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議論文作文 > 關於快樂的議論文

關於快樂的議論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5W 次

從小學、初中、高中到大學乃至工作,大家對論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藉助論文可以達到探討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的目的。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論文該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關於快樂的議論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於快樂的議論文

關於快樂的議論文1

音符與那熱誠,成就高歌響徹蒼穹,豪言與堅毅,成就了他與命運抗衡。

當那曲動人心魄的交響樂響起之時,命運就像無邊的黑暗向我們襲來。但是,他用自己無邊的力量,戰勝了自己的意志,戰勝了世界對他的不公;他甚至戰勝了自己,戰勝了世界!世界上沒有人能夠跟他相比,他很衰弱,但他亦很強大。他,就是貝多芬。 本文來自獻祝福網

每每想起貝多芬,那曲《命運交響曲》就在我的耳邊迴響。那是他的聲音,一個耳聾人的聲音。它高亢,富有活力,那是他被耳聾所困後,所發出的心靈的呼喚,心靈的樂章!“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向命運挑戰。”在命運面前,他是一名英勇的戰士,而命運,就是他強大的敵人。每一個音符,每一段旋律,都似乎在舞刀弄劍,奮勇拼殺;層層遞進的緊張氣氛和節奏,仿如戰士們腳踏犧牲者的血跡,朝命運之神迫近,不斷地累積着勇氣。突然,戰鬥變得激烈,洶涌澎湃如同山洪暴發,浪潮一個接一個,彷彿南亞的大海嘯,千尺巨浪席捲而來,掩蓋一切。黑暗被打破,命運被征服,陽光照耀着這神聖的大地,勝利的頌歌響徹寰宇。 獻祝福網

這就是貝多芬的音樂。他曾說過:“音樂應當使人類的精神迸發出火花。”然而,他做到了。他更是具有非一般的力量。他憑藉堅強的意志,創造了連上帝都不可相信的奇蹟。耳聾,對平常人來說是一部分世界的死滅,但對一個音樂家來說,是整個世界的死滅,猶如世界之末日。幸運的是,他是貝多芬,一個勇敢的不朽的音樂家,一個敢於向命運挑戰的巨人。整個世界死滅了可貝多芬不曾死!而且他還重造了那個早已死滅的世界。智慧的火花,跳躍的音符,以及他強大的力量,一種超我與創造的力量,使世界變得光明,變得歡樂。

貝多芬畢生所追求的,正是自由與歡樂。但他是一個不幸的人,貧窮,孤獨,殘廢,世界不給予他歡樂,他卻創造了歡樂來給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難鑄成了歡樂。這可是符合了孟子的話:“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爲,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他是人類的拯救者。天賦予他獷野的力,他早替它定下了方向。它應該是奉獻於同情,憐憫,自由的;它應該是教人隱忍,捨棄,歡樂的。對於苦難和命運,應該用這種“力”去反抗和征服;對於人類,應當用這種“力”去鼓勵,去熱烈地愛。貝多芬那一曲曲歡樂頌曲,從痛苦與鬥爭中解放了人,擴大了人。解放和擴大的結果,是使人與神明迫近,與神明合一。人已經超越了世界,跳出了萬劫,生命已經告終,同時已經不朽!這是歡樂,是貝多芬的歡樂。

“用痛苦換來的歡樂”,使貝多芬解放了自己,也解放了全人類。他用他的意志,用他的樂曲,向世界,向上帝證明了:命運可以改變,並且可以自己創造。只要懷着堅定的信心一切不可能都變得可能。歡樂不是別人給予的,而是自己用雙手創造的!打倒叩門而來的命運,你就是生活的強者。

讓我們聆聽貝多芬的《歡樂頌》吧!那歡樂的歌聲,猶如神聖殿堂的天籟之聲,高雅,使人舒心、歡暢。在永恆的大自然裏,歡樂是歡樂的發條,在這宏大的宇宙之鐘裏,推動着生命的齒輪在轉動。它催含苞的鮮紅怒放,使豔陽普照蒼穹,甚至到了望遠鏡都看不到的地方。

對了,是他了,是他將歡樂的種子撒向世界,使世界充滿歡樂。貝多芬,一個不朽的巨匠,一個值得敬仰的真正英雄。憑藉這巨人的勇氣,兄弟朋友們,讓我們快樂地在征途上高歌猛進吧!人生的道路上,苦難將會接踵而來。讓我們憑藉巨人的勇氣與意志,克服這一切困難,實現自己的理想。讓我們像那行星在瑰麗的太空中飛奔,像那英雄爭取勝利一樣一往無前。未來是屬於我們的,勝利是屬於我們的。

那不朽的樂章在我心中迴旋,我閉上眼睛,感受到空氣中瀰漫的那股衝勁,我將奮勇前行。

關於快樂的議論文2

快樂是什麼?快樂在哪裏?快樂就在我們身邊,你感覺到了嗎?你快樂嗎?每個人都會有快樂的時候,儘管他可能很不幸。

有一個男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失去了父母,與祖母一起長大,從小他就沒有得到過父母的愛,他的一切,只有祖母,他在很不快樂地慢慢長大。而在他13歲的一個冬天,他由於高燒而失明瞭,他變得更加不快樂,脾氣很壞,很容易發怒,動不動就咒罵周圍的人。對這一切,祖母默默的忍了,他在想辦法,使男孩找回快樂。

一天,祖母叫來男孩,對他說:我今天很快樂,我一定要把這些快樂記錄下來,你陪我好嗎?說着,祖母掏出一個本子,男孩一反常態,安靜的坐在旁邊,聽祖母一一把快樂說出來,並列在本子上:今天一個人問我去火車站的路,我把她帶到了火車站,我很驚奇我竟然沒走錯路;今天坐公交車有一個年輕人給我讓座;祖母快樂的說着,男孩靜靜的聽着,靜靜的感受着祖母的快樂,其實,祖母所寫的,都是一些很平常的小事,但他要用這些小事讓男孩感受到身邊最平常的快樂。果然,男孩的心慢慢被快樂充滿了,男孩快要被快樂包圍了,心裏輕飄飄,所有的煩惱都被快樂驅走了,男孩喜歡這種感覺,祖母看了一眼男孩,發現他嘴角露出了淡淡的微笑,此刻的男孩幸福極了。男孩也找來了一個本和一支筆,學者祖母的樣子,邊說邊往本上寫:今天,我第一次發現,我幸福極了;從這以後,男孩的脾氣有了很大改觀,他變的很溫和,而且,他養成了一個習慣,每天晚上他都要寫下自己的快樂,儘管他看不見,但他知道自己寫的是什麼,他會用心去體會着快樂的一刻,這天,他寫道:今天,我坐在門口,聞到了梅花的香味,讓我陶醉;今天在花園中,聽到了一個女孩甜美快樂的聲音,她一定很漂亮;

慢慢地,男孩長大了,他去音樂學院工作,在那兒,他聽到了很多美妙的聲音,他喜歡沉浸於音樂中的那一刻。在音樂學院,他認識了一個女孩,這個女孩有着甜甜的聲音,不論在哪,他只要一聽到這個女孩的聲音,他就會感到很幸福。他們相愛並結婚。不久,祖母因病而去世了,一開始,他很傷心,但後來,他想到前一天祖母還告訴他說自己很快樂,就不那麼傷心了。

過了很長時間,男孩和女孩變成了老爺爺和老奶奶。一天,老爺爺拿出一個本子,讓老奶奶給他讀上面的字,老奶奶讀了起來:今天,我很幸福兩位老人沉浸在年輕時的快樂中了

關於快樂的議論文3

快樂是很多人都渴望得到的,但真正得到快樂的人又有多少呢?現代人每天都在拼命的工作,拼命的學習,快樂離我們似乎越來越遠。我更加懷念我的小學和初中的生活,那時是多麼無憂無慮啊,但懷念是沒用的,重要的是製造快樂,找回快樂。

快樂能給人以動力,快樂也能使人身心更加健康,但是我們如何找回快樂呢?

我記得媽媽給我講過一個故事,有一個人曾去找蘇格拉底,詢問找回快樂的方法,蘇格拉底就叫他砍下一棵非常粗的百年大樹,然後用那棵砍下來的樹做一艘輪船,那艘輪船就能幫他找回快樂,那個年輕人聽後就努力的砍樹造船,歷時整整1年,那個青年看到自己的傑作,非常有成就感,以至於忘了造船的目的,等他想起來去找蘇格拉底時,蘇格拉底就問他:你沒在勞動中找到快樂嗎?:年輕人恍然大悟,這時蘇格拉底說了一句名言快樂總是會在你不注意時悄然來到你身邊

細細品味蘇格拉底的話,我覺得,快樂其實很簡單,它是建立在勞動的基礎上的,只要你成功了,就有了成就感,快樂就來到了你的身邊。

作爲一個現代人,我們的快樂越來越少,但我覺得,我們可以苦中作樂,從自己的工作和學習上找到自己的快樂,如果你不快樂的話,你爲何不去努力學習一下,等你考出了好成績,所有人都表揚你,你還會不快樂嗎?如果你是個好學生,學習上的成就不能讓你快樂,那你不妨在學習之餘找一些對你來說比較有挑戰性的東西,當你成功時,你也會快樂,而且,在挑戰自己的過程中你的生活也變得更加充實,你也會感覺到快樂。

快樂是一個很神祕的東西,它會在你沉醉到某個事情上時悄然來臨,所有缺少快樂的朋友們,讓我們一起尋找快樂吧,相信你能尋找到屬於你的快樂,加油!

關於快樂的議論文4

社會上流傳這樣一種教育觀念:教育要順應孩子的天性,孩子喜歡什麼就學什麼,不喜歡的不能硬教。不能按照大人的思維規範兒童。書中所介紹的條條框框,不能強加給兒童。這樣的教育觀,聽起來很不錯,很具有民主精神。可是仔細分析,就會知道這種觀點漏洞百出,根本不具有可行性。

首先,孩子喜歡什麼呢?比如:沒有養成直坐習慣的兒童總是喜歡彎着腰坐着。換句話說,彎着要坐是他們喜歡的。那麼我們就能順其喜好而讓他們彎腰嗎?不能。彎腰對兒童的身體成長不利,必須讓他們坐直。有些孩子剛學會說話就喜歡罵人。我們能順着兒童的喜好任其罵人嗎?不能。必須要讓兒童學會使用文明語言。爲什麼在這個時候我們必須違背兒童的喜好呢?因爲兒童初來世界,他們的是非觀、價值關都沒有建立起來。他們的喜好很可能是錯誤的,甚至是不道德的。這時候大人就有義務去糾正他們。按照什麼標準去更正?就按照我們人類社會應有的道德標準和價值標準。

其次,我們教育的目的是爲了把孩子培養成人。讓他們學會人類的文明,讓他們能夠適應社會,與人相處,並在社會中得到他人的喜愛與尊敬。如果確立了這樣的教育目標,那麼我們就應該考慮培養兒童哪些道德,讓兒童學習那些文化。

一個舞蹈演員,必須一個動作一個動作的糾正。每一個動作都要優美、到位,而不能隨意。如此經過幾年的刻苦訓練。他才能夠表演出令人愉悅的、美妙的舞蹈。到那時,他纔可以做任意的動作,即使很隨意的動作,也都是優美的。我們日常生活的行爲舉止也應該幽雅大方,而不應該隨意。那麼幽雅大方的標準是什麼?就是能夠給人最大的尊敬並且讓人感覺到舒服。這種舉止行爲的培養,越小越好。從很小的時候就應該規範他們的行爲。這是一種道德上的培養。有人問:這樣教育是不是違背了兒童的天性呢?那麼我道要反問:兒童的天性是什麼呢?兒童天性貪玩,我們整天陪兒童玩就可以嗎?如果這樣,是不是等於放棄了教育的責任呢?又回到教育的目標上,是要把他們培養成人,還是要任他們當野孩子呢?如果我們的目標是前者,就要把大人的規範逐漸滲透在孩子心靈中,讓他們成爲習慣,這是必須強加給兒童的,否則他們長不大。

最後,成人的觀念會不會束縛兒童天真的頭腦?很多情況表明,兒童的想象力非常豐富,經常能想得到意想不到的答案。似乎兒童的.想象力比大人豐富。但是休莫說“人的想象力,永遠超不出他的經驗”他用一大堆邏輯去證明,而這裏不再去證明這個命題,只要問問自己有沒有超出經驗的想象呢?恐怕沒有。爲什麼兒童能想到很多大人想不到的東西呢?因爲往往兒童關注大人所忽略的生活的一面。因爲大人忽略了這個部分,所以兒童提起的時候,大人往往覺得兒童的想象力更豐富。因此用成人的方式教育兒童,並不會影響兒童用自己的方式觀察生活。而且給兒童讀最好的,最優秀的資料,能夠幫助兒童積累經驗,使他們的想象力更加豐富。經典不是束縛智慧的繩子,它是開啓智慧的鑰匙。否則,他就不是經典了。

對兒童嚴格的教育會不會摧殘他們的心志?不會的。歷史上哪一個有學問、有修養的人,不是從小接受嚴格教育的??潤土與魯迅比,有一個快樂的童年,似乎擁有無限的知識,令魯迅羨慕不已。他知道怎麼捕鳥,知道怎麼打野豬。這些應該算自然科學知識了。可是這些知識對他成年沒有任何用處,長大後變得迂腐無知。魯迅的童年沒那麼好運,得整天讀書,他形容的童年沒有任何快樂。可是魯迅卻有一個輝煌的一生,其名永世不朽。胡適幼年的命運也類似。自己形容家鄉的九年教育沒有任何童年的快樂。可是那些有童年快樂的人卻沒有任何作爲。他們都是讀的是四書五經長大的,但是這些書也沒有束縛他的頭腦,而是開啓了他的智慧。讓他們有能力成爲自由主義者,有能力創作,引領中國的文學。

所以我們要反省,只是還兒童快樂就可以嗎?一定是不可以的。只要是重要的教育,即使兒童不快樂也得硬教。就像一定要讓兒童養成洗手習慣那樣。

關於快樂的議論文5

人的生活中不是一帆風順的,食物有甜酸苦辣各種味道,生活中也一樣,有快樂的,也有痛苦的。

在我們的學校裏,每次聽到下課鈴聲響,同學們就開開心心地跑出來。他們集中在一起玩遊戲,在操場走來走去,多麼的快樂啊!在學習方面,當我們取得好成績,得到父母和老師的稱讚時,心情感到無限快樂的,我們每天都刻苦耐勞地學習,努力用心地學習,不知流了多少汗水,這時就感到很痛苦。上課時,集中精神來聽老師講解,有時候,因偷懶而不把課文的內容掌握,測驗時,不會做,我們就感到很痛苦的。

古語常言:苦盡甘來。意思是說嘗過痛苦之味道纔會感覺到從痛苦中得來的甘甜。故此,上課時,我們打起十二分精神來研究難題,用心讀書,一旦下課了,就是我們的快樂,可以輕鬆一下心情,此刻是多麼快樂啊!

比如我們天天都不做功課,整天都坐在課室裏,那麼成績就一天比一天退步了,這就是先樂後苦,那又何必呢?

快樂和痛苦是連帶關係,如果是先甜後苦的,就會得到更苦的味道,如果先苦後甜的,就會得到更甜的味道!若是你,你選哪個呢?

關於快樂的議論文6

每個人都有快樂,並且樂在其中,不知疲憊。那麼是什麼原因能讓我們樂在其中,不知疲憊呢?道理其實很簡單,只要對你有興趣的事情,哪怕是件苦差事,你都不會厭倦勞累。

我們每個人生活在這個地球上,都有喜歡做的事情。比如,小時候我們喜歡在田野上玩耍,並且玩得酣暢淋漓,興致勃勃;又或者在,學校的操場上打籃球;還有的同學追逐嬉戲。我們都知道,樂在其中不僅僅是平凡人的專利,偉人亦如此。比如我們所知道的愛迪生髮明電燈泡,居里夫人再三測試火藥的爆炸。他們的成功都不是經過無數次的失敗總結出來的經驗。他們當中有些甚至是冒着生命危險去做,但是他們從未感到害怕,反而是樂在其中,不知疲憊。

以前如此,現在亦如此。比如,我國自主研製成功的戰鬥機,F殲-22戰鬥機。他們是用汗水和鮮血的代價換來的,是一批批仁人志士的夢想與追求,難到他們不是心甘情願的嗎,不是樂在其中嗎。不僅如此,他們是值得驕傲的人民英雄,是我們最可愛的人。

樂在其中,讓你每天都過得逍遙自在、開開心心。有時候,它可以是你終身難忘的一件事,也可以是過了就會忘記。總而言之,是一種情原去做的事情,沒有壓迫,沒有苦惱。

樂在其中,可以是一份工作。不,應該叫一份職業,一份你用百分之百精力投入的職業。在這裏,因爲你的樂在其中,所以你有着一份上進心、積極性和努力。老闆從來不用擔心,你對工作的不認真,不負責,做不好,完不成等等。這樣的樂在其中,不知疲憊,在老闆眼裏是多麼的難能可貴啊!

從小的方面來講是如此,從大的方面來說亦如此。一個國家如果有了這份胸襟,這份努力,敢於嘗試,敢於挑戰,不去拈輕怕重,不計較個人得失。國家沒有幹不成的大事,出現國難當頭;人民不會有飢寒交迫,出現路有凍死骨。有的是國富民強;有的是美好明天。

樂在其中,是興趣愛好,讓你樂此不疲;是幸福,讓你度過美好時光,是進取心,讓你完成你的使命。

關於快樂的議論文7

這個題目從一開始即是個悖論,如果你真的有永遠的快樂,那麼,就像一個沒有黑暗的地方,那裏的人們一直生活在光明裏,但是,卻不知道什麼是光明,因爲,沒有黑暗的對比,又何來光明呢?所以,永遠的快樂即使存在,生活在其中的人卻不會知道。

其實,快樂從被定義的時候,就不存在永遠:把人生比作一條直線,快樂即是平淡的日子裏上劃的情感。如果這種情感一直存在、不下滑,那麼隨着時間的推移,又變成了一條直線,只是較以往的那條直線相比,更高了一點。於是,你再想感受到上劃的快樂,要麼忘記,恢復成原來那條直線,要麼,悲傷使之下劃後,再恢復往日的平淡。所以,不能追求時時都快樂,這是不可能的。

從我們記事開始,就知道快樂與悲傷是對反義詞,但,它們兩個是否可以同時存在呢?

就好像水火不相容,但坐在篝火邊飲水,它們存在於同一時刻,你能感受到火的溫暖,也能感受到水的清涼,但對於人來說,其意識到的順序必有先後。例如,在剛剛飲到水時,注意力必是集中於水,即使火溫暖不減。

所以,快樂悲傷,全憑選擇,因爲,快樂與悲傷同時存在。如果,雲的留痕、風的輕歌;花的笑靨、樹的靜默;日的明媚、月的淡雅……這些都能使你感到心怡、感受到內心深處與美的共鳴的話,那麼快樂這種情感成立的條件是不會缺失的。然而,若你正苦惱於某件事情,當美從你眼前經過的時候,也或許會覺得憑什麼它們……而我……這樣憤世怨俗,爲什麼呢?因爲,當時你正讓這種感受肆意地充斥於你的身心,所以,那些一閃而過的美,觸不到你。

話又說回來,快樂就一定好、悲傷就一定不好嗎?

這要看你的需要。倘若某一天,在森林裏,你迷了路,你若只顧滿心歡喜地倚着樹,看藍天白雲、聽小溪潺潺、吸清新空氣的話,那麼,當黑夜降臨,你就自求多福吧。所以,學會把握自己的情感,依據形勢調整注意力,這是很重要的。

順便插一句,某天我心情不好的時候,做事的效率……真……難怪政治課上,調節情緒還有個理性昇華,當時想:都難過死了,還去寫作業,純屬火上澆油。現在是:哈哈,作業這麼快就寫完了,這是要玩瘋的節奏啊。當然,心情好的時候,效率也蠻高的,這裏只是說,有時,負面情緒說不定也會有意想不到的作用。正所謂“天生我材必有用”。

最後,我想了想,覺得:其實,不求永遠的快樂,也可以很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