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考作文 > 高考作文彙編9篇

高考作文彙編9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1W 次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高考作文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高考作文彙編9篇

高考作文 篇1

一、指向現實的意識

20xx年高考結束後,很多專家、學者對全國各地的作文題目進行了點評,使用詞彙最多是“現實(時代)、開放、思辨”,而“現實與生活”又是三者中使用頻率最高的。李澤淳、郝繼東點評遼寧卷“作文材料內涵貼近現實,具有理論深度和實踐意義”;胡廑點評浙江卷“題目與生活實際關聯,讓考生有話說”;史紹典點評湖北卷“湖北今年的高考作文題比較接地氣,述說的都是普通人的普通事兒”;厲行威點評湖南卷“散發着時代氣息”;唐建新點評廣東卷“嵌入時代烙印,引向生活感悟”……。(參見《語文學習》20xx年7—8期)可見,指向現實,考查學生對現實生活的體驗與認識,引導學生關注時代、思考生活已經成了所有高考作文出題人的共識,也被很多語文專家、學者所認可,所接受。這種現實指向性,一方面是高中語文新課程改革理念的重要體現,《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中多處提到語文應“加強與社會發展、科技進步的聯繫”,應“貼近時代、貼近社會、貼近學生實際”,特別是在表達與交流上要求學生“學會多角度地觀察生活,豐富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對自然、社會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另一方面則是時代與國家對現代學生的要求與期待,“作爲當代高中生和未來的國家公民,理應直面社會,直麪人生,對社會現象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斷,而不應死啃書本,作文中只會拿幾個古人說事,套話連篇。”一個合格的高中畢業生應該關注現實生活,應該思考時代困境,將思維的觸角伸向廣闊、豐富而多彩的生活。

其實,高考材料作文除了有很強的現實指向性,打上了鮮明的時代印記之外,還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和普遍的引導性。很多高考作文的材料都是從萬千社會現象與事件中選取的,題目的設計都是經過反覆的考量和精心的思考的,可謂慎之又慎,斟酌之後再斟酌,材料背後反映的肯定是現代社會或者現代人普遍面臨的問題或經歷的事情。另外,高考作文還有很強的引導性,高考作文指揮棒,引領了以後作文寫作與研究的方向,更引導人們去關注社會、關注生活,共同思考人類的生存困境或人生的意義與價值。如張開老師所說:這些新材料作文都有一個鮮明的指向性:現實、現代,“引導考生積極關注現實、關注社會,關注自身,具有良好的導向意義。”正是因爲高考作文的指向性、針對性、指導性,所以學生在寫作新材料作文時就一定要有聯繫現實的意識,不僅就事論事,就材料談材料,還要把材料放在宏

大的社會背景中去關照,去透視,放在歷史與現代的座標中去分析、把握,從而找到材料與現實生活的結合點、契合點,把握材料的現實指向,進而在寫作中有的放矢,層層深入,展開論述。

比如20xx年北京高考作文“老規矩”就是勾連了“傳統”與“現實”,本質上還是一個“傳統觀念在日新月異的現代生活應該如何被對待”的老話題,就是對現實的一個鮮活的反映,世易時移,很多“老規矩”被人們淡忘,引導人們重拾“老規矩”,重新關注傳統,思考傳統文化的現代化問題。再比如全國大綱卷作文題“農民工與醫藥費”,現實指向性就更明顯,反映了改革開放後,在人們普遍功利化、私利化、世俗化、缺乏信任的情況下,新聞當事人老王和醫院以及老闆之間的誠摯信任。互敬互愛的關係,有鮮明的時代意義和引領作用,在普遍缺乏底線,人情曰益淡漠的情況下,對社會“正能量”的弘揚,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友善、誠信、和諧、文明”等關鍵詞有極大的示範引領作用。江蘇卷“青春與不朽”的作文題則力圖引導學生直面現實,直面生命,永葆積極、樂觀、陽光的心態,張揚青春,一往無前,把握當下。

因此,指向現實的意識就是要求考生無論是在審讀材料時,還是圍繞材料寫作時都要心中有現實,心中有指向。只有這樣,纔能有很強的針對性,纔會語中要害,纔會寫得有深度,有思想,有高度。

二、基於材料的意識

新材料作文作爲一種新的作文命題形式,在出現之初就被賦予了一個新的任務,就是“糾弊”,糾話題作文、標題作文之弊,防宿構、防套作,因此新材料作文的寫作,有一個極其重要的意識就是基於材料的意識。這種意識可以分解爲三點,第一點是用材料的意識。材料作文區別於以往的話題作文、標題作文一個很大優點就是材料,正像福建師大教授潘新和所說:“對於議論寫作來說,可以說最重要的莫過於‘材料’,‘材料’是決定議論質量的客觀條件,‘材料’工作在相當程度上決定了‘論點’的正確性與逼真度。”因此,材料作文寫作時一定要重視材料的作用,特別要注意使用材料,就像張楠在《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在構建文章時的作用》中所說:“材料作文命題中的原材料在寫作時‘一定要用’,而且‘非用不可’,這點是毋庸置疑的。’’第二點是觀點基於材料的意識,即寫作時所論述的觀點一定要源於材料,因爲論點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不可能憑空產生,而且,很多材料作文也往往有“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範圍”的要求;片面理解材料只會產生片面的觀點,錯誤理解材料只會產生錯誤的觀點,只有正確、全面地的理解材料,得出的觀點纔是可靠的,經得起推敲的。第三點則是論述中結合材料的意識,因爲材料是作文的起點,也是作文的範圍,材料爲作文提供了多個角度,廣闊的空間,也爲寫作劃定了邊界,超出這個邊界就可能導致斷章取義,審題偏頗,走向大而化之的空談,而拋開材料,或輕視材料則會重新滑向話題作文的泥潭。如王學東所說:“一則好的材料作文的材料是可以有多個論述視角的,但無論哪一個都不能脫離材料本身。”因此,學生在新材料作文寫作時一定要有基於材料的意識,做到觀點源於材料,論述圍繞材料,遷移回到材料,緊緊抓緊材料,緊緊結合材料。

這一點在20xx年廣東卷高考作文題目“黑白與數碼照片”中表現得特別明顯。20xx年6月29日,廣東省教育考試研究院向社會公佈的6篇優秀作文,無一例外都滲透着基於材料的意識,而且華南師範大學文學院張玉金教授在((20xx年廣東高考語文作文分析》中也指出:“圍繞‘照片/科技’來談‘人的記憶/情感’,或者圍繞‘照片/科技’來談‘人的生活方式/生活態度’,都屬於符合題意。”而如果“離開‘照片/科技’僅談‘人的記憶/情感’或‘人的生活方式/生活態度’,則屬於偏離題意。許多考生抓住了材料中的兩句話來寫‘喚起許多永不褪色的記憶’,‘值得珍惜的點滴可能被稀釋’,但如果不聯繫‘照片/科技’,則爲偏離題意。”另外,“考生在寫作中雖然引用了材料,但是另外引出其他一些不具有材料內涵的其他事物/概念進行比較,視爲偏離題意。如黃金與生鐵(少與多,貴與賤)、烏龜與兔子(慢與快)等。’可以說,基於材料的意識是防止學生跑題、離題的第一道屏障,也是最重要的屏障,有了這道屏障,學生纔可能在更高的層面上修飾、打磨自己的文章,纔有可能取得理想的分數。

三、由實到虛的意識

由實到虛的意識就是透過現象看本質的意識,因爲材料作文中的材料有很多是現象類的,綜觀20xx年全國各省市的高考新材料作文題目,我們發現,廣東卷的“黑白照片與數碼照片”,遼寧卷的“祖孫有關萬家燈火與滿天繁星的討論”,還有重慶卷“遊客去波羅的海度假打碎玻璃被拒租”,全國大綱卷“農民工老王在醫院打工抵債”,全國新課標乙卷“山羊過獨木橋的比賽項目”等屬於現象類材料作文。對於這類現象類材料作文,如果單純地就事論事,很可能陷入紛繁的亂象中而不能自拔,因而也很少能寫出深度,寫出高度,不可避免地滑入泛泛而談的泥沼。其實,現象不止是現象,特別是高考作文,所選取的現象,更不是一般的現象,也不是隨意選取的,大千世界,紛繁複雜芸芸萬象,選取的現象肯定有很強的現實指向性和針對性,考查的目的也是希望考生能夠獨立思考,有自己獨到而深刻的見解,這也可以說是《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未來社會要求人們思想敏銳,富有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對自然、社會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認識。高中學生正在走向成年,思維漸趨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閱讀表達能力和知識積累,發展他們的探究能力應成爲高中語文課程的重要任務。應在繼續提高學生觀察、感受、分析、判斷能力的同時,重點關注學生思考問題的深度和廣度。”還有“注意觀察語言、文學和中外文化現象,學習從習以爲常的事實和過程中發現問題,增強探究意識和發現問題的敏感性,提高探究能力和探究成果的質量;發展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

因此,學生在面對現象類材料作文時,一定要有由實到虛的意識,善於從個到類,從紛繁的材料中提煉出一個緊扣材料又有現實針對性的主題,在平時的寫作訓練時養成“去粗取精,去僞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裏”的良好思維習慣,善於從更深的層面上去思考現象,洞察問題的本質,只有這樣,纔會豁然開朗,寫出深刻、透徹的文章。這也正如《語文月刊》副主編胡家俊所言,新材料作文寫作“要重視對事例的分析,對現象產生的原因的探究,對事件背後隱藏的社會意義的探究,對個案背後的社會文化心理的探究。”這也從另一個層面印證了周麗蓉、田茂香對全國新課標乙卷作文題的分析:“新材料作文需要學生有一雙洞察力的慧眼,透過現象觸其本質,練習實際思考白己的學習和生活的狀態,周全表達自己的認識。”

所以,透過20xx年高考作文紛繁的材料,、我們發現,廣東高考作文題目背後反映的是“科技與人生,科技與生活”的關係問題,北京高考作文題,本質反映的是“傳統觀念在當今現代生活中是否還適用的問題,是一個傳統觀念與現代生活相碰撞、如何繼承與批評‘老規矩’的問題,是一個現代人特別是年輕人需要面對的問題。”即“文化傳承與現代化”的關係問題。另外,全國新課標乙卷反映的是“習慣規則與創新發展”的關係問題,遼寧卷則反映了“自然美、生態美與社會美、科技美”的關係問題,或者說“城市化、現代化進程與環境”的關係問題。重慶卷作文題反映的是“民族文化差異與公民意識”的問題,等等。由實到虛的意識確實會使學生的文章擺脫就事論事的俗套與膚淺,但也很容易滑向“虛而又虛”、不接地氣的雲端,因此要特別注意避免“從材料中得出普遍的道理或觀點後,就圍繞觀點而展開分析,完全脫離材料的內容而空泛議論。”因爲這樣會再次滑入話題作文的泥淖,圍繞一個話題進行空泛的分析,寫成標籤式的文章。

四、明確的角色意識

明確的角色意識是指考生在面對材料作文時,要明確自己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潛在的讀者是誰?因爲所扮演的角色決定你該發表什麼樣的看法,潛在的讀者決定你該如何去表達;因爲任何文章的寫作都有寫作的角度與位置,也有指向的對象,葉聖陶、夏丐尊在《國文百八課》中說:“凡是文章都以讀者爲對象,都有讀者的預想。”朱自清也說過:“寫作練習可以沒有教師,可不能沒有讀者。”這種角色意識與面對潛在不同的讀者,要求考生,在面對材料時,要思考該以什麼樣的措辭語氣,什麼樣的思想內容,什麼樣的結構風格去呈現,要思考“作者與讀者的社會關係,讀者對題目熟悉和了解的程度,讀者對題目以及作者所要闡述的觀點的態度與立場等諸方面的因素。”

明確的角色意識首先要求考生有讀者意識,要明白自己文章是寫給閱卷老師看的,是面向閱卷老師的,因此要了解閱卷老師的喜好、閱卷老師對題目熟悉和了解程度以及該站在何種立場和位置來闡述自己的看法。這樣文章的寫作就有了一個潛在的讀者,有了針對性,就不會造成說理的盲目與散漫。反過來,如果“讀者不具備的知識、不熟悉的東西不解說,而讀者熟悉的東西一再重複,就會削減說理的針對性,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說理的效果。”這種潛在的讀者意識其實很多作家都有,蘇童把它理解爲“寫作,就是給陌生人寫信”,阿來則說:“我從不取悅讀者,但會很好地研究讀者的需要。”另外這種讀者意識也是《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寫作時考慮不同的目的和對象,以負責的態度表達自己的看法,激發表達真情實感的熱忱,培植科學理性精神。?”

明確的角色意識的第二個表現是要有回答問題的意識。即面對材料作文,特別是觀點類的材料作文,要有回答問題的意識。遍觀20xx年高考新材料作文,有很多是觀點類的,比如江蘇卷“有關對青春不朽的不同觀點”,湖北卷“遊客對山中美景不同的看法”,還有安徽卷“對改動臺詞的不同意見”等,這些材料一般以“有人認爲……,有人認爲……”的形式出現。回答問題的意識即順着別人的看法回答:你怎麼看?明確表達你對材料的態度與立場。一般來說,高考新材料作文的材料都是有爭議的,存在相當的議論空間,回答問題的意識,會使你的觀點緊緊限定在材料的範圍之內,避免跑題、離題、偏題,你可以贊同材料中任一觀點,然後展開分析、闡述,也可另起爐竈,思考出更新穎更有深度的觀點,但注意不要脫離材料含義的範圍。比如20xx年江西卷作文題目對探究性學習方式的不同看法:“有的同學覺得,探究給自己留下了一段難以忘懷的學習經歷;有的同學認爲,探究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有的同學則抱怨,探究在教學活動中往往流於形式……。’哪麼回答問題的意識就具體體現爲“你對研究性學習怎麼看”:可以寫自己在探究性學習中的經歷與體驗,也可以寫自己在探究性學習中的見聞與感受,也可以順着材料的思路,發表對探究性學習的看法,可以論述探究性學習的優點,也可以批判流於形式的僞探究等等。

明確的角色意識的第三個表現是要有說服的意識。我們知道,很多材料作文所呈現的材料,都包含着問題與衝突,潛藏着矛盾與對立,學生面對這樣的材料作文,要有解決問題的意識,有說服的意識;要清楚自己的角色,不是火上澆油,不是添油加醋,更不是推波助瀾,而是發出自己的聲音,爲問題的解決出分力。因此考生要直面問題,不迴避,不逃避,敢於接招,發表自己的看法,在論述的過程中要有機制,有限度,有針對性,注意語氣與說理的對象,既可以正面闡釋,剖析示例,強化己方觀點,也可以預想對方意見與原因,進行有針對性的辯駁,這樣立論與駁論相結合,正面與反面相呼應,立得正,駁得倒,有理有據,讓人信服。

比如廣州20xx—20xx年度期末考試作文“大媽跳廣場舞”,有人贊爲“廣場文化”,有些住戶則長期受噪音的干擾,甚至做出潑糞、鳴槍、放狗咬等不和諧行爲。我們既可以從娛樂、健身、舒緩壓力;排解孤獨,增進鄰里關係;退出社會競爭舞臺後單調生活的一種釋放,對往昔火熱青春的回想等角度支持大媽跳廣場舞,也可以入情入理地分析,讓住戶,讓反對的人理解、體諒,換位思考。但也不能一味地談廣場舞的好處,不能迴避其“擾民”的現實,不能迴避基本矛盾與基本問題,否則,空談廣場舞的好處,只會激化矛盾,而無益於問題的解決。

五、理性思辨的意識

要考生具有理性思辨的意識,一方面是應對高考新材料作文的需要,另一方面則是培養現代國民的要求。正如教育部考試中心張開老師所說,高考新材料作文“在呈現貼近時代、貼近社會、貼近考生實際等特點的同時,增強了對探究能力和思辨能力的明確訴求;這主要是因爲邏輯思維和理性意識欠缺在我國國民中極爲普遍,這嚴重影響了國民的整體素質和個

人發展。”而學生思辨能力不強主要表現在:一是思維淺薄,深度不夠;二是思維混亂,條理不清;三是思維單一,片面僵化。因此“藉助高考的社會關注度和對中學教學的巨大反撥作用,讓考生關注作文材料呈現出的種種現象和問題,引導考生利用邏輯思維和理性思維的工具去思考現實、關注人生,這對青年一代形成健康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有着非常重要的意義。”

其實,現在的大學教育已經不是以前的精英教育,隨着時代的發展,逐漸變成了大衆普及教育,高中教育則逐漸演變爲現代國民教育。因而高考也不再是選拔精英的考試,而是迴歸到考試的本質:檢測與評價。檢測與評價即將畢業的高中生,即將走向社會的高中生,是否是一個合格的現代人,是否是一個合格的現代國民,是否具有現代人應有素質與意識。而高考作文就扮演了這樣的角色,綜觀近幾年的高考材料作文,所考查的主題與焦點也都指向了這些方面。比如20xx年新課標乙卷涉及到人與人相處的相互尊重、理解與包容;20xx年全國大綱卷涉及到現代人如何處理義與利的問題;20xx年四川卷涉及到現代人該如何生活的問題:平衡;20xx年的重慶卷涉及到現代人美德與公民意識;20xx年上海卷考查了現代人對自由的理解;20xx年廣東卷與遼寧卷都考查了作爲一個現代人該如何面對科技對人生與社會的改變。當然,還有一些作文涉及到了善與惡,知與行,公與私,權利與責任,自由與規則,勇敢與敬畏,堅守與改變,個性與公德,情感與理性,博愛與寬恕,法律與悲憫,付出與收穫,懷疑與創新等。而思辨意識更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個,而且是一個作爲現代人的高中生應該具備而又最爲缺乏的,正如謝益清在《與其刪除,不如改良——談福建高考語文時文評論題》中所說的,面對材料,學生“由於思維缺乏靈活性,只能以單點結構式的直線性思維,簡單地照抄題目原材料的觀點和理由,或機械拼湊原材料的字句,在題目提供現有觀點和理由的前提下缺乏自己獨立的思考,同時不能就一類問題,找到相關聯的現象、問題進行拓展延伸,從而造成思路狹窄,繼而陳述的理由空洞無力或雜亂無章。”因此學生思辨意識的具備就顯得尤爲必要和緊迫。

理性思辨意識的第一個表現是要求考生有思想,會思考,能獨立發表個性化見解,能追根溯源,準確立意,能分析具體原因,選擇最佳的說理方式與角度,並能明晰分歧所在,進行深入剖析,層層論證,而不至於假大空地喊口號,無病呻吟地故作高深,心靈雞湯式的流於膚淺。判斷一篇文章的思辨性,往往是看作者的因果分析是否能使人折服,分析是否揭示了問題產生的根源,並對事物的發展趨勢有一定的預測性,是否有批判性思維的習慣、素質和能力,而這往往是我們的學生所欠缺的。考場作文中觀點偏頗、理由牽強者有之,邏輯混亂、說理乏力者有之,以敘代議、羅列事例者有之,觀點與材料骨肉分離者有之,思維定勢、粗解材料者有之,缺乏體驗、沒有生活者有之,人云亦云、亦步亦趨者有之。比如20xx年安徽卷高考作文就特別注重考查學生的思辨能力、思維品質,特別突出材料與觀點間的邏輯關係,這也是近年高考材料作文的命題趨勢,但從實際閱卷情況看,卻不甚理想。“今年安徽的不少考生或拿古人說事,或爲名人代言,或杜撰一篇無厘頭的穿越故事,才情透着虛,情感透着假,說理透着空。”

理性思辨意識的另一個表現則是能辯證、不極端,避免過激的評論與指責。因爲極端是一種惡,鮑鵬山在新版的《孔子傳》中特別提到,孔子是反對一切極端道德的,“因爲一切極端手段都隱含着對另一種價值的破壞。而且極端手段所蘊含的破壞性往往指向更原始更基本的價值。”所以自古以來,我們都強調“中庸”,強調“中正平和”,強調“不偏不倚”。另外,從現代國民培養的角度來說,也需要學生辯證,全面、客觀地看待問題,理性而不情緒化,激烈而不意氣用事,不偏頗,不偏激,理性而有節制。因爲“寫作是思想與情感的表達,是思維的外化,作文水平歸根到底是思想水平的反映。”而我們培養的是有情有理之現代人,是有世界眼光與時代精神之現代人,是具有開放與包容精神的現代人,所以面對新材料作文,學生要有理性辯證的意識,否則,寫出的作文就可能顯得不成熟,以偏概全,主觀臆斷,站不住腳,經不起推敲,毫無說服力,顯得片面而狂妄,無知而膚淺。就像福建師大潘新和教授所說:“在高考作文中,學生絕大部分的論點與論據都是片面、絕對的,經不起讀者的推敲。”而且對20xx年福建省唯一的滿分作文《熱愛誕下創造的嬰孩》頗多質疑,指出其“論點失真”“說理偏執”,並“輕而易舉地指出這個觀點是根本站不住腳的”,很容易引起讀者的“詰難與辯駁”。

總之,指向現實的意識,基於材料的意識,由實到虛的意識,’明確的角色意識,理性思辨的意識,都指向了學生的審題與行文,因爲“就高考而言,材料作文的審題是“重災區”,而文章審題的方向、分析的尺度以及素材的遷移的信度,是完成一篇高質量考場材料作文的關鍵。”學生只有在五個意識指引下,緊緊抓住材料,緊緊掌握材料作文的審題方向,養成仔細研讀材料、具體分析、深刻思考、巧妙遷移的寫作品質,這樣新材料作文的寫作才大有可爲,優秀作文才大可期待。

高考作文 篇2

高三語文備課組 [命題態勢]

一、命題特點:常態化、文化化、廣義化

從XX 年起,全國十多個省市的高考開始自主命題。到XX 年,高考作文出現了八十多道試題。與過去相比,大體有如下一些情況:

第一,直接涉及社會熱點的題目有所減少。四年來只有XX 年全國卷i“四川省汶川縣發生里氏8.0 級特大地震”、XX 年江西卷“洞庭湖鼠患”、XX 年全國卷i“叢飛資助貧困生”、XX 年全國卷i“國民圖書閱讀率持續走低”、XX 年上海卷“當今文化生活對你成長的影響”等寥寥數道。

第二,明確預設主流思想觀念的題目仍有一定數量。比如XX 年重慶卷“走與停”、江蘇卷“人與路”、湖南卷“談意氣”,XX 年上海卷“必須跨過這道坎”、安徽卷“提籃春光看媽媽”、遼寧卷“我能”及四川卷“一步與一生”。XX 年也有遼寧卷“青少年價值觀的調查報告”、湖北卷“舉手投足之間”、安徽卷“帶着感動出發”、四川卷“堅強”等四五個。

第三,中性化題目的比例有所加大。其特點是不作清晰的思想預置和審題限制,可供表達的觀點廣闊多元,自由靈活。比如XX 年湖北卷“‘三’的聯想”、安徽卷“讀”、四川卷“問”,XX 年福建卷“季節”、天津卷“有句話常掛嘴邊”、廣東卷“傳遞”和重慶卷“酸甜苦辣說高考”等。同時,XX 年又有上海卷“他們”、福建卷“果汁·咖啡·礦泉水”、天津卷“人之常情”等五六個。

第四,追求濃郁的文化色彩、審美品位的題目迅速增多。其特點是從中外典籍中選取命題材料,加以美學化的提升,從而有助於激發考生寫作的情緒和思維的靈感。比如XX年全國卷ⅱ“烏鴉學老鷹抓羊”、北京卷“北京的符號”、山東卷“遙看晶瑩,實則複雜”、福建卷“諸葛亮草船借箭不足十萬支”等三選一、浙江卷“生有所息/生無所息”,XX 年山東卷“時間不會使記憶風化”、北京卷“讀詩體會”、浙江卷“行走在消逝中”等。而XX 年也有湖南卷“感悟唐詩名句”、山東卷“春來草自青”、浙江卷“觸摸都市/感受鄉村”等多個。

綜上所述,近些年作文命題總的趨勢是弱化了說教色彩,越來越常態化、文化化和廣義化。

二、命題走向:人文性、自然性、科學性

已付諸實施的《普通高級中學語文新課程標準》,在“表達與交流”方面要求學生“多角度地觀察生活”,“對自然、社會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能“根據個人特長和興趣自主寫作”;“力求有個性、有創意地表達”,“激發表達真情實感的熱忱,培植科學理性精神”,“在表達實踐中發展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發展創造性思維”。今後的作文命題,將逐漸體現“新課標”的要求,更加側重於人文性、自然性和科學性。就命題本身而言,隨着十幾個自主命題省市的相互推動,形式將更加豐富多樣。

[備考目標]

1.進一步提升思想認識水平。

2.充分把握新材料作文、話題作文和標題作文各自的特點。

3.強化審題能力,立足“準確”求“深刻”。

4.注重素材(尤其是生活素材)積累。

5.結合“語言表達準確、鮮明、生動,簡明、連貫、得體”和“正確運用常見的修辭方法”等考點的複習,切實提高表達能力。

6.練成正確的作文程序和較快的行文速度。

[階段重點]

在作文備考中,應堅持的原則是:全面複習,不搞猜題、押題。所謂全面複習,就是要確立高考作文複習的一個總體構想:以寫作能力訓練爲縱線,以文體訓練爲橫線,交織起來構成一個既有助於發展思維能力又完善表達能力的“網”,好投向生活的“海洋”。

貫串整個複習過程,應堅持不懈做好的一項工作是:強化四種儲備,豐厚寫作底蘊。只有“厚積”,才能“薄發”。缺少豐厚積澱的考生,是無法寫出文質兼美、大氣磅礴的華章的。就應試作文而言,如下的積澱尤爲重要:

素材積澱。“巧婦難爲無米之炊”,考生應關注和留意以下八個方面的鮮活素材:

①鋪敘美好的親情和友誼;

②描摹美麗的景物和感人的場面;

③關注現實生活的熱點;

④熱愛有品位的文化藝術;

⑤省察價值取向、道德情操;

⑥歷練人生觀念、思想方法;

⑦瞭解前沿科學技術的發展;

⑧展望、預測美好的未來。

高考作文 篇3

驀然回首,已三年,此應爲終,而非始,故改變題目……

三年了……終末之冬,終於過去了……血色冰峯上的冰中依然殘留着,但是大多已經化了。

融冰匯聚成溪,唯一不變得,是溪水中依然夾雜着些許血絲……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得如此動人……這讓我不禁回想起了三年前…………人與龍,在兩個世界生存着,

本來不應該交戰的,但是,由於人內心中黑暗的慾望的力量,使得一些人想用龍作爲兵器,於是……龍之門再一次被開啓,在苦戰之後,

八位勇士拿着八件神將器,披荊斬棘,到了最後一條龍的面前……被派遣上前的理魔導士被龍所吞噬,連着那本鄴火之理一起……這樣,本來便強於人類數十倍的龍,

在吞併了八聖器之一的鄴火之理後,變得更加強大……口中噴出火焰的餘熱,足以將大地燒焦,那時候,血色冰峯上,屍橫遍野,但是沒有一絲一毫的冰晶。

聖騎士曾經嘗試着使用同爲八聖器的冰雪之槍,企圖用兵化解火,但是……同樣失敗了,在即將靠近之時被龍發現,人與槍一同化爲灰燼。

德魯伊們將自己的暗魔法發揮得淋漓盡致,雖然暗能克理,但是龍本身具有着至高無上的光的屬性,於是,攻擊又被化解……人類……站在絕望的邊緣,徘徊着……有什麼能夠剋制光和理?人類還沒有找到可以融合理和暗的方法……但是……沒有方法不等於不存在這種東西……我,

亞勒曼卡謝的唯一傳人,手中抱着那本沉重的書,從納斯達因出發,走上了血色冰峯,漸漸的,我看到了一片紅光,一股熱浪撲面而來,我又被推後了幾米,最後,實在沒有辦法與龍吐息的力量抗衡了,我靜坐下來,翻開那本冰一樣純潔而帶着海藍色的書的封面,

早已變黃的羊皮紙發出絲絲銀光,我開始吟唱那古老的魔法……於是,大風起兮雲飛揚,天從本來的被烈焰染成的紅色變成了水晶一般的晶瑩、透亮、散發着湛湛的海藍色;藍色的陽光,映照着最後一條龍,只見它絕望地站在那裏,

然後從腳開始,一步步地被凍結……八勇士可不例外,連龍都擋不住,人類何如……冰雪從天而降,越積越厚……於是,我也合上了書,倒了下來,

只見封面上印着《終末之冬》…………此後,終末之冬的反噬效果一直跟隨着我,我能勉強使用各種魔法抵禦他對我的侵蝕,因爲畢竟我是施術者,但是我周圍永遠圍繞着一圈冰雪,所以……我看不到春天…………但是,即使是終末之冬,其能力也是有界的。

不過很長——三年……三年的酷寒的苦難……好不容易從一場災難中逃脫,卻又到了另外一個更大的災難中……不過,這三年……終於過去了……終末之冬……消解了……於是,我又回到了納斯達因……聽着納鎮的流水,賞着納鎮的鳥鳴,聞着納鎮的花香……納鎮的陽光不可謂不明媚,使我禁不住打了幾個噴嚏,忽然間,看見一隻麻雀從枝頭飛起,飛向那蒼藍的天空,在一看那樹枝,卻已長出新芽了……

春天……我終於看到你了……躺在納鎮的草坪上,仰望着天空……

高考作文 篇4

寬容

曾問滴水,是什麼神奇的力量使得第一個生命孕育在水中?滴水不語。看過一滴河水顯微鏡下,幾十小生靈的簇擁蠕動;看過海納百川,雍容接納千山萬水的敞懷,我懂了,是包容讓生命的種子款款入水,感悟這天地賜惠的哲理。

上善若水,汩汩的流水從古至今淙淙地淌過,將這自然之道浸潤在每一寸土地裏。齊小白飲到這水,忘記了管仲的舊過,終成一代霸業,李世民望這水,請來了李建成的舊部,終成一代明君這水縈於宰相的胸懷,撐起寬容之船;這水繞在九土城郭,漾起和睦、大度的民風;這水流在每個人的身體裏,於是華夏民族以它的博大胸懷屹立於世。

有容乃大,靜靜的水在說。於是森林包容了鳥羣的焦躁,有了鳥語花香;山峯包容了草木的撩擾,有了鬱郁蒼莽;天空包容了星星的閃爍,有了幻漫星空;地球包容了生物的多種多樣,有了生機勃勃的景象

水面蕩起的層層漣漪一環環扣擊着人們的心絃,於是智者們明白了其中的蘊含。包容,意味着一種接納,濾其渣滓盡取精華,又有哪個聰明人不做呢?學會了包容,路易威登重新審視了叛變者的才華,營造了一支返如的隊伍,品牌不倒,引領時尚;凱特製酒嘗試了混合多種葡萄製造雜酒的方法,一舉新創,震驚餐飲業。包容,囊括的是謹慎的審視,銳利的眼神,和拼搏的勇氣。但擁有包容的資本的人,必能用他博大的胸懷的創贏他自己的財富,名垂千史。

歷史如水,奔流而逝。歷史是最包容的,它不再乎你的曾經,你的過去。歷史上留下的是你的心,你最終的追求。因爲包容,歷史才能發展--正如因爲包容,流水才能不止。

滴水不曾語,卻道出了無窮的智慧。這也是水的包容嗎?我不知道。我只知道紛紛雨下時,珠簾包容了整個世界;天上的浮雲飄動時,包容了整個大地。這咱大氣磅礴的容納,纔是水最真、最本質的精神吧。

包容,引得深深玩味啊

【亮點透視】

1。寬容通過作者的詮釋,變得實那樣的具體,它涵蓋歷史、現實、社會及自然界的萬事萬物,本文以實寫虛,給了我們許多言近旨遠的啓示。

2.之無文,行而不遠,文采錦繡歷來是文學作品追求的佳境。漢語言的美,美在聲音、美在色彩、美在氣味、美在神韻。所謂一字傳神。本文的語言可圈可點之處,賞心悅目之處,比比皆是,美不勝收。用詞精當傳神,如縈於宰相的胸懷撐起寬容之船漾起和睦大度的民風中的縈、撐、漾字;句式變幻多姿,長短句、問句、陳述句相映成趣,如結尾處我只知道紛紛雨下時,珠簾包容了整個世界;天上的浮雲飄動時,包容了整個大地。優美雋永,意味深長。

高考作文 篇5

題目: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60分)

有一位牧師奉派到新教區,他發現前任牧師種了數百株鬱金香,然而附近學校上學的學童走過花園,見花便摘。

一天早上他站在花園裏,有個上學的學童問他:我可以摘一朵花嗎?牧師問:你要哪一朵?那孩子選了開得最美的一朵鬱金香。牧師接着說:這朵花是你的。要是把它留在這裏,它過多大會兒也不會謝。現在採摘,只能活數小時。你把它怎麼樣?孩子想了一會兒說:我要把花留在這裏,過一會兒再來看它。

當天下午,有十多個孩子都在這裏選擇他們的花,每個人都同意把他的花留在園裏,免得過早凋謝。那年春天,牧師送出了整個花園的花,但一朵花都沒有糟蹋,還結交了大批朋友。

全面理解材料,從一個側面、一個角度構思作文。自主確定立意,確定文體,確定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或含義範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1、愛她就別把她摟得太緊

人總是有一種佔有慾的,就像那個愛花的學童想把那話佔爲己有一樣。可是往往就是由於這種佔有慾而令許多美好的東西因此而消亡,所以,愛她就別把她摟得太緊,放開她,美才會纔會存在得更久。

歷史被如紗的時光悄悄掩埋,當我們回首時已了無痕跡,然而當我們細心聆聽時,總會有一串串的名字在大漠中迴盪。

如煙往事,似水流年,在籃球的王國美國裏我們發現了一個第一次以狀元秀的身份到NBA打球的中國人姚明。

中國製造的姚明可以說是中國男籃的絕對主力,我們全國人民都以他爲榮並且很愛他。可是我們國家並沒有讓姚明只能在中國打球,相反,我們把他送出了祖國,到了遙遠的NBA去打球。因爲我們愛他我們便不能把他摟得太緊!

姚明,讓他到美國鍛鍊,所以纔有了20xx年我們中國籃球隊打敗世界冠軍賽黑隊闖入雅典奧運會八強的輝煌。放開姚明,它的美才能在中國在世界上傳遞,他的美才能永存不朽。

百姓們時時命懸一線,老百姓才能天天平安這是拆彈專家王百姓的真實寫照。

10年間,一點五萬枚炸彈,王百姓幾乎每天都在與死神鬥爭。有人問他的妻子:爲何讓您的丈夫做這麼危險的事?他的妻子平靜地說道:因爲他是一名警察,更因爲我愛他。

確實是這樣,正因爲王百姓的妻子愛往百姓,所以她才放開他的丈夫,讓王百姓去做應當做的事情,而不是把他捆在家中。因爲王百姓妻子的放手,才讓王百姓成爲中國最美的人,他因此感動了全中國。兩個蘋果預示平平安安,這就是王百姓妻子深愛王百姓的真實寫照。

我們中國人愛瓷器,但是我們並不把他放在中國,而是把他推廣到全世界。放在中國,它的美可能會隨着時間流逝而消亡,但只要我們放開它,它的美才會擁抱不衰。愛她就別把她摟得太緊。

有些美常常因爲人的貪念而被時間悄悄掩埋,有時候常常由於自己的佔有慾過強而令許多美因爲我們的貪婪而從此消亡。在滾滾歷史洪流中,濛濛六朝煙雨中揭示着這樣一個真理:愛她就別把她摟得太緊。

放手吧!只有這樣,你纔會擁有更多更長久的美,你的心靈也會因此得到昇華。

2、把愛留下人生才美

有一則材料說:西方某國家一位來到新教區的牧師,發現前任牧師的百株鬱金香種在學校的路中常有學童採摘。於是他便對那些採花的孩子解釋說:花兒很美,是因它一直留在這裏,然而更多的人也能欣賞到它的美麗,而當你把它摘去,它的生命就不再美麗,它的人生也不再有意義了。讀罷這則材料,掩卷而思,果真是啓人深思,回味無窮。

因此,我終於明白了,花是如此,人的一生又何嘗不是如此呢?我們的人生要活得更精彩,更輝煌,更燦爛,更美麗,就得把愛留下,這樣的人生纔有意義。

白朗寧說過:把愛帶走,我們的地球將變成一座墳墓。而我們來到這個地球是爲了感受陽光和留下愛心的。那就快點伸出我們的雙手吧,把我們愛的陽光灑遍大地。

是誰?那曲愛的樂曲久久縈繞在空中永不散開;叢飛,是那個讓我們看見地球上兩個人(叢)相互取暖,相互關愛的叢飛。他從第一眼看到失學兒童到被死神眷故爲上一直把自己的時間和愛都給了那些需要幫助的孩子。他用後臺築建課堂,用歌聲點燃夢想,他的歌聲雖然沒有往昔的嘹亮,可他的愛卻感動了整個中國,贏得了最虔誠的敬意。

是誰?一支絕美的舞蹈讓整個中國都感動了,是邰麗華。花開是沒有聲音的,但很美麗。從不幸的谷底到藝術的巔峯也許是上帝對她的安排,也許是她愛的鼓舞。他的默契讓姐妹們的心靈相通,於手臂間勾勒出愛鼓舞的力量,讓更多的殘疾人們勇於生存。這樣的人生有愛情不美嗎?

是誰?那挑着小竹籃行醫于田壟的到底是何人?是李春燕,那個留下愛的種子的李春燕,她是苗鄉大山最後的一個赤腳醫生,她用瘦小的肩扛起了十里八鄉的健康,她是遷徒的候鳥,她是苗鄉的月亮。她愛的光芒瀉滿了整個中國,她留下的愛感動了整個中國,她的人生最美。

人生處世,殊爲不易。而面對人生,莫非是直麪人情世故。只要把愛的種子種下,那收穫的一定是美麗人生的果實。人生,入則紅塵滾滾,志得意滿;出則清風徐來,神清氣爽。當你真正意義上達到把愛留下的境界以後,你便達到入也自由出也自由的境界,你便成就千古瀟灑。

如此的人生,何不美乎?

高考作文 篇6

青春是用意志的血滴和拼搏的汗水釀成的瓊漿——歷久彌香;青春是用不凋的希望和不滅的嚮往編織的彩虹——絢麗輝煌;青春是用永恆的執著和頑強的韌勁築起的一道銅牆鐵壁——固若金湯。

信念是巍巍大廈的棟樑,沒有它,就只是一堆散亂的磚瓦;信念是滔滔大江的河牀,沒有它,就只有一片氾濫的波浪;信念是熊熊烈火的引星,沒有它,就只有一把冰冷的柴把;信念是遠洋巨輪的主機,沒有它,就只剩下癱瘓的巨架。

站在歷史的海岸漫溯那一道道歷史溝渠:楚大夫沉吟澤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揚鞭東指,壯心不已;陶淵明悠然南山,飲酒採菊……他們選擇了永恆,縱然諂媚誣衊視聽,也不隨其流揚其波,這是執著的.選擇;縱然馬革裹屍,魂歸狼煙,只是豪壯的選擇;縱然一身清苦,終日難飽,也願怡然自樂,躬耕隴畝,這是高雅的選擇。在一番選擇中,帝王將相成其蓋世偉業,賢士遷客成其千古。

只有啓程,纔會到達理想和目的地,只有拼搏,纔會獲得輝煌的成功,只有播種,纔會有收穫。只有追求,纔會品味堂堂正正的人。

如果說友誼是一顆常青樹,那麼,澆灌它的必定是出自心田的清泉;如果說友誼是一朵開不敗的鮮花,那麼,照耀它的必定是從心中升起的太陽。多少笑聲都是友誼喚起的,多少眼淚都是友誼揩乾的。友誼的港灣溫情脈脈,友誼的清風灌滿征帆。友誼不是感情的投資,它不需要股息和分紅。(友誼可以換其他詞語)

盈盈月光,我掬一杯最清的;落落餘輝,我擁一縷最暖的;灼灼紅葉,我拾一片最熱的;萋萋芳草,我摘一束最燦的;漫漫人生,我要採擷世間最重的——毅力。

如果說生命是一座莊嚴的城堡,如果說生命是一株蒼茂的大樹,如果說生命是一隻飛翔的海鳥。那麼,信念就是那穹頂的樑柱,就是那深扎的樹根,就是那扇動的翅膀。沒有信念,生命的動力便蕩然無存;沒有信念,生命的美麗便杳然西去。(劃線處可以換其他詞語)

毅力,是千里大堤一沙一石的凝聚,一點點地累積,纔有前不見頭後不見尾的壯麗;毅力,是春蠶吐絲一縷一縷的環繞,一絲絲地堅持,纔有破繭而出重見光明的輝煌;毅力,是遠航的船的帆,有了帆,船纔可以到達成功的彼岸。

愛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陽光,使貧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間的溫暖;愛心是一泓出現在沙漠裏的泉水,使瀕臨絕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愛心是一首飄蕩在夜空的歌謠,使孤苦無依的人獲得心靈的慰藉。

心的本色該是如此。成,如朗月照花,深潭微瀾,不論順逆,不論成敗的超然,是揚鞭策馬,登高臨遠的驛站;敗,仍滴水穿石,匯流入海,有窮且益堅,不墜青雲的傲岸,有“將相本無主,男兒當自強”的倔強。榮,江山依舊,風采猶然,恰滄海巫山,熟視歲月如流,浮華萬千,不屑過眼煙雲;辱,胯下韓信,雪底蒼松,宛若羽化之仙,知退一步,海闊天空,不肯因噎廢食。

快樂=物質/慾望。這是美國經濟學家薩繆爾森提出的快樂方程式。從經濟學的觀點看,物質消費越大,慾望越小,快樂就越大,正應了中國人的一句古話“知足常樂”。反之,如果一個人的物質消費有限,而慾望無窮大,將會怎樣呢?路瓦栽夫人有那麼多“夢想”,又有那麼多“陶醉”,她怎麼能不痛苦、傷心呢?

成熟是一種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一種圓潤而不膩耳的音響,一種不需要對別人察顏觀色的從容,一種終於停止了向周圍申訴求告的大氣,一種不理會鬨鬧的微笑,一種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種無須聲張的厚實,一種並不陡峭的高度。

愛,有的時候不需要山盟海誓的承諾,但她一定需要細緻入微的關懷與問候;愛,有的時候不需要梁祝化蝶的悲壯,但她一定需要心有靈犀的默契與投合;愛,有的時候不需要雄飛雌從的追隨,但她一定需要相濡以沫的支持與理解。

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謠,不要埋怨生活給予了太多的磨難,不必抱怨生命中有太多的曲折。大海如果失去了巨浪的翻滾,就會失去雄渾;沙漠如果失去了飛沙的狂舞,就會失去壯觀。人生如果僅去求得兩點一線的一帆風順,生命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

即使青春是一枝嬌豔的花,但我明白,一枝獨放永遠不是春天,春天該是萬紫千紅的世界。即使青春是一株大地偉岸的樹,但我明白,一株獨秀永遠不是挺拔,成行成排的林木,纔是遮風擋沙的綠色長城。即使青春是一葉大海孤高的帆,但我明白,一葉孤帆很難遠航,千帆競發纔是大海的壯觀。

生命不是一篇"文摘",不接受平淡,只收藏精彩。她是一個完整的過程,是一個"連載",無論成功還是失敗,她都不會在你背後留有空白;生命也不是一次彩排,走得不好還可以從頭再來,她絕不給你第二次機會,走過去就無法回頭。

試試看——不是像企鵝那樣靜靜的站在海邊,翹首企盼機會的來臨,而是如蒼鷹一般不停的翻飛盤旋,執著的尋求。試試看——不是面對峯迴路轉、雜草叢生的前途枉自嗟嘆,而是披荊斬棘,舉步探索。試試看——不是拘泥於命運的禁錮,聽憑命運的擺佈,而是奮力敲擊其神祕的門扉,使之洞開一個新的天地。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謠。

能夠破碎的人,必定真正活過。林黛玉的破碎,在於她有刻骨銘心的愛情;三毛的破碎,源於她歷經滄桑後一剎那的明徹與超脫;凡高的破碎,是太陽用黃金的刀子讓他在光明中不斷劇痛,貝多芬的破碎,則是靈性至極的黑白鍵撞擊生命的悲壯樂章。如果說那些平凡者的破碎泄漏的是人性最純最美的光點,那麼這些優秀的靈魂的破碎則如銀色的梨花開滿了我們頭頂的天空。

春蠶死去了,但留下了華貴絲綢;蝴蝶死去了,但留下了漂亮的衣裳;畫眉飛去了,但留下了美妙的歌聲;花朵凋謝了,但留下了縷縷幽香;蠟燭燃盡了,但留下一片光明;雷雨過去了,但留下了七彩霓虹

寬容,是一種坦蕩,可以無私無畏,無拘無束,無塵無染。寬容,是一種豁達,是比海洋和天空更爲博大的胸襟,是寬廣和寬厚的疊加,延續和昇華。寬容有度,寬容無價,寬以待人,這是人生處世的基本法則。

高考作文 篇7

1、當我懷着害怕的心第一次踏入校門時,老師您陽光般的笑容給我以安慰,您將我那顆恐懼的心理帶進了學校,帶進了豐富多彩的校園,也帶進了學習的殿堂。

2、我編織了無數個完美的故事結局,靜候你的華麗出演,奈何故事的最後,才發現結局早已凍結在某昨日,冰封在不及的過去。稀釋遙遠空洞的未來…仰望蒼穹,墨染夜色裏盛傳的未知,藏匿着不盡的悲傷,釋放着界限的迷離。

3、在漫長的生涯旅途中,有喜有悲,有苦有樂,將會嚐到人生的酸甜苦辣,回遇到無數的很艱難和險阻。這是上天安排的一種磨練的方式,我將於戰勝打敗這些險阻和坎坷。

4、假如我是一隻鳥,我會珍惜我所擁有的翅膀,我的歌喉。我絕不戀紅塵,我願意飛向那最遠,最遠;最深最深的山谷裏。每天,吮吸着新鮮的露水,炫耀自己的歌喉,累了,就在一塊石頭上睡着;髒了,就飛到那盤旋的小河,痛快地洗個澡;孤獨了,就唱歌給自己聽。但我絕不會飛上青天,畢竟我只是一隻小小鳥,我不想成爲獵人的目標

5、微風輕拂,落葉紛飛。每一片落葉,都經歷過風雨的洗禮,葉片上錯綜的紋理見證着斑駁的痕跡。它們曾經在高高的枝頭煥發出鮮豔的色彩,吸收着陽光和雨露,茁壯成長。這些日日夜夜,它們一直在積攢着一絲力量。當綻放出最美的花朵時,秋將至。於是,帶着一絲眷戀,一聲嘆息,悄然飄落,靜寂無聲。

6、幸福是什麼呢?就是靠在你肩膀上想要睡覺的時候;就是牽着你的手不放開的時候;就是一起拿着相機自拍的時候;就是每次聽你唱歌的時候;就是坐在車後緊緊擁着你的時候;就是和你一起買菜做飯的時候;就是靜靜看你的時候;就是隨時和你在一起的時候;就是和你一起談未來的時候。

7、大海如果失去了巨浪的翻滾,也就失去了雄渾;沙漠如果失去了飛沙的狂舞,也就失去了壯美;人生失去了真實的歷程,也就失去了意義。要知道,彎路其實只是多了距離,而位移總是那麼多。

8、假如我是樹葉,無論有多麼強勁的風,我不會停止在風中飄旋,我不清楚下一秒我會飄向何處,無論飄得有多高或多遠,我會堅持下去,堅持自由飛翔的主旋律。即使無伴,也要無悔。

9、漫卷雜碎的紙畫,花季的爛漫無從落寞,淚珠悄然滑落,宣紙漸次暈染,幻化做一朵黑色的玫瑰,憔悴易逝。那些年,輕描淡寫的青春是否早已支離破碎?人生如夢,驀然回首早已葉落花凋,人去樓空。

10、生活就像一張白紙,從不告知前方的路該如何走;生活就像斑斕的彩色燈,容易讓我們迷失方向;生活又像夜晚的指明燈,點亮了前程似錦的道路,生活是什麼樣子的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就像一千個人讀哈姆雷特,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11、黃河滔滔,歷經九曲方能一瀉入海;雅魯藏布大峽谷的勘探隊伍,一路披荊斬棘,曲折迴環,才完成心中的夢想。這正如我們漫長的人生旅程,不可能是一條平滑的直線,彎路無疑將會是它別無選擇的主旋律。

12、生活迷茫時,不要懷疑,不要猶豫,在生活中的決定只不過是你必須要走的一條路,人生就想旅途,難免會遇到荊棘和坎坷,但是當你走到最後纔會發現原來中途的“坎坷”只不過是你旅途中的一道風景而已。

13、隔窗聽雨,瑣碎的音樂,聽出了生命的禪機,悲壯與不悔,讓人心碎的思鄉留戀,苦愁的離別,真摯的想念……剎那間全都交匯在這深情的雨中,發人深思,耐人尋味。

14、“彎路”是要戰勝的對象,要想盡辦法擊潰它;“彎路”是競爭時的夥伴,在競爭中並肩作戰;“彎路”是要攀登的高山,山越高,征服它就越能體現自身的價值;而人生與“彎路”是論壇上的辯友,失去了一方,另一方會失去“意義”。

15、人生的旅途是漫長的,是充滿挑戰的,是坎坷艱辛的。需要我們去磨練自己,昇華自我,在挫折中涅盤,浴火重生,變得更加耀眼奪目多少,迎來更璀璨的人生。

16、在漫長的生涯旅途中,有喜有悲有苦有樂,將會嚐到人生的酸甜苦辣,會遇到無數的艱難險阻和看坎坷,這是上天安排磨練的一種方式,我將於戰勝,打敗這些艱難和險阻。

17、我愛這秋,愛這秋賦予花草的寧靜,愛這秋賦予學校的魅力。更愛這歷史悠久,博學,神聖的魅力校園。我會珍惜在這學校的所有時光,享受這學校的博學。

18、一條幽徑,曲折迂迴中總會激起心曠神怡的嚮往;一波巨瀾,潮起潮落時更能疊出驚心動魄的鳴響;一個故事,遺憾悲婉裏纔有肝腸寸段的淒涼;一種人生,跌宕困頓中方顯驚世駭俗的豪壯。然而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又何嘗不是呢?

19、生活總是會帶給我們一些驚喜與意外,當我們驚喜時總會忘了意外,意外時又忘了驚喜,其實它們是同在的你只要記得酸甜苦辣纔是真正的生活,當快樂時別昏了頭腦,因爲樂與悲挨的很近,快樂時別忘了苦過的日子,悲傷時想想憧憬的未來。

20、君子之風是不趨俗不媚世的行爲,是一種孤潔傲岸的境界。真名士自風流,唯有用超拔的思想方能達到君子之風的境界。

21、青春,是三月爭奇鬥豔的花朵,是七月繽紛的太陽雨,是十月灼人的紅葉;是噴霧的旭日,是競發的百舸,是搏擊長空的雄鷹;是彈着歡樂的琴絃,是一路坎坷,一路執着地奔向大海的小溪,是挺直了軀幹,舒展了滿懷的蔥蘢,熱烈地擁抱藍天的白楊

高考作文 篇8

關鍵詞:創新

創新是指以現有的思維模式提出有別於常規或常人思路的見解爲導向,利用現有的知識和物質,在特定的環境中,本着理想化需要或爲滿足社會需求,而改進或創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徑、環境,並能獲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爲。

創新是以新思維、新發明和新描述爲特徵的一種概念化過程。

起源於拉丁語,它原意有三層含義:第一,更新;第二,創造新的東西;第三,改變。

創新是人類特有的認識能力和實踐能力,是人類主觀能動性的高級表現形式,是推動民族進步和社會發展的不竭動力。

一個民族要想走在時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一刻也不能停止理論創新。

創新在經濟,商業,技術,社會學以及建築學這些領域的研究中有着舉足輕重的分量。

在中國大陸,經常用“創新”一詞表示改革的結果。

既然改革被視爲經濟發展的主要推動力,促進創新的因素也被視爲至關重要。

準確地說,創新是創新思維藍圖的外化、物化。

關鍵詞:吃瓜羣衆

“吃瓜羣衆”最開始源於一個公路新聞,記者採訪一個老伯,老伯說我什麼也不知道,我當時在吃西瓜。

後來新聞評論裏就有人評論道:我只是一個不明真相的吃瓜羣衆。

“吃瓜羣衆”由此流行開來。

於是有人就乾脆將“不明真相的吃瓜羣衆”用於形容圍觀某事物的人們。

再後來,“吃瓜羣衆”幾乎等同於“羣衆”一詞,可以用任意形容詞來修飾,例如“目睹了整個事件的吃瓜羣衆”“然而吃瓜羣衆早已看穿了一切”“吃瓜羣衆的眼睛是雪亮的”,等等。

該詞入選《咬文嚼字》雜誌社發佈的“20xx年十大流行語”,併入選“漢語盤點20xx”年度字詞。

關鍵詞:網紅

“網紅”即“網絡紅人”,是指在現實或者網絡生活中因爲某個事件或者某個行爲而被網民關注、追捧從而走紅的人。

他們的走紅皆因爲自身的某種特質,如出衆的才貌、搞怪的行爲或某個意外事件,在網絡作用下被放大,與網民的審美、審醜、娛樂、刺激、偷窺、臆想以及看客等心理相契合,從而贏得了廣大網民的理性或非理性關注,有意或無意間受到網絡世界的追捧,成爲“網絡紅人”。

因此,“網絡紅人”的產生不是自發的,而是網絡媒介環境下,網絡推手、傳統媒體以及受衆心理需求等利益共同體綜合作用的結果。

網絡紅人和傳統名人歸根到底只是成名的平臺不同。

關鍵詞:傳承

傳承,是“傳遞,承接”的意思。

一般指承接好的方面,如傳承優秀的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優良傳統等。

傳承和繼承是有區別的,傳承除了含有“繼承”的意思之外,更強調“傳遞”,是先傳再承。

因此,傳承的對象一般具有時間久遠的特點。

關鍵詞:圈子

“圈子”一詞,在實際運用的過程中,用得多的並非其本義——“圓而中空的平面形;環形;環形的東西”(《現代漢語詞典》),而是其比喻義。

其含意大致可歸納爲以下三種:①指說話做事不直接,繞彎子。

如“兜圈子”“繞圈子”等。

②指具有相同愛好、興趣或者爲了某個特定目的而聯繫在一起的人羣。

如“朋友圈”“演藝圈”等。

③人們活動的範圍界限。

從作文的角度來看,後兩種意思更有思考的意義。

關鍵詞:規則

規則,是規定出來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

規則可以是由書面形式規定的成文條例,也可以是約定俗成,流傳下來的不成文規定。

而更多的時候,規則是因爲得到每個社會公民承認和遵守而存在的。

規則,是以一種可持續、可預測的方式運用信息的系統性決策程序。

規則是多種多樣的,規則使我們生活的社會更有條理。

在這麼一個發展迅速,風雲多變的現代社會,很多規則都不是一成不變的。

但還是有些規則是基本的,如遵紀守法、優勝劣汰、引導競爭、多邊對話、多勞多得等,都是現在社會比較穩定的基礎規則。

關鍵詞:詩與遠方

這句話出自《高曉鬆184天監獄生活實錄:人生還有詩和遠方》:“我媽說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我和我妹妹深受這教育影響。

誰要覺得眼前這點兒苟且就是你的人生,那你這一生就完了。

生活就是詩和遠方,能走多遠走多遠;走不遠,一分錢沒有,那麼就讀詩,詩就是你坐在這,它就是遠方。

越是年長,越能體會我媽的話。

我不入流,這不要緊。

我每一天開心,這纔是重要的。

詩可以指不同於世俗的追求和個人高尚的品格情操;“遠方”可以泛指每個人內心的遠大理想。

簡單說來,“詩與遠方”即指理想的生活。

“詩與遠方”並不是實指,它更多代表的是自己生存在這世界上的一種美好向往,一種人在追求生存過程中自己內心真正的憧憬。

高考作文 篇9

填報院校選擇要有層次

“以往考試前填報志願多少有點盲目性和偶然性,比如有的同學考前成績一般,所以不敢填好學校,結果高考時卻發揮得很好,只能高分低就;有的學生考試前成績很好,考試卻發揮失常,結果只能落榜。”邱健仕認爲,今年的志願填報時間放在分數公佈後,最大好處就是考生可以在取得較多參考信息的前提下,有的放矢地選擇填報的學校和專業;但缺點就是大家無法瞭解全省學生的情況,志願更容易扎堆。

“珠三角的學校更活躍,北方的學校學習氣氛更濃。”邱健仕建議考生要根據學生自身的實際情況和興趣愛好選擇高校。另外,珠三角的學生多數畢業後都會迴流,所以在專業選擇上要考慮珠三角本地以後的發展趨勢,如環保節能、新能源、國際旅遊、汽車、動漫、投資理財等專業會是本地未來3~5年比較熱門的專業。

至於家長們最關心的填報志願問題,邱健仕建議院校選擇一定要有層次。他建議,中等偏上考生第一志願可以選擇好一點的學校,但是第二、第三志願一定要拉開層次。廣東省內最近幾年都實行二次補錄,導致有的學生和家長第一次填報都是挑好學校,認爲不行了再參加補錄。但是從近年來的錄取情況看,補錄時找到一個學校肯定可以,但補錄學校肯定不是很理想的,想要選擇一箇中等的學校都很難。因此儘量不要把希望寄託在補錄上面。

先評閱的考卷並不會吃虧

高考評卷時間短,任務重,很多家長和考生都擔憂評卷不夠精確,尤其是語文的主觀題和作文的評定。

對此,廣東高考語文評卷組副組長謝飄雲教授解釋說,在考試結束後會集中三天進行試評,即將已經掃描至電腦中的試卷隨機抽出五六萬份,找出考生答卷的普遍類型,並選出標杆卷。在評卷大部隊進場後,對每位評卷員進行培訓,重點講解標準試卷和標杆作文的評分標準和評分細則,提出每一篇作文的代表性及指導意義,便於評卷員掌握標準。大部隊試評卷第一天的成績會全部歸零,所以不必擔心放在前面的試卷就會吃虧的問題。

謝飄雲同時還指出高考作文中存在的主要問題。譬如穿靴戴帽,有些考生先背好一篇文章,開頭結尾換一換就粘貼上去;有些標題故弄玄虛,句法不通;有些離題千里;有些書寫潦草,錯別字比較多。“今年的高考作文每個錯別字將繼續實行每錯一個字扣1分,漏寫作文標題的將扣2分。”謝飄雲透露。

高考作文閱卷程序

據悉,從事高考作文閱卷的要求一般都是擁有5年以上教學經驗的中學一線教師,每篇作文由兩位評卷員背對背評分,如果一篇作文相差分數比較遠,計算機就會自動轉到第三評;如果分數相差不多,則取平均分。

此外,高考評卷還設小組長、題組長、科目組長和質檢組長四級大關把關閱卷質量,減少閱卷的隨意性和誤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