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走進歷史文物感受遺產魅力征文1000字範文

走進歷史文物感受遺產魅力征文1000字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7W 次

我國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是世界上保存文物最多的國家之一。豐富多彩的歷史文物遍佈中華大地,反映了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綿延不絕的生存、鬥爭、發展的歷史,具有重要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是全民族的最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走進歷史文物感受遺產魅力徵文1000字範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走進歷史文物感受遺產魅力征文1000字範文

  【走進歷史文物感受遺產魅力征文1000字範文1】

有一種文化,叫遺留。也許它不過是殘山剩水、斷壁頹垣,但是,它帶着人類社會活動中的獨特氣息,瀰漫着歲月洗滌的因子。它叫文物,是歷史留給我們的念想兒。

板廠峪窯址羣:守望着長城

遠離城市的車水馬龍,16日當天,我們第一站前往板廠峪窯址羣遺址。在青山綠水的板廠峪景區內,已經發掘出來的2號、4號兩座磚窯相鄰而建,像互不捨棄的戰友守護着對方,一同遙望遠處的長城。“它們都有五百多年的歷史了,是我國罕見的一處專門爲修建明長城而開設的長城窯羣遺址,也是目前中國發現的最大的磚窯址羣。這兒附近都是磚窯,沒準兒你站的腳底下也是呢。你現在見到的基本上是它們剛出土的樣子。”馬猛介紹道。

眼下的季節,兩處磚窯被綠油油的農田包圍着,其中2號窯現狀最爲完好,三個煙道結構完整,窯膛裏排列整齊的青磚,在歲月的洗滌下已經變成灰色,一塊塊磚有序地排列着,大概有半窯以上。而4號窯裏還是磚坯,還沒有燒成磚,就被封上了。兩座磚窯結構基本相同,均由窯門、窯室、工作面三部分組成,保存比較完整。經過歲月的洗磨,窯膛、煙道、焚口與風道等都有不同程度的脫落。

“這裏有長方形牆磚、地幔方磚、多邊形的押帽磚、雕花磚和垛口尖磚等不同類型的長城磚及各種類型瓦,可以斷定板廠峪明長城磚窯羣一帶是明代重要的兵器製造、建築材料、建築工具和後勤保障的重地。”馬猛說,這兩座磚窯只是磚窯羣的冰山一角,以後大量挖掘後,也許還有更多具有歷史價值的文物遺存。

相關鏈接:板廠峪窯址羣遺址位於河北省秦皇島市撫寧縣駐操營鎮板廠峪村北300米。經市、縣文物部門調查勘探,目前已探明磚窯各類遺址136座,其中瓦窯遺址2座、灰窯遺址5座、小鐵作坊遺址2座,總佔地面積16萬餘平方米。板廠峪窯址羣遺址對研究明長城的建設史具有重要的歷史和科學價值。

“這裏曾是經濟、文化交流的繁華地帶,如果能得到修繕的話,會讓人們瞭解更多古代建築、文化及生活方式。”趙全明說,永平府城牆,作爲永平府古城的一部分,是盧龍縣源遠流長的歷史文明的一個縮影,在研究古代政治、軍事、文化、建築、民族關係等方面有重要的歷史價值。

永平府城牆:見證過繁榮

盧龍縣迄今已有3500餘年的歷史,是京東有名的文化大縣。明朝時期,這裏是連接山海關和京師的交通要衝、軍事重鎮永平府,是京東地區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有“京東第一府”的美譽。我們到達這裏時正值正午,踩着早已被時光磨得光滑的青石板路,觸摸着冰涼的永平府城牆,雖歲月久遠,但古城的雄偉氣勢依稀可辨。

在盧龍縣文保所所長趙全明的帶領下,我們來到永平府城牆的西城牆。“傍晚時候登上西城樓,朝西南遠眺,夕陽返照,青龍之水蜿蜒蛇行,清碧如玉帶纏繞……”盧龍八景之一“漆流玉帶”就發生在這裏。因年深日久、雨雪侵蝕凍脹、地震等自然破壞和早年的人爲破壞等因素,使永平府城牆損壞嚴重,東、南、北三面城牆早已拆毀。在現存的永平府城牆的西城牆上,磚牆已有不同程度的脫落、坍塌,讓古城牆顯得破敗,而牆體縫隙中茁壯生長的綠色樹木,似乎在昭示着古城牆的生機。

“這原本4000多米的永平府城牆,我們現在只能看到千餘米了。”趙全明說。記者在保存最爲完好的西門看到,上面的“望京”兩字依然清晰,大門堅定地駐守在這裏。有的牆體分明能看到由兩種磚建成,“大而厚的是明代的磚,小而密集的是清代的磚。”趙全明說,“西門外是古代的青龍河,所以這裏人流出入並不密集,但是因爲有碼頭的存在,商船較多,可以看出這裏曾是經濟繁榮的地方。”

進入西門後是一個接近圓形的甕城,“這跟成語‘請君入甕’是不是有一定的關係?”“對啦,甕城主要是爲了軍事考慮建設的。”趙全明說,主城門與甕城門並不正相對,呈一定的角度,其目的是爲了防止敵軍由城外向城內窺探和直攻。

“這裏曾是經濟、文化交流的繁華地帶,如果能得到修繕的話,會讓人們瞭解更多古代建築、文化及生活方式。”趙全明說,永平府城牆,作爲永平府古城的一部分,是盧龍縣源遠流長的歷史文明的一個縮影,在研究古代政治、軍事、文化、建築、民族關係等方面有重要的歷史價值。

相關鏈接:永平府城牆位於盧龍縣城西部,爲永平府古城(盧龍古城)之西城牆。據《水經注》記載,永平府古城,始建於東漢,始爲土城,後經多次拓建。古時因盧龍一帶地理位置顯要,素爲兵家必爭之地,故於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盧龍古城爲永平府治,應兵事之需拓建。現存明代永平府古城西部城牆1000米,包括永平府城南門、大西門(含甕城)和小水西門各一座。

“工業遺產”:曾經的輝煌

這次評審中新提出了“工業遺產”內容,秦皇島港口近代建築羣、耀華玻璃廠舊址兩處就屬於此範圍,它們見證和記錄着秦皇島經濟發展的輝煌成就。原本我們以爲,這些工業遺產都是近現代產物,保存會比較完好,但通過走訪發現,一些工業遺產現狀令人憂心。

走進耀華玻璃廠舊址,這裏經過修繕已經煥然一新,現在已經建成“秦皇島市玻璃博物館”,2012年8月對外開放。這裏曾是中國第一塊機制玻璃的誕生地,是中國玻璃工業發展的縮影,也是世界玻璃工業發展史唯一尚存的歷史實物見證。我們發現,無論是耀華玻璃廠舊址的建築還是港口近代建築,我市的工業遺產多爲典型歐式建築風格,由國外著名設計師設計,建築造型玲瓏,細部工藝精美,它結合了秦皇島地方特點,融進了中西方建築文化,形成了獨有的特色。

不過,相較於面目一新的耀華玻璃廠舊址,秦皇島港口一些近代建築的“面相”就有些慘兮兮了。在秦皇島開灤礦務局車務處,牆體主要是由棗紅色缸磚建成,顏色雖已不鮮亮,但看上去非常莊重,牆角處長着雜草、開着黃色小花。藍綠色的大門上,不少地方的漆皮翹了起來,推門而入,牆壁早已斑駁。這裏幾經易主,裏面房間有的早已破損,閒置不用了。只有牆壁下半部分鑲着的藍色牆磚,這麼多年過去了,顏色依然透亮,讓人想象出這裏曾經的輝煌。

我們最後一站來到開灤礦務局秦皇島電廠,眼前的這座建築就像教堂一樣,神聖、莊嚴、肅穆。它曾吸引不少拍電影、拍婚紗照的來這裏選景。可細細一瞧,不免爲這個建築物神傷。牆體有不少破損的地方,有的用其他磚補過,明顯沒有以前的棗紅色缸磚精緻。窗戶上的玻璃幾乎都有不同程度的損壞。由於大門被鎖,我們無法進入,但是能隱約瞧見裏面鋪着黃色格子地磚,頂棚已有漏洞,裏面空蕩蕩的,傳來的陣陣鳥鳴聲,似乎在訴說着這裏的荒涼。而其中一間房間,早被人當成了公共廁所,飄來陣陣惡臭。

即將離開時看到的一幕竟如此清晰地印在記者腦海裏:在夕陽的映照下整座建築神采奕奕,附近上班的幾個年輕人路過此處,順手撿起石子砸向玻璃,這座近百年的建築物能做的似乎只有承受,旁邊“咕咕”叫着的鴿子,像是在安慰它受傷的心。

此情此景令人痛心,馬猛惋惜地說:“這個建築砌築工藝較高,磚砌拱過樑等細部裝飾值得研究。”在我們走訪中發現,不少港口建築已經被裝修得失去原貌,有的荒廢閒置,有的破爛不堪,讓人惋惜不已。“會好的,會好的,現在這裏成了‘國保’單位,有了資金支持,這裏就不會這樣了。”馬猛說,我市已啓動了永平府城牆的保護維修,謀劃編制《秦皇島工業遺產保護規劃》《板廠峪窯址羣保護規劃》,同時結合我市西港搬遷改造項目,將加強對港口近代建築羣的保護利用。

是的,入選成了“國保”,這些珍貴的文物在將來能得到更多的呵護,流傳得也將更爲久遠。而我們,作爲社會的一分子,保護文物也是當仁不讓的責任,好好地愛惜它們、保護它們,歷史的記憶和文化的血脈纔會得以長久留存。

  【走進歷史文物感受遺產魅力征文1000字範文2】

今年冬天,是學校放寒假的時候。我們一行10人,自駕車去了內蒙、山西、陝西等地。我有個習慣,每到一地,只要感興趣的地方,總是晚上做點筆記,回來後寫點遊記。可回來後一直忙,真是慢待了當時記憶深刻的平遙古城。

我們去之前,事先聯繫好旅館。到了古城外,就有旅館的老闆出來迎接,熱情洋溢,極現好客之情。奔波了一天的我們,心裏感到暖暖的。

這裏的每家每戶都開旅館。我們去的這家旅館不大,一個很深的院落,院裏幾棵大樹,枝繁葉茂。還有滿院的花草,感覺走進一個小公園。一座小二樓,木頭的窗櫺,雕花的木門,古色古香,恍惚間似乎穿越到了清代。他們的房間規格不一樣,有單間,雙人間,還有3人間的。但爲了留住我們,一律按雙人間算房價,讓我們小小地沾了點便宜。我踏着木頭樓梯走上二樓,房間裏很舒適,牆上有兩幅風景畫,窗玻璃上貼着窗花,貌似農家的土炕,上面卻鋪着牀板,土花布的窗簾,清潔雅緻。不大的衛生間裏有空調、熱水。

吃過晚飯,整個街道燈火闌珊。我們信步在街道里走着。人們稱之爲老街的古城街道,其實,就是一條小巷,並不寬敞,青石板鋪就,幽長、狹窄、彎曲,古舊、乾淨。走在這樣的街道,彷彿嗅到了歷史的味道。

資料記載,康熙四十三年(公元一七零三年)因皇帝西巡路經平遙,而築了四面大城樓,使城池更加壯觀。平遙城牆總周長6163米,牆高約12米,把面積約2.25平方公里的平遙縣城一隔爲兩個風格迥異的世界。城牆以內街道、鋪面、市樓保留明清形制;還有在古城東南角清朝後期修建的一座象徵古城文運昌盛的魁星閣。城牆以外稱新城。這是一座古代與現代建築各成一體的小城,城裏城外彷彿是兩個世界。

街道上沒有疾駛的車輛,沒有塵土飛揚,沒有煙霧瀰漫;沒有汽車的鳴笛,沒有臭水溝腐爛的味道。行人的鞋底踏在青色的石板上,發出清脆的“噠噠”聲,偶爾還能聽到二胡從某個院落髮出悠揚的旋律,給古城更增添了一絲古老的韻味。

經過了明末清代的歲月,這座古城的城牆、街道、民居、店鋪、廟宇等建築,仍然基本完好,原來的建築格局與風貌特色大體未動。城內及近郊古建築中的珍品,也大多保存完好,它們同屬平遙古城的組成部分,也是歷史的活標本。在房子的牆角下,青石板的縫隙裏,偶爾張出幾株青草來,綠色的青草和奼紫嫣紅的花映襯着灰黑色的木樓和青色的石板,自是一副靈動的風景畫,古樸完美,毫不造作。

平遙古城是咱們國人心中的古城,也是現存最爲完整的明清古城。說平遙就不能不說“晉商”和“票號”,因爲這裏是“晉商”的發源地之一,同時也是中國第一家現代銀行的雛形“日升昌”票號的誕生地。在“日升昌”票號的帶動下,平遙的票號業發展迅猛,鼎盛時期這裏的票號竟多達二十二家,一度成爲中國金融業的中心。在中國近代金融史上,平遙佔有很重要的地位。看來,今天富有的晉商,其發展是有歷史淵源的。

平遙需要慢慢的品纔會發現她的味道,走也是最好的發現途徑!城牆,票號,城隍廟,明清街,縣衙都是值得一看的地方。老房子,散發出木質的味道,這是老城的象徵。這味道夾雜在微風中,和着古老的清新,還有不時從街道兩旁的木格子窗口穿出的菜餚的香味,所有氣味抵達到靈魂深處,清醇、自然,我沉醉於此。

到過平遙的人說:“走進平遙,就如同走進一座大型的歷史博物館。”平遙古城素有“中國古建築的薈萃和寶庫”之稱,文物古蹟保存之多、品位之高實爲國內所罕見。有始建於北漢天會七年(963年)被列入我國第三位的現存最珍貴的木結構建築鎮國寺萬佛殿。殿內的五代彩塑堪稱珍品。有始建於北齊武平二年(571年)、被譽爲“中國古代彩塑藝術寶庫”,現存宋元明清彩塑2052尊的雙林寺;有遍佈古城內外1000通碑刻及年代不一、形式多樣、色彩續紛的各種琉璃實物。有400多處現着中國古、近代北方民居建築的風格和特點。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經對平遙古城的評價是:“平遙古城是中國漢民族城市在明清時期的傑出範例,平遙古城保存了其所有特徵,而且在中國歷史的發展中爲人們展示了一幅非同尋常的文化、社會、經濟及宗教發展的完整畫卷”。

古老的平遙是輝煌的,今天的平遙依然充滿了魅力。在當下許多文化古城被商業改造肢解破壞得不成樣子的時候,平遙卻如此完好地保存下來,這不能不稱爲奇蹟。不能不讚嘆晉商的腦子真非一般商人可比。

人稱平遙有三寶,牛肉、漆器、長山藥,即爲平遙人引爲驕傲的“三大寶”。因我不喜吃肉,對牛肉沒有品嚐。蜜汁山藥在吃飯時已經品嚐過。我只是對漆器特感興趣。我們省天水有雕漆,將金絲銀線鑲嵌在漆器中,尤其做成屏風、八仙桌桌面,很是華貴。我手頭就收藏天水雕漆的幾件首飾盒。而平窯有推光漆。平遙製作推光漆器始於唐代開元年間,具有悠久的歷史。推光漆主要以手掌推出光澤而得名。平遙推光漆器外觀古樸雅緻、閃光發亮,繪飾金碧輝煌,手感細膩滑潤,也爲漆器中之精品。我在不同的店鋪裏買了不同價位的漆器,也就是大小不同的首飾盒,尤其是大大的有一尺多高的三層抽屜的首飾盒,大紅底上有風景或仕女圖案,其實,不應該稱之爲首飾盒,應該叫首飾箱還差不多。我本就不想作爲什麼首飾盒,再說,哪有那麼多首飾可裝?大紅的色彩做爲擺設放在家裏也很有喜慶味道。

我們在古城待了2天。古城不示炫耀地安靜地坐落在城市的邊緣。她沒有北上廣那些大都市的繁華與喧囂,卻在山西的歷史中書寫着祥和與安寧。只要有這些,她就滿足,她就願意安靜地留在這裏,哪怕一百年、一千年,直到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