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議論文作文 > 可爲與有爲議論文

可爲與有爲議論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7W 次

在社會的各個領域,大家都接觸過論文吧,論文是描述學術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怎麼寫論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可爲與有爲議論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可爲與有爲議論文

可爲與有爲議論文1

有智慧的人,會去尋找新的解決之道,換一個方向接近目標;有勇氣的人,敢於質疑前提條件,看看哪些不可爲是一捅就破的窗戶紙。

博愛而溫情的人,給爲之而不得之、屢戰屢敗的人們織一張網、兜住跌落的不幸者,給未來留一盞燈;自信而熾熱的人,把不可爲而爲之、屢敗屢戰的故事編成詩,當人們不再相信的時候,爭一口氣。

出發點不同,卻殊途同歸,都是爲了將不可爲化爲可爲,從可謂中創造更多有爲。我們這一代人,似乎註定要跟更多不可爲而周旋。首先,競爭的確更加慘烈了。

教育似乎成爲了無休止的軍備競賽,從前人們說的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而在今天看來,能在水中同臺競技都是奢望——有的人乘風破浪,小學階段赴南極科考,初中發SCI;有的人旱地行舟,互聯網展現了更大的世界,卻無法將世界帶到他們面前。

努力並不是平等的,有勞動經濟學的研究表明,在直轄市、省會城市投資教育,產生的經濟回報比在三四線城市、農村要高。海淀家長拼命雞娃,背後也有理性的因素——初始條件越好,投資教育的收益越大。

到頭來,本來就生在羅馬附近的人,正在更快地奔向羅馬。

其次,外部環境也更加嚴苛。曾經,我們相信月球之後就是火星,相信可以翻過長城走向世界,相信只要在獅子山下相遇,總是歡笑多於唏噓,相信全球化將會提供答案。

再者,不寬容的聲音也在增加。表現得不夠有爲是危險的,某企業的工作羣裏,12點之後睡覺的實習生甚至遭到同事嘲弄,總有人自作主張,幫時代的`鬧鐘多擰幾道發條。

承認一些事情不可爲同樣要受批評,年輕人抱怨幾句內卷,輟耕之壟上,幻想一下躺平片刻的燕雀之志,都要挨一通批評。

該如何是好?有問題,就會有答案,無非就是三條:一是重新審視公平與效率之間的取捨。社會中的價值取捨,從來不是正邪較量,而是兩種正確之間的權衡。要富裕,就要容忍貧富差距,爲了營商環境甚至可以擡高執法的槍口;要地方提供足夠的基礎服務,就要容忍土地財政,一桌酒席引來兩個客人,就別怪找米下鍋的路子太野。

但是,總會有那麼一步,我們面臨的主要矛盾改變了,需要找到不同的解答。二是看到世界的廣袤。世界上並非只有中美兩個國家,好望角發現了,沒必要在期貨死海中流連。有的人說,我們需要脫離舊世界的評價體系,另起爐竈制定規則;也有的人說,我沒有這麼大的奢望,只是夾縫中乞活。但是,不論如何,也沒必要因爲世界上一個國家發生的事情,跟自己的同胞對立起來互相攻訐,世界還很大,要看看外面,也看到外面世界其他角落。

三是包容不可爲的聲音,創造條件讓不可爲轉化爲積極有爲。諸葛丞相本是臥龍崗上閒散的人,有了三顧之恩,有了大膽授權,才能從潛龍勿用轉化成飛龍在天。一味要求奉獻、不準抱怨,年輕人就是躺平了的划水人;傾聽反饋、共享成果,才能找到共圖大業的建設者。

明知不可而爲之,是莫大的勇氣,可用來修身;將更多不可爲變成可爲,是過人的智慧,能用來領導一個團體;讓更多的人能夠有所作爲,則是真正可以治國平天下的本領了。

這些本領,每個時代總有人需要具備,爲何不能是你我?

可爲與有爲議論文2

孔子認爲,君子有所爲,有所不爲,有所不爲而後可以有爲。在新的時代條件下,探索究竟是可爲重要,還是有爲重要,比可爲和有爲本身,更重要。

可爲,意味着可以爲。要有一顆敬畏之心。自由不是隨心所欲,無論在任何時候,它都是有限制的,只有當規則能把自由約束在一定程度時,這個範圍內纔是我們可爲的地方。只有在可爲的基礎上,纔能有所作爲,失去了可爲的根基,無論多麼有爲,都只能是建立在浮雲之上的。

憶昔日,秦二世賜死扶蘇和蒙恬,不分忠奸,最終將秦帝國親手毀在了自己的手裏;反觀唐太宗李世民,在登上權力巔峯後,沒有對自己過去的仇敵魏徵下手,創造了貞觀之治,開啓了唐朝的盛世,隨後在武則天政啓開元,唐玄宗李隆基開元盛世的多次努力下,終於將唐朝推上了比肩漢朝的盛世,成爲農業文明的巔峯,使國富民強,萬國來朝。試問,如果不是李世民選擇了可爲,放下了怨恨,唐朝要進入盛世,即使不說是不可能,是不是也要經歷一番波折呢?

在可爲的基礎上,我們同樣要開始建構大廈,做到人有所爲。

人生既漫長,又短暫。在這條人生跑道上,只有用力跑,才能算是不辱使命,有所作爲。道理我們都懂得,那麼我們要如何纔能有所作爲呢?答案很簡單,就是要抓住時機,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定信念,相信自己一定可以成功。要相信自己有成功的可能性,然後再去創造機會,最終贏得成功。也許你起跑線比別人低,也許你不懂得社會運行的規則,也許你只是一個出身寒門的學子,這一切都沒有關係,因爲在這一條跑道上,每個人幾乎每天都會有翻盤的機會,只是他們忽略了罷了。那些叫苦叫累的人,除了少部分在努力奔跑真的有點累以外,剩下的就是自己不想跑,卻騙別人說前面沒有路了。

所以,我們要明辨是非,對那些有上進心的、但是卻力不從心的人給予必要的協助。當然,越是向前跑,我們會發現能夠並肩同行的朋友、對手越來越少了,面對這種情況,不必恐慌,不必悲觀,因爲成功的路上從來都是寬敞的,而且越是往前走,你就越是會感覺道路的寬敞,在這條路上,如果你能夠堅持到終點,哪怕你是走過去,你都遠遠甩別人九條街了。和你一起到的人無非就三種,一種是靠自己的努力拼命奔跑,或者尋找機會坐上便利車上來的;一種是先天就坐在飛機上的,另一種就是雖然不是很用力,雖然找不到機會,但是硬扛着走到了最後,也成功。這三種人,沒有好壞之分,因爲你們取得的成就是相同的,都是“有爲”之人!

相反,如果我們在可爲的時候選擇了不爲,我們就會走向失敗。逆水行舟的,不僅僅是學習而已,生活也是如此,以至於人生、國運也是如此。翻開歷史的書,清政府選擇而閉關鎖國,沒有在該參與世界的時候主動融入,反而閉關鎖國,最終英帝國的大炮轟開了腐朽的清政府的大門,才發現清朝已經遠遠落後於其他國家,但這個時候只能被迫融入,失去了主動權——在短短的時間內,清朝從一個龐大的帝國變成一個任列強宰割的弱國,這都是因爲在可爲的時候選擇有爲的原因啊!因此,我們不僅要在可爲的基礎上選擇有爲,還要不斷創造可爲的機會啊!

可爲與有爲,代表的是人生的失敗與成功,國家的富強與窮弱。

可爲與有爲議論文3

“君子有所爲有所不爲”,千年前的孟子一句話震鑠古今。有所爲,有所不爲,正是古往今來有志之士的人生抉擇。

什麼是有所爲?有所爲就是應該去做,無論前途如何,只憑借一個良心,去行正義的人生。“崔杼弒其君”,太史一家秉筆直書,雖慘遭屠戮,亦不改其志;禮崩樂壞,諸侯紛爭,孔孟卻爲了匡扶正義奔走呼號,知其不可爲而爲之。時間回到近現代社會。譚嗣同血染菜市口,一聲大笑,九州同悲;遇羅克殞命槍口下,真理之音,癲狂華夏。他們不知道自己的所作所爲會帶來危險麼?他們當然知道。但是他們胸中有難以遏制的衝動和勇氣。人生不只是吃喝玩樂,不只是唯唯諾諾,沒有了理想,沒有了對正義的堅持,人就不能稱爲人,就失去了人的高貴,永遠苟且度日。這便是有所爲。

什麼是有所不爲?有所不爲就是對於邪惡之事劃開界限,對於不能做之事,不該做之事,對於違背良心之事,如果不能反駁,就保持沉默,如果不能沉默一定不能爲惡。人是有底線的,而且所有的人都是一體的,對一個人的不公就是對所有人的不公。你以爲邪惡與你無關,可是誰又知道蝴蝶的一雙翅膀卻能掀起巨大風暴呢?“起初他們追殺猶太人,我不是猶太人,我不說話;此後他們追殺工會成員,我不是工會成員,我繼續不說話;再後來他們追殺天主教徒,我不是天主教徒,我還是不說話;最後,他們奔我而來,再也沒有人站起來爲我說話了。”猶太人的悲慘命運殷鑑不遠,正是“平庸之惡”使得本來正常的德國人淪爲了殺人不眨眼的惡魔,面對邪惡放棄自己的良心,總覺得與己無關,自己在執行命令,可是你不知道,你其實已經在爲邪惡推波助瀾。

有所爲是對正義的堅守,有所不爲同樣是對正義的擁護。在一片漆黑之中,倘若有人能夠刺破黑暗,請不要蒙上雙眼,不要讓醒來的人無路可走,不要讓魯迅發出“救救孩子”的悲鳴。正義是牢不可破又脆弱無比的,它需要每個人呼喚自己的良心,在有所爲有所不爲的選擇中成就人的高貴。面對生活的抉擇,有所不爲往往意味着放棄許多具體的利益,很多人因此矇住了自己的良心而隨波逐流。但是有些人卻像晨星一般照亮黑暗的大地,對於這些人,如果我們不能幫助他們,請保持沉默好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