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初訪課植園散文隨筆

初訪課植園散文隨筆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9W 次

我對曲水園一見如故,念念不忘,夢裏數回,妻子遂隆重推出朱家角的課植園。

初訪課植園散文隨筆

妻子自告奮勇陪同當導遊,選定1月25日出行,避開雙休日人流高峯。上午10時許,至青浦西5公里處朱家角古鎮,匆匆穿街走巷,直奔主題,前往鎮北首西井街課植園參觀。

課植園作爲江南經典私家園林,已有近百年曆史。1912年,江西鹽商馬文卿(曾捐得清末道臺官銜)遍遊江南,選中朱家角寶地,耗銀30萬兩,歷時15年,建成佔地90餘畝的課植園,俗稱馬家花園。按當時的園林佈局,分爲課園與植園兩部分。此園中西合璧,既有江南園林之傳統風貌,又有近代上海海派文化的特徵。

“課植”二字乃寓意“課讀之餘不忘耕植”,源於一副對聯,亦是馬文卿留給子孫後代的“家訓”:“課經書學千悟萬,植稻麥耕九餘三”,反映了中國百姓耕讀持家的平和心理。園林專家將“課植”主題闡釋爲:讀書教化是儒家經世之根,田園勞作是百姓立命之本,在世大夫憧憬的隱逸哲學中,更體現出醇厚、深遠的田園情思。

現佔地2萬平方米的課植園依水臨街,坐西朝東,乍看和周邊傳統民居區別不大,然而並不顯赫的正門裏面別有洞天,園中有園,園外有園。此園大體由廳堂區、假山區、園林區三部分組成,體現了宅園合一的私家園林特色。對於廳堂的貴族氣派,對於藏書樓的神祕氣息,我來不及細細體味就進入了後花園。迎面一塊天然石很是打眼:石如馬首形狀,其上題字“馬到成功”,想是與主人姓氏有關。移步換景,漸入佳境,舉目名木繞翠,投足曲徑通幽。在造型奇特的太湖石爲主構築的假山區,建有打唱壇,唱戲樓,觀戲廳等建築,形成頗具特色的消遣娛樂場所,冬天略顯冷清,夏天遊人多了,可在此小憩品茗。從假山區到書城間,有一長形荷花池,將假山區隔成半島,由一座“課植橋”與之相連。朱家角見於報端最多的描述:“鎮內河港縱橫,九條長街沿河而伸,千棟明清建築依水而立,36座石橋古風猶存,名勝古蹟比比皆是。在這裏可以尋找到一種迴歸自然、崇尚野趣的享受”。此橋爲全鎮36座橋中最小的一座,清一色的花崗石,橋身全長僅5米,但橋欄、橋洞、石級一應俱全,小巧玲瓏,猶如微縮景觀,惹人喜愛。

古代園林建築多廊,可在園中設復廊的卻不多見。因爲當時男女不能同行,朝陽的一面稱陽廊,供男人行走;另一邊則是供女人出入的陰廊。陽廊這邊希望男子能步步高昇,所以設有臺階;陰廊這邊是讓身着羅裙、足踩“金蓮”的女人走的,所以地面是平坡狀。“這可真是名副其實的封建廊啊!”。特別具有欣賞價值的是廊牆上的15幅真跡碑刻。碑刻是馬文卿聘請當時著名的.金石專家,依照書法大家文徵明等人的真跡雕琢而成,字體蒼勁有力,筆鋒勾絲畢露,令人歎爲觀止。再看那花園正中的“倒掛獅子亭”,很是別緻。平素所見亭子一般爲四角、六角或八角,皆爲偶數,而這亭子獨樹一幟,飛翹五角。據說這是講究陰陽五行的平衡,金木水、火、土都全了,寓意五穀豐登。體驗植園其中的“野趣”,更令人興致勃發。單說那些花木吧,紫藤、廣玉蘭、桂樹、臘梅、雪松、絲綿木……有些花木我是第一次見到,可謂“一見鍾情相識恨晚”,它們或滄桑韻味十足,或英姿勃發,是賞心悅目的風景,更是園林興廢的見證。孔子主張“多識草木鳥獸之名”,我理解這起碼是爲了認識動植物的多樣性,理解大自然的豐富多彩及其生命意義,與之和諧相處,充實人類的生活。課植園是一本形象的植物教科書,很適合青少年參觀遊覽增長見識。

問園哪得美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課植園園因水活,水隨園轉,園中水網貫通,園內水道經環園河通過三個水閘引入,流入通漕港河,活水使得園內水清如許,活水保證了園的靚麗,這一點與曲水園頗有共通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