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包糉子的作文集合15篇

包糉子的作文集合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6W 次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爲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包糉子的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包糉子的作文集合15篇

包糉子的作文1

再過幾天清明節就要到了,而清明節包糉子吃可成了必不可免的習俗,這不,一向只是吃糉子的我,今天也學了一下包糉子。

奶奶一大清早就去菜場買回了肉和糉葉,再把早已浸泡好的糯米拿出來,奶奶便開始包糉子了。

看着奶奶包糉子,我覺得非常簡單,也忍不住想去露上一手。奶奶先包了一個示範給我看,還沒等奶奶說完,我就迫不及待地拿了一張糉葉,但卻不知道該從何下手,無奈地把糉葉遞給了奶奶,奶奶一看我也就明白了,她又教我糉葉怎麼拿我是聽一半忘一半,不管了,我先拿着奶奶給我弄好的糉葉,在裏面放了適當的醬過的.糯米,從盆子裏拿了一塊肉塞在中間,再在上面放一層糯米,“奶奶,怎麼包起來呀?”我疑惑地看着奶奶。奶奶似乎有點不耐煩了,不過我確實有點笨,到現在還沒學會。“看着我包一遍!”

於是我又試着包了一下,但是對於我來說,這的確太難了,簡直比學習還難。我屈服了,看來包糉子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呀!

包糉子的作文2

今天是端午節,我早早的就催着媽媽包糉子。媽媽把糉葉在桌子上放平了,從一頭開始往上折成三角形,再折一下就弄成了一個三角形的漏斗,媽媽把泡好的米、花生和大棗裝進去,然後用糉葉一層一層的`包好,再用線把三個角綁住,一個三角形的糉子就包好了。我也學着媽媽的樣子開始做,哎呀,怎麼回事,怎麼裹不住呀,米都跑出來了。看媽媽做起來那麼簡單,怎麼我做就這麼難呢?後來在媽媽的幫助下,我做了三個糉子,一個送給媽媽,一個送給爸爸,還有一個送給我自己做端午節的禮物。

過端午節真有意思呀!既能玩又有好吃的,媽媽還誇我是個愛勞動,懂得孝敬父母的好孩子。真希望天天都過節!

包糉子的作文3

中國的傳統節日有很多,如:中秋節、重陽節、春節、元宵節等。在這些節日裏,最讓我難忘的就是端午節。

那是上五年級時過的一個端午節,快放學了,老師走進教室說:“明天學校舉行包糉子活動。”“耶!”就這樣同學們都高高興興的回家了。

第二天,我們排好隊到餐廳,老師還叫了幾位家長,大概是教我們包糉子的吧。隨着老師的一聲命令,我們都開始包起了糉子。

一開始大家都不會包糉子,傻乎乎的站在那兒。“先把兩片糉葉疊在一起,在葉子的三分之一處卷一個漏斗形,底部不能有洞”老師說。我們照着老師的樣子一步一步的做。“再用勺子盛一些米放進去,壓實,再放一顆棗,然後把口子封好,綁好繩子。”老師接着說。老師包的糉子真好看,四個角尖尖的。可我們怎麼都卷不好,米掉的到處都是,綁好的糉子一動就散掉,有一點兒也不聽使喚。還好在老師細心的教導下,我們也有了自己的成就。雖然扁的扁,破的破,漏的`漏,看上去慘不忍睹,可總算是綁起來了。以前我看別人包糉子感覺好簡單,沒想到自己動手起來還挺難的。不過最後我還是學會了包糉子。

快放學時,我們吃到了自己包的糉子,“真香啊!”我還拿了幾個回家給爸爸媽媽吃。

真是一個難忘的中秋節呀!

包糉子的作文4

愛吃香噴噴的糉子,也看過別人包糉子,卻從未動手包過。剛好,學校組織了小記者學做鹹鴨蛋和包糉子的活動,我迫不及待地報名參加了。

開始包了,只見老師先捏起兩片糉葉輕輕一卷,便成了一個空心的圓錐形。可我捲來捲去還是一個直筒。老師見了,在旁邊指點:“左手捏緊糉葉一角,右手 將另一角往裏卷,下面拉緊,上面放鬆一些。”在老師的'指點下,我卷好了糉葉。接着往角筒裏放入一些糯米,塞上紅燒肉,再用糯米把肉蓋得嚴嚴實實,可是糯米 就像調皮的孩子似的接二連三地跳出來。我急得直跺腳,幸好老師幫我解了圍——倒掉多餘的糯米,然後按實,我才舒了一口氣。

經過小挫折,我這次總算堅持到了最簡單的步驟——扎繩。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我終於又重新把糉子包好了。

第二天早上,老師把我們煮熟的糉子送到了我們的教室,我拿到糉子以後,迫不及待地品嚐起來。

這次學包糉子,讓我明白要學好一種本領,誠心、細心、恆心可真是一樣也不能少啊

包糉子的作文5

到了中午,我的肚子已經咕咕叫了,媽媽說午飯時間到了,可是我還想玩。走着,走着,我就看到嘉興糉子正在招募工人,我和朋友就一起參加了,因爲有糉子吃的`。

哈哈,我們學包糉子,包完後還有熱乎乎的糉子吃,正好我的肚子餓着呢!最後,我們還得到了一個糉子紀念品!

包糉子的作文6

晚上回來,我看見隔壁的阿太在包糉子。她把長長的糉葉捲成一個三角形,在裏面放點米,再放一個棗子。然後,用一根細線把它拴起來。

阿太把每五個糉子都拴在一起。我問阿太:“爲什麼要五個拴在一起呢?”阿太說:“等煮熟了,我就給別的小朋友一人一串。”

我問媽媽:“你會不會包糉子?”她說:“不會。”我覺得阿太很了不起。那麼大歲數了,還會包糉子。

包糉子的'作文7

我們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糉子好手我的媽媽。每年端午節的時候,我們全家都能吃到可口的糉子。媽媽常說:”用蘆葦的葉子包的糉子纔是最香。所以,每年端午節媽媽都用蘆葦的'葉子來包糉子。她在包糉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把蘆葦的葉子煮一煮,把把準別好的糯米和大滴肉還有必不可少的花生米分別洗一洗。先等蘆葦的葉子涼了以後,媽媽就開始包糉子了。她先取三片葉子,將這三片葉子捲成一個圓錐體,然後先放一個大肉,接着再放上糯米,中間再加幾個花生米,最後用線捆好,一個糉子就好了。

她包的糉子又肥又大,我就得很好吃。等糉子包完後,媽媽把它們放進高壓鍋裏蒸四十分鐘,再放三四個小時,使便入味,然後就可以吃了!

包糉子的作文8

五月五是端陽,包糉子蘸白糖,五彩線手腕環,划龍舟喜洋洋。

今天在小放牛我們搞端午節活動,老師在我們的身上噴了一點點水,又在我們的腦門打了個紅點,喊我們拿了個包包,裏面都是一些驅蚊蟲的草藥。老師又給我們一個五彩線,我太瘦了,戴在手腕上,要掉要掉的。五彩線是紅黃黑青白,代表了金木水火土。老師說如果端午節最後一天,下起了大雨,就把那個包包撒在河裏面,這樣子不好的運氣就會消滅掉。

我們背了童謠,就去包糉子吃,我們包的是有花生紅豆綠豆的,先拿兩片葉子,然後把粗的那邊放在上面,細的'那邊放在下面,把它們兩個重和,稍微要離開一點,弄得像一個圓筒冰淇淋那樣的,然後我們就開始放糯米了,放完糯米就把那個葉子的蓋子像後躺去,這樣子就包好了,還要用線繫個死疙瘩。我們包好了,還拍了一張照片,嚐了放牛做的白糉子。

回到家我就把糉子吃了,放了一點糖,味道美極了。我覺得自己的勞動成果很好,還想做一個。

包糉子的作文9

農曆五月五日是端午節,有首兒歌是:“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做菖劍,戴香囊,吃糉子,撒白酒,龍船下水喜洋洋。”在端午前夕,我和爸爸媽媽特地到鶴浦過端午節,體驗端午節生活。

一到我的奶奶家,就吃到我的奶奶精心準備的麥餅筒,糉子等豐富的食物,我迫不及待得拿起糉子,解開藤繩,剝開糉子葉,鹹糉子裏藏着紅紅的糉肉,甜糉子裏白白的糉肉和蜜棗都升騰着蒸汽,散發着一種特有的蒸棕香,把糉子放在盤子裏,糯米在燈光下晶瑩透亮散發着撩人撲鼻的濃郁糯米香,我最愛吃肉糉子了,沒等大家動筷子,我已把肉糉子夾到了嘴裏。

媽媽說,端午又稱重五。許多習俗都與“五”這個數字聯繫在一起。有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綢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爲長命縷。

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我們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蛋黃、黃豆辬包的糉子,喝銀黃酒。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還要用銀黃在兒童額頭上畫個“王”字,還要佩帶五顏六色的香囊。我的奶奶把房子打掃乾淨,在廚房及各角落裏灑上銀黃水,用來殺死毒蟲或防止毒蟲孳生。

每逢端午節,流露出的是地道故鄉情,是一種古老的文化傳統,吃着正宗的`家鄉糉子,親自做上精緻的菖蒲劍,袋着美麗的香囊,看着家家戶戶門上插着的艾葉和菖蒲劍,心裏頭別有一番滋味。

包糉子的作文10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佳節——端午節。這一天人們爲了紀念大詩人屈原,舉行包糉子、賽龍舟等活動,但是我最愛的是包糉子。 早晨,我和媽媽去市場買糉葉、五花肉、糯米,繩子。媽媽先把糯米、五花肉,繩子洗乾淨,然後把五花肉切成小塊,再把糉葉和繩子煮一煮,這樣才能使糉葉和繩子變成柔軟更好包,糯米不容易掉出來。

開始包糉子啦!媽媽先拿出兩張糉葉,把它捲成一個圓錐形,放一些糯米,再放二三塊五花肉,再放一些糯米蓋好,然後再拿筷子攪勻、摺好,再用繩子捆住就好了。 我看完媽媽的示範後,就小心翼翼的開始學包糉子。我照媽媽教我的方法去做,可是我用力太猛,葉子碎了,但是糯米沒漏出來。然後我用繩子把糉子捆緊,我想把糉子捆緊一些,結果葉子全碎了,米也漏了。在這混亂之中我沒把糉子包好,卻把糯好灑了一地。 我並不灰心,俗話說得好一回生,兩回熟嗎,我又細心的'包起了糉子。在媽媽的指導下我終於包好了,我把它叫做“矮冬瓜”糉子,因爲它很小,也很矮。

最後一步就是煮糉子了。過一個多小時後,香噴噴的糉子煮好了。我找出我的“矮冬瓜”糉子,咬上一口,啊!真香啊,這種味道我到一輩子都忘不了,真是讓我回味無窮啊! 通過這次學包糉子,我體會到做任何事只要有誠心、細心、恆心、堅持不懈,就能得到你滿意的結果。

包糉子的作文11

端午節到了,我家包糉子。媽媽先將糯米、花生和黑豆洗乾淨後放在水裏泡着,再將糉葉清洗乾淨,我將線剪成一段段的,準備工作就做好了。

中午的時候,媽媽將糯米、花生和黑豆一起撈了出來,濾幹水,撒一點食用純鹼,拌均勻。然後,媽媽將兩片糉葉捲成陀螺一樣的形狀,往裏面裝滿糯米,再將上面留的糉葉蓋上。最後,用繩子困緊,一個糉子就包好了。由於媽媽是第一次包糉子,所以,媽媽包的.糉子怪模怪樣的,有的像手榴彈,有的像槍,還有的像糖果。

所有的糉子包好後,放在高壓鍋裏煮半個小時,糉子就熟了。打開糉子,黃黃的糯米,黑黑的豆子,紅紅的花生米,多麼好看呀!咬一口,特別香。

包糉子的作文12

明天是端午節,我和媽媽一起到婆婆家包糉子,可我不會包糉子,我只想馬上吃到糉子。

到了婆婆家,客廳裏放滿了大小盆子,有的盆子裏有白白的糯米,有的盆子是黃黃的小米,有的盆子裏是紅紅的'棗,還有的是豆子,高高的桶裏放滿了糉葉,婆婆已經開始包了,他先把糉葉包成三角形,放上一把米和豆子,再放上一顆棗,然後再放入少許的水,在一疊、一裹,最後紮緊就可以了。可是我來沒幫上婆婆的忙,可我明白了,小小的糉子做起來也挺不容易的。

包糉子的作文13

傳說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於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汩羅江,爲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以後,爲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用竹筒裝米,投江祭奠,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糉子——“筒糉”的`由來。

爲什麼後來又用艾葉或葦葉、荷葉包糉子呢?《初學記》中有這樣的記載:漢代建武年間,長沙人晚間夢見一人,自稱是三閭大夫(屈原的官名),對他說:“你們祭祀的東西,都被江中的蛟龍偷去了,以後可用艾葉包住,將五色絲線捆好,蛟龍最怕這兩樣東西。”於是,人們便以“菰葉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傳,並逐漸發展成爲我國的端午節食品。

包糉子的作文14

古時候,有個愛國詩人,叫屈原。他因爲被逼而投江自殺。人們爲了紀念他,就把這天(農曆五月初五)定爲端午節。那天有個習俗——包糉子。

端午節到了,我家正忙着包糉子呢。

今天,天剛矇矇亮,我們都起牀了。媽媽讓外婆做餡,讓小姨洗糉葉,讓我發糉葉和繩子,她做糉子。至於“大名鼎鼎”的“大廚”老爸嘛,就負責煮糉子。

外婆先用玻璃瓶碾碎事先泡好的綠豆,加上水和一些調味料,就做成了一盆香味四益的綠豆餡。外婆又把一些煮熟的'糯米放進另外一個盆裏。最後,她拿出一些豬肉,放進一個小碟子裏。只聽一陣“嘩嘩”的水聲,小姨也把糉葉洗好了。我把兩片糉葉和一條繩子遞給媽媽。只見媽媽熟練地把一片糉葉折成鬥型,再把兩勺糯米、一勺綠豆和幾片豬肉放進糉葉裏,再在上面壓上一片糉葉,然後把多餘糉葉向內折,最後綁上一條繩子,一個糉子就做好了。就這樣,一個、兩個……一共做了四十多個。老爸接過糉子,把它們裝在兩個壓力鍋裏,在把壓力鍋都放在煤氣爐上。他一會兒看看這鍋,一會兒看看那鍋,忙得不亦樂乎。過了二十分鐘,糉子煮好了。廚房裏充滿了糉香。

我拿了一個糉子,去了葉,便狼吞虎嚥了起來,沒到一分鐘就吃完了。

自己家包的糉子就是好吃,我明年還要吃。

包糉子的作文15

傳統端午佳節是我國的民族節日,在那一天,人們會賽龍舟、包糉子等來紀念偉大的詩人——屈原。今天我們全家一起包糉子、吃糉子。

媽媽在傳統端午佳節之前就把糉葉買回來了。並在頭天晚上,把江米、花生米、棗、等各種東西準備好了,又把買回來的棕葉在鍋裏煮了一會,糉葉的清香漫漫的從鍋裏散發出來,那淡淡的清香跑進了我的鼻子裏,我的口水都要流出來了。

開始包糉子了,我興奮不已。只見媽媽先拿一張糉葉,然後再捲成像喇叭似得桶,再在“喇叭”裏裝上準備好的江米、花生米、棗等各種東西把它緊緊地包成一個三角形,再用一根線綁起來。我很好奇,也想試一下,媽媽同意了,我就學着媽媽的樣子做。可我沒注意到,在媽媽綁“喇叭桶”時沒有透一點點縫,可我透了一個大大的縫,當我已經用線綁好之後,才發現裏面的食物都從那個大縫逃走了我氣憤憤地說:“這是怎麼回事?”媽媽耐心的給我講,我聽取了媽媽的勸告,又做了一次,然後用線綁起來,包的是妖不是妖,是鬼不是鬼。

煮完了,我把鍋蓋一掀開,一股清香味跑了出來,又忽然很驚訝,我發現我包的.糉子裏面的食物溢了出來,想一個爆炸三角。我又難過又快樂,因爲我既體會到勞動的快樂,還嚐到了自己包的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