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觀書有感》優質教學設計

《觀書有感》優質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9W 次

 教學目標

《觀書有感》優質教學設計

1.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誦古詩。會寫“鑑”“徘徊”。

2.理解詩句意思,想象詩中描繪的美景,感悟“不斷讀書,不斷汲取新知識”的深刻道理。

3.激發學生讀書、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

理解詩句意思,想象詩中描繪的美景。

 教學難點:

領悟詩中蘊含的深刻哲理。瞭解詩借景喻理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知識競答,揭示課題

同學們,聽說你們很愛看書,我想考考你們,我說幾句名言名句,你們說出作者。好嗎?(出示幻燈片)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時間就像海綿裏的水,只要願擠,總還是有的。

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同學們說的真好。我們的祖國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自古以來,中華大地,文人輩出,宋朝的朱熹就是其中的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出示有關朱熹的資料。朱熹一生勤奮讀書,還注意思考。有一天,朱熹讀書讀累了,信步走到一個池塘邊,一塘清水引發了朱熹對讀書的又一種思考,他頗有感觸地寫下了這首詩:(板書課題)

  二、學習古詩,領會詩意

1.自學古詩

自學要求:

(1)看看圖畫,讀讀全詩;

(2)理解詩中每個詞語的意思,並說說詩句的意思;

(3)說說這首詩描繪了怎樣的景象;

(4)記下不懂的問題。

2.交流自學情況

(1)誰願意來讀讀這首詩? (出示全詩,指讀)

(2)說說詩句中不理解的詞語。學習古詩,遇到不理解的字、詞,我們可以用哪些方法?

(查字典,聯繫上下文,組詞,藉助圖畫 )

(3)引導學生理解一、二句詩意

“鑑”是個生字,遇到生字,不理解,我們要查查字典。

出示字典中的字條:①鏡子(古代用銅製成)。②照。③觀看,審察。

你認爲應該選哪條意思?爲什麼?(讓學生聯繫上下文選擇合適的字解)

師:怎麼寫?(板書,學生跟着書空)古代鏡子是用銅製成的 ,所以底下是“金”。銅鏡不用時常常用布蓋着,用時打開。這裏的“開”理解爲打開。

你能把這句話的意思說好嗎?(理解詩句,說詩句意思時,可以用上這些方法:連詞成句,調整詞序,添加詞語。)

師:把半畝方塘比喻成一面剛打開的鏡子,可見池塘裏的水怎樣?(用比喻突出水的清澈透明。)水的清澈透明,還表現在哪裏?

“徘徊”是什麼意思?(來回地走。)

藉助圖畫,說說這句詩的意思。

這兩句詩,描寫了池塘優美的景色(板書:景),老師非常喜歡喜歡這明麗清新的田園風光。請同學們閉上眼睛,聽老師朗誦這兩句詩。(配樂讀)

你彷彿看到了什麼?(學生自由描繪)

師:多美的景色呀!藍天和白雲一齊映入水塘,不停地晃動,爲什麼會不停地晃動?(暗示了水不停地流動,也就是——活水)

(4)那後面兩句詩你能理解嗎?我們先來讀一讀。引導學生理解三、四句詩意

“渠”是什麼意思?(出示幻燈片:渠在字典中的解釋)

哪得,怎麼會。如許,這樣。清如許,這樣的清澈。爲,是因爲。

3.運用“連、調、添”等方法,把詩意連起來說說。先說給自己的同桌聽聽。

4.誰能讀好這首詩?(配樂朗讀)

5.背誦這首詩。

 三、理解哲理

1.引導學生質疑。這首詩學完了嗎?還有什麼問題呢?

引出:這首詩寫的明明是池塘的水,可是詩的題目是“觀書有感”。池塘的水和讀書有着怎樣的聯繫呢?

只有源源不斷的活水流進,池水才能____ ____ 。

只有不斷地讀書,不斷汲取新的知識,我們才能__________ 。

2.交流,指答。

 四、總結延伸

1.原來朱熹寫方塘的景色,就是爲了說明讀書的道理啊!(板書:理)這樣的詩就叫(板書:說理詩)

朱熹先生這首優美的詩,用池塘的水來比喻讀書,通過比喻巧妙地把讀書的道理蘊藏在裏面,使人們一下子就能接受他的觀點,像這樣的方法我們稱它爲借景喻理

(板書: 借 喻)。

2.出示:王之渙《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如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你覺得這兩首詩有什麼相似的地方嗎?(前兩句都是寫景,後兩句是感受)

3.同學們想想,你還能舉出一些跟這些詩相似的說理詩嗎?(學生回答)

蘇軾《題西林壁》

白居易《賦得古草原送別》

葉紹翁《遊園不值》

陸游 《遊山西村》

4.總結:

這首詩中的“問渠哪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這兩句詩更是膾炙人口,千年不衰,成爲千古名句。(背一背這兩句)這兩句現已凝縮爲常用成語源頭活水,用以比喻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

五、朱熹還有一首鮮爲人知的《觀書有感》:出示《觀書有感其二》昨夜江邊春水生,艨艟鉅艦一毛輕。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艨艟:古代的一種戰船。向來:從來,一向。一毛輕:輕如一根羽毛。

自學,說說詩句的意思,想想詩所說明的道理

 六、名句活用

1.我們學習古詩不僅是爲了積累語言,提高自己的語言修養,陶冶自己的情操,更重要的是在生活實踐中學會運用。下面就是運用“問渠哪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兩句的例子。

£例:我們班有一個小作家,在介紹他的寫作經驗時說:“問渠哪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正是因爲我喜愛讀書,不斷吸取新的知識,並留心觀察自己感興趣的各種事物,所以我的文章內容才豐富多彩、真實具體。”

£ 思考:這裏的“源頭活水”指什麼?“清如許”呢?

£ 你也模仿例子寫一段話,用上這樣的詩句。

  板書設計:

觀書有感——(宋)朱熹

借景 一鑑開 共徘徊

喻理 清如許 活水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