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窯洞情結的散文

窯洞情結的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W 次

傾我所有,換取歲月靜好。如若歲月靜好,我亦微笑。時光會記得,那些始終如一,那些年華的靜好,某些東西,深藏在心中,永遠不會老去。

窯洞情結的散文

——題記

假期,三四個好友相約黃土高原上素有“綠色明珠”“天然氧吧”的黃龍縣看望一個大病初癒的同學,觥籌交錯,歡聲笑語,一時間竟然忘記了時間,很快紅日西沉,決定留宿黃龍縣城。在炎熱的夏日,親身體驗被稱爲“黃土高原上的香格里拉”的美。

驅車繞行至環城路,一排排依山而建的窯洞映入眼簾,青磚紅窗,在夕陽餘暉的照耀下格外醒目。好友問:你知道那是啥麼?同行者隨口答道:住戶呀!哈哈,錯了,是酒店!什麼什麼?酒店!!!

我立刻將頭身出去,眼睛盯着一排排窯洞,說道:今晚就住這裏了!好友滿滿地不好意思,說下午都聯繫了,客房在週四的時候已經預定完了。我們幾個面面相覷,唯有嘆息。

說起窯洞,生長在渭北高原的我非常熟悉,和那就勢而建的窯洞還有一份割捨不斷的情緣。

窯洞是我國西北黃土高原上古老的居住形式,這種民居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黃土高原土層厚,智慧的人們利用有利的地形,就勢而鑿,既節省了財力人力,又冬暖夏涼。供人居住的就鑿得高一些,深一些,前半部分住人、招待來客,後半段做庫房,盛放糧食及傢俱等物品;廚房緊挨着,相對就小一些,除了做飯的鍋臺、案板之外,貼着窯掌(最後面的地方)存放柴火和爲數不多的煤。要是養豬養羊的話,那就更方便,就在院子裏厚厚的土層上選一個合適的地方,大半天就做成了。

家裏的男孩長大了就在旁邊的再鑿一孔窯洞,裝上簡單的門窗,窗戶下盤上一席土炕,就可以委託親鄰介紹介紹對象。一個男人,有了窯娶了妻纔算成了家立了業。男人在黃土地上刨挖,女人則在土窯洞裏操持家務、生兒育女。窯洞是黃土高原的產物、勞動人民的象徵,它沉積了古老的黃土地深層文化。

路遙先生在《平凡的世界》裏寫到,孫少安兄弟倆的願望就是給父親鑿幾孔窯洞,用石頭接窯口,使原本貧窮的家人在村裏能挺起胸脯。多麼樸實真切的願望,也是那個時代黃土高原上多少寒門子弟的願望呀。

小時候常住姥姥家,院子坐北向南,主窯洞就像四合院的上房,左邊是大舅一家人住,廚房在右面,因爲院子特別長,加之人口多,前面脫離黃土層的空地上還蓋了三間瓦房。其餘的空地方姥爺還栽了香椿樹、桑葚樹、棗樹和石榴樹。一到春天,院子裏就充滿生機,綠葉紅花,蜂蝶飛舞,物質匱乏的時代,還是孩童的我們總是能找到一份份大人們不能理解的快樂。

大人下地勞作,約上幾個小朋友就開始在偌大的院子裏藏貓貓,院子裏所有能躲藏的地方都是我們的藏身之地,而最有趣的是躲在窯洞深處糧倉背後,或者傢俱背後,黑黢黢一片,大氣不敢出,身邊還有老鼠啃東西的聲音,身子不停地哆嗦着,心裏期盼着別人趕緊找到自己。那一刻激動又膽怯的心理直到現在才明白其中的樂趣。

炎炎夏日,窯洞裏格外涼爽,外婆蒸的饅頭、做的飯菜也會端到窯洞深處,存放在那裏支起的架板上,窯洞深處的溫度比外面要低的多,就是一個天然的冰箱;如果是從外面大太陽下滿頭大汗回來,外公就會叮嚀先在窗戶下的炕沿上坐一會再去裏面乘涼;晚上點上油燈,外婆小姨在燈下做針線活,我們就玩玩鬧鬧,睡覺時,外婆一定會給我們肚子上纏上牀單,這樣不至於着涼。

時光在手指間悄然的流逝,昔日的黃毛丫頭也上完了小學。那年春天,母親拿出家裏的積蓄在村子裏購買了一院新宅基地,按照居住習慣,在新宅基地上要箍兩孔大磚窯。磚窯和外婆家的土窯不一樣,它是在平地上先用厚土砌成厚背牆,然後用磚和白灰箍成拱形的窯洞,

很快就備好了箍窯洞用的材料,聯繫好匠人就開始動工了。一家箍窯,四鄰八舍都來幫忙,沒有工錢,有的是鄉鄰淳樸的情感。男人幹力氣活,婦女們就在廚房忙着燒水做飯,鄰里間的和睦畫面躍然於眼前,窯洞完工了,還要大擺酒席,感謝鄉鄰。

箍好的窯洞,藍磚白縫,紅門大窗,還裝上了錚亮的`玻璃,鄉親們更是咂舌誇讚,羨慕不已。磚窯比起外婆家的土窯洞亮堂多了,也裝上了點燈,告別了煤油燈,躺在用預製樓板砌成的大炕上,總覺得少了點什麼。

再後來,政府的搬遷政策,外婆一家和村鄰們告別了山坡村莊,搬到了渭河邊的平原上。有一次路過外婆曾經居住的村莊,特意走進兒時嬉戲玩耍、生活過的小院,小院依然整潔。那一刻,心裏陡然涌起酸楚,現在的住戶在前院蓋起來平房,已經廢棄了那幾孔窯洞,窯洞前的平地上種植了一些樹木和蔬菜,主人告訴我們,這多年當地的人們開採山上的石頭,頻繁的炸山,村子裏的土窯洞都成了危房,都不敢進去了,在窯門口種點蔬菜,一則隔開了與危險窯洞的距離,二則蔬菜即採即食,綠色環保……聽到這兒,我沉默了。

如今,村子裏好多人家都蓋了平房,有些家裏把原來的土窯洞都放棄了,而磚窯洞也做了一些現代化的裝修,換上了鋁合金的門窗,鋪上時尚的地板磚,偌大的窯洞也改造成臥室和客廳兩部分,時尚的家用電器全部都有,有的人家覺得窯洞的頂部太高,還做了吊頂,一踏進這樣的窯洞,儼然和城裏的房子沒有兩樣。看到這些時尚的佈置,心裏總是空落落的。

窯洞,是一個時代在特有的環境下產物,有着獨特的居住價值和文化內涵。隨着經濟的發展,渭北高原上越來越多的窯洞被廢棄,挖掘的更少,年輕人跟着時代前進的步伐都奔波於城市,鄉村留守的老一輩也越來越少,挖窯洞、箍磚窯的方式和技術也越來越不被人知道,這是一種趨勢。

我的居住從依厚土挖掘的土窯洞到平地上箍成的磚窯,再到如今的樓房,居住方式一直見證着我的生活,窯洞裏那些點點滴滴都藏在心裏,留在記憶裏,永不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