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三年級作文 > 助人爲樂小學三年級作文5篇

助人爲樂小學三年級作文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8W 次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助人爲樂小學三年級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助人爲樂小學三年級作文5篇

助人爲樂小學三年級作文1

我每一天都生活在快樂的世界裏,因爲我幫忙了別人,別人高興,我也高興。生活中有很多值多幫忙的事,例如:扶老奶奶過馬路,當別人對我說謝謝時,我覺得我很快樂。如果在我需要幫忙時,別人幫忙了我,我快樂了,別人也會快樂。

記得那天下午,陽光燦爛,正然而曬被子的好時節。隔壁那幢樓的阿姨端出兩把椅子,然後又拿一牀被子,把它放在椅子上,誰看了都明白,阿姨正在曬被子。因爲當時我在外面玩耍,所以阿姨對我說:“你然而隔壁那幢樓的小女孩吧,我要去拜訪遠方親戚,你能幫我照看一下被子嗎?我幾個小時後就回來。”“助人爲快樂之本嘛。”我點點頭說。“交給我吧。”因爲我和這位阿姨家的小妹妹經常在一齊玩,比較熟,所以說話的聲音不像然而剛認識的語氣。“真乖。”阿姨摸摸我的頭說。阿姨走後,我一邊和小夥伴玩耍,一邊看守者被子。

玩耍中,天色漸漸變暗,我想就應然而我玩得太過火,都忘記了時間,而這時我已餓得飢腸膔膔。回到了家中,我像一匹餓狼貪婪地吃着“肥羊”。吃過飯後,我看了看鐘表,我在外面玩的時間還沒超過一個小時。我又看了看天空,心裏想:“此刻還這麼早,爲什麼天這麼暗呀。”“譁”下雨了,我想我就應然而明白然而怎樣回事了。

這時,我想起了阿姨家的被子,順手拿上一把雨傘往外跑。幸好當時雨下得有點小,不然被子就溼光了。我用飛快的速度跑回家又拿來了一把雨傘。我先把被子遮了一下雨,再叫來兩位躺雨的小夥伴,讓他們幫忙把椅子搬進了單元門。我謝過小夥伴們後,獨自一個人等着阿姨回來。十分鐘過去了,二十分鐘過去了,一位巡邏警察讓我回家休息,不然容易感冒的,我沒有聽他的話,繼續等。三十分鐘過去了,正當我絕望的時候,阿姨最後出現了,她說:“對不起,讓你等了這麼久,這十元錢給你,讓你這麼辛苦。”我說:“我不能收,助人爲快樂之本嘛。”阿姨笑了,我也笑了。

助人爲樂小學三年級作文2

“助人爲樂”乃做人之本。在生活中,這然而不可缺少的,也然而我們務必做到的。

這天,我們乘公交車去水上公園玩。在車站,我看到了一對老夫婦在等車。好幾輛車過去了,老人上了車,又下來了。他們問着一輛一輛車的司機,但都不然而,車開走了。正在老人最無助的時候,從遠處跑來兩個七八歲的小孩兒,戴着黃帽子,上面繡着紅色的“助人爲樂標兵”。他們詢問老人要去哪兒。老人回答說:“我們要去陽光卡蒂爾看孫女,這怎樣不對呀?”“老奶奶,您坐反了,車站就應在對面,讓我們扶您們過去吧!”說着,他們便攙扶起了老人。老人笑着點了點頭。

過馬路時,他們左看右看,直到綠燈了才留意過去。他們把老人送到了車站,又陪老人一齊等車,還有聲有色地說笑話逗老人開心。就在這時,一輛865路車開來了。他們將老人送上車,幫他們投了錢,又找到了座位。兩位老人連聲說謝謝。“沒事,不用謝。這然而我們就應做的。”之後,又請司機叔叔在下車時告訴兩位老人,並扶他們一下。司機叔叔笑笑盈盈的答應了。“爺爺奶奶再見。”整個車上都回響着他們稚嫩的聲音。說着,衝老人擺擺手,便下了車。目送着車子的遠去。旁邊的一位大媽問他們:“他們然而你們的爺爺奶奶嗎?”“不然而。”“你們叫什麼名字?然而哪個學校的?”兩個孩子笑而不答,迅速跑開了,因爲他們還要去幫忙更多需要幫忙的人……

大家紛紛向他們投去了讚賞的目光。我也深深地感到了自責,在我們的生活中需要幫忙的人比比皆然而,時而不時地發生在我們的身邊。許多時候我們卻視而不見,無動於衷,然而,古人云:不以惡小而爲之,不以善小而不爲。儘自我一點微薄之力,不算什麼。但對於需要幫忙的人,卻然而雪中送炭。我們要做一個道德高尚的人,助人爲樂,就要從小做起。

朋友們,伸出你我的雙手,共建和諧社會!

助人爲樂小學三年級作文3

這件事發生在去年的暑假裏。當時,我去滑冰。我從來沒滑過冰,但是我滑輪滑,滑的還不錯。可是我最後一次滑已是在一年前,已經不太熟練,但我相信我很快就會學會的。於是,我首先扒着欄杆,慢慢的往前挪。過了一會兒,我的速度快了一點兒,但還是得扶着欄杆,突然,一羣人圍繞着場邊衝了過來,“嘩嘩譁”地與我擦肩而過,呀!滑的真快!“哇!”我不由得感嘆道。但我也下定決心,一定要向他們滑得那麼快,那麼穩當。

我加緊練習,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終於可以滑了,但是還不是很穩,我就開始放心大膽的滑了。突然,一堆人向我這邊衝了過來,我招架不住這麼多人,沒站穩,摔倒了!“哎喲喂,痛死我啦……”我呻吟着。只見有位大哥哥從人羣裏出來了。“沒事吧?真是對不起!”他十分內疚的說着。“沒事。”我說。他趕緊把我扶起來,還嘟囔着:“對不起哦……”“沒關係,謝謝!”我趕緊回答。爲什麼當時我明知道有很多人把我撞倒了,卻只有他來幫助我呢?難道是被請出來的一個代表?不!是因爲他有一顆助人爲樂的心啊!所以我決定,我也要像他一樣,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我又經過反覆的練習,我已經可以滑的飛快,而且穩穩當當的了。我也開始跟着人羣繞場飛馳了!我們在場的左側,突然我看見了一個小女孩,她在中間那塊地區滑冰,一不小心滑了一跤,我立刻衝出人羣,滑到了她的身旁,把她扶起來,我說:“沒事吧,疼不疼啊?”“沒事,謝謝……”她回答。雖然小女孩不是我撞倒的,但我仍然去幫助她,是因爲我知道助人爲樂是快樂的。

後來,我也經常幫助別人:同學沒帶筆我會借一隻、有同學題不會做我也會告訴他、扶老人過馬路……

我是助人爲樂的好少年!我一定會繼續保持良好的習慣,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助人爲樂小學三年級作文4

我,一個普通家庭裏的女孩;我,一個普通的中國人;我,有着自己的夢想……我,一個以幫助他人爲自己的快樂之源的人。我,要像一棵堅強的草"小草那樣,不畏辛苦,儘自己的一份力量去幫助別人。

助人爲樂?“樂善好施,助人爲樂,是中國人民的傳統美德。”蔣中年的《青年守則》中這樣寫道:“助人爲快樂之本。”……好多名言中都是這樣或那樣寫道:最好的滿足就是個別人以滿足。——拉布呂耶爾;對人來說,最大的快樂,最大的幸福是把自己的精神力量奉獻給他人。——蘇霍姆林斯基……

這些名言,充滿在我的腦子裏,爲的是讓“助人爲樂”傳承。

有一天,我剛回到我的小區裏,突然看見李大爺拿着一個掃帚在小區的道路上全神貫注地掃地;我問了問她是不是在這裏當清潔工,她說不是,我疑惑地對她說:“那您爲什麼要這裏掃地呢?”李大爺答道:“因爲這裏的清潔工生病了,所以我來頂替他”。說完,李大爺就這繼續掃地。我說:“我不打擾您在這掃地了,再見!”李大爺回答說:“再見!”我回到家後,看了一會兒書,媽媽說:“家裏沒鹽了,你幫我去外面的小賣部買包鹽。”我拿着錢剛出大門口,就看見那個清潔工大叔拿着錢給李大爺,但李大爺不要,兩個人拿着錢在門口互相推讓,我不知道爲什麼李大爺不收這錢,我想着想着,那位大叔突然說:“你幫我掃了一天地,收了這錢沒關係的。”李大爺回答:“不用,不用,小事一樁!”那位大叔仍然堅持要李大爺收下錢,李大爺說不過那位大叔,就把錢收下了。

我來到了小賣部,買了一包鹽,就往回家的路上走。走着走着,又看見了李大爺,她小心翼翼地把一些錢放到了那位大叔家的信箱。我覺得很奇怪,爲什麼李大爺收下了錢還要把錢還給那位大叔呢?我好奇地走過去問李大爺:“您爲什麼把錢給那位大叔家呢?”李大爺說:“那位大叔生病了沒人照顧,他的工資又那麼低,兒女也去了外地打工,每年纔回來兩三次,再加上家裏還有一個孫子要他養。更何況幫人是應該的,我怎麼能收他的錢呢?”李大爺這種高尚的品德太讓人感動了,所以,我要努力向她學習,做一個樂於幫助別人的好人!下去,幫助別人,同時又快樂自己。

助人爲樂小學三年級作文5

忙裏偷閒的假日午後,慵懶地拿着電視遙控器亂轉電視發出一閃一閃刺眼亮光的我,不經意地看到了某新聞臺的播報後,改變了一直以來“人在福中不知福”的想法。

映入眼簾的,是一個瘦骨嶙峋、飢餓難耐的小男孩。他的身材矮小、面容畏懼,看着來採訪的記者等人無語。而他的'身後,三坪大小的空間裏是收集成堆等着送去資源回收的紙箱和塑料瓶,雜亂的空間還得擠上小男孩的祖父母、生病的母親和幼小的一對雙胞胎妹妹。男孩的父親在一場意外中早逝,沒有留下一點財產,男孩的母親又需要龐大的醫療費用來治病,加上妹妹的奶粉、尿布錢等,所有的家計只能由男孩一個人扛着。肩膀上的重擔使他必須比同年齡的小孩成熟,每天只能早起把瑣碎的打掃洗衣等家事完成,放學後還必須去提着菜籃去市場買菜,不忘跟老闆殺價;回家後還得煮飯、照料全家,最後再和祖母把收集的紙箱等拿去回收場,每個月掙到的錢加上補助不到幾千塊……這畫面每一幕都讓人心疼、鼻酸,爲了不讓眼淚如流水般傾注而下,我擡起頭閉上眼,靜靜地反省着……

世上有如此大的貧富差距,有如此多的小孩有一餐沒一餐的過着,戰亂、疾病使天真無辜的他們生不如死,那豐衣足食的我們又何嘗不珍惜自己擁有的?又何嘗不把自己的愛和身邊的資源分享出去?貪婪矇蔽了我們的雙眼;傲慢使我們不對可憐的人伸出援手!世風日下,會不顧一切地把跌倒的陌生人伏起的人少之又少,但就是有如此善良之人存在,世界纔不至於變得冷漠無情。而“助人爲快樂之本”這句話不是我們常掛在嘴邊的嗎?光說不做是什麼也改變不了的。幫助別人,會得到意想不到的快樂,充實自己的生命,得到的成就感更是無比龐大!從現在開始吧!噹噹志願者、捐點錢、改變自己的生活態度,從最微小的地方開始做起,愛惜自己身邊的人事物,幫助需要幫助的人……這些都是現在的我能做到的!

話不多說,我立即起身,開始實行我的“日行多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