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六年級作文 > 精選六年級包糉子作文五篇

精選六年級包糉子作文五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1W 次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可分爲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六年級包糉子作文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選六年級包糉子作文五篇

六年級包糉子作文 篇1

端午節,我期望的日子,因爲奶奶答應了我要教我包糉子,所以,這天對我的意義自然很不一樣。清晨起,梳洗完畢後,我跑到餐廳,只見餐桌上擺着的並不是豐盛的早餐,而是糯米、長長的葉子,一些肉、菜混攪得餡。我立刻氣的火冒三丈。我跑到廚房問奶奶:“奶奶,今天誰來家裏做客呀?還是什麼特別的日子?怎麼不做飯,就吃這些葉子嗎?”“今天是端午節。”“呀!我怎麼忘了?”“走吧!全家總動員!”“幹什麼去?”“包糉子!”我歡呼起來,我既不懂包糉子的技巧,也不懂該怎麼做只好不會裝會。

奶奶把糯米蒸熟了,也把五花肉也蒸熟了,便一把手地包起來,我雖然也裝的有模有樣,可還是逃不過奶奶的眼睛,“不懂了吧?我來教你,先把葉子重疊,分開一點,再把糯米拿來放在手心,然後……”我聽懂了,便做起來,過了一會兒,一個小糉子就誕生了,雖然模樣看起來很不樂觀,可看的還是味道好。接着,我又做了幾個,一個比一個好。沒一會,它們被奶奶送入了蒸籠裏。

“哇!真好吃!”吃自己親手包的糉子,真開心呀!

六年級包糉子作文 篇2

“未食五月糉,寒衣不敢送”這句民諺告訴我們五月初五以後,天氣漸熱,纔可以放起厚衣服。這句諺語也讓我想起我們這個星期一,作文老師爲了讓我們更加深入瞭解端午節,舉行了社會綜合實踐了——“包糉子活動”。

陳老師跟我們講述了許多關於端午節的知識和習俗。比如:端午節的名稱有20多個:端五節、端陽節、重五節、重午節、女兒節、浴蘭節等。據說五月初五那天,愛國詩人屈原抱石跳汨羅江自殺,百姓們爲了魚蝦不吃屈原的屍體,就往江裏投煮熟的米飯糰、雞蛋、鴨蛋,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現在我們端午節包糉子的習俗。

還有古時候人們認爲在五月初五毒——蛇、蜈蚣、蠍子、蟾蜍和壁虎等有毒的動物出來咬人。於是家家喝雄黃酒,門口插艾草,菖蒲來驅趕妖魔,毒物等。人們還迷信地認爲那天是“惡日”,生出來的小孩不能養活。否則男孩長大害父親,女孩長大害母親。那天還不能蓋房子,否則家裏人都成禿子等。

陳老師繪聲繪色地講完這些傳說之後,就教我們包糉子。

只見老師把糉葉的圓頭往裏一卷,呈現出一個沙漏的模樣,把糯米放到裏面裝滿後,便用糉葉尖頭部分蓋住,最後用繩子繞緊打一個結,就這樣一個糉子很輕鬆地包好了。我迫不及待地拿起糉葉,照老師的樣子,把米裝進去。可不料,糉葉竟被我給捏爛了,我只好把米倒掉,重新再做一個。我又拿起了一片糉葉,與之前相比我小心多了。我把米小心翼翼地放進去,正準備扎繩子,糉子竟散了。我不由一股怒氣涌上心頭,乾脆扔下糉葉,坐在椅子上看她們包。這時,我看到我旁邊的女孩也是不停地失敗,但卻沒有像我一樣不包了,她一直還在努力地包着。我開始問自己:“爲什麼你不能像她那樣,堅持不懈?爲什麼非要放棄?爲什麼……”我又拿起糉葉,雖然還是失敗,但我沒有放棄,一次又一次地嘗試着!真是“工夫不負有心人”,在我的努力下終於包好了一個,我心裏高興的'比吃蜜還甜!

後來,陳老師又讓我們記住中國四大傳統節日: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她說,這些是我們漢民族的傳統文化之根。

整個下午,我雖然只包了一個糉子,但我深切地體會到:成功的喜悅中往往包涵了太多太多失敗的苦澀!

六年級包糉子作文 篇3

星期六下午,陽光明媚,小羅來找我玩耍。可我們一時間竟然怎麼也想不到該玩點什麼。猶豫不決的時候,我突然腦子裏一亮,對了,不如我們就用乾枯的樹葉包“糉子”吧!

我們很快來到了家門口的幾棵大樹下,首先進行分工,由小羅負責摘樹葉,而我則負責摘一些“糉子”裏面包的東西。開始包“糉子”了,因爲小羅不會,所以由我來教她。我們好像就是一面鏡子,動作一模一樣,我先拿一片樹葉,往裏面放一些小花、小草,然後把樹葉輕輕地折一下,樹葉很快就變成了正方形。再用剪刀的一頭把樹葉扎一個小洞,把葉柄放進小洞裏,像縫衣服一樣,之後再從下面拿出來,小心翼翼地往上面倒一些亮亮的粉,樹葉糉子就大功告成了。

小羅看見我的“糉子”做好了,非常羨慕,便用她那可愛的眼神看着我,我自豪地對小羅說:“來,我教你吧!”經過我的不斷努力,終於把小羅教會了。看着小羅滿臉微笑欣賞着自己的勞動成果,無比的高興的樣子,我自己心裏也像吃了蜜一樣的甜。

之後,我們又做了十幾個,做的一個比一個好,一個比一個精緻。我們這也算是在幫助那棵大樹了吧!既幫助大樹把枯葉除去,又給自己增加了很多樂趣,這可真是無比神奇的樹葉啊!

六年級包糉子作文 篇4

又到了傳統節日端午節。每當這個時候,我就想起傳統節日端午節的糉子。

傳統節日端午節前幾天,媽媽就從市場上買來包糉子的糉葉、糯米、綠豆等,到傳統節日端午節那天,就把它們拿出來,用水浸溼,洗乾淨,然後開始包糉子。她拿起一些糉葉,疊成開列一排,隨後一層糯米、一層綠豆、一粒豬肉,最後加上一層糯米把綠豆和豬肉包在中間,再把疊好的糉葉,壓緊,按平,摺疊,最後用線捆住,就這樣一個糉子在她們的手上包好了。

糉子包完後,她就把糉子放進鍋裏,加上合適的水,讓它蒸煮。大約煮到兩個小時吧,廚房裏飄散出一股糉子的清香,深深地聞一口,沁透心脾。這時,饞嘴的我就迫不及待地讓媽媽從鍋裏抓起一條糉子,不管它炙熱燙手,就解開線團,送進嘴裏,用牙齒咬一口,滾燙的糉子,有時弄得我牙齒根,舌頭嘴上頓時起滿了大大小小的泡泡,儘管這樣我還是不肯吐出來,味道好極啦。

聽大人們說,傳統節日端午節這天有一個古老的故事。據史料記載,春秋時期楚國的大詩人屈原因仗義直言遭革職放逐。眼見國破家亡,流離失所,屈原是有心報國而無力迴天,憤然之下,於五月初五,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傳說屈原死後,紛紛擁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的還拿出食物丟進江裏,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因此,在以後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糉子等的風俗,以此來紀念屈原。時過境遷,人事物非,可傳統節日端午節一直流傳至今,成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和文化。

六年級包糉子作文 篇5

桂子開花,十里飄香,糉子成熟十里米香,親手包糉子!

下午我從英語班回來,一進門,一陣陣米香從廚房向我撲來,我似乎飄起來了,我慢慢地走進廚房,一進廚房門,只聽一聲喊:“哲哲,回來了!”我擡頭一看,頓時目瞪口呆,只見老媽手疾眼快,一分鐘就包了兩三個,我忽然想起了老師佈置的作業,便大聲說:“媽媽,讓我也包幾個糉子吧!”不行,起初媽媽堅決反對,但是在我的軟磨硬泡下,媽媽只好讓我試包幾個。

起初,我精神抖擻,拿着糉子葉開始包,可才包了兩個,就已經無精打采了,當我再拿下一個糉子葉的時候,媽媽按住了我的手,用有點請求的口吻說:“你別包了,去玩吧!”我低頭一看,頓時傻了眼,那兩個糉子哪像完好的糉子,簡直就像漏網之魚!一個個都咧嘴笑着,露出白白的米粒!另外一個則更誇張,一個糉子葉那麼大,可我只填了一丁點米,連蜜棗都沒有塞進去!

開始下鍋了,首先煮了十幾分鍾,又悶了半個小時,剛一開鍋,我馬上目瞪口呆,石化在一旁,好一會兒才緩過神來,我包的糉子只剩下了個糉子葉,餡都流到鍋裏了!

從包糉子這件事中,讓我懂得了天才是要付出1%的智慧與99%的汗水,功夫是一步一步練成的,就如媽媽包糉子手疾眼快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