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灰倉記憶散文欣賞

灰倉記憶散文欣賞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9W 次

昔日江南農村田間的灰倉,上點歲數的農人大概還都記憶猶新。何爲灰倉?即開挖在田頭的肥庫潭,用於漚制水稻所需的有機肥。從前農人種田,主要使用河泥和農家肥。灰倉的形狀一般爲圓形,口徑約爲兩米五,深度兩米左右。開灰倉的任務都由男勞力擔任,根據田塊面積的大小,一般一畝多地就要開一隻灰倉,三畝地的田塊就必須開兩隻灰倉,兩灰倉的漚肥才能滿足三畝田的需求。冬季種麥時,田頭都分別留着十數平米的空地作灰倉塘。

灰倉記憶散文欣賞

三月天氣轉暖,大地回春鶯飛草長,農人們忙着開灰倉了,一般一個男勞力一天能開一隻灰倉,但身強力壯的一天能開兩隻。開灰倉的準備工作很簡單,只用一把鐵耙和一把鐵杴,開灰倉人到達灰倉塘後,放下工具及所帶的熱水瓶水杯等,然後用一根桑梗或竹杆,將其插在灰倉塘的中心位置,上面拴根草繩,草繩的長短根據灰倉的口徑而定。兩米五口徑的灰倉,草繩的長度則取灰倉的半徑一米二五,三米口徑的灰倉,草繩的長度就是一米五。接着以此爲圓心,拉直草繩在地上轉一圈劃個圓確定灰倉的位置。

開灰倉是重活慢活又是細活,要技術加體力,開不好就不成形還要坍塌,數立方的土,就靠一把鐵耙和鐵杴挖出來。表層的約五六十釐米熟土可用鐵耙坌,然後再將土一剷剷清出,轉圈均勻地堆碼在灰倉的周圍,再往下挖時全靠手中的一把鐵杴了。開灰倉人累了就擦把汗喝口水,會抽菸的就抽支菸,休息片刻接着再幹。

春日的田野裏,綠油油的麥苗一望無邊,油菜花含苞欲放,鳥兒在綠樹叢中歡唱,小河邊正在甩籽的鯉魚,不時地攪起水花併發出“啪啪”的聲響,如此美妙的春光,絲毫也分不了開灰倉人的心,他們都專心致至一心一意地忙着手中的活,他們只有一個念頭:不誤農時開好灰倉,多漚有機肥料,奪取水稻豐收。他們用鐵杴一剷剷挖土,將挖出的土堆在灰倉四周,並壘築成寬約50釐米的倉沿,到了同灰和起灰的時候,人要佔在倉沿上作業。

灰倉開好後,農人們又要忙於挑河泥了。此時已是春風拂面,桃紅柳綠的時節,可那時的農人們只顧忙於農活,沒有經濟實力也沒有閒功夫去欣賞美好的春光。田野裏到處只見挑河泥的人們,從河泥塘到灰倉,男女老少肩挑河泥重擔川流不息。如河泥塘到灰倉的距離很遠,人們就採用換擔的方式,即前面重擔河泥挑過來,倒掉河泥空擔子走過來的人就接過重擔,原來挑重擔者接過空擔直奔河泥塘,其實換擔就跟接力賽一樣。人們歡歌笑語,那挑河泥的場景,堪稱昔日春天田野裏的一道獨特風景。每個生產隊都有不少河泥塘,河泥塘裏的河泥都必須挑進灰倉,挑河泥一般都要忙上十天半個月。仲春季節小麥揚花時,農人們又要忙於同灰了。所謂同灰,就是將堆在灰倉裏的河泥,再用長柄尖齒鐵耙都搭到灰倉周圍的空地上,然後用紅花草、河泥、豬羊兔糞等農家肥,按比例一點點放進灰倉加水攪拌。同灰時只須一人站在灰倉裏操作,人多了碰手礙腳反而轉不開。同灰具體的作業方法,就是一層紅花草一層河泥一層農家肥,直到整個灰倉都裝滿。這種漚制基肥的方法祖輩流傳,直到上世紀七十年代末,農田主要使用化肥後,田間的灰倉就銷聲匿跡了。

春末同好灰,到了初夏麥黃季節,這時天氣漸熱,漚在灰倉裏的肥料開始發酵,暗黃色的水像醬油湯,還不時咕嚕咕嚕地冒出氣泡,鄉村田間到處都能嗅到這種濃烈的'鄉土氣息。到榴花照眼明,布穀催人忙的時候,麥收開始了,夏收夏種拉開了大忙的序幕。新麥歸倉後麥田翻耕好,就要準備插秧了。翻耕好的麥田開始灌水,農人們便又忙於起灰了,將灰倉裏漚制了個把月的肥料起出來,一擔擔挑進水田,均勻地分佈在田間。灰倉裏的肥料全部起完後,再將灰倉一一回土填平,然後再篤灰。所謂篤灰,就是將一堆堆肥料用雙手撒開,讓基肥非常均勻地分佈到田裏每一個角落。篤灰這種活一般都由婦女老人擔擋,主要男勞力是不幹的。這種活又髒又累人,但昔日農人不怕髒不怕累,敢於戰天鬥地,面朝黃土背朝天土裏刨食,活得無怨無悔。篤好灰以後,插秧前的最後一到工序是攤田,就是將土塊搗碎田裏平整好。養牛的生產隊,攤田就用牛拉耙犁,沒牛的只能人工進行攤田,後來有了手扶拖拉機,用拖拉機拉耙犁攤田省時省工,老水牛也就下崗了。

灰倉漚制的基肥,其主要成份是河泥,河泥富含水稻所需多種營養元素,用這種基肥,不僅水稻能高產,而且稻米質量也好,做飯香糯可口。河泥還能改善田地的土質,另外年年冬天罱河泥,等於給河道清淤。後來農作物施肥以化肥爲主,不僅田地土質變差,水稻的千粒重輕了,稻米質量也差了,難怪人們都埋怨,如今的大米飯吃起來口感也差了。江南農人發明的灰倉,爲稻麥豐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農人們祖祖輩輩,一步一個腳印,從艱難困苦的昔日,邁進了今日的小康,灰倉雖早已塵封,但灰倉的記憶,卻難以在農人的心靈深處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