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2017走進歷史文物感受遺產魅力征文1000字

2017走進歷史文物感受遺產魅力征文1000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1W 次

大量的歷史文物作爲民族團結的象徵,蘊藏着巨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在維護民族的團結和國家的統一方面發揮着無可替代的紐帶作用。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2017走進歷史文物感受遺產魅力征文1000字

  【2017走進歷史文物感受遺產魅力徵文1000字1】

山西博物院藏品衆多,年代跨度大,種類也很豐富:從距今180萬年的獸類頭骨化石,到一具距今1.8萬年的人體骨骼,我看到了最“原生態”的文物;從商周古拙的青銅大鼎到明清精美的各類瓷器,我看到了祖輩們用智慧和勤勞創造的藝術珍品;從形態生動的漢魏陶俑到內容豐富的北齊壁畫,我看到了古人的日常生活也充滿了情趣和美感……

在博物院講解員的帶領和講解下,我們依次參觀了以“文明搖籃”、“夏商蹤跡”、“晉國霸業”、“民族熔爐”和“佛風遺韻”爲主題的展館。透過玻璃,我看到了在燈光下熠熠生輝的一件件國寶級文物:獸形觥、龍形觥以精美複雜的紋飾向我們展示着商代貴族紙醉金迷的生活;西周的晉侯鳥尊讓我在感嘆古人青銅鑄造技術的同時,也不禁爲祖輩們的創造力所折服;還有西漢時期的雁魚銅燈,它融美感和實用性爲一體,是文物中難得的上品……

透過這些滿是銅鏽的生活用品和祭祀禮器,我彷彿看到了一個由青銅鑄就的偉大時代。但時光如流水會沖走一切,洗盡昔日的浮華與豔麗,留下的只有鏽跡斑斑的銅鑄軀體,沉澱的卻是歷史的厚重與滄桑。這近在咫尺的一件件國之瑰寶,彷彿是歷史的一個個碎片,在黃土地下沉睡了兩千多年後,再次呈現在同是炎黃子孫的世人面前。它們是這樣的古老,透過這些“國之重器”,我不僅嗅到了來自那個久遠年代不可名狀的幽深氣息,更感到了一種歷史的真實可感,一種歲月的殘酷無情,一種王朝的興衰更替。斗轉星移,日月山川依舊壯麗;物是人非,歌舞昇平早已不再。這眼前的每件實物,都如時空隧道裏的通衢,聯繫着過去和現在,古人和今人。

我爲中華文明的偉大而驕傲,我爲中國歷史的厚重而自豪,但我同時也爲古老文明的傳承者未能很好地繼承祖輩們留下的文化遺產而遺憾,更爲不計其數的珍貴文物毀於戰亂或漂泊海外的命運而痛心。能在博物院中展出的文物,已是“亂多治少”的歷史長河中的倖存者,而能在華夏大地上供一代代後人參觀的文物則是“文物倖存者”中的幸運者了。當然,也許還有大量文物被遺忘在時間的長河中,但只要能在適當的時機重見天日,深埋於地下也比毀於天災人禍要強得多。

馬未都曾斷言:“如果有一天中國重新成爲世界最強國,那麼我們依靠的一定是文化,而不是其他。”的確,作爲四大文明中唯一存活至今的文明,五千年中華文明之樹曾是那樣的枝繁葉茂。雖歷經無數風雨雷電,也許葉落光了,枝折斷了,樹皮開裂了,樹幹傾斜了,但它始終沒有徹底倒下,其頑強的生命力就源於它的“根”——一種深藏在每個中國人心底的集體認同感和歸屬感。它就如血液一樣,使每張黃皮膚下的心臟都爲之跳動;他就如靈魂一樣,讓每雙黑眼睛裏的神情都因之閃亮!而這歸屬感和認同感就產生於13億人的集體記憶——五千年漫長而厚重的文明史。

如果把這段歷史比作一幅畫卷,再多的線條和色彩也無法描繪其壯麗;如果把這段歷史比作一冊文集,再多的語言和文字也不能窮盡其內涵;如果把這段歷史比作一段樂曲,再多的音符和聲調也難以詮釋其動聽。那麼,我們不妨將其視爲一面鏡子,一面可以反映過去,照出現在,隱射未來的鏡子。唐太宗雲:“以史爲鑑可以知興替”。展廳中的每件文物都好似這面“歷史之鏡”上一個微不足道的碎片,正是這些碎片拼湊起了我們腦海中關於中華民族集體記憶的朦朧圖像。雖然它並不完整,但透過這冰山一角的展示,我們發現在這真實的歷史和無情的時光背後,在這物是人非的悲涼與滄海桑田的鉅變背後,是中華文明曾經屹立於世界東方的不爭事實。

文物是歷史的見證者,是前人留給我們的第一手資料。史書可以含糊其辭,但沉默的文物卻會帶我們接近最真實的過去。我不知道在這廣袤的華夏大地之下,還埋藏着多少歷史記憶的碎片,還隱藏着多少塵封已久的故事。但我依然願意相信機緣巧合,相信它們可以完好無缺地等到重見天日的時刻,並向我們坦露自己的祕密…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難怪詩仙李太白也嫉妒這輪明月,一輪能夠見證歷史進程的萬古不易的皓月。

在我們即將結束這難忘的博物院之旅時,陰沉的天空下起了雨。雨勢很猛,地面上升起了朦朧的水霧。我想倘若真有上蒼,並且他也會流淚,那他是爲中華文明的遺失永遠無法被完全彌補而落淚,還是爲歷經千年歲月還有部分文物流傳於世而喜極而泣,抑或是兼而有之?

  【2017走進歷史文物感受遺產魅力征文1000字2】

五千年華夏大地,五十六種豔麗花葩,五彩繽紛的中華文化;悠悠千載,多少人用他們的汗水與智慧鑄就了一個個雄偉的大廈,多少人用他們的勇氣和執着書寫着血氣的長卷,多少人用他們纖巧的素手編織了別樣的藝術。神州大地有多少文化值得欣賞啊!

從塞北的長城,蜿蜒千里,如騰蛟般附在羣山之間。古往,她守護着祖國的疆土;今來,她展示着炎黃兒女不可一世的雄才。

走進西安的秦始皇陵園,一個個形態逼真的陶俑,一匹匹急欲馳騁的駿馬,一道道設置巧妙的機關,他們不僅僅是秦始皇的陪葬品,他們更是中華名族乃至世界的珍品啊!

尋訪江南的小橋、流水、人家,品味江南水鄉那一絲悠悠情愁,那一段離情別戀,那一曲跌宕的小調,那一壺香醇的美酒,那一首淡雅的詩詞,暢遊綠水、紅瓦、藍天之間,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

……

名山大川,高樓大廈,詞曲名段,琴棋詩畫,數不勝數,數不勝數啊,可是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您這位華夏兒女知其幾何呢?對文化遺產的認識又有多少呢?

據調查,竟有13.3%的市民人不知道遺產有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分,近50%的市民認爲家鄉的文化遺產保護不到位,這是多麼令人痛心的數據啊!

朋友們,金山銀山也有其耗盡的一天,我們的中華文化再不加保護,也會有其消逝的一日啊!古羅馬、古希臘作爲先導警示着我們,不要讓有錫變爲無錫啊!

也許,一個國家,太過廣大,引起不了大家的共識,那我們從家鄉說起,我想很少有同學知道阜寧是中國散文之鄉;建湖是中國雜技的窗口;城郊的那海鹽博物館是國務院批准的唯一的國家級海鹽博物館……

也許在座的每一位又要捫心自問,我們--一位高中生,爲遺產保護做了多少。保護遺產不是要大家拋頭顱灑熱血,其實當您向一位不瞭解該遺產的介紹他,就是最好的保護啊

朋友們,大量珍貴的文化遺產正在消逝,行動起來吧,盡一份微薄之力,讓中華文化這四個打字更加閃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