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六年級作文 > 精選六年級包糉子作文彙編五篇

精選六年級包糉子作文彙編五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9W 次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爲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六年級包糉子作文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六年級包糉子作文彙編五篇

六年級包糉子作文 篇1

端午節,我夢寐以求的日子,因爲奶奶答應了我要教我包糉子,所以,這天對我的意義自然與衆不同。

早上起來,梳洗完畢後,餓得飢腸轆轆的我跑到餐廳,只見餐桌上擺着的並不是豐盛的早餐,而是糯米、長長的葉子,一些五顏六色的肉、菜混攪得餡。我立刻氣的火冒三丈。我跑到廚房氣勢洶洶地問奶奶:“奶奶,今天誰來家裏做客呀?還是什麼特別的日子?怎麼不做飯,難道就吃這些葉子”“傻丫頭,今天是端午節。”“呀!我怎麼忘了?”“走吧!傻丫頭,全家總動員!”“幹什麼去?”“包糉子唄!”我歡呼起來,我既不懂包糉子的技巧,也不懂該怎麼做,但小女子一言既出八馬難追,外加9個香爐——一言九鼎,只好硬着頭皮去蠻幹。

奶奶把糯米蒸熟了,也把五花肉也蒸熟了,便一把手一把手地包起來,我雖然也裝的有模有樣,可還是逃不過奶奶的火眼金睛,“傻丫頭,不懂了吧?我來教你,先把葉子重疊,分開一點,再把糯米拿來放在手心,然後……”雖然聽得迷迷糊糊的,但還是聽懂了,便有模有樣地做起來,過了一會兒,一個橫七豎八的小糉子就誕生了,雖然模樣看起來很不樂觀,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注重的還是內在美。接着,我又做了幾個,一個比一個好,一個比一個大。“再見了,我的.糉子。”還沒說完,它們就被奶奶送入了蒸籠裏。

“哇!好香啊!”吃自己親手包的糉子,心裏別有一番滋味呀!

六年級包糉子作文 篇2

今天中午我們的飯碗中多了一道特別的點心——糉子,這糉子是迎接端午,我們年級組織學包的,我包的糉子在別的同學碗裏。

其實包糉子是一門技術活。首先要準備蘆葦葉、糯米、紅棗和棉線。首先把蘆葦用開水燙一下,這樣就不容易破裂。把葉子擺好三片,從中間折成螺狀,用勺子盛一些米進去,再放一個大大的紅棗,接着再次倒米蓋住紅棗。完成後把卷在後面的葉子往前一折,蓋住螺形口,把長出來的葉子向右折一下,用棉線紮緊。爲了更牢固,用嘴咬住,另一端就好操作了,我多繞了幾圈,線繩縱橫交錯地五花大綁在那個可憐的小糉子上。說得容易,做起來就不一樣了,在包的過程中,我遇到了挫折。

我把葉子從中間捲成螺形,但是螺形不好看,於是又重捲了幾次,終於好看了,可是剛要倒入米的時候,發現蘆葉上破了一條縫,我換了一片,卷一下,又有一片葉子裂了一條縫,我無可奈何,等換了四片葉子後,才勉強捲成了一個螺形,灌入米,放入棗包好,線繩紮好。才紮好,發現葉子又裂開,我花了九牛二虎之力,包了個開口糉子。我嘆了口氣,氣憤地將米和棗從縫中擠出來,說:“這真是個糉子開口錢包”!

還有一次,包的時候還算順利,可到了後面扎線的時候,這糉子原來應是錐形的糉子,變成了平面三角形,被我壓扁了,搞得我哭笑不得。

我們這次包的糉子還要送給周圍幫助過我們的人,爲了讓每一位老師、護學的警察、孤獨的老人……都能吃到,我包了十幾個。其中有幾個是我獨創的袖珍型糉子:用一片葉子包成的,因爲蜜棗太大了,只能改成赤豆做包心了。

品嚐着同學們的糉子,覺得自己動手包的糉子比媽媽、奶奶包的都好吃一百倍,這是我永遠忘不掉的美好的記憶。

六年級包糉子作文 篇3

我的家鄉有在端午節包糉子的習俗。我家每年都包糉子。媽媽包的糉子是最好吃的。端午節快到了,媽媽又開始包糉子了。

媽媽讓我幫她準備糉葉、糯米和豬肉。媽媽先將三片糉葉疊在手上,攤開,接着放一大勺糯米在糉葉上,稍稍攤開一下,然後放一塊大約足有10釐米長的豬肉在糯米上,然後又放一勺糯米攤開蓋住了豬肉。接下來就是最後一步——包成糉子。媽媽將糉葉一片一片小心翼翼的包成糉子,隨手拿起一條繩子捆起來,別以爲看起來簡單,其實做起來卻是十分難。

媽媽將包好的糉子放入鍋中煮,熱氣沸騰,還有一股糉子香味,這不,我和媽媽的身邊多出了一隻大饞貓——爸爸。

媽媽把煮好的糉子放在桌子上,我和爸爸各拿其起一對筷子。我夾起一個糉子放入嘴中,嗯!極品呀!香噴噴的糯米在我的脣間遊動,再咬一口,豬肉的香味若隱若現,讓我久久回味:糯米的醇香,使我如癡如醉;豬肉的肉香味,使我不能自拔。嚥下肚去,那股香味還在我的脣齒間盪漾。我彷彿置身於糉子國,大街小巷全是糉子,裏面包着糯米和豬肉,香氣瀰漫,我都有點捨不得一下子吞入腹中了

現在糉子的口味越來越多,有臘肉、豆沙、蟹肉……。每到端午節,超市裏、商場裏都擺滿了各種包裝精美、各種口味的糉子。可我最愛的還是媽媽包的糉子。

六年級包糉子作文 篇4

“未食五月糉,寒衣不敢送”這句民諺告訴我們五月初五以後,天氣漸熱,纔可以放起厚衣服。這句諺語也讓我想起我們這個星期一,作文老師爲了讓我們更加深入瞭解端午節,舉行了社會綜合實踐了——“包糉子活動”。

陳老師跟我們講述了許多關於端午節的知識和習俗。比如:端午節的名稱有20多個:端五節、端陽節、重五節、重午節、女兒節、浴蘭節等。據說五月初五那天,愛國詩人屈原抱石跳汨羅江自殺,百姓們爲了魚蝦不吃屈原的屍體,就往江裏投煮熟的米飯糰、雞蛋、鴨蛋,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現在我們端午節包糉子的習俗。

還有古時候人們認爲在五月初五毒——蛇、蜈蚣、蠍子、蟾蜍和壁虎等有毒的動物出來咬人。於是家家喝雄黃酒,門口插艾草,菖蒲來驅趕妖魔,毒物等。人們還迷信地認爲那天是“惡日”,生出來的小孩不能養活。否則男孩長大害父親,女孩長大害母親。那天還不能蓋房子,否則家裏人都成禿子等。

陳老師繪聲繪色地講完這些傳說之後,就教我們包糉子。

只見老師把糉葉的圓頭往裏一卷,呈現出一個沙漏的模樣,把糯米放到裏面裝滿後,便用糉葉尖頭部分蓋住,最後用繩子繞緊打一個結,就這樣一個糉子很輕鬆地包好了。我迫不及待地拿起糉葉,照老師的樣子,把米裝進去。可不料,糉葉竟被我給捏爛了,我只好把米倒掉,重新再做一個。我又拿起了一片糉葉,與之前相比我小心多了。我把米小心翼翼地放進去,正準備扎繩子,糉子竟散了。我不由一股怒氣涌上心頭,乾脆扔下糉葉,坐在椅子上看她們包。這時,我看到我旁邊的女孩也是不停地失敗,但卻沒有像我一樣不包了,她一直還在努力地包着。我開始問自己:“爲什麼你不能像她那樣,堅持不懈?爲什麼非要放棄?爲什麼……”我又拿起糉葉,雖然還是失敗,但我沒有放棄,一次又一次地嘗試着!真是“工夫不負有心人”,在我的努力下終於包好了一個,我心裏高興的比吃蜜還甜!

後來,陳老師又讓我們記住中國四大傳統節日: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她說,這些是我們漢民族的傳統文化之根。

整個下午,我雖然只包了一個糉子,但我深切地體會到:成功的喜悅中往往包涵了太多太多失敗的苦澀!

六年級包糉子作文 篇5

傳統節日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糉子,飲雄黃酒,遊百病,佩香囊傳統節日端午節的第一個意義就是紀念歷史上偉大的民族詩人屈原。屈原,名平,是戰國時代的楚國人,生於楚威王五年夏曆正月初七,或謂生於楚宣王二十七年,卒於楚襄王九年。

傳統節日端午節的第二個意義是伍子胥的忌辰。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爲楚王所殺,後來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助吳伐楚,五戰而入楚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屍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吳王闔廬死後,其子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子胥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大宰,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賜子胥寶劍,子胥以此死。子胥本爲忠良,視死如歸,在死前對鄰舍人說:“我死後,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屍體裝在皮革裏於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傳統節日端午節亦爲紀念伍子胥之日。

昨天,我和姐姐去超市買糯米蜜棗和蘆葦葉子,準備回家包糉子。傳統節日端午節當天,媽媽一邊給我聽寫生字一邊包糉子,姐姐也參與了包糉子。姐姐包的糉子造型非常好看,媽媽包的可就差遠。

剛包了一回兒,我姐姐突發奇想,要往糉子裏包火腿和海苔,然後姐姐專職包火腿餡糉子,媽媽包花生綠豆葡萄乾餡的糉子。姐姐包了十多個,媽媽包了十多個,她倆互不相讓。

閒話就說到這裏,下面我們開始吃糉子,媽媽還做了很多菜和魚湯。我吃的第一個糉子是海苔餡的,這個傳統節日端午節我們過得非常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