叫做認識課文,感知課文。下面請大家默讀課文,用簡潔的語言表達你對這篇課文的認識。每位同學都要力爭與別人的說法不一樣。你可以從文章體裁、故事內容、情節順序、文章結構、人物特點、文章技法、給人啓迪等等多個角度選取一個,來表達你的見解。

2、同學們默讀課文,寫理解課文的概括性文字,然後教師組織課堂交流。

(設計理念:教師的引言給學生明確的學法指導,把同學們引向具體的語言實踐活動。在實踐中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同時學會如何從不同角度把握課文,達到“授人以魚且授人以漁”的雙重目的。教師可視具體學情示例:這是一篇由棗核引發的故事。這是一篇展現海外遊子依戀故土深情的文章等等。教師的示範只是一個例子,更重要的是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獨特見解,整體把握全文。)

3、教師與同學們交流自己的看法,重點突出課文精巧的結構。請同學們結合自己的預習和剛纔選讀的精彩句段,思考“棗核”在本文中有何作用?可先在學習小組內討論交流然後再作答。

(學情預估:棗核開啓了故事之門,聯繫了“我”和舊時同窗;棗核設置懸念:用途蹊蹺、同窗故弄玄虛,利用棗核神祕的用途緊緊吸引讀者;棗核在美籍華人朋友心中簡直等同於故土,試種棗核是爲了慰藉思鄉之情;棗核是凝聚鄉情的感情線索)

(設計目的:由面到點,由整體到局部,由感知到探究,循序漸進,理解課文,凸現課文的亮點,從而達成課標中所說的“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的閱讀要求。)

(四)思考解讀

1、這是一篇具體敘述同窗言行的敘事文章,文章內容鮮活實在,讀後情景歷歷在目,同窗的很多言行值得我們欣賞品味。(投影出“課中話題”:根據文章的敘述,同窗的哪些言行深深的打動了你,找出來並說說理由。)

2、同學們分小組進行活動,相互討論

3、課堂交流,教師要對學生的交流進行中肯的恰切的評價,對學生討論中不容易理清的問題要進行精要的講析。人物的行動,諸如栽垂柳、植睡蓮、壘假山、建北海,學生易找易解讀,但人物語言中飽含的感人至深的力量,學生存在理解性障礙:“家庭事業都如意,各種新式設備也都有了。可是我心上總好像是缺點什麼。也許是沒出息,怎麼年紀越大,思鄉越切。我現在可充分理解遊子的心境了。”教師必須先激發學生的生活積累,例如剛開始住校想家的感受,或突然離家的感覺,引發學生的情感體驗,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然後再進行情感遷移,分析“遊子的心境”,推敲遊子“心上總缺點什麼”。

(設計理念:課標一再強調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只有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認知和體驗,才能真正感悟文中詞句的意義和情味,提高學生對形象、語言、情感的領悟程度,與人物形成共鳴,讓學生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更讓人物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身在異國,心繫故土,“都如意”,“都有了”也無法替代故鄉的溫暖,無法彌補心上的缺憾,這樣解讀人物,復活她活生生的思想情感。讓學生超越時空,做一次精神的遠行,與遊子同行,與遊子對話。這樣的解讀才符合現代中學生心理,才符合接受美學的原理。)

4、人物的言行真實、生動、細膩,它們起伏於文中,生動地表現了同窗思鄉愛國之情的真切。讓我們一起來誦讀同窗京腔京味的傾訴,注重段末的四個“想”,要讀出癡情,讀出情味。

(五)創意表達

1、教師創設情境:讀完這篇課文,久別故園的海外赤子的桑梓戀,讓我們動容,讓我們震撼。雖然我們不能與美籍華人朋友面對面交流,但我們可以藉助互聯網,利用電子賀卡捎去我們的祝福。電子賀卡的封面我已經繪製好了——一株枝繁葉茂的棗樹。現在請同學們將你對這篇文章的閱讀體驗寫下來,作爲內頁的祝福感言送給美籍華朋友,讓海外遊子傾聽來自故國的美妙鄉音。

2、教師示例:你是這棵樹上的一葉碧綠/由濃濃的鄉情染成

這一樹思鄉的情愫啊/是永遠不會老去的鄉愁

3、同學活動,教師評說,全課收束

(設計理念:建構主義理論強調學習是學習者主動建構意義的過程。最後的學生語言實踐活動,必將融入學生自己最真切的感覺,最獨特的體驗,伴隨其中的是學生對人生觀、價值觀的思考過程。這一環節的設計既有利於學生對文本的深入領悟,又能夠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當然這是一個開放的設計,關鍵是引導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培養學生個性表達的意識和能力,不必盲目追求所謂的完美境界。)

初中課文《棗核》優秀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棗核》也是一個民間故事。與《漏》同屬於民間故事。《棗核》是一個具有時代性的民間故事,富含思想性和哲理,給人以啓發。,本課語言生動活潑。趣味性強,主題深刻。

(二)教學目標。

1.要求會認11個生字,掌握多音字“折”、“漲”。

2.瞭解棗核戰勝欺壓百姓的縣官和衙役的過程,感受棗核的勇敢與智慧。

3.展開想象,續編童話故事。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瞭解課文內容和主旨。

難點:能用自己的話複述故事,並展開想象,續編後面的劇情。

二、說教法。

根據設定的教學目標,這節課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有:

1.默讀法。

這篇課文篇幅長,故事圍繞着主角展開,讓學生通過默讀的方式,熟悉課文的主要內容,瞭解這篇故事的大意,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2.發現點拔教學法。

《棗核》這篇課文具有傳奇色彩,一個像棗核一樣大小的孩子卻有那麼大本事,故事本身很吸引人。要引導學生在學習課文的過程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同時對課文主旨予以點撥。

三、說學法。

學生在充分預習、熟悉課文的基礎上,必須掌握以下學法:

自主學習法

要求學生課前要做好預習,瞭解課文內容,對不認識的.生字學會自己查字典,對不熟悉的詞語自己標記出來,在課堂上提出來集體討論。對課後習題在預習中要有自己的思考。

朗讀法

這篇課文語言生動活潑,具有很強的趣味性和畫面感。要讓學生通過充分的朗讀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體會故事的主旨,並在弄通故事大意的基礎上能用自己的話複述故事。

四、說教學流程。

本課的教學課時是一課時,要結合課前的預習,緊扣教材,結合教學目標,合理安排教學流程,以達成教學目標。

(一)佈置預習,課前交流:

1.利用工具書,把不認識的字詞註上音並識記字形、字義。

2.劃出自己喜歡的語句和不懂的地方,對不懂的地方自己先並思考爲什麼。

(二)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主要由五個部分組成:

第一課時

第一部分:導入新課。課件提出問題,一個棗核大小的小孩子會有着怎樣傳奇的故事呢?引出課題。

第二部分:引導學生自己總結歸納生字。本課是略讀課文,只要求掌握會認的字。

生字:核妻爹犁折困牲府罷漲

注意多音字“折”。

第三部分:整體誦讀,瞭解文章的結構。學生自由朗讀,讓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初步領會到課文的大意。

第四部分:學習課文文段內容,找出課文精彩的部分。本篇課文的精彩部分在課文後面的段落,讓學生體會故事的精彩性。

第五部分:總結。再次梳理文章結構,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提煉課文的主旨。

五、說課小結。

本課是本單元的最後一課,也是本學期的最後一課。本課篇幅很長,但是作爲一篇略讀課文,要掌握的內容不多。本課重點是瞭解故事內容和主旨,能用自己的話複述這個故事,難點是對課文主旨的理解。要指導學生對課文主旨的理解,鼓勵學生自己發現這篇文章的特色,能品味到民間故事的魅力。

初中課文《棗核》優秀說課稿 篇3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認識爹、勤等7個生字,重點指導讀好“衙”字。

2.默讀課文,用自己的話複述這個故事。

3.試着續編這個故事。

教學重點:

體會棗核的機智和勇敢。

教學準備:

教師:蒐集圖片,製作課件。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題解題

1.讀了課題,你能想到什麼?

(棗核就是棗的核。)

2.啓發談話:這篇課文講的是一個叫棗核的孩子的故事。

大家想知道這個孩子爲什麼叫棗核,這個孩子身上有什麼有趣的故事呢?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學習28課《棗核》

【設計意圖:通過設疑,激發學生對故事的興趣,調動學習的積極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生字字音,讀通句子。

2.檢查生字詞。

爹孃勤快扶犁衙役牲口官府

指名讀,齊讀。

重點指導“衙”的讀音,讀yá,舊時官署的稱呼。

指名讀課文,說一說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棗核是一個像()一般大小的孩子。他既()又(),比正常的孩子還()。但有一次,他幫鄉親們將縣官()奪了回來,可闖下()了,被官府()。最後,棗核憑着自己的()和()成功地離開官府。

【設計意圖:由於三年級的學生的概括能力還不夠強,採取填空法可降低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難度,降低學習的難度。】

三、再讀課文,感悟理解

1.默讀課文,想一想:棗核是一個怎樣的孩子,從課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畫出相關語句。

2.小組討論。

【設計意圖:這篇課文生動有趣,但是篇幅較長,適合小組合作學習。小組討論時,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到學習中,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獨立思維的作用,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

3.彙報交流:

(1)棗核是一個勤勞能幹的孩子,從哪裏能看出來?

出示相關句子:

棗核很勤快,天天干活,學了很多的本領。他能扶犁,能趕驢,柴比別人打得多,因爲別人上不去的地方他也能上去,他一蹦就能蹦到屋脊那麼高。

棗核是一個機智、勇敢的孩子,從哪些事情中能看出來?

(從幫鄉親們奪回牲口和機智脫險兩件事情中可以看出來。)

(3)棗核是怎樣幫鄉親們奪回牲口的?找出相關句子讀一讀。

a.等衙役們睡着了,棗核解開繮繩,又一蹦蹦到驢耳朵裏,“哦喝!哦喝!”大聲吆喝着趕驢。

b.鬧騰了一陣,衙役們什麼也沒搜着,剛剛躺下,又聽到了吆喝聲:“哦喝!哦喝!”

c.折騰了大半夜,衙役們困得很,有一個衙役頭子說:“不用管它,不知是個什麼東西在作怪,咱們睡咱們的覺吧。”這時候棗核從驢耳朵裏跳了出來,把門開開,趕着牲口回到了村子。

(4)棗核是怎樣機智脫險的?找出相關句子讀一讀。

a.衙役們拿出鐵鏈來綁棗核,噗的一聲,棗核從鐵鏈縫裏蹦了出來,站在那裏哈哈大笑。

b.衙役們打這面,棗核蹦到那面去,打那面,棗核蹦到這面來,怎麼也打不着。

c.棗核這次不往別處蹦,一蹦蹦到了縣官的鬍子上,抓着鬍子盪鞦韆。縣官直喊:“快打!快打!”衙役一棍打下去,沒打着棗核,卻打着縣官的下巴骨啦,把縣官的牙都打了下來。滿堂的人都慌了起來,跑上前去照顧縣官去,棗核大搖大擺地走了。

四、深入體驗,深入理解

1.你喜歡棗核嗎?爲什麼?

2.讀了這一篇故事,你受到了什麼啓發?

五、梳理內容,複述故事

1.這個故事非常有趣,你能根據板書提示,加上自己的想象講一講這個故事嗎?

2.學生複述故事。

六、回顧課文,續編故事

1.棗核大搖大擺地走了之後,還會發生怎樣的故事呢?你能接着往下講嗎?

2.學生練習,續編故事。

初中課文《棗核》優秀說課稿 篇4

[教學目的]

1、理解棗核在文中的線索作用。

2、學習本文選材具體,小中見大的寫作手法;

3、學習本文圍繞棗核設置懸念,使文章起伏跌宕的結構方法;

4、體會海外華人的思鄉心態,培養熱愛自己民族和故鄉的思想感情

[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本文樸實的敘述、精巧的結構;體會用詞的準確生動。

難點:理解作者通過選用細小的生活材料,曲折地表達一個有深刻意義的中心思想的寫作手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幻燈片1)

上學期我們都學習了《歌詞三首》,其中有一首《我的中國心》,大家還記得嗎?這首歌很多同學應該都會唱,讓我們一起來試試。

(播放多媒體課件:歌曲《我的中國心》,全班齊唱。)

這首歌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呢?(思想愛國)

那麼,如果一個人離開家鄉很久,又很遠,時間的流逝,高山大海的阻隔,會磨滅他的這種思鄉之情嗎?

這,就是蕭乾先生在《棗核》裏所要告訴我們的。(幻燈片2、3)

二、初讀棗核,認字識詞

1、指名朗讀課文(生齊讀同窗的話,其餘師讀,配樂)。

要求:

(1)劃出文中你認爲應該積累的詞語;

(2)思考:文章寫了什麼故事?讀了這篇文章,你從中感受到什麼?你對這篇文章如何理解?

2、詞語積累:(幻燈片4、5)

三、讀懂棗核(師設計四項問題,引導學生把握全文主要內容、理解主題,同時指導閱讀方法。)

(1)請用一句話來概括:

友人託我帶幾顆生棗核,用以在花園試種一下的事。(幻燈片6)

(2)找中心句。

改了國籍,不等於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沒有一個民族像我們這麼依戀故土的。

(3)課文中多處寫到棗核或與棗核有關的事,可見“棗核”是這篇文章的-------------。(線索)(幻燈片7、8、9)(板書)

請生圍繞棗核這一線索來概括全文的結構:()棗核-()棗核—()棗核—()棗核。思考線索的作用。

(師點明線索的作用;引導學生明白:讀書時把握住文章的線索,用助於閱讀理解。)

(4)這不僅是幾顆深情的棗核,也是構思別緻的棗核。想一想,將文章結構改爲“話棗核、索棗核、得棗核、議棗核”好不好?爲什麼?

明確:全篇用棗核設置懸念,使這篇不足千字的短文寫得有張有弛、搖曳多姿,始終緊緊吸引着讀者,使結構更精巧。

四、體悟情感

(1)這位華裔老人爲什麼要種棗樹呢?而且不是就地取材,卻是讓老同學千里迢迢從中國帶來棗核試種?她到底爲什麼要種棗樹呢?(幻燈片10)

明確:因爲她想用幾顆來自故鄉的棗核種出棗樹來寄託思鄉之情。

(2)從哪些描寫中可看出他思鄉呢?齊讀第七段後找關鍵句。(幻燈片11)

“年紀越大、思鄉越切”(語言)

“想廠甸、想隆福寺、想舊曆年、想衚衕棗樹”(心理)

栽楊柳、養睡蓮、堆假山,還想種棗樹。(動作)

(3)老人的花園既有垂柳、睡蓮,還有北海,還即將種下棗樹,老人何以不辭辛勞,不嫌麻煩呢?再者已到了風燭殘年,到哪年才能看到棗樹長大?有種棗樹的必要嗎?(幻燈片12)

有必要,老人是把思鄉的感情寄託在這些事物上,寄託在這幾顆看來普通平常的棗核上,真是滿園景色,滿園鄉情——這就是老人表達思鄉之情的獨特的方式。

(4)作者想借棗核表達怎樣的意思呢?

改了國籍,不等於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沒有一個民族像我們這麼依戀故土的。(學生勾畫、批註)透過這位友人,作者看到的是整個華夏民族對故土的依戀之情。而且,這種思鄉之情也正是愛國之情的具體體現。

教師:這就是作者想要告訴我們的。透過這位友人,作者看到的是整個華夏民族對故土的依戀之情。而且,這種思鄉之情也正是愛國之情的具體體現。

五、學習寫法

1、思考:這篇文章,表現的是一位遠離祖國近半個世紀的美籍華人思戀故土的民族深情,爲什麼以“棗核”命題,而且,就這麼幾顆棗核,作者這樣反覆渲染,是不是有些小題大做了?

(1) 從內容上看,棗核形象生動地寄託了思鄉之情。

(2) 從結構上看,棗核是本文敘事線索。

(3) 從寫法上看,是以小見大。

師小結:感受生活,要由表及裏,做深入思考;反映生活,要獨具慧眼,從小處着筆、從大處着眼,寓情於物,以小見大、從一件小事中,發掘出了一個有深意的重大主題。俗話說,一滴水可以反映太陽的光輝。我們要學習這種小中見大的寫法。(幻燈片13、14)

2、“思鄉之情”是一種情感,一種情緒,是一種看不見、摸不着的抽象的東西,可在作者的筆下,美籍華人的這種感情是那麼可觸可感,生動感人,你認爲主要妙在何處?(幻燈片15)

中國化的景物(幻燈片16)

簡潔質樸的語言(幻燈片17)

七、拓展延伸

思鄉愛國一直是人類衆多美好情感之一。在這方面,中華民族燦爛的文化寶庫給我們保留了衆多優美的詩篇,我們在課外還讀到哪些思鄉愛國的作品?(《鄉愁》、《月之故鄉》、《綠葉對根的情意》等)(幻燈片18、19、20、21)

八、佈置作業

風燭殘年的美籍華人要了幾顆棗核,想把它們種在自己的花園裏,以解思鄉之情。我們相信它們一定會茁壯地成長。試想一下,在這些棗樹下將發生怎樣的故事?

請發揮想象,以《棗樹下的故事》爲題,寫一篇300字的作文。(幻燈片22)

教學反思:

導入中的歌曲《我的中國心》,很好地將學生帶入思鄉愛國的情感之中。課堂容量過大,故顯得倉促,亦缺少恰當的銜接,過渡不夠自然。

初中課文《棗核》優秀說課稿 篇5

設計說明

本文講了一個身體只有棗核那麼大的小孩子,幫助父母幹活,幫助鄉親們追回牲口、智鬥縣官的故事,表現了棗核的勤快、聰明。教學時,讓學生先讀文,再找出文中的過渡句,瞭解課文內容,抓住重點詞句體會人物特點。

學前準備

1.預習課文,認讀生字,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學生)

2.製作多媒體課件。(教師)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學習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棗核的勤快和聰明;能複述故事。

學習重點

瞭解棗核的勤快和聰明,能複述故事。

教學環節

一、板書課題,談話揭題。(用時:3分鐘)

1.教師板書課題,提問:讀了這個課題你想到什麼?

2.揭示課題的含義。

1.師生交流,說說自己由課題想到的。

2.學生根據教師的講解,理解“棗核”在文中的意思。

二、自讀課文,瞭解內容。(用時:10分鐘)

1.教師引導學生自讀課文,讀準生字,把句子讀通順。

2.師要求:找出文中的過渡句,瞭解課文主要內容。

1.學生邊讀邊圈出本課的生字。

2.再讀課文,找出文中的過渡句。

(棗核不光勤快,也很聰明。)

3.學生交流課文的主要內容。

三、精讀課文,體會人物特點。(用時:15分鐘)

1.教師引導學生自讀課文第1~3自然段,瞭解棗核的勤快。

2.默讀第4~13自然段,瞭解棗核的聰明。

3.安排學生交流,教師課件出示相關內容。

1.學生相互交流表現棗核勤快的段落。

2.學生默讀課文第4~13自然段,抓住棗核的語言、動作,理解棗核智鬥縣官的經過,體會棗核的聰明。 2.棗核的勤快具體表現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後一段中的“大搖大擺”寫出了棗核的什麼性格特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複述故事。(用時:12分鐘)

1.教師引導學生默讀課文,瞭解本課的寫作順序。

2.請學生按順序複述故事。

1.學生自讀課文,列出本文的寫作順序。

(棗核出生→棗核勤快→棗核幫鄉親們追回牲口→棗核智鬥縣官)

2.學生按順序複述故事。

教學反思

本課教學主要抓住了文中的過渡句進行,讓學生弄清課文從兩個方面介紹了棗核的特點,然後通過讀文,學生抓住了重點詞句,深入體會到了棗核這個人物的性格特點。其中複述故事的環節不僅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鍛鍊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學習效果不錯。

初中課文《棗核》優秀說課稿 篇6

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積累“折、漲”2個多音字。

2、默讀課文,瞭解故事的主要內容,用自己的話複述故事,體會棗核的聰明勇敢。

教學重難點

默讀課文,瞭解故事的主要內容,用自己的話複述故事,體會棗核的聰明勇敢。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交流,導入新課

1、同學們,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位朋友(課件出示課文插圖),他只有一個棗核那麼小,他的名字叫“棗核”。別看他人長得小,但是非常聰明勇敢。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位新朋友的故事。(板書課題:棗核)

二、品讀課文,交流感受

(一)明確初讀要求。(課件出示)

1、默讀課文,並給自然段標上序號。

2、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什麼事?(山腳下一戶人家生了個棗核那麼大的孩子,取名“棗核”,棗核不但勤快,也很聰明。有一年大旱,莊稼人納不上糧,衙役就把牛、驢都牽走了,棗核幫人們牽回了牛、驢,還戲弄了縣官。)

3、默讀課文,說說課文中哪些內容讓你覺得最有意思。從課文中找出來,然後和同學交流。

4、小組交流,用自己的話將你認爲有意思的部分複述一遍。

5、全班交流,教師小結。

(二)全班交流,各抒己見。

1、交流一:棗核出生,爹孃發愁。

(1)棗核是在什麼情況下出生的?

(2)棗核出生後,爹孃的心情怎樣?

(3)面對爹孃的發愁,棗核是怎麼說的?從他的話裏,你感受到了什麼?(有志向)

(4)學生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讀出迫切希望——歡喜、激動的心情變化)

2、交流二:棗核幹活勤快,學了很多本領。

(1)“鄰居們都誇棗核,棗核的爹孃非常高興。”鄰居們會怎樣誇棗核?棗核的爹孃又會怎樣說?(學生各抒己見)

(2)對棗核學會的這些本領你有什麼看法?(學生各抒己見)

(3)教師小結:同學們,故事發生在古時候,那時候沒有高科技產物,人們用人力、牛馬驢等畜力拉犁種地。棗核這樣的山村孩子能學到那麼多本領,真的很了不起。(指導朗讀,讀出對棗核的讚美和敬佩)

3、交流三:棗核幫大家牽回牛、驢。

(1)快速瀏覽課文第4—7自然段,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部分內容主要寫了什麼。(全班交流,教師評議)

師小結:有一年大旱,莊稼人納不上糧,衙役就把牛、驢都牽走了,棗核靠自己的本領,折騰得衙役們筋疲力盡,睏倦地睡着了。棗核趁機把鄉親們的牛、驢牽回了村子。從中可以看出棗核是個不畏權貴、善良、爲鄉親們着想的孩子。

(2)指導朗讀,在朗讀中表達出對棗核的讚美、崇敬之情。

4、交流四:棗核戲弄縣官。

(1)快速瀏覽課文第8—13自然段,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部分內容主要寫了什麼,表現了什麼。(這部分課文主要描寫了棗核戲弄了縣官,表現了棗核超人的膽識、超強的本領和無窮的智慧。)

(2)指導朗讀,在朗讀中表達出對棗核的讚美、崇敬。

5、舉手自薦,用自己的話複述課文中自己感興趣的內容。

6、集體交流、點評。

三、拓展交流,練習續編

同學們都能完整地表達出自己喜歡的故事情節,讓老師聽得津津有味,棗核戲弄縣官會有怎樣的結局呢?發揮想象說一說吧!

教學反思

教學時,我首先幫助學生理清故事結構和主要情節,以便學生以此爲導向,發揮豐富的想象力,並用自己的語言來複述故事,從而加深學生對民間故事的閱讀、探究的興趣。語文課堂如果能夠激發學生的閱讀慾望、創作慾望,我想這節課就能完成教學目標了。

初中課文《棗核》優秀說課稿 篇7

[教學目標]

1、掌握樸實的敘述表現人物深沉感情的方法。

2、增加學生對社會生活的認識和理解,體會文中人物強烈的民族感,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重點難點]

1、重點:樸實的敘述,精巧的結構。

2、難點:思鄉之情的具體化。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作者簡介

蕭乾,出生在一個漢化了的蒙族貧民家庭,當代著名作家、翻譯家、記者。

2、導語

今天我們來學習作家蕭乾寫的《棗核》一文,看看作者怎樣用一個老新聞記者的眼光,冷靜客觀地審視美國的現代社會生活及其心態,以及發展與扭曲相交織所帶給我們思考的現實。

二、教師放課文錄音,學生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

思考:邊讀邊思考,全文貫穿的一條線索是什麼?在結構上有什麼特點?

三、分析課文,理解思路

1、全文的線索是什麼?是棗核

2、理清段落,列出文章結構提綱。

⑴學生圍繞段落、文章結構提綱進行閱讀討論。

⑵學生髮言交流。

第一部分(1)寫朋友託我爲他帶幾顆棗核。

第二部分(2—4)寫朋友見到棗核,如獲至寶。

第三部分(5—10)寫朋友傾吐思鄉之情。

第四部分(11)提示文章中心思想。

本文結構精巧,首先表現在用“棗核”設置懸念。作者由索要棗核起筆,開篇設個懸念:用途蹊蹺。朋友得到棗核如獲至寶,用途卻祕而不宣,還故弄玄虛,使懸念更吸引人關注,直到踏訪後花園談話中才說明要棗核的原因,解開懸念。結構精巧還表現在用“棗核”作貫穿全文的線索。棗核,把相距萬里的人連在一起,把朋友的心和故鄉連在一起。幾枚生棗核在異國的土地上,“總布衚衕”那座小院將同“北海”一道出現在朋友眼前,給遊子的心添一點慰藉。讀到後來,誰都能看出,在美籍華人的心目中,這幾枚棗核的“分量”簡直等於故鄉故土,棗核是一條敘事的線索,更是一條凝聚着鄉情的感情線索。

初中課文《棗核》優秀說課稿 篇8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瞭解作家作品,感受海外遊子濃濃的思鄉之情

2、學習樸實的語言飽含深情,瞭解巧設懸念、以小見大等寫法的綜合運用

過程與方法:

1、抓住線索梳理內容,簡要概括故事情節

2、學習使用圈點批註的方法咬文嚼字,揣摩人物內心世界,品味簡潔質樸卻飽含深情的語言

情感、態度、價值觀:理解遊子的思鄉情結,熱愛祖國、熱愛家鄉

教學重、難點:

1、較爲深刻地理解本文的主題內涵,是重點也是難點

2、品析本文質樸情真的語言,是重點

教學構想:

“讀”爲手段,“品”爲重心,“情”爲基調,“悟”爲目的

教學用具:

兒歌《一個棗核大不大》, 歌曲《我的中國心》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欣賞兒歌,切入課題

兒歌:一個棗核大不大?一間屋子盛不下。一個棗核小不小?一間屋子盛不了。

(板書課題、作者)

二、用心聆聽“棗核”,感知內容

1、生自由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

記敘了美籍華人索要生棗核以寄託思鄉之情的故事,反映了同窗美籍華人深厚的民族感情。

2、師生合作朗讀課文,(師讀文章的第1、2、10、11段,男生1讀第3至6段的旁白,男生2讀7至9段的旁白女生3讀第3至6段中“美籍華人”的話,女生4讀第7至9段中“美籍華人”的話)

讀後小組合作:請用橫線畫出文中含有“棗核”或“棗樹”的句子,說說作者是怎樣圍繞“棗核”展開故事情節的。

棗核—— 棗核—— 棗核—— 棗核

3、同學們,面對梳理出來的情節,在本文構思上,你會有怎樣的發現?(一線串珠)

4、“美籍華人”只索要棗核卻不說用途本已“蹊蹺”,要了棗核不回答我的詢問更顯“故弄玄虛”。

(巧設懸念):設置懸念——加深懸念——解開懸念

“人情重懷土,飛鳥思故鄉”,小小棗核,飽含真情同學們說,這一粒棗核小不小?

三、用智美讀“棗核”,品析語言

1、這枚小小的棗核確實“不小”,因爲她寄託着美籍華人濃濃的思鄉之情,真摯的愛國之心。

那麼此情、此心具體體現在哪些字詞上呢?請自由美讀課文,在值得品味的好詞下加小圓點、好句下畫波浪線,然後選擇你個人最受觸動的一處進行簡要旁批。(學生放聲自由美讀,圈點批註教師巡視進行個人點撥學生舉手發言)

a、“託”——細節傳情

b、“劈頭就問(第3節)”(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第七節)依依楊柳、柄柄睡蓮,哪一樣不是故鄉之景、不蘊思鄉之情呢?——敘事言情

C、(第七節,生齊讀)這四個“想”說來是京腔京韻,品來是催人淚下。——獨白抒情

d、“家庭和事業都如意,各種新式設備也都有了可是我心上總像是缺點什麼”這句話看似很矛盾,應該怎樣理解?

第5、6段用不少的筆墨寫“美籍華人”居所環境的幽美和家庭的美滿,是不是有點跑題?——對比顯情

四、用情齊讀“棗核”,深悟主題

1、在弄懂了“棗核”的奧祕之後,“我”對於“舊時同窗”索種棗核的行爲給予了怎樣的評價?

(男女生分組賽讀第11段,要讀的深沉而熱烈,讀出由衷讚歎之感,女生先讀 )

貝聿銘——他在海外曾深情地說過:“我的根在中國。” (海外遊子,思鄉情濃 )

2、蕭乾是作家,在飽受中國“文化變動”折磨剛剛被平息的1979年,他應美國愛荷華大學之邀,開始了中美文化交流之旅,在美國的日子裏,他心繫祖國、不計個人恩怨,透過美國的燈紅酒綠,以資深記者獨特的視角,去捕捉美國社會值得我們借鑑的經驗,去記錄旅美華人永不褪色的民族感情,這就是蕭乾創作《美國點滴》的經歷。知其人、讀其文,我們不能不說因作者本身就是一位可敬可嘆的愛國者,所以他能借“棗核”來發掘海外遊子的思鄉情濃,篇末的話不僅是對海外遊子的褒揚,更是對所有愛國心的讚美。 (華夏兒女,愛國情深)

這顆棗核大不大!——因爲……

五、課堂小結:

小結本節課的收穫。

閱讀一篇敘事類散文的一般步驟:知背景、理內容、悟主題、品寫法學習了本文,我相信這位美籍華人的思鄉愛國之情一定會久久地縈繞於同學們的心中,下面我們就在《我的中國心》這一飽含深情的歌聲中結束我們這節課的學習之旅吧!

初中課文《棗核》優秀說課稿 篇9

[教學目標]

1、熟悉內容,理清線索的基礎上,學習作者借物抒情的手法。

2、體會文中包含深情的語言。

3、學習作者設置懸念的巧妙構思。

4、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民族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學習作者巧設懸念的手法。突破方法:指導學生泛讀課文,理清線索。

[教學難點]

瞭解思鄉之情在文中的具體體現。突破方法:選讀與精讀相結合。選讀課文時從大體處體會海外遊子濃郁的鄉情,精讀課文品味語言,從微觀的語言上品析課文中游子對祖國對故鄉的真情實感。

[教學方法]

導撥教學法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課文

同學們,讓我們一起背誦一首古詩----《靜夜思》。(師生齊背)誰能給大家講一講這首詩的意思?

(師放《靜夜思》畫面投影,學生髮言後師強調明確)這首詩表達的是思念家鄉的感情,從字裏行間,我們可以看到,在一個月光如水的夜晚,詩人難抑思鄉之情,仰天望月,對闐月亮傾訴自己思念家鄉的感情,現在,老師請同學們想像一下,如果一個人遠離家鄉很久,經過時間的流逝,高山大河的阻隔,他還會有這種思鄉之情嗎?---這,就是蕭乾先生在《棗核》裏所要告訴我們的。

二、簡介作者

(出示文字投影,指導學生從名、時、地、評、作五個方面認識作者)

蕭乾,1910年生,現代作家,翻譯家、記者,1939年赴美講學,開始了七年的歐美生活,他先後寫出了《矛盾交響樂》、《血紅的九月》、《倫敦一週間》、《美國之行》等優秀特寫,他的《美國之行》是40年代對美國的真實記錄。它猶如大西洋彼岸吹來的一縷春風,送來了一束有關美國現代化社會生活和海外華人心態的信息,贏得了廣大讀者的歡迎。

三、熟悉課文,認字識詞

(放課文錄音,出示投影,請學生邊聽邊注意下列字詞)

①蹊蹺

②嫣紅

③山坳

④瑪瑙

⑤衚衕

⑥依戀

⑦勻稱

⑧國籍

⑨不約而同

⑩故弄玄虛

(出示詞卡,檢查聽讀效果)

四、細讀課文,把握內容

(投影出示問題)

1、課文寫了一件什麼樣的事?(默讀課文後回答)

2、課文的題目是《棗核》,請同學們看看課文中哪些地方直接寫到棗核或與棗核有關的事?找出相關語句。

(學生跳讀課文後回答,每人一處)

3、用簡潔的短語,對每件事進行濃縮、概括,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每四個同學一組討論,然後請代表發言,學生可以各抒己見,不強求一致)

明確:作者開篇先寫朋友要棗核,接着寫朋友託棗核,如獲至寶,最後在參觀後花園時談棗核。

4、友人不遠萬里,再三託付“我”帶去幾顆普通的棗核,並且把它看得比珍珠瑪瑙還貴重,這是爲什麼?(學生回答,老師點撥)

明確:這位友人想在自己園中種下一棵棗樹――因爲他思念家鄉。

5、文中寫友人“事業和家庭都如意”,“可心上總像缺點什麼”,這是爲什麼?哪些語句能表明這一點?

明確:他“想廠甸”、“想隆福寺”、“想舊曆年”、“想總布衚衕院裏那棵棗樹”,這些都表明他心上缺點什麼,因爲“都如意”也難補他遠離故士的缺憾,這裏不是他心靈的歸宿。

6、友人用哪些行動表明他在思鄉?

明確:栽垂柳,養睡蓮,堆疊“北海”,追憶當年在北海泛舟的日子,試種家鄉的棗樹。

7、課文中哪句話最能概括本文中心?

明確:改了國籍,不等於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沒有一個民族像我們這麼依戀故士的。

五、揣摩語言,體會遊子心境

這篇文章體現了友人思鄉的深沉情感,但卻未出現“思”、“戀”一類的詞語,請你們速讀課文,找出表現友人思鄉之苦的情感的詞語,體會妙處所在。(學生指出各自喜歡的語句,老師擇其要,與學生一起探討、品味,如再三、殷切、劈頭、挑選……)

語言看似樸實,透過這些字詞卻能體現出友人思鄉的情感。

六、深度拓展

1、老師設疑:這篇文章表現的是海外友人的思鄉之情,爲什麼卻以“棗核”命題?

(分小組討論,結合各小組發言內容,教師進行總結、明確)

棗核在文中的作用,從結構上說,棗核是行文線索

從表情達意上說,“棗核”是文中那位美籍華人思鄉感情的寄託

2、設疑激趣:由以上討論可以看出,本文作者構思非常精巧,用棗核把相距萬里的人連在一起。那麼,本文波瀾起伏,引人入勝的原因還有什麼呢?

(學生繼續討論,師可給予以下提示)

[投影]

1、本文開始寫朋友要棗核,爲什麼不馬上寫出原因?

2、兩人相見後,作者爲什麼不寫棗核的原因?

3、爲什麼要寫去朋友家的途中所見,寫朋友“家庭事業都如意”後才寫出要棗核的原因?

明確:作者圍繞棗核多處設置懸念,緊緊扣住讀者心絃,引人入勝,使全文波瀾起伏,搖曳多姿。

七、質疑

(學生質疑,培養讀書、思考問題的能力)

八、聯想、賞析

古往今來,我們人類有着許多崇高而美好的情感,思鄉愛國最美好的情感之一。在這個方面,中華民族燦爛的文化寶庫給我們保留了衆多的優美詩篇,現在請同學們聯想一下:在我們課內外還讀到過哪些表現思鄉愛國這一主題的作品?

(學生列舉,並對其中的精彩名段賞析、口味,如學生列舉不熱烈,教師可把自己準備好的錄音片斷放給學生聽,引導學生進行欣賞)

初中課文《棗核》優秀說課稿 篇10

[教學目標]

1. 體味海外華人對故土的依戀之情

2. 分析並學習課文設置懸念的巧妙構思(重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炎黃子孫歷來有着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而這種愛國主義精神,又往往集中在表現爲對故鄉的思念和熱愛。李白的《靜夜思》是直白而又最樸素的抒懷。“洋裝雖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國心,”這首《我的中國心》更是牽動着千千萬萬的海外遊子的心。這一節我們要學的《棗核》一文,抒寫的就是一個遠在大洋彼岸的風燭殘年的老人的濃烈的思鄉愛國之情。

二、要求學通讀全文,整體感知全文內容。

明確:課文寫的是一位遠在大洋彼岸的風燭殘年的老人,越到晚年思鄉越切,以試種棗樹來寄託自己思鄉這情的故事。全文洋溢着濃烈的思鄉愛國之情。

三、解決教學重點過程

1. 愛國,不一定是轟轟烈烈的大事,小事情也能反映出愛國之情。課文就是用幾顆小小的棗核來寄託濃濃的思鄉愛國深情,請同學們將與“棗核”有關的句子劃出來。

2. 請同學們再把有關“棗核”的句子讀一讀,想一想,將全文結構用簡短的文字表述出來。

明確:

棗核穿全文的線索。文章結構是:要棗核——見棗核——談棗核——點主題

3. 小小的不起眼的幾顆棗核卻能把一個海外赤子的拳拳的思鄉愛國之情表達得淋漓盡致,作者利用它來組織文章,也把一件平凡的小事寫得迭宕起伏,這都歸功於本文精巧的構思,這就是層層設置懸念,引人入勝。作者由朋友索要棗核起筆,開筆就設下懸念:用途蹊蹺。朋友得到棗核如獲至寶,用途仍祕而不宣,還“故弄玄虛”,使懸念更吸引讀者。直到踏訪後花園,在談話中才說明索要棗核的原因,解開懸念。用棗核設置懸念,使這篇不足千字的短文寫得有張有弛,始終緊緊吸引着讀者。

4. 小結

海外老人的濃烈的思鄉愛國之情讓同是炎黃子孫的我們熱情澎湃,作者巧設懸念的手法讓我們受益匪淺。

初中課文《棗核》優秀說課稿 篇11

【教學設想】

自主學習,默讀課文,合作交流討論關於棗核鬥智鬥勇的故事。把握故事內容,複述課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出示棗核圖片。提問:誰能介紹一下什麼是棗核?我們今天所說的可不是這個棗核,而是一個像棗核一樣大小的人——棗核。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板書:棗核)。

3、質疑課題,看到課文的題目,你想知道什麼?

根據學生具體情況,預設以下幾種答案:

(1) 本文介紹了棗核的什麼事情?

(2) 棗核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1、師:同學們自由讀課文,並標段,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藉助拼音朋友,也可以請教老師或同組同學,爭取把課文讀正確。

2、聽範讀課文的錄音,要求學生聽準字音。

3、試着讀課文。

展示閱讀要求和提示:

(1)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2)畫出文中不認識的字,藉助漢語拼音品讀,並反覆多讀幾遍,課文中讀不通的地方多讀幾遍,做到正確朗讀課文。

學生按照要求朗讀課文。

4、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

在學生讀課文的過程中。

棗核 夫妻 爹孃 扶犁 折騰 漲紅

困得很 牲口 官府 善罷甘休

注意讀準:翹舌音“折”,前鼻音“困 勤”,後鼻音“牲”。

另外,一個多音字“折”,在這裏讀“zh”,還有兩個讀音,一個讀“zhé”組詞爲“打折”,另一個讀音是“shé”,組詞爲“折本”;多音字“漲”在這裏讀“zhàng”,還有一個讀音“zhng”,組詞爲“漲潮”。

5、識記生字

A、識記生字

你是如何識記這些字的?

(1) 熟字加偏旁:“父+多=爹”“利+牛=犁”“口+木=困”“牛+生=牲”“廣+付=府”“四+去=罷”。

(2)形近字組詞:核一該 折一拆。

(3)組詞擴展:妻子 夫妻。

6、同桌互相聽讀課文,鞏固生字、新詞的認識。

三、再讀課文,理清順序。

1、輕聲朗讀課文,要讀準字音,查字典或聯繫上下文理解詞義。(用生字卡片檢查)

衙役:衙門裏的差役 。

善罷甘休:好好地了結糾紛,不再使事態持續下去。

錢搭:古代裝錢物的口袋。

驚堂木:驚堂木也叫醒木,也有叫界方和撫尺的。一塊長方形的硬木,有角兒有棱兒,使用者用中間的手指夾住,輕輕舉起,然後在空中稍停,再急落直下也是古時縣官用,舉起拍於桌上,起到震懾犯人的作用,有時也用來發泄,讓堂下人等,安靜下來。

四、深入探究,感悟文法。

1、自由讀文,分角色讀文。

讀了課文後,你覺得棗核是個怎樣的孩子?

(棗核是一個既勤勞又聰明的孩子。)

2、你最喜歡文中的那些片段,說來給大家聽聽。

(1)“等衙役們睡着了,棗核解開繮繩,又一蹦蹦到驢耳朵裏,‘哦喝!哦喝!’大聲吆喝着趕驢。”

你覺得這個地方怎麼有趣了?

(棗核很小,人可以鑽進驢耳朵裏,衙役們不會發現他。)

(2)“衙役們拿鐵鏈來綁棗核,噗的一聲,棗核從鐵鏈縫裏蹦了出來,站在那裏哈哈大笑。”

你覺得以上句子,有哪些想象合理的地方?(棗核小,是完全可能從鐵鏈縫裏鑽出來的。)

(3)“棗核這次不往別處蹦,一蹦蹦到了縣官的鬍子上,抓着鬍子盪鞦韆。……那衙役一棍子打下去,沒打着棗核,卻打着縣官的下巴骨啦。”

這個片段,你想到了哪個故事?(活佛濟公的故事。)

(2)分角色表演課文,先小組內表演課文內容,再選代表在全班表演故事。

五、拓展延伸,說寫訓練

1、默讀課文,複述故事。

2、續編故事。

想象一下,棗核還有哪些聰明能幹的故事?

《棗核》教學反思

《棗核》是一個民間故事,故事語言通俗易懂,但卻寄託了勞動人民美好的願望。備課的時候我在想,學生們都早已知道這個故事了,在教學中,我應該怎麼教才能更有效果?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說,顯然不能停留在簡單的瞭解故事、指導朗讀的環節上了。所以我想應該引導他們透過故事情節,引發對價值觀的正確判斷,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故事記述了山腳下一戶農民生了一個“棗核”那麼大的孩子,一年又一年,他不會長大,但是他人小,身事情都能做,鄰居們都誇他是個好孩子。棗核既勤快又聰明,他爲了農民鬥衙役戲縣官。

在本課教學中給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放開學生的手腳,較好地實現學生的自主——合作 ——探究的學習方式,是我們每一個語文教師努力地方向。課堂上用一組圖片導入,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活了課堂氣氛。其次,通過閱讀讓學生理解想象的`用法和寫法,整堂課的環節較爲流暢,學生也易把握。讓學生把自己瞭解的有關造人的故事表述出來。這樣做,訓練了語言表達能力,鍛鍊了他們的膽量。

《棗核》這則民間故事如能巧妙講解,在品讀相關語句的過程中理解人物形象,在理清了故事情節,我設計了人物評論這個環節,讓學生結合課文內容談談你對故事中的人物的看法。這個問題的提出對課文的理解更有效果,我放手讓學生來講,從文本中理解,把品味、感悟還給學生。學生的發言能夠結合課文裏的內容談自己的理解,他們認爲棗核勤快聰明有正義之心,棗核的父母淳樸善良,縣官奴役百姓,衙役助紂爲虐,危害鄉民。我讓同學們分角色朗讀,體會每個人物的性格特點,在熟讀之後,讓學生嘗試表演故事的內容。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生的獨立完成能力。

本節課的亮點:一是學生的創新:在“展示評價”上,大部分學生能有理有據,有條有理,口齒清晰地展示自己對問題的看法。二是學生討論問題熱烈,回答問題積極,課堂氣氛非常活躍。

這節課由於準備倉促,但也完成了教學目標,學生在這節課上積累了詞語,從整體上把握課文的內容,思想和情感,學會了概括課文的方法並認識了一種新的寫作方法。個人覺得學生收穫還是頗豐的。這也就是語文教學上要求的一課要有一得吧。總覺得有很多需改進的地方。

首先,新課程理念強調讓學生自主合作學習,教師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發現問題。而本課的教學,我是牽着學生的鼻子走的,問題全是我設計的,雖完成了學習任務,但學生是被動學習,主動探究、發現問題的意識未得到增強。其次,因爲本課主題不難理解,我所設計的問題也都較淺顯,難以激發起學生探究的慾望。授課內容多停留在教參層面,自己對文章內容的思考不多,挖掘不夠深刻。

初中課文《棗核》優秀說課稿 篇12

教學目標

1、能理解一些詞語對錶現人物的深沉感情的作用。

2、學習圍繞棗核設置懸念的巧妙構思。

3、理解海外華人對故鄉的依戀之情,增強熱愛自己民族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1、梳理作者的寫作思路,學習課文作者怎樣設置懸念的方法。

2、學習課文作者的選擦,小中見大的寫法。

教學設計

第一步,初讀課文,疏通課文思路,分析題目,學習作者懸念的設置。

第二步,研讀課文,感悟海外華人依戀故鄉的民族情感。

第三步,品讀課文,通過重點的詞句,聯繫語境品味語言的深意。

教具準備

1、收錄機、投影儀、光碟、。

2、與課文相關的圖片和課件。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步,初讀課文,疏通課文思路,分析題目,學習作者懸念的設置。

1、導語入題

中華民族是一個有着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民族,每個炎黃子孫歷來都有着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他們無論走到哪裏都不會忘記故鄉的一切。《棗核》一文寫的就是一個遠在大洋彼案的風燭殘年的老人對祖國的無限眷戀和熱愛。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品讀一下《棗核》這篇文章,體會海外華人對祖國的情感。

2、佈置學生自讀課文,師板書課題。

1)、自讀課文畫出自己不認識的字或不解的詞語。

2)、找出你認爲好的語句,並說說爲什麼?

3、聽配樂朗讀課文,思考:

a、注意聽讀課文,糾正自己的誤讀。

b、瞭解課文的結構。

c、找出課文的線索(說出哪一個詞貫穿課文的始終的)?

d、課文棗核設置了哪些懸念(請同學們畫出文中相關的語句)?

e、懸念對錶達中心有什麼作用?

4、自由讀課文後思考並討論以上問題。

5、作業

①朗讀課文體會海外華人對祖國的依戀之情。

②蒐集我國古代詩歌中表現思鄉之情的語句。

③寫讀《棗核》一文後的感想。

初中課文《棗核》優秀說課稿 篇13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學會“折、漲”兩個多音字的用法。

2、默讀課文,瞭解故事的主要內容,用自己的話複述故事,體會棗核的聰明勇敢。

[教學重難點]

默讀課文,瞭解故事的主要內容,用自己的話複述故事,體會棗核的聰明勇敢。

[教學過程]

一、課前預習

1、自主朗讀課文,讀準字音,完成練習冊一、二題。

2、強調多音字用法。

“折”在“折騰”一詞中讀zhē;在“骨折、折斷”中讀zhé。“漲”在“漲紅了臉”中讀zhàng;在“漲潮、水漲船高”中讀zhǎng。

特別強調:“核”也是多音字,還有一個讀音“hú”,多用於口語。

二、整體感知——讀薄

孩子們,課文中的“棗核”是一個孩子的名字。換一種說法,本課寫的是一個名字叫“棗核”的孩子,那麼請你用“棗核+特點或主要事蹟”的方法概括一下本文的主要內容。

溫馨提醒:可以藉助文中的中心句來概括。

預設:“棗核”真的只有棗核那麼大,他不光勤快,也很聰明。

三、回顧複述方法複述故事——讀厚

1、回顧複述概念

複述就是用自己的話和課文中出現的關鍵詞句把課文內容有條理地敘述出來。課程標準顯示:一二年級看圖複述;三年級詳細複述;四年級簡要複述;五年級創造性複述。

那麼什麼是詳細複述?通過查閱資料,我們知道:詳細複述不是一字不差地背誦,允許對句式進行調整,可以將長句子變短;複雜句子變簡單;改變句子順序等。

2、回顧學過課文的複述方法

總體回顧發現,藉助表格、示意圖等梳理故事的主要內容,這樣就能按順序複述,重要情節頁也不會遺漏。

(1)時間變化的順序

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又過了一天《慢性子裁縫和急性子顧客》;

(2)事物發展的順序

方帽子—圓帽子—各種各樣舒服的帽子《方帽子店》;

(3)地點轉換的順序

家裏——道路——樹上——山下——家裏《漏》;

(4)心理變化的順序

得意——傷心——滿意《玲玲的畫》;

(5)事物變化的順序

小毛蟲——繭——蝴蝶《小毛蟲》。

3、小組合作找到複述順序

溫馨提醒:重點複述棗核聰明的內容。說說你準備用什麼方法來複述。

預設:

方法1:按照地點轉換的順序複述:村子——縣衙們——村子——大堂;

方法2:填寫下面表格,藉助表格複述;

方法3:記住關鍵的詞句,複述故事。

四、制定評價標準——讀清

複述評價標準,明確複述要點:

按順序複述、重要情節不遺漏、內容前後連貫。

達到以上三條即滿足按號加分,少達到一條減分一半,

只達到一條不能得分。

五、讀寫聯動

請你展開合理的想象,說說關於棗核後來的故事。

六、自主作業

1、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複述《主題閱讀》書133頁《兩難徐文長》。

2、想一想:你還有什麼辦法應付這兩個難題?

初中課文《棗核》優秀說課稿 篇14

一、課題

《棗核》——蕭乾

二、選自

蘇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一課

三、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引導學生初步掌握快速閱讀課文的技巧和方法,體會用詞的生動準確,能抓住關鍵詞瞭解和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2、能力目標:

①能夠概括段意,準確把握文章的結構,通過文中人物形象的描寫,把握人物的性格特點和內心世界。②學習選用細心的生活材料,曲折的表達一個有深刻意義的中心思想。

3、情感目標:增強學生對社會生活的認識和理解,體會文中人物強烈的民族感,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四、教學設想

本課的詞語豐富,應重視讓學生注意積累,理解課文的內容、思想感情,引導學生整體把握。對於重點的詞句要引導學生進行勾畫,理解體會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對於文題的意味,意在欣賞文題的簡潔、生動和形象,提倡個性化閱讀,鼓勵學生髮表不同見解。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當你們外出求學一段時間後你們會想念父母,想念家鄉?是啊,家永遠是我們的牽掛,對於那些長年離開家鄉,離開祖國懷抱的海外遊子來說,這種思念更加深刻。無論何時,高山大海的阻隔都不會磨滅遊子思念祖國,思念家鄉,思念家鄉的每一棵花草樹木,每一片土地,每一條小溪……在我們眼中毫不起眼的棗核對海外遊子來說有什麼作用,又有什麼意義呢?這就是蕭乾先生在《棗核》一文中要告訴我們的,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棗核。

(二)作者簡介

蕭乾(1910—1999),原名蕭秉乾,化名蕭若萍,蒙古族,現代著名作家、記者、翻譯家,也是著名的中外文化交流使者。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

1、自由朗讀課文,掃清文字障礙

蹊蹺嫣紅倘若坳嵌風燭殘年殷切故弄玄虛感慨良深

2、快速閱讀課文,感知文章

①請用一句話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②找出最能體現文章中心的句子。

③本文的線索是什麼?

④圍繞棗核,文章可以劃分爲幾個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四)仔細閱讀課文,品析體會文章語言

1、自由朗讀課文感悟,小組討論、合作完成以下問題:

①這位友人不遠萬里,再三託付“我”帶去幾顆普通的棗核,她想做什麼?爲什麼這麼做?

②當你們因爲種種原因離開家鄉和父母你們會有什麼感受?會用什麼方式表達和排解這種感受呢?

③那文中的老人又是怎樣表達她的思鄉之情的呢?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

3、再次閱讀課文品味下列字詞句:

①“她託在掌心,像比珍珠瑪瑙還貴重”。分析這一句的表達效果及反應的思想感情。

②她劈頭就問我“覺不覺的這花園有點家鄉味道?”可不可以將“劈頭”改爲“突然”,爲什麼?

③家庭和事業都如意,各種新式設備也都有了,可我心上總像是缺點什麼思考“我”缺的是什麼?

④那是我開車到幾十裏外,一塊塊親手挑選,論公斤買下,然後用汽車拉回來的。“幾十裏外”、“一塊塊親手挑選”說明了什麼?若刪去劃線部分,句意有什麼變化?

(五)拓展遷移

1、課堂小結

這篇課文在寫作上有什麼獨特的地方值得我們學習借鑑?

①敘事樸實,以小見大

②設置懸念,引人入勝

③用詞精當,線索清晰

2、請同學們借鑑作者以小見大的寫作方法,構思一段文章,表達一種思想感情。先小組討論一下如何說,準備怎樣擬題,課後完成寫作。

例如:石榴表皮粗糙醜陋,裏面果實飽滿美味——做人應像石榴一樣有內涵,不能華而不實

(六)結語

同學們,對祖國的熱愛是中華民族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依戀故土也是炎黃子孫不變的情懷。不久的將來,我們在座的很多同學或許會到異國他鄉去創造自己的事業。但我相信,同學們不論身在何處都會將生我養我的家放在內心深處。我們就好比一隻風箏,無論飛到哪兒,無論如何經沐風雨,飄蕩遊曳,線的一頭卻總在故鄉和親人手中牽着。世界再大,我們卻永遠也走不出母親的心,走不出祖國的懷抱。讓我們一起欣賞歌曲《我的中國心》,在歌聲中結束本課的學習。

(七)佈置作業

收集整理有關思念家鄉、祖國的詩句、詩歌或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