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關於窯洞的作文

關於窯洞的作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1W 次

  關於窯洞的作文1

在祖國媽媽66歲華誕之季,我爸爸媽媽等人來到了陝西的延安。

關於窯洞的作文

我們下了飛機坐車往延安去。一路上我看到了一個很高的大樹大約有30米吧!我又看見了一隻受傷的小鳥它很可愛,它的眼睛一直看着我。我突然發現遠處山坡上有幾個小山洞,有一個人走了進去,山洞還有三扇窗戶和一個小門。我很奇怪,我心想不可能他就是陝北的特色建築窯洞?我去問媽媽:“媽媽!那是什麼?”我的手指輕輕的起來了指向小山洞。媽媽說:“我也不知道。”

我們到了延安棗園。我們聽解說員講:這裏是以前革命前輩住的地方。你們知不知道他們住的是什麼?是高大的別墅嗎?解說員說:“是一個像小山洞一樣的窯洞,”我們先來到周恩來總理的故居,解說員說:“這個就是窯洞。”我一看我猜對了我很快樂。

窯洞分三種第一種是土窯,第二種是石窯,第三種是磚窯。窯洞上面有一個天窗,門的兩邊都有兩扇窯洞。春節或有喜事的時候都會帖一些對聯和剪紙。天窗很精美,有方形的,有星星形的,有三角形的。一個院子,有3到5孔窯洞。一些樹圍繞着院子,好像他們保護着自己的孩子一樣。樹枝很尖,好像誰欺負了它的孩子它就扎誰。

窯洞裏面很寬敞。有人會問:“窯洞冬天會很冷嗎?”不會,因爲冬天可以在裏面燒竈,竈的下面有一個煙道,連接牀下竈臺。竈燒火時,暖氣就順着管道到了牀下,如果現在有人睡在牀上就會感到很溫暖。

窯洞是黃土高原的產物,它既節省土地,又經濟,是因地制宜的完美建築形式。

  關於窯洞的作文2

我的故鄉在隴東黃土高原,自父輩至上,都是居住在窯洞裏。我是生於窯洞,長於窯洞,對窯洞這種古老的居住形式有着特殊的感情,雖然家鄉的窯洞早已夷爲平地,但它在我的記憶裏還是那麼的清晰,回想起來窯洞總是我最美好最溫馨的家園。

樸素的黃土窯洞,它是我生命的搖籃,那裏有我快樂的記憶。窯洞這種居住是最經濟最實惠的形式,它的建築不需要一塊磚一片瓦,就是憑一身苦力氣,一擔土一擔土,用肩膀挑出來。經濟省錢,除門窗用木材,其他都是生土建築。

窯洞是黃土高原的產物,是樸實農民的象徵。在這裏,沉積了古老的黃土地深層文化,過去,一位農民辛勤勞作一生,最基本的願望就是修建幾孔窯洞。有了窯娶了妻纔算成了家立了業。男人在黃土地上刨挖,女人則在土窯洞裏操持家務、生兒育女。小小窯洞濃縮了黃土地的別樣風情。那裏面凝聚了農人們所有的喜怒哀樂。

到過黃土地。住過窯洞的人都知道,窯洞最適宜人類居住。其最大的優點是冬暖夏涼,四季如春。它依着厚厚的黃土,風吹不進,日曬不透,雨淋不溼,雪凍不着,無論是流火七月還是寒冬臘月,時刻都保存着一種恆溫,不熱不冷。尤其是夏冬兩季,再讓人舒適不過。夏天,農人們在酷熱的太陽下收割打碾,熱得像活剝了皮,下工了,走進窯洞,一股清新的涼爽趕緊把你全身兒裹住,讓你的每一根汗毛都感到舒適。晚上,燃一根白蒿草繩掛在門口,鐵將軍般地抵擋住前來侵襲的蚊子,將一天的勞累拓印在土炕光溜溜的草蓆上,全身的筋骨都感到舒坦。冬天,吹風了,下雪了,外面的天氣酷冷。當你走進窯洞,一股暖烘烘的氣息立刻會把你全身包圍,讓你真正產生回家的感覺。深深的一個冬季,地裏的農活兒幹完了,農人們會將土炕燒得熱熱的,包了厚厚的被子,抱頭大睡。曾有一位古人寫詩讚揚窯洞的妙處:“遠來君子到此莊,休笑土窯無廈房;雖然不是神仙洞,可愛冬暖夏天涼。”

我家的地坑塬是父親親手修建的,我那溫馨的家園,耗費父親半生心血。當改革給農村帶來發展的時候,我也在故鄉蓋了一座新莊子,一家人都高高興興喬遷新居時,固執的父親,怎麼也不肯搬走。在那陰雨濛濛的深秋,天不停的下着細雨,我動員姐姐做父親的工作,也無濟於事,就這樣一直堅持了兩月有餘,我和姐姐才連騙代哄,才把父親搬到新居。之後父親逢人便說:“我**蓋的房子還是沒我的窯洞好,冬暖夏涼,二八月不熱不涼。”窯洞村落的“田園風光”情趣,無不打上窯字這個特殊的印記

故鄉的窯洞,回想起來總是有那麼種濃濃的感情。不論現在的居住環境怎麼改變,出現在夢境中的總是那幾孔排列有序的土窯洞。那窯洞裏面有母親挑燈爲我們縫補衣服的身影,那窯洞留下了父親一生的汗水。那窯洞有我童年捉迷藏的足跡。那窯洞有我們姊妹的手足之情。

  關於窯洞的作文3

在現代大都市裏,越來越多的高樓大廈拔地而起,成爲城市美麗的風景。這些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不僅外飾時尚雅觀,內飾亦越來越精美華麗,電梯、空調、冰箱、彩電、電腦等應有盡有,爲人們提供了諸多方便。隨着工業化進程的不斷加深,建築水平的不斷進步,那些直入雲霄的帶有地標性的摩天大樓更是層出不窮,變得越來越高,成爲城市繁華的象徵。而與此同時,具有中華民族傳統特色的質樸無華的建築則日漸式微,在大城市裏已不多見。每當我走在省府高樓林立、繁華嘈雜的街道上時,我總會想起外婆家那一排充溢着歡樂和笑聲的陝北窯洞。

在遙遠的北方,在黃土高原,有看不到頭的山巒。這些一望無垠的山巒,雖不及城市的高樓羣落那樣壯觀,可依然會讓人留戀,令人感慨萬千。放眼望去,在每座山巒的向陽處,幾乎都會有星星點點的民居坐落在山腰間。近觀其貌,方知陝北窯洞特色鮮明,大多一家一戶一個獨院,院內有石磨、石碾、石桌椅,有的還有水井,木質格窗上貼着各種各樣的剪紙,稱之爲窗花。每戶都有圍牆,牆內是院子,牆外就是莊稼地,種植各種農作物和花草樹木,處處允滿農家氣息。直到現在,那裏的人們仍然喜歡住在窯洞裏。

陝北窯洞,是中國北方黃土高原上最原始的民居樣式,祖先們就是在類似的土窯洞中生存和繁衍的。***主席也曾在陝北窯洞中居住過十三個春秋,在那裏運籌帷幄,指揮人民軍隊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陝北窯洞雖然質樸無華,不像大城市的樓房那般富麗堂皇,但我還是很喜歡它。尤其是外婆家的那排土窯洞,更是令我神往和留戀。

外婆家的窯洞,坐落在陝北米脂縣龍鎮鄉靠近公路的一座大山上,一排四孔,兩孔住人,兩孔儲糧和堆放雜物。住人的那兩孔窯連成一體,分前窯和後窯,前窯的正門向外開着,後窯沒有正門,只在側面居中開了一個洞口,從前窯的正門進去,穿過那個側門洞才能進到後窯,很是別緻。最具特色的是窯洞的窗戶,它不像城市裏那些樓房的窗戶,全是玻璃的,而在造型別致、煞是好看的木質窗櫺上糊了一層薄薄的麻紙,看似弱不禁風,實則環保耐用。窗櫺格子也貼着幾朵剪紙窗花,使窯洞頓時有了生活韻味。進了門,前窯右側靠牆放置一隻很高的大木櫃,有四五層,裏面放一些農家人織手工常用的`物件和生活必備品。再靠裏邊是用石材砌成的鋥光瓦亮的大鍋臺,高度只及人腰,與最裏面的大土炕連在一起。炕上面鋪了一層蘆葦蓆子和幾塊羊毛氈,每盤炕能睡四五個人。窯洞內的設施極其簡陋,唯一的電器就是一個掛在窯頂的電燈泡,沒有空調,也沒有冰箱。陝北農民的生活就是這麼簡單純樸,有一個能照亮全家的電燈就已經很滿足了。

現如今,外婆一家人已搬到榆林城裏住上了樓房,可我卻高興不起來,因爲兒時在窯洞生活的美好回憶實在令我無法忘懷。每次過春節去外婆家,表哥表姐總要領我去爬山。有些山沒有路,一眼望去淨是梯田,小小的我當時還沒有一階梯田的一半高,在我無法爬上梯田時,都是表哥表姐把我一次又一次舉上去的。當我最終爬上山頂俯視那些起伏不平的山巒和縱橫交錯的溝壑時,心裏總有一種難以言表的快感和自豪。下山時,可以直坐在黃土斜坡上像滑滑梯似的順勢而下,毫不費力,要多爽就有多爽!回到家裏,渾身是土,家裏人不停地責怪:“這娃娃太不省心了,整天把衣服搞得這麼髒,真不像話!”不管大人斥責也好,埋怨也好,可我總不在乎,山野裏無拘無束的那股興奮勁兒久久不能散去。到了晚上,大人們在桌前打牌,我們幾個表兄弟則在大土炕上抖開被子玩起“包餃子:’遊戲。大的“欺負”小的,用被子把小的蓋住,就像包餃子似的,不讓小的出來。大孩常常玩得滿頭大汗,見小的掙扎不開包裹而“幸災樂禍”;被包進被子的小孩兒也不哭不鬧,一旦掙脫包裹鑽出被子便縱情大笑,像打仗突圍似的,異常開心。就這樣,我們往往玩得昏天黑地,樂不可支。那種在窯洞裏滿家歡喜、無拘無束、其樂融融的生活情景,是住在城市高樓大廈裏的孩子們無論如何體會不到的。

都市裏霓虹閃爍、富麗堂皇的高樓大廈雖然也令人陶醉,可大山裏那排充滿歡聲笑語和樸實無華的土窯洞卻更讓我魂牽夢縈。它比城裏的高樓大廈更低碳環保,更節約能源,不用電梯,不用空調,且冬暖夏涼,更接近自然,更有益於人的身心健康。在我心中,窯洞是很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