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關於故鄉記憶的散文

關於故鄉記憶的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8W 次

  故鄉記憶的散文

我的故鄉是一個偏僻的小村莊,它位於渭北高原上,三面環溝,北邊依山。在那裏,我度過了人生最初的十九年光陰,故鄉的山水草木,風土人情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記憶。

關於故鄉記憶的散文

它沒有別致的風景,也沒有沃野良田,儘管黝黑瘦弱的村民最不吝嗇苦力,卻總無法感動上蒼,靠天吃飯,十年九旱,主要農作物小麥,若遇風調雨順,畝產三四百斤就是不錯的收成,若遇旱年,收成銳減,村民們望着毒辣辣的太陽,飽受饑荒的老年人,就會大發又是一個民國十八年的感慨,幾乎在每年的二三月間,總會有捱餓的人家。道路又不暢通,通往縣城的直線距離不過十里,卻得走下東溝,沿溝底崎嶇小道向南而行,再爬上一段長長的陡坡。晴好日子,人行尚且艱難,若遇雨雪天,道路泥濘,坡滑溝深,人們便幾乎無法通行了。

改革初期,商海如潮,村中也僅有幾戶人家進城做了生意人,而對於絕大多數人家,終歸故土難離,打發日常花銷的,無外乎在農閒時節,出門給人下苦力,鑽煤窟,再大的開支,便要糶糧食,拉饑荒。餵養的生豬,出產不多的農副產品柿餅,綠豆等,也因交通不便賣不了好價錢,我看慣了村民那蕩除不盡愁雲的臉,聽夠了村民那悲哀無奈的嘆息,當我在北方那段艱苦的求學歲月裏,身處繁華都市,常爲自己的窮和家鄉的窮而傷心落淚呢!

故鄉難道沒有解決灌溉的條件,沒有求得道路暢通的辦法嗎?答案是否定的。

在東邊的溝底,有條河流,在大興水利的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期,村民受多方支持,終於將河水引到了源上,在距溝緣約一千米處,挖了一個大池子,抽上的水注入到池子裏,便宣告一級站的峻工。二級站便以池子爲源頭開始籌建了,當二級站在緊鑼密籌建時,農村發生了深刻變革,兩任村長下來,二級站不僅沒影,連一級站也沒了蹤影:變壓器賣掉了,泵賣掉了,電源線賣掉了,電杆賣掉了,最後水管也被掘出賣掉了,這是怎樣的短視和敗家子行爲!

也許領導有難處,但與家鄉一溝之隔的溝東人,卻在攔河築壩,先後峻工了二座抽水站,幾年下來,起點並不比我們高的溝東人,菜園遍佈,果園林立,庭院寬敞,門樓林立,農業機械比比皆是,每逢天旱,抽水站日夜轟嗚;而我們呢?菜園難覓,果園無蹤,莊稼淒涼,徜徉村中,陳莊舊院,柵欄門戶,殘垣斷壁滿目皆是,少有的幾戶門樓,也因年久失修,早已破爛不堪,綠苔縱橫了,這就是我的故鄉啊!我的心又怎能不變得憤懣和悲哀呢!

然而,故鄉的人們是勤勞的,始於上世紀六十年代的一項大型水利工程,也流下了這塊土地上人們十三年的血汗,而今,當旱象愈演愈烈。村民們望水若渴時,水早爲上游所截流而沒了蹤跡,而當淫雨霏霏,村民們直咒老天爺有眼無珠時,水卻從渠中洶涌而來,土地道路被衝的千瘡百孔,甚或牆倒屋塌,我的故鄉成了名副其實的泄洪場。

也就是在這塊土地上,昔沒有名門望族,今沒有達人顯貴,卻遺有古樸善良的民風。每遇紅白喜事,建莊修院,村民便會前來幫忙,否則會倍覺內疚而深感失禮。那家要有個三災二難,婆媳妯娌們或拿幾個白饃,幾張白餅,幾顆糖果,幾斤水果,或高級些,買瓶罐頭,買袋奶粉去探望,盡了人情送了溫暖。八十年代初,我高考名落孫山,在悲苦的日子裏,得到了村民極大的.安慰。我該是多麼的感激啊!特別是張大伯,我家的鄰居,一個沒有文化的老頭,陪我至半夜時辰,叭嗒叭嗒的抽着旱菸,將體貼安慰送到了我的心坎上,他沒有華麗的言辭,卻給我帶來了春天般的溫暖,使我能一掃沮喪,精神抖擻地力求一博。我深深地愛着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們,當我遠離故鄉,身感孤獨和寂寞時,總會想到他們,進而增添奮鬥的勇氣。

然而,我終歸無法忘記那種淒涼,當我有了穩定的工作,有了自己的小家庭時,回鄉的日子拉的越來越遠,在鄉的日子縮的越來越短了,特別是近幾年,我幾乎陌生了故鄉,僅僅在憶及時才覺得揪心。故鄉啊,您是我心中永遠的痛。

但我又怎能了結我的故鄉情結呢?近幾年,借村村通工程通了路,借引水工程打了機井,解決了村民的飲水問題,灌溉在局部也有解決,但城市化的進程不可遏止,隨着時間的推移,故鄉遲早會成爲記憶,但願生活在當世的人們能有一個開心的日子。寫到這裏,看着外面天際間的一輪圓月,我擱下筆,望着明白,深深地爲故鄉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