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八年級下冊10《組歌》教案

八年級下冊10《組歌》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82W 次

  【教學目標

八年級下冊10《組歌》教案

注重朗讀和學法指導,感受兩首散文詩的形象特點,領悟其思想內涵。

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情感體驗。

初步培養學生運用“借物抒懷”的寫法進行表達的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作者筆下的海浪和雨的形象及文章所表達的愛國情感。

  【教學難點】

探究文章多樣化的擬人手法及其他修辭手段,在欣賞品味中享受審美的樂趣。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喜歡詩嗎?今天,我們來學習兩首散文詩。黎巴嫩文壇驕子——紀伯倫的《祖歌》。(板書)

簡介詩人紀伯倫(1883~1931)。

黎巴嫩詩人、散文作家、畫家。生於黎巴嫩北部山鄉卜舍裏。12歲時隨母去美國波士頓。兩年後回到祖國,進貝魯特“希克瑪(睿智)”學校學習阿拉伯文、法文和繪畫。學習期間,曾創辦《真理》雜誌,態度激進。1908年發表小說《叛逆的靈魂》,激怒當局,作品遭到查禁焚燬,本人被逐,再次前往美國。後去法國,在巴黎藝術學院學習繪畫和雕塑,曾得到藝術大師羅丹的獎掖。1911年重返波士頓,次年遷往紐約長住,從事文學藝術創作活動,直至逝世。

紀伯倫認爲詩人的職責是唱出“母親心裏的歌”。他的作品多以“愛”和“美”爲主題,通過大膽的想象和象徵的'手法,表達深沉的感情和高遠的理想。他的思想受尼采哲學影響較大。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憤世嫉俗的態度或表現某種神祕的力量。他是阿拉伯近代文學史上第一個使用散文詩體的作家,並組織領導過阿拉伯著名的海外文學團體“筆會”,爲發展阿拉伯新文學作出過重大貢獻。他的作品已譯成世界多種文字,受到各國讀者的歡迎。他的作品最先介紹到中國來的是《先知》(冰心譯,1931)。從50年代起,他的其他作品也逐漸爲中國讀者所瞭解。

初讀課文,感知文意

聽讀《浪之歌》,要求:聽準字音,體味朗讀的節奏、語氣語調。

出聲朗讀《浪之歌》,力求讀準字音,把握語氣語調。

指名讀詩,糾錯。

三.精讀課文,感悟形象

1.思考:請你結合文句談一談你所體味的海浪的形象有什麼特點?

2.小組交流,請以“從……中,我讀出了……的浪”的句式說話。

四.融入背景、體會情感

1.海浪和作者是什麼關係?

2.介紹寫作背景(師生交流補充)

3.探究體會作者的情感。

五.課堂小結,總結學法(多媒體顯示)

六.學以致用,學習《雨之歌》

1.結合《浪之歌》的學法,小組合作學習《雨之歌》

2.師生共同交流欣賞。

七.課堂總結“借物抒懷”,

八.積累詞句。

將你喜歡的詞句加以記誦。

十.佈置作業

1. 摘抄文中的優美句子

2.推薦課外閱讀紀伯倫《組歌》中其他三首《美之歌》、《花之歌》、《幸福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