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包糉子作文

包糉子作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7W 次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爲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包糉子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包糉子作文

包糉子作文1

愛國詩人屈原出了一個能夠富國強民的好主意,但是沒有被楚懷王採納,他反而被逐出宮。屈原受到迫害,且國都被破,他跳進了淚羅江。當地的漁夫得知後划着小船把竹筒裏的米投向淚羅江撒給屈原。後來,大家把竹筒盛米改爲棕子,把劃小船改爲賽龍舟來紀念屈原。我們全家都非常敬佩屈原,因此,我們家每年都過端午節。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就是吃糉子。我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糉子好手—我的媽媽。每年端午節的時候,我們全家都能吃到可口的糉子。媽媽常說:用蘆葦葉子包的棕子最香。所以,每年端午節媽媽都用蘆葦的葉子來包棕子。

她在包糉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把蘆葦的葉子放在水裏煮一煮,把準備好的糯米和棗分別洗一洗。等蘆葦。的葉子涼了以後,她就開始包糉子了。她先取三片葉子,將這三片葉子捲成一個圓錐體,然後先放一個棗,接着在裏面放上糯米,中間再夾幾個棗,最後用線把葉子捆好,一個棕子就包好了。她包的糉子又肥又大,活像一個個老佛爺在睡覺。等糉子包完後,媽媽把它們放在高壓鍋裏蒸四十分鐘,再放三四個小時,使其人味,然後就可以吃了!媽媽包的棕子十分香,香得使我一見到糉子就會大口大口地吃起來。所以,每當吃糉子時,我總是吃得很多!

過端午節除了要吃棕子,還要賽龍舟喲!

我最喜歡看賽龍舟了,幾十個選手都拿着槳,奮力地划着,擂鼓的水手士氣高昂,用力地敲着。,’D口油,加油!”場外的拉拉隊激情洋溢,發出雷鳴般的吶喊聲、助威聲,選手們聽了更加使勁划船。整個賽龍舟的場面非常壯觀、熱烈。

吃糉子、賽龍舟,這兩樣傳統習俗共同編織了一個熱熱鬧鬧的端午節。這個端午節真是快樂無比。

包糉子作文2

兩千多年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汩羅江邊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兩千多年後,五月初五成了傳統節日——端午節,大家包糉子、划龍舟、煮雞蛋,用各種方式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又是一年端午節,我很想體會體會這種氣氛,便向奶奶要求,讓她教我怎樣包糉子。

包糉子,首先要把箬葉洗乾淨,在熱水中泡軟。再準備好棗子、雞蛋、肉等做陷,將自己喜歡的陷煮得香噴噴的,就可以開工了先把長長的箬葉摺疊,圍攏來,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調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棱角。然後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勻,最後把箬葉包着的糉子做成四角的形狀。

這包糉子的功夫全在最後一道工序,你的糉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個角是不是勻稱,是不是有型。我開始學的時候,總是把四個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個角,就是揉成一團球了。

奶奶就不止一次看着我的“傑作”發笑:“這,這能叫糉子嗎?你讓細線系在什麼地方啊?”

我暈!感情糉子包出四個棱角是方便用細線繫着掛起來的,怎麼這世界上就沒有圓糉子呢?

包好的糉子放進鍋裏用猛火煮,大約1小時後,改文火煮30分鐘就可以。

在煮糉子的過程中,我總是急不可耐地要揭蓋子察看情況。因爲從鍋裏飄出那糉子的香氣,饞得我直流口水。

等待的時間總是特別的漫長,看到熱氣騰騰的糉子終於從鍋裏“解放”出來的時候,我高興得手舞足蹈。放在碗裏,用筷子剝開,就可以看到裏面金黃鬆軟的“糉肉”了,咬一口,美味無比,我差點連筷子都要咬下來了。

今年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糉子,品嚐到自己勞動的果實,那感覺不是一般的甜蜜。

包糉子作文3

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的節日。隨着節日的臨近,愛吃糉子的我不住地纏着媽媽問:“我們什麼時候包糉子呀?”媽媽看着我的饞樣,笑着答應了我:“好好好,今天晚上就給你這個饞貓包糉子。”

下午放學後,我早早地寫完作業,幫媽媽把她中午就開始着手準備的東西一樣一樣端出廚房:一堆煮好的劍型的糉葉,滿滿一盆泡好的雪白的糯米,一盤紅彤彤的大棗,還有泡過的花生米、葡萄乾……看着這些,我彷彿看到一個個香噴噴的糉子,散發着誘人的香味……

“開始包了!”媽媽的一聲令下把我從幻想中拉了出來,我慌忙問媽媽:“我來做什麼?”“你做棕繩,我包糉子。”“好唻!”我拿起一片比較窄的糉葉,把它從中間撕開,然後放下一半,把另一半的頂端打一個結,再從另一端中間撕開,我做兩個棕繩,媽媽包一個糉子,然後用我做的棕繩把糉子纏好,這樣既不浪費糉葉,也不浪費棉線繩,還節省時間。

媽媽包着包着,我開始手癢了,也想親手包一個糉子,便向媽媽央求;“媽媽,讓我包一個糉子吧!”“行!”媽媽答應了我。我拿起一片上等的糉葉學着媽媽的樣子把它捲成一個錐形,然後拿起勺子放進滿滿兩大勺糯米,再放進去一點花生米和葡萄乾,把上面的糉葉裹起來,我卷着卷着,發現下面幾粒米,我想把它翻過來,誰知上邊手一鬆,糉葉全散開了,米也灑了一盤子。媽媽看見了,對我說,:“糉葉要裹緊,手不能鬆,米也不能放太多,來,我幫你。”在媽媽的幫助下,我終於纏好了糉子,卻是一個四方形的糉子,“哈哈……”我笑彎了腰。

“出鍋嘍!”糉子煮好了,儘管已經是夜裏九點多了,但我還是按耐不住內心的喜悅,迫不及待地抓起一個糉子就撥開吃起來,“啊!真燙!”我呲着牙,看着自己的四方形糉子,滿意得笑了。

包糉子作文4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傳統佳節——端午節。在這個古老的節日裏,人們包糉子、賽龍舟,處處洋溢着濃濃的節日氣氛。在我們家的端午節可都是充實又溫馨的哦!

提前幾天媽媽就買好了糉葉、紅棗、花生、還有香腸。全家起了個大早開始包糉子,包糉子看起來簡單,包起來可有點難了,我好不容易包出了一個糉子,卻像個“受傷的兵”,東倒西歪,好不容易扶起來又倒下了。媽媽看看不像樣子的糉子拿過棕葉教起我來:“包糉子首先要有耐心不能急,把葉片上下疊好,注意別拿反了,把糉子葉靠近葉尖的那一半折成三角鬥裝,手心向上用拇指壓住折過來的葉尖部分,其餘四指在葉子下面拖住,先放一顆紅棗把尖部堵嚴,再放入江米蓋住紅棗,再把棕葉長出來的部分折回來蓋住包嚴,在拿繩子捆好紮緊,多餘的葉和線剪掉。”

我聽了心想小小的糉子還有那麼多學問,還是乖乖學吧!我把兩個差不多大的糉葉按順序疊好,做成了漏斗狀,先放了一顆棗再放入糯米,三繞四卷,哈哈!一位大將軍出現了,給他繫上腰帶他更神氣了!

中午,吃着自己包的糉子,心裏美滋滋的,真實又香又甜啊!我吃着糉子便問;“媽媽,糉子是怎麼來的?”媽媽說:“說來話長,屈原是我國一位著名的詩人和偉大的政治家。屈原早年受楚懷王信任,在他的努力下,楚國國力有所增強。但由於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讒言與排擠,屈原逐漸被楚懷王疏遠。流放期間,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秦軍攻破,心如刀割,便抱石投江身死。因此,人們爲了紀念屈原怕他的真身被魚龍蝦蟹吃掉,做了糉子投入江中。”我不禁的敬佩起屈原來了。

包糉子作文5

離端午節還有兩天,學校提前包糉子來慶祝端午節。

我們班一共分五組,硃紅媽媽便成了我們組專門教包糉子的老師。

“首先,取三張糉葉。”

我把三張翠綠的大糉葉攤在手掌上,兩張糉葉的角在上,一張糉葉的角在下。她用目光飛快地掃視了我們的葉子,幫我們調整一下後,繼續說下去。

“一隻手捏在下面,另一隻手在上,然後……”

只見她左手正對着握在葉子下面,右手背對自己握着葉子,然後一隻手旋轉360度,像變戲法似的,一個糉子角就出來了,活像一頂尖帽子。

我照着她的動作慢慢轉動手指,結果好不容易出來一個尖角,我手一抖,變成了個漏斗,我又試圖用手握住葉子一邊轉個圈,糉葉竟全散了。難,真難!待我嘗試好幾次,終於裹成一個尖角時,高興地把半成品拿給她看。她卻搖搖頭,輕輕說着:“不像,不像。”

我又自個兒琢磨了好半天。這時,胖胖的劉沐辰看見還在糾結中的我,故意把他包好的糉子從我眼前繞一圈。咦?我們這組還在教卷葉子,他怎麼就完工了?他又在空中提了幾下糉子,笑着,臉上的肉擠在一堆,慢悠悠地說:“喲,還不會啊?我都包了好幾個了哩!瞧瞧,多好!”

不得不說,他包的糉子還蠻標準的。看着他沾沾自喜的樣子,一會兒到這組炫耀,一會兒到那組瞧瞧。自戀,真自戀!

硃紅媽媽看着一臉茫然無措的我,走過來手把手教我。我漸漸找到了感覺,終於裹出個像樣的糉子殼來。

“咱們進行下一步,放糯米……”

我照着她說的那樣,抓起一把米,把糯米填到離糉子殼邊緣3毫米的距離,蓋上糉葉,拎出一個角,再用線纏上,我人生中第一個自己包的糉子就完工了!爲了做個紀念,我還繫了一個蝴蝶結呢。

我又包了第二個、第三個……包的越來越好,速度越來越快,感覺越來越棒。

我想,出爐的糉子一定香香的,甜甜的,嚼在口中軟軟糯糯,不僅混着糉葉的清香,還有一份份的喜悅。

包糉子作文6

農曆五月初五爲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似的。端午節是我國延續了兩千多年的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營蒲,賽龍舟,吃糉子,飲雄黃酒,遊百病,佩香囊,備牲醋。

吃糉子:荊楚之人,在農曆五月五日煮糯米飯或蒸糉糕投人江中,以祭祀屈原,爲恐魚吃掉,故用竹筒盛裝糯米飯擲下,以後漸用糉葉包米代替竹筒。

端午將至,我已包好糉子。

選取上好的蘆葦葉,老嫩適宜,寬4一5釐米,長30釐米以上,放在鍋裏,水要超過葉面。先大火燒開,再文火炯大約45分鐘,使之軟化增加彈性,同時也起到消毒殺菌作用,起早了葉子脆,起晚了浪費。

起鍋後放在冷水裏洗淨,剪去葉柄備用。捆紮以蓑草(要和蘆葦葉同煮)爲上,現在大多用尼龍線或者蛇皮袋拆成單股。

包時取3一4片葦葉,在大頭窩成漏斗狀。大頭儘量往前推,使之嚴密,不漏米。上米(可依個人口味加棗子、鹹肉、葡萄乾等)後右手中指、無名指分開將其夾住,大拇指從後往前推壓,使其緊、平。左手拇指、食指順勢將漏斗口朝裏推成等邊三角形,再將大拇指推過來的葉面蓋在三角形上,並以左手拇指、食指順勢將漏斗口集合處捏緊,再將餘下的尾巴順拐角貼折。再取線捆紮,鬆緊要適度,太緊,糉子硬,口感差,甚至會夾生;太鬆,沒口勁,甚至會散。最後,把多餘的葉尾剪掉就可以了。

再就是煮了,水要沒過所有糉子,也是大火燒開,再用文火煮45分鐘以上。放在鍋裏待自然冷卻後再起鍋。可口的糉子就做成了。

包糉子作文7

吃糉子是五月五端午節的習俗,也是紀念詩人屈原的一種方式。每到端午節前夕,人們就包起糉子來。聽奶奶說,糉子有很多形狀:正三角形、正四角形、尖三角形、方形等。糉子的口味也多種多樣,有紅棗糉、蛋黃糉、板栗糉、豆沙糉、肉糉。

轉眼端午節要到了,奶奶又開始包糉子了,我興致盎然地圍着她。只見她拿出準備好的材料:一大疊青青的'糉葉,一大盆醬油拌過的糯米,一大盤醬油浸過的肉。奶奶先給我做示範:她拿起幾片長長的葉子,將糉葉放平,折起一個角,把米裹進去,然後用糉葉蓋起來,三兩下就把米裹得嚴嚴實實,再用線繞過來繞過去綁好。

看着奶奶包的漂亮的糉子,我迫不及待地開始嘗試自己包糉子。我挑選了兩片大小差不多的糉葉,學着奶奶的樣子認真地包起糉子來。我把糉葉放在左手,又用右手壓了壓,從大盆裏舀了一點米,小心翼翼地倒在葉子上。接着,我將糉葉折起來包住小米粒,可是米粒不聽話,我一動,它就往外流,簡直是一羣小魚正在逃離鯊魚的嘴巴!第一個糉子以失敗告終。爲什麼奶奶那麼容易,我卻不會?正當我嘟囔着的時候,奶奶告訴我:“包糉子是個技術活,既要包得漂亮,又要包得嚴實。你再觀察觀察,左手一定要拿得穩。”聽了奶奶的話,我再仔細地觀察了一次。第二次,我更加細緻,動作雖然慢了點,但是終於包好了!一個完美的小糉子出現在我的眼前,我拿了一條紅色的線,在奶奶的幫助下把小糉子裹好,放在了桌上。小糉子好像在說:“小主人,謝謝你,把我做得那麼漂亮”。

我也學會了包糉子,我要給自己點個贊!

包糉子作文8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每當我唱起這首民謠,便想起即將到來的端午節。每年端午節,當然少不了糉子。

爲了迎接端午節的到來,奶奶早早準備好了包糉子的各種材料。只見奶奶把泡好的糯米洗乾淨,從盆裏拿出兩片泡好的深綠色蘆葦葉,捲成一個上寬下窄的圓錐形,再把雪白的糯米放在裏面,放上幾個紅彤彤的小棗,上面又蓋上些糯米,又用蘆葦葉把糯米裹起來,用繩子紮緊。就這樣,一個三角形的糉子就包好了。

我心想:原來包糉子就這麼容易呀,真想試一試。奶奶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笑眯眯地說:“你想學包糉子嗎?那就動手試試唄!”我學着奶奶的樣子,先卷蘆葦葉,再放糯米、紅棗,接着包起蘆葦葉,用繩子一系,誰知米都從旁邊漏出來了。唉!原來包糉子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兒。奶奶微笑着說:“別太着急了,先掌握方法。”

奶奶告訴我:“蘆葦葉要折緊,糯米不要放太多。”我按奶奶教的方法試着去包,果真包出來的糉子有點兒像樣了,可還是有米漏出來。我沒有泄氣,繼續找方法,一個接一個地包,終於包出漂亮完美的糉子了。我發現包糉子時,圓錐形要卷的小一點兒,蘆葦葉兩頭要壓得多一點兒,糯米壓緊,繩子扎得要快,這樣就能包出漂亮的糉子了。我摸索到包糉子的竅門,心裏有說不出的喜悅。

包好的糉子放在高壓鍋裏,不到一個小時就出鍋了,打開泛黃的蘆葦葉,白裏透黃,紅紅的大棗隨着噴香的味兒露了出來。“真好吃!”我品嚐到自己的勞動成果,那感覺真是不一般的甜蜜!

包糉子作文9

盼星星,盼月亮,終於盼到了等待已久的端午節。下午,我剛回到家,就見媽媽與奶奶專心致志地包着糉子,只見奶奶手中拿着糉葉,捲成陀螺形,放入米和蜜棗,之後就包成四角形.我看了之後覺得又有趣,有簡單。

於是就走上前去說道:“我也來包糉子好嗎?”奶奶和媽媽爽口地答應了.我也學着媽媽和奶奶的樣子,拿來糉葉捲成陀螺形的,我卷啊,卷啊,可捲起來的就是沒有媽媽和奶奶的好.我不灰心,一連卷了好幾次,終於卷出了一個令我自己比較滿意的形狀,可拿來與奶奶和媽媽的一對比,哎呀,還是別有差距.我心裏想:“我是第一次包糉子,包地不好那是理所當然的了.”當我放上米時,米好似一個個頑皮小孩從上面倒下去,下面漏出來,我倒了半天見米還不滿,才發現我的棕葉有一個很微小的洞,又看了看奶奶和媽媽放米的時候,米好像一個個乖娃娃,隨媽媽奶奶任意擺佈,媽媽見了,說:“這樣的糉葉不“合格”.

我又做了一次,這一次我做得很精細,很細心,儘量滿足媽媽對我的要求,幾分鐘後,我歡呼起來:“哦,成功咯!”我終於做出了一個最好的糉葉。再一次放上米,米也不再像頑皮娃娃那樣,而是乖乖的躺在它們的“小疽園”裏.要把米全部包裹起來了,我左一片葉子,右一片葉子,把米遮攏,儘量不撒到外面,可是還有一些米像娃娃還沒有玩夠似的,又跑了出來,無奈,我只好不管撒出來的米了,繼續包我的糉子.爲了不在讓米再次撒出來,我又多用了一片糉葉當做“外衣”捆上線,

一個怪怪的糉子出現在我的眼前,雖然不太好,但是我是進我最大的努力包出來的,我也非常滿意,奶奶和媽媽見了還誇我做地不錯呢,我聽了美滋滋的。過了一會兒,糉子蒸好了,我拿着自己的“作品”吃了起來,覺得不其他的糉子好吃多了,因爲糉子是自己做的,吃起來肯定香。這個端午節我過得真開心,真有趣啊!

包糉子作文10

端午節即將來臨了,糉子也隨着端午節來臨的腳步進入各家各戶,糉子是美味的,尤其是那種清純的味道,我就非常喜歡吃,但媽媽不會包,往年都是少買幾個嚐嚐鮮,不過那根本不足於解我的饞,今年媽媽見我像個饞蟲一樣於是就提議我們自己也試着包一回。而且這要比買便宜得多,於是這個建議於是就馬上被採納了,幾天前媽媽便買來了材料。

今天下午我們便準備開工了,但畢竟是第一次包我們心裏還是直髮慌的,我們先照着買的糉子的樣子觀察了一遍,然後便開始動工了,首先我們將糉子葉一片一片的排好,還要讓它有一點重疊,這樣就可以保證不會漏米了,然後再將排好的葉子卷折一下使其底部象一個圓錐形來盛放米。

但是決不能有縫隙,否則米會露出來的,接下來將米放進去再包起來,放米雖不難,但包米就不那麼容易了,本來放好的葉子再一換手就散了,而且底部就會漏出一個大洞,於是我們就兩人一起對付一個糉子,媽媽拿着,我就慢慢的一點一點的用葉子把米包起來。

看着馬上就包好的糉子也許是因爲太高興啦,我和媽媽一不小心“嘩啦”一聲,然後低頭一看,米撒了一地……終於第一個糉子在我和媽媽的努力下“安全”的誕生了,這才發現外行的媽媽竟然忘了買系糉子的那種葉子,只得用細細的線來代替了,唉,吃個糉子真難啊!足足一下午的時間我們就包了一小盆了。

最後一項也是比較輕鬆的一項就是煮了……不一會兒香噴噴、黏糊糊、冒着熱氣的糉子就出鍋了

嘗着自己做的糉子就是不一樣,比買的好吃多了!

包糉子作文11

盼呀,盼呀,終於盼來了今天,紀念我國古代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日子端午節。每到今天,我家都要自己包糉子。

說到包糉子,媽媽可是個慣手,我便向媽媽拜師學藝。只見媽媽拿出了泡好的糯米和洗好的糉葉,緊接着又拿出了昨天買好的蜜棗,全都井井有條的放在了桌子上。食材全都各就各位,只等媽媽一聲令下,我就開始演奏起包糉子的交響曲。

我迫不及待地向媽媽詢問包糉子的步驟,媽媽說讓我先觀察一下,等會再包。我聽後就專注的看着媽媽是如何包出一個個令人口水三尺的糉子的。

媽媽拿起一個糉葉,把它熟練地握成了一個漏斗,又往裏面放了它所能承受的七分之四的糯米,在上面放了一個蜜棗以後用糯米蓋上,就像給蜜棗蓋了一層大棉被。接着把多餘的糉葉在外面再包一層,就像給糯米穿上了一件帥氣的綠西裝。彷彿是擔心西裝不合身似的,媽媽又給未完成的糉子纏上了許多細繩,整個過程一氣呵成。我看呆了,自己也想做一個糉子嚐嚐。

我照着媽媽的做法拿出一片糉葉,像媽媽的樣子握成了一個漏斗,又往裏面放了一些米,又放了一個棗以後在上面蓋了一層薄薄的米。接着,用剩餘的糉葉裹住了放進去的餡料,又拿出繩子裹住了糉葉。整個過程我都是小心翼翼,以至於媽媽做了好幾個,我才把一個糉子完成。

接下來的環節便是煮了。媽媽把我們的成果放進了鍋裏。鍋開了,遠遠一看鍋裏的糉子像一個個淘氣的小娃娃,在鍋裏不停地翻滾着。走近一聞,就能聞到一股股芬芳撲鼻的清香,沁人心脾。糉子煮好了,我迫不及待的拿起一個剝開了糉葉咬了一口,一股清香在滿口中洋溢,可真是色香味俱全啊!

包糉子作文12

今天中午我們的飯碗中多了一道特別的點心——糉子,這個糉子是迎接端午,我們年級組織學包的,我包的糉子在別的同學碗裏。

其實包糉子是一門技術活。首先要準備蘆葦葉、糯米、紅棗和棉線。首先把蘆葦用開水燙一下,這樣就不容易破裂。把葉子擺好三片,從中間折成螺狀,用勺子盛一些米進去,再放一個大大的紅棗,接着再次倒米蓋住紅棗。完成後把卷在後面的葉子往前一折,蓋住螺形口,把長出來的葉子向右折一下,用棉線紮緊。爲了更牢固,用嘴咬住,另一端就好操作了,我多繞了幾圈,線繩縱橫交錯地五花大綁在那個可憐的小糉子上。說得容易,做起來就不一樣了,在包的過程中,我遇到了挫折。

我把葉子從中間捲成螺形,但螺形不好看,於是又重捲了幾次,終於好看了,可是剛要倒入米時,發現蘆葉上破了一條縫,我換了一片,卷一下,又有一片葉子裂了一條縫,我無可奈何,等換了四片葉子後,才勉強捲成了一個螺形,灌入米,放入棗包好,線繩紮好。才紮好,發現葉子又裂開,我花了九牛二虎之力,包了個開口糉子。我嘆了口氣,氣憤地將米和棗從縫中擠出來,說:“這真是個糉子開口錢包”!

還有一次,包的時候還算順利,可到了後面扎線時,這糉子原來應是錐形的糉子,變成了平面三角形,被我壓扁了,搞得我哭笑不得。

我們這次包的糉子還要送給周圍幫助過我們的人,爲了讓每一位老師、護學的警察、孤獨的老人……都能吃到,我包了十幾個。其中有幾個是我獨創的袖珍型糉子:用一片葉子包成的,因爲蜜棗太大了,只能改成赤豆做包心了。

品嚐着同學們的糉子,覺得自己動手包的糉子比媽媽、奶奶包的都好吃一百倍,這是我永遠忘不掉的美好的記憶。

包糉子作文13

昨天晚上,媽媽泡好了江米和糉葉,我問媽媽要幹什麼,媽媽回答說:“快過端午節了,明天包糉子。”我高興極了,因爲我最喜歡吃糉子了,今天爸爸把奶奶也接家裏和媽媽一起包糉子。

奶奶一坐下,便開始和媽媽一起包糉子,我也在旁邊觀看“好戲”。奶奶已熟練的動作做了一個看似漏斗狀的放米處,記住一定要窩出個邊兒,不然的話會漏米的。接着,裝好米和棗兒之後,再放一點兒水,然後將放米處上面留出來的空窩進去,兩邊對摺以後把尖兒的那一處向上折,用繩子繫緊糉子,將多餘部分剪去以後,糉子就包好了。

這個時候,興致勃勃的我在一旁也按耐不住了,經過媽媽的同意,我也開始包起了糉子,“撲哧”一聲,媽媽差點兒沒笑掉大牙,“喂!我說你是在包糖三角呢,還是在包糉子呢?”媽媽邊笑邊說道。天啊!我包的不僅沒有奶奶和媽媽的好,還包成了糖包狀!我的臉“刷”的一下紅了,這時我發現我包的“糖包”慢慢的在滴米,幸虧我眼疾手快,端來了泡江米的盆,把江米接住了,這纔沒有浪費。

第二次我在包糉子時,細心的模仿着媽媽的方法來做,雖然包得不怎麼好,但是我沒有灰心,繼續包,等包完的時候,媽媽也開始煮第一鍋糉子了,聞着從鍋裏散發的竹葉清香,我是多麼希望它們馬上出鍋呀!轉眼間兩個小時過去了,糉子煮好了,早已守在鍋前的我興奮不已,媽媽看我那麼着急,趕緊給我拔了一個糉子,咬一口,一直甜到了我的心裏。

包糉子讓我懂得了做事只要有細心、有耐心、有信心就能做好。如果你也想包糉子,也動手試試吧!

包糉子作文14

上星期六,我們來到古龍工業園參觀,親身體驗了一回包糉子比賽。

遊戲規則是:我們每三人分爲一小組,看誰在5分鐘內包糉子包得最多,勝者有“大獎”哦!可是,我們組的人都不會包糉子,怎麼辦?還好有老師在一旁示範:先將兩片洗得乾乾淨淨的糉葉折成漏斗狀,舀入一匙米墊在漏斗的底部,把肉、板栗放在米上,再舀入一匙米把漏斗填滿填實,然後用“綠外衣”上的兩片長長的小葉子覆蓋住,最後用線一綁,一個小巧玲瓏的糉子就出爐嘍!看着老師麻利的身手,我們暗自高興:這也太簡單了!

比賽哨聲吹響了,我們按着老師的方法做,明明眼中很容易的事,變得好難好難!這是糉葉在和我們較勁呢!我一次又一次地折,怎麼也不像個漏斗,都快把糉葉折爛了!功夫不負有心人,這個冥頑不化的“綠外衣”被我打敗了。

我還來不及得意,新的難題又來了——綁糉子。這白線是個十分難纏的傢伙。不管你怎麼打結,糉葉不是鬆開,就是把繩子繞到自己手上。看着時間一分一秒流逝,我開始心急了,把它亂綁一通,呵!沒想到,還真綁好了!就是形狀十分怪異,完全沒有老師示範的那種美感,真是難爲了糉子。

不管它,接着包!一個,兩個,三個……就在我們來勁時,比賽時間到了。看着桌上橫七豎八、千姿百態的糉子,我們真是笑彎了腰。不過,林靜她們組包的肉糉,棱角分明,有模有樣,自然是獲得第一名的“狀元高棕”!原來,林靜早就向林媽媽請教,並進行了一番苦練,這真是應了“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這句話。如果有下次的話,我一定事先練習練習,爭取好成績

這次的包糉子比賽,讓我回味無窮,包好的糉子也全成了我們的戰利品,各自拿回家去,提前和家人一起品嚐端午節的味道。

包糉子作文15

你們是不是都有自己喜歡的節日呢?不過我最喜歡端午節了!因爲在端午節那天,我學會了包糉子。

就在端午節的前一天晚上,我興奮得睡不着覺,心裏想:明天會不會有什麼驚喜呢?我懷着這樣的問題睡着了。早晨,我迫不及待地換上衣服,突然,廚房裏傳來了一陣清香,“啊!”原來是糉子的香味呀!”我開心地說道。我立馬跑到廚房,發現奶奶正在包糉子呢!我的嘴巴不停得流口水,就在我流口水時,奶奶大聲地說:“呀!包糉子的材料沒有了。”我一聽,信心滿滿地說:“我幫你找吧!”奶奶一聽,高興極了。奶奶先教我如何摘糉葉,首先要找又長又寬的糉葉,這樣纔好包一些。奶奶教完我摘糉葉後,我們找到了一棵千年竹,上面的竹葉就是糉葉,我看了之後,發現它都葉子比普通的竹葉長且寬。奶奶說:“摘的時候要小心,因爲它長得長,邊上也可能會劃到手,所以一定要細心。”我聽了後,開始小心翼翼地摘竹葉,過了幾分鐘,我和奶奶摘了一大半竹葉。接下來就是糯米了,我想糯米是什麼。奶奶說:“糯米其實就是普通的米,不過,包在糉子裏,它就叫糯米!”我聽了後,心裏想:原來糉子有這麼多有趣的學問呀!所有的材料齊了後,奶奶和我開始包糉子,開始我不會包糉子,不過奶奶細緻耐心地教着我,奶奶說:“先把竹葉弄成三角形,再用勺子把糯米舀在裏面,然後把上面所剩的地方蓋在上面,接着用麻繩綁一圈,好了,一個糉子就包好了。晚上,爸爸和媽媽回來,奶奶把今天所有的事講給她們聽,他們都誇我很厲害哦!

我最喜歡端午節了,因爲在那一天我學會了包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