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故土的遙想散文

故土的遙想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7W 次

對於故鄉,僅僅是少年時一些殘缺的記憶。如果不是因爲還有父母、兄弟姊妹,故鄉於我而言,僅僅只是一個概念。

故土的遙想散文

我十幾歲時,就一直在外地求學。在求學期間,雖然每年也回故鄉一兩次,但待的時間都不多,時間最長的也就十五天左右。後來求學的地方遠了,於是,回故鄉的次數也就更少了,一年也就一次,即每年的春節期間。

自從立業成家以後,回故鄉的次數就更少了,依稀記得是兩年纔回去一次。於故鄉而言,我就是一個匆匆過客。

在近幾年來,回故鄉的次數就比較的緊湊一些了。而故鄉也有了一些質與量的變化。隨着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深化,人們的觀念也解放了不少。至少巫術迷信活動,已沒有昨天那麼熱烈,氣氛已十分的淡薄了。寨子裏的年輕人,基本上都外出打工了,只留下一些留守老人和一些留守孩子。一到夜晚的八九點鐘,整個寨子都是靜悄悄的了。而曾經喧囂與吵鬧的場景,已一去不復返了。

一個有幾百年歷史、已發展到一百幾十戶人家的苗家寨子,在這個地區來說,已是一個非常大的苗寨了。新的社會,新的生活,一切現代化設備,坐臥行等,雖說還沒有十分普及,但也是爲數不少的了。記得兒時,家裏只是一個吃飯睡覺的地方而已,大部分時間都是聚集在寨子裏的曬穀坪,無論白天黑夜,不是滾鐵環、打陀螺,就是耍搶弄棒、捉迷藏或老鷹捉小雞等的遊戲。而現在,卻再也看不到這些景象了。人們都各自待在家裏,靜靜地看着電視,或新聞、或電視劇、或苗家山歌的影碟等等。以前寨子裏的集體活動,已經轉化爲個體屋內的獨處。

寨子裏十七、八或二十歲左右的年輕人,我基本上認不出來了,更不要說十歲以下的孩子了。他們也是大部分人都不認識我的,可謂“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未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真讓人感慨萬千。就是近兩年回來的次數稍微緊湊點,還能認出幾個年輕人來。而曾經的,我一回來就與我坐着、斟着三兩杯包穀酒、海闊天空地聊着的伯伯們,再也找不到他們的身影了。這,怎能不令人衍生“物是人非事事休”的傷感呢?時光,真是一把無情劍啊!

鄉親們無論物質生活、精神生活,都比以往豐富了幾百倍。但是,人們的情感生活,卻沒了曾經的質樸與單純。客套和拘於形式的'話語,越來越精妙,而爽朗大方的笑,卻少了幾分摯誠。這都是社會經濟生活發展的必然結果。人們的生活、人們的性情,在質與量上,雖都有了根本性的變化。然而,尊老愛幼的美德、“忠孝廉恥”的道義,卻沒有絲毫的變化,這是我唯一所欣慰的。

故鄉,給予我太多太多的感慨與感嘆。故鄉,給予我無限的遐想。故鄉,也終將會成爲我心中的一個概念。因爲,父母在故鄉就在,倘若父母不在了,何處又是故鄉呢?多想“把根留住”啊!童安格一曲《把根留住》,不知又要給我帶來幾多的感傷與幽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