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議論文作文 > 談勤奮的議論文

談勤奮的議論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88W 次

無論在學習或是工作中,大家都經常看到論文的身影吧,通過論文寫作可以培養我們獨立思考和創新的能力。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論文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談勤奮的議論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談勤奮的議論文

談勤奮的議論文1

天才是1%的靈感加上99%的汗水。可想而知,光是聰明是不夠的,還要有後天的勤奮。

不過許多的人都盲目的付出和刻苦,明明很簡單的事,只要多動腦,就可以少做。

盲目的勤勞總是不經過大腦,無論什麼都想着去做幾十遍甚至幾百遍,古板而老套,所以我們要學會在該勤奮時就付出最大的精力,不該勤奮的地方就不去做。

愛迪生髮明電燈泡起初也是爲人類着想,爲大家,爲自己更加方便去發明電燈,然而,他小的時候並不聰明,也不是天才,到了長大,他勤奮學習,發奮讀書,終於成了舉世無雙的大發明家。爲了更能造福全人類,刻苦砧研,終於想出發明燈泡的這個想法,於是他開始奮鬥了,買了許多資料,開始研究,努力勤奮地做實驗,在這個過程中,失敗了許多次,但他依然勤奮實驗,探究終於發明了燈泡。

這就是勤奮所結的果,啊!真甜,愛迪生在該勤奮的地方,努力思考,探索,在不該勤奮的地方,無心理會,靠着自己的願望一步一步邁進。

如果當時愛迪生,仍舊靠着油燈或晚上無光,這種環境下,勤奮地工作,賺錢買油燈的話,也許他就不會發明燈泡,而我們今天也未必能在晚上寫字了。

古代有個人,一天到晚,忙得不可開焦,天天要餵雞,跑堂,打掃屋子,幾乎都睡不好覺,所以鄰居們都誇他特別勤奮,有天,他家雞打鳴,沒有弄醒他,於是便錯過了餵雞的事情,待他起牀後,發現睡過頭了,連忙起牀,快速餵雞去跑堂,最後回到家雞也沒喂好,也沒掙到錢,屋子也沒收拾,於是他的鄰居來問他“怎麼愁眉苦臉”?答:我今天一件事也未做成,鄰居說:你爲什麼不讓雞自己去吃,屋子可以隔三差五再打掃?

盲目勤奮,終究受害,這個古人原本可以賺到錢讓自己過得輕鬆點,可因爲盲目的勤奮,一事無成,如果他能把糧食放在雞屋,讓雞自己吃,把屋子兩天或三天打掃一次,就不會這麼忙了。

我覺得勤奮不是苦幹,而是要智幹。

一勤天下無難事。從古到今,有多少名人不是有勤奮而得來成功的?三國時吳國的呂蒙,近代數學家華羅庚,不都是經過了自己的勤奮而取得成功的嗎?愛迪生還說過:“巨大的成就,出與長期的勤奮。”因此,成功來自勤奮。

一勤天下無難事。從古到今,有多少名人不是有勤奮而得來成功的?三國時吳國的呂蒙,近代數學家華羅庚,不都是經過了自己的勤奮而取得成功的嗎?愛迪生還說過:“巨大的成就,出與長期的勤奮。”因此,成功來自勤奮。

成功與勤奮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成功是勤奮的結果,而勤奮則是成功的必備條件。成功的關鍵在於勤奮,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勞一分才,只有勤奮才能取得成功。傳說古希臘有一個叫德摩斯梯尼的演說家,因小時口吃,登臺演講時,聲音含混,發音不準,常常被雄辯的對手壓倒。可是他氣不餒,心不灰,爲克服這個弱點,戰勝雄辯的對手,便每天口含石子面對大海朗誦,不管春夏秋冬,堅持五十年如一日,連爬山,跑步也邊走邊做演說,終於成爲全希臘一個最有名氣的演說家。這樣的事例不正說明勤奮可以克服一切困難,戰勝一切,從而取得成功嗎?不是正告訴人們,一切事物都要勤奮嗎?

如果一個人天生有聰明的才智,可後天不注意培養,不勤奮,不學習,那他終究不會成功!宋代有個名叫方仲永的“神童”,五歲便會作詩,被鄉里稱爲奇才,可謂聰明過人;但他出名後,不再勤奮上進,而是整天由他父親帶着到處吃喝受禮,結果詩才枯竭,終於“泯然衆人矣”。看了這樣的事例,一定感受頗深,如果方仲永不由他父親擺佈,如果他繼續勤奮上進,那他一定回取得更大的成功!可見勤奮的重要性。再例如,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在上學的時候,並不是一名成績出色的學生,老師甚至說他是“智能底下的人”。可是他毫不泄氣,勤於學習,雖只上了3個月的學校就被迫離開學校,但沒有失去信心,反而成爲了一名舉世聞名的科學巨匠。還有,聞名世界的大發明家愛迪生,上小學的.時候被老師稱爲“智能底下的人”,只上了3個月的學就被迫離開了學校,但他並不因此而喪失了信心,反而以頑強的一直勤奮學習,最後終於成了舉世聞名的大發明家。這一切都證明了成功來自勤奮,然而一個人學會了勤奮,也就意味着他必定會成功。

小的時候,我認爲天才出於勤奮,在我的文具盒,朋友贈我的那個文具盒上,我把這句話當作我的座右銘。而且我也相信我的朋友也很相信這一句話,如果不信這句話他不會送我那個文具盒的。

後來,我還知道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百分之九十九汗水。再後來,我覺得天才畢竟是天才,在看到愛迪生名言後面那句話時,我更是覺得有天才,那句話是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百分之九十九汗水,有時那百分之一的靈感比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孩子還更要。

今天,看網上一篇文章《到底有沒有天才?》文中講到:《紐約客》專職作家格拉德威爾則認爲,天才不過是做了足夠多的練習的人,藝術領域也不例外。他總結出了一個10000小時定律。研究顯示,在任何領域取得成功的關鍵跟天分無關。只是練習的問題,需要練習10000個小時——10年內,每週練習20小時,大概每天3小時。好像大腦需要這麼長時間,以吸收達到精通需要知道的東西。

心理學家安德斯·埃裏克森上世紀90年代初在柏林音樂學院做過調查,學小提琴的大約都從5歲開始練習。起初每個人都是每週練習兩三個小時.但從8歲起,那些最優秀的學生練習時間最長,9歲時每週6小時,12歲8小時,14歲時16小時,直到20歲時每週30多小時,共1萬小時。

比如比爾·蓋茨,他在西雅圖上初中和高中時,由於得到了9個令人難以置信的幸運的機會而得以累積了他的10000個小時:早在1968年,上八年級的時候,他就讀的私立中學購置了一臺最早的一批可以直接連接到大型計算機上的電腦終端機。小時候他家挨着華盛頓大學,在那裏他可以接觸到一臺更高級的計算機。到蓋茨大學二年級從哈佛大學輟學去開辦自己的軟件公司時,他已經連續練習了7年的程序設計,超過了10000個小時。

莫扎特6歲就開始作曲。但是心理學家麥克爾·豪說,按照成熟的作曲家的標準,莫扎特小時候的作品並不突出。他小時候的作品可能是他父親記下來並作了改進的。莫扎特童年的很多作品都只是對別的作曲家的作品的重組。他直到21歲才寫出堪稱偉大的作品,到那時他剛好已經寫了10年。

“天分不是唯一重要的,更不是最重要的。只要智商超過120,你就跟智商達170的人成功的可能性一樣大。”克里斯托弗·邁克爾·蘭根的智商高達195(愛因斯坦是150),但他只能在密蘇里鄉下的一個馬場工作。他爲什麼沒有成爲火箭科學家或腦外科醫生?因爲他成長的環境:一生中沒有人幫他開發他的天分,他只能依靠自己。

看來,教育的作用還是很大的,特別是早期的開發,不過後天的努力也很重要,我認爲我沒有寫作的天分,但是經過勤奮努力,我也能寫一些小文章,愛好使我的生活多彩,有人說我的文章寫的好是天賦,我覺得就是勤奮。

談勤奮的議論文2

勤者,不惰也;惰者則萬事無成。翻開成功者的成長曆史,哪一頁沒有寫下“勤奮”二字?回顧成功者走過的歷程,哪一步沒有留下辛勤的汗水?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司馬遷的《史記》之所以成爲史家之“絕唱”,不就是因爲浙江禹穴前留有他的足跡,萬里長城有過他的身影,汨羅江畔響起過他的沉吟?

我國著名京劇大師蓋叫天,爲了更好地表現武松的英姿,把削尖的竹筷子綁在腿的關節處,練習直腿走;用火柴桿撐着眼皮練睜圓眼睛,一遍、十遍、百遍……人們終於在舞臺上看到了“活武松”。

魯迅先生一生勤奮,水不息戰,成爲中國新文化運動的旗手。他嬉笑怒罵,皆成文章;他博覽羣書,多識善思。當別人稱他爲“天才”時,他卻說:“哪裏有天才,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工夫用在了工作上。”由於他珍惜分分秒秒的時間,以黃牛精神在文藝的土地上筆耕不輟,像春蠶那樣生命不息。吐絲不止,故能成爲20世紀偉大的革命家、文學家和思想家。

大物理學家牛頓,從小就對生活中的許多物理問題感興趣。在劍橋大學學習期間,他更刻苦勤奮,一絲不苟一次,他在實驗室裏做實驗,忽然覺得肚子有些餓,便想煮雞蛋吃。他把“雞蛋”放入鍋中後,繼續實驗。過了一段時間,他猛然想起煮着的雞蛋,當掀開鍋蓋時,嚇了一跳。原來鍋裏竟“躺”着他的懷錶,而手裏握的卻是雞蛋!正是由於他的勤奮精神,牛頓才成爲經典物理學的奠基人。

司馬遷的寫作“天才”,蓋叫天的表演“天才”,各迅的文學“天才”,牛頓的物理“天才”,以及所有成功者的“天才”都在證明:沒有勤奮這個偉大的母親,成功這個驕子是絕不會出世的。

當代的許多青年是有理想的,這一點固然很好。但成功往往起於勤奮的探索與實踐。有些人在實踐時常這樣想:“算了吧!明天再做,何必珍惜這點時間呢!”這些人忘了,明天的後面還是明天!“朝看東流水,暮看日西墜”必然是要“萬事成蹉跎”,老大徒傷悲的!

只想成功,而不願奮鬥,盼望收成,而又不捨得耕耘。這樣的理想只能是海市蜃樓。沒有勤奮的人生只能是一條從零到零的虛線!對於成功的金字塔,他們只能望洋興嘆!

勤奮是通向成功金字塔的階梯,是走向事業王國的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