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鳥兒告訴我隨筆散文

鳥兒告訴我隨筆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W 次

這個時節,你聽到了什麼,你看到了什麼,或者,你感覺到了什麼嗎?

鳥兒告訴我隨筆散文

即使你住在城裏,你的窗外是喧鬧的街道,也許沒有一棵樹,一束花或者一叢草。但是帶着絲絲暖意的清風從你的窗前經過,從街道兩邊的商店櫥窗前經過,從忙碌或者悠閒的人們身邊經過,你突然間發現,一個冬天的憋悶就在打開窗戶的一剎那,頃刻間消散一盡,心底萌生想出去走走的渴望;你也會發現,商店櫥窗的大玻璃後面,不知什麼時候已經悄悄然地展示出了花花綠綠的春裝;你還會發現,擦身而過的女子,身材苗條了許多,衣裙亮麗了許多;那些永遠不知疲倦的孩子們,腳步更輕快了,一閃身,笑聲已飄到了前面。

季節的交替,總會在人的心底引發些許感慨,這是大自然與萬物之間不必言說的感應。一切都是極其自然地發生,沒有刻意,也無關做作。

那就換一身輕裝,走出家門,感受一下這早春的氣息吧!

廣場上空盤旋的鴿羣是城市鮮活的景緻,它們在廣場的草坪間起起落落,我曾經多次試圖親近它們,但鴿羣總是與我保持着不遠也不近的距離,它們常常讓我想起少年時親手餵養過的那些鴿子們。

偶爾有鳥雀從頭頂上的天空飛過,雲朵看起來似乎多了,不像冬天那樣虛幻縹緲的單薄,漸漸地一日比一日厚重了,不動聲色地醞釀着一季的纏綿。城市的天空很難得見到鳥雀,鳥雀的家不在城裏,鳥雀不喜歡城市的繁華與喧囂,山川河流,花草樹木,纔是鳥雀一生的嚮往與依戀。

大自然孕育的衆多精靈中,鳥雀無疑是最富有靈性的,它們好高騖遠,卻又與人保持着若即若離的親密關係。

鳥雀總是最先感知季節交替之初的變化。草木蔥蘢的鄉下,鳥雀紛飛,鵲聲四起的時候,生命萌動的'春天已經在人們茫然而又期待的眼眸中悄然來臨。

鳥雀從這棵樹的枝椏飄到那棵樹的梢頭,骨子裏早已泛綠的枝條上,點點不易察覺的芽孢,在鳥雀尖喙的觸碰下,蠢蠢欲動。鴿子在老屋的屋頂上和院子裏嘀嘀咕咕,飛上枝頭的是麻雀,而村莊裏最多的也是麻雀。

與鴿子相比,麻雀應該是勤快的。晨光透過窗戶,麻雀在滿院的清白中吟唱,驚醒了我少年時深沉的夢。麻雀一定是發現了什麼,少年的心是多麼敏感,疑惑地站在老屋的門口,眼前的一切印證着夢醒時的那一刻萌動的心思。麻雀跳躍的枝頭,杏樹偷偷地綻放出幾朵寥寥的粉白,杏花嬌羞地躲躲閃閃,但哪能逃得過麻雀的眼睛。麻雀一大早就在枝頭驚喜地唱個不休,試圖喚醒所有沉睡着的生命,絮說這一刻所發現的激動。

鴿子悠然自得地啄食着我潑灑出去的玉米粒,對麻雀的絮語無動於衷,它們早已瞭然於胸了。村莊以外的田野、山川與河流的上空,似乎還有它們的翅翼劃過的影子。鴿子沉着冷靜地在院子和屋頂之間停停落落,成雙成對地在我爲它們吊設的窩裏出入着,呢喃着,它們正在爲孕育下一代飛翔的生命做準備。因爲,它們看見山川間的冰雪已融化,田野的顏色在悄然發生着變化,河流一日比一日豐滿起來,歡快起來。因爲,它們知道,這是一個草木生長,生命勃發的季節。

屋檐下有鴿子現成的窩,也有麻雀自己尋覓到的窩。鴿子不用自己造窩,卻沒有人爲麻雀造窩,這大約與鴿子的隨遇而安,麻雀的桀驁不馴有關。鴿子粘人,麻雀也分外可愛,雖然它們總是喋喋不休。麻雀不肯接受人的施捨,卻喜歡與人毗鄰而居,小小的窩巢建在檐木的夾縫間,叼一些絨絨的茅草鋪墊一下,就能夠遮風避雨,生兒育女了。爺爺在每年修葺老屋的時候,總要留下幾孔檐眼不堵滿,我以爲爺爺落下了。隔些日子竟然有麻雀在上面飛進飛出,我終於明白爺爺落下那幾個檐眼的用意了。

也許是鴿子和麻雀與人的朝夕相處時間長了,它們用行動來暗示季節的萌動,卻往往會被人忽略,即使有所感覺,也並不是那麼強烈。而燕子迅疾地飛進堂屋,旋即又如深藍色的閃電般掠出堂屋的一瞬間,着實讓屋裏的人猛然驚覺,春天是切切實實地來了。

堂屋的後牆上,就在那面大掛鏡的上方,燕子去年的舊巢還在,燕子爲什麼要把巢築在住人的屋裏呢?多少年了,我也沒把這個問題想明白,也或許是我小的時候想過,長大以後就再沒想過。我只知道,燕子來了,春天也來了。

燕子爲什麼不繼續住在舊巢裏,而非要夜以繼日地重築新巢呢?這又是一個困擾在我年少的腦袋裏的問題。難道燕子也喜新厭舊嗎?但是,分明又不是這樣的,燕子也戀舊,要不然怎麼還會選擇去年舊巢所在的人家呢?

從燕子的身影閃進堂屋的那一天起,我家堂屋的門就再沒有關上過,直到深秋的風掀起陣陣涼意,燕子飛出屋門,飛回南方的那一天。燕子從來沒有避諱過屋裏的任何人,正說着話或者吃着飯的時候,燕子就冷不丁射了進來,像一片藍黑色的葉子貼在後牆上,旁若無人地把嘴裏銜着的新泥加築到自己的新巢上。

從頭頂上飛進來飛出去的燕子,總會讓我萌生想要看個究竟的衝動,堂屋後牆上的那兩個一新一舊的小泥窩,牽着我好奇的心思。身影匆匆的燕子,毫不在意我覬覦的目光,一如既往地忙碌着,就像是在完成一項多麼偉大的使命。我終於忍不住爬上了櫃頂,奶奶告誡說:“別掏燕子窩,會害紅眼病的。”一句話唬得我縮回了探向燕窩的手。就是這簡簡單單的一句話,卻保護着燕子不會受到一絲一毫的侵犯,這是最樸素也是最有效的辦法,是善良的長者對於弱小生命的尊重和呵護,同時,也是燕子爲什麼還會在來年選擇這裏繼續生活和繁育後代。

燕子在新巢裏呢呢喃喃過後的某一天早晨,麻雀在院子裏因爲又開了幾朵花而驚喜地吵吵鬧鬧,堂屋後牆上的燕窩裏一陣躁動,燕窩邊上探頭探腦地多出了幾顆小小的腦袋。每日裏只看到燕子的匆匆忙忙,卻不曾想何時已經孕育出了小小的生命,就在我的頭頂,張着鵝黃色的嘴巴唧唧啾啾。

與燕子的忙碌相比,麻雀似乎只熱衷於聚在枝頭議論多發了幾枚新葉,而雛燕擠在窩中等待餵食的時候,小麻雀已經在外面蹦跳着自己尋找食物了。小麻雀是什麼時候出窩的?誰也沒注意到,外面的草綠花香中,早已是鳥鳴聲聲的無限春光了。

喜鵲偶爾也會光臨,就在院子裏那棵楊樹或者杏樹的枝頭“恰恰恰”地鳴叫,喜悅的氣氛從枝葉間傳送到大開着的窗戶裏。家裏要來客人了,喜鵲是怎麼知道的呢?哦,想起來了,喜鵲的家就在路邊那棵最高大的楊樹上,村莊和田野就在它的眼底,通向村莊的那些路和路上行走的人也在它的眼底。那麼喜鵲又是怎麼知道路上的人一定要來我家的呢?是不是因爲那滿樹杏花的緣故呢?

杏花不止我家有,循着鳥雀的歡歌,河岸邊那家的杏花最熱烈,也許是因爲緊緊依偎着河,從而沾染了河的潤澤之氣,那株杏樹枝葉繁茂,籠蓋着大半個院子。夏天的時候,孩童們在低矮的土牆外躍躍欲試,按捺不住想要偷偷爬上樹摘幾顆杏子的衝動。體態嬌小的鳥雀經不住杏花的誘惑,在枝頭上興奮地跳躍。河就在眼前,波影閃爍,鴻雁孤傲地望了望杏花間激動不已的鳥雀們,平靜地在河面上顧影自憐。鴻雁對顧影自憐這個詞好像不甚滿意,灰褐色的腦袋甩了甩,它是不是更喜歡顧影自賞這個詞呢?我想是對的,它微微頷首的樣子映照在河面上,還是蠻俊逸的。

前些日子還很難見到鴻雁的身影,鴻雁是什麼時候回來的,又是什麼時候鑽出草窩子的?這也許只有河知道、草知道,還有鴻雁自己知道吧!鴻雁知道河水暖了,一個冬天積攢下的冰冷,經不住幾場春風的吹拂,一層層地消融,隨水流而去。輕輕搖曳的枯草叢中,鴻雁感知到了絲絲的暖意和溼潤的氣息。這片熟悉的草灘和這條無比親切的河流,在冥冥之中召喚着它們,這裏是它們繁育棲息的家園,屬於它們的季節已經來到。

鳥兒最知春,鳥兒最多情,大地萌動的最初那一刻,春的脈搏便跳動在鳥兒的眸光裏。河水豐潤,草芽新發,幾枚新葉,幾朵風花,都能讓鳥兒留戀其間,沉醉其中。如果鳥兒也有夢,那一定也是溫軟的,香甜的,明媚的。鳥兒不曾對我說過什麼,也無須對任何人說些什麼,鳥兒在乎的是草綠花香和自由翱翔,而我,還有更多的我們,在乎的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