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考作文 > 精選高考作文集錦5篇

精選高考作文集錦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5W 次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高考作文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選高考作文集錦5篇

高考作文 篇1

可是,得不到的真的是最美的嗎?不,不是的。眼前擁有的,纔是最美的。

當花瓶還在遠遠的地方時,我們認爲它如稀世珍寶,格外精美。但擁有了呢,卻開始覺得一文不值。若是一不小心摔碎了呢?恐怕又要開始覺得可惜,怪自己不懂它的價值。不懂得珍惜當下的人,是最可悲的,每個人都不想成爲那個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的人吧!所以,若不懂得珍惜眼前事物的美麗,永遠也學不會珍惜的人,只會活在自己的嘆息中。

當貧困用血紅的雙眼注視着霍貝瑪的步伐,霍貝瑪仍然在那片廣闊的草原趕着牛羊前進,仍在捧着自己的畫本,描繪着這片草原的美麗。殘酷的社會將鞭子揮打在他瘦弱的身軀上,他從來不羨慕那些趨炎附勢的畫家們所獲得的一切。在他眼裏,他用屬於自己的風格畫下的阿姆斯特丹無疑纔是最美麗的。終於,他從阿姆斯特丹的村口走向了上層社會,一揮鞭,甚至闖進了英國倫敦國家美術館。即使他這一走,走了近兩百年,但只因他的堅持,堅持屬於自己的眼前美景,他才屹立於畫壇,才擁有了大家都羨慕的美麗。

司馬相如繞了一大圈才猛然發現,最美的不過是一直在自己眼前的卓文君;納蘭容若一生只活在自己的回憶哀嘆中,卻忽視了身邊最美的妻,直至她離世,纔想起與她的點點滴滴;威廉?巴特勒?葉芝,只因堅持愛着眼前的她,不管風,不管雨,因此,那篇撥動人心絃的《當你老了》才仍然感動着每一位讀者。

古往今來,多少人看透了眼前最美,又有多少人仍執着於自己所得不到的?餘秋雨說過,我們會發現努力爲之奮鬥的,爲之擔憂的東西往往不是最珍貴的東西。因爲,最美的東西往往就在眼前。眼前的東西往往是因爲自己擁有了纔不覺得珍貴。此刻,我們最該擁有一顆像蘇軾那樣豁達的心,即使身處逆境,仍能欣賞並珍惜眼前的美。

追求的心無可厚非,只是我們不應該忽視眼前所擁有的美。智者,便是會懂得珍惜當下的人。我只是希望,下一個落日餘暉,我們可以珍惜;下一個朦朧煙雨,我們可以珍惜。珍惜眼前所擁有的每一刻美麗。

高考作文 篇2

費瀅爲什麼會寫出這樣一篇文字精彩但偏離題意的作文?這一點我倒一點不奇怪。因爲中國中學生,尤其是作文寫得好的學生幾乎都有一個通病,就是抽象思維能力和邏輯性太差。從費瀅在網上參與的討論看,她至今也沒意識到她泛泛而談季節之上的感情冷漠,與題目要求的親疏遠近的話題之間有邏輯上的重大差別.寫一篇漂亮的文字很多中學生都容易做到,但把一個簡單道理講得條理清楚,所謂作文最優秀的也往往是邏輯混亂,言不及意。這不能怪學生,那些讀中文出身的新左派學者幾乎個個也都是如此的。中學教育中缺乏起碼的邏輯推理和抽象思維訓練,是語文教育在禁錮文學形思維之外,最大的弊端。對費瀅這樣的學生而言,已經基本上擺脫了現行教育體制對文學形思維的禁錮。但片面追求文學性思維的天馬行空,包括爲費瀅這樣的考試作文鳴不平,都是一種在語文教育中極度忽視邏輯推理和抽象思維訓練的一種不良傾向。這種傾向近年來似乎越演越烈。這涉及到語文教育和作文教育的根本目標,讓中學生學會寫文章,是寫什麼樣的文章?到底是爲了培養極個別的文學家和小說家,還是讓他們學會如何把一件事情敘述清楚,把一個觀點表達清晰?學會用語言來思考、觀察和分析問題。 不同意王怡的看法。本來我沒準備花時間仔細地研判分析此事。鑑於王怡先生對此專文討論,所以也多說幾句,而且我發現這確實與政治理念由某種聯繫。

1、費瀅的作文基本沒有跑題,可以視爲對原題義的一種廣義理解:普遍的感情疏遠導致對節日的看法和傳統大爲不同。要求是按話題而不是按寓言的指示,寓言是個體的橫向比較,費則是整體的歷史比較,符合話題要求。我們得承認規定的話題確實是從寓言衍生出來的,但此話題又確實比寓言更加寬泛。

2、從程序着眼,沒有證據就應該假定此文不是預先準備的,王文似乎暗示允許作主觀的判斷,事實上評分結果多半也是作如此假定纔會給出離譜的低分。如此可能縱容預先準備和抄襲,但只有不冤枉人的程序纔是真正的`好程序。例如無罪推定原則。

3、作文的要求就是寫出好文章,不是考邏輯推理,那是數理學的內容。文學就是感性的,同樣也構成一種能力,理性的文學多半不是文學藝術了。新保守主義主張重視結果和目的,目的就是在限定的條件下發現好文章好的寫作人才。程序理性本身在現實世界是軟弱的有限的,因此作爲評卷人應該具有一種綜合平衡的能力,而不能機械刻板地套生硬的規則,明明你發現了好文章,明明這就是作文考試的目的,明明他與命題是合意的,爲何否決他呢?典型的程序理性的虛妄。

4、正如我前面分析的,從邏輯上說,那種對命題題義刻板的邏輯推演其實是分析判斷的一種簡單化、狹隘化,該話題應該允許作大尺度跨歷史的評價。而從文學性本身來說,文學能力之一就是想象力,從這種角度看,費的文章反而更具創造性,應該加分!失去了想象力的藝術形式意味着藝術的死亡,不鼓勵文學想象力的老師不是好的文學老師。

應試作文不同於文學創作,文學金獎得主高考作文只得25分不足爲怪。一年前,《現代快報》曾報道過南京金陵中學高二學生費瀅瀅因《平臺》一文獲得"首屆全球華人少年寫作徵文大賽"金獎第一名,文章其後又被收進高中語文讀本第五冊。在學校裏,費瀅瀅的考試作文同樣出色,兩次模擬考都被老師當作範文。高三時,復旦大學看中她的文學才華,經過嚴格考覈後希望自主招生錄取她,但令費瀅瀅沒料到的是,自己今年年高考的作文僅僅得了25分(滿分60分),屬於不多見的低分作文。(20xx-7-7《現代快報》)費瀅瀅的這篇“應試作文”到底寫成了什麼模樣,我們不甚清楚,因爲這篇報道不知什麼緣故沒有把這篇作文同時刊登出來。不過,根據一位熟悉高考評分標準的“名師”的說法,今年的高考作文是要寫情感的親疏與認知的關係,但費瀅瀅的文章主題是情感與認知,應該說不是絕對切題,但合題;也許,問題就出在這上面——在高考作文閱卷老師那兒,因爲他們與費瀅瀅並無感情上的聯繫,也不知道她是著名文學評論家費振鍾先生的女兒,還又曾經在"首屆全球華人少年寫作徵文大賽"上拿過金獎第一名的,所以,極有可能影響到了他們對費瀅瀅的應試作文的認知——他們不但不認爲其作文切題,也不認爲其作文合題,而是認爲其作文跑題。假如其作文文字真的“老到、細膩、簡潔”的話,這應該是這篇作文僅僅得了25分的唯一解釋。對這篇作文到底有沒有跑題,作家們的看法顯然與高考閱卷老師們相左:作家蘇童認爲這篇作文不能說是走題,而是作了一番鋪陳,在一個更高層次上指向了情感對人的認知的影響,是一篇創作型的作文,富於文學性和人文氣息;作家葉兆言也認爲這是一篇好文章,與那些滿分作文比較起來毫不遜色,而且更富個性化、文學性,分析文章的主旨,也是契合高考作文要求的,並沒有走題。爲什麼這些作家的看法與閱卷老師們截然相反?我以爲,其原因有兩個:一,同上所述,與感情的親疏的有關——因爲他們與費瀅瀅的父親費振鍾先生是同行,可能還是很要好的朋友,這一點有可能影響到他們對事物的判定;二,與應試作文與文學創作不是一個概念有關。接下來我想重點談談第二點,這就是應試作文與文學創作完全是兩回事。就學校語文教學中的作文教學來說,它的重點是在傳授一般語文能力——當然不可否認,提高其文學素養也是它的任務之一,但是,這方面的工作一般也僅限於閱讀和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一般性文字表達的能力,而非進行文學創作的能力;所以,評價作文的高低、優劣,做教師的往往的側重於前者而非後者,即便是對高考作文來說,也不例外。而從教師的自身素養來說,許多語文老師對文學的瞭解和認識以及他們對文學的感情,可以說,隨着他們走出大學校門的時間越長,往往也越是淡漠和疏遠。他們通常接觸到的“文學”僅僅乎限於語文課本上的那些所謂“典範之作”,而與工作之餘,翻一翻文學雜誌、書籍的,我敢說,寥寥無幾。——大學老師或許稍好一些,在中學,絕對如此。所以,看作文,地看是不是扣題,文字表達是不是清楚等,而非看學生的文學細胞,看學生這方面的潛質,也就不足爲怪了。

我們還可以換一個角度來看這個問題,這就是我們今天風頭正勁的作家中,有幾人當年高考作文拿到滿分的?這些年來,高考滿分作文得主中,又有幾人後來在文學方面顯示出他們不可多得的才華的?這些,也許與我們那些作家參加高考之時還沒有顯示出他們的文學才華有關,與那些高考滿分作文得主後來沒有選擇文學這條道路繼續走下去有關,然而,誰又能說,與我們的高考作文與文學創作完全是兩回事,二者無法等同無關呢?並且,相對於其他許多初具一定文學才華,富有文學潛質的考生,費瀅瀅是非常幸運的,因爲憑藉着她父親的關係,還可以拿着她的高考作文四處去;還可能憑藉她曾獲得的“金獎”被大學自主招生,可其他考生能夠做到這一點嗎?所以,作爲費瀅瀅與其父親大可不必苦着臉大喊冤枉,因爲高考這場全國性的“遊戲”的規則就是如此;而且我們相信,只要遊戲的規則不變,今後自然還有可能產生這樣的情況。因爲曾經得過金獎,因爲父親是“著名文學評論家”,就有特權找幾個名家來喊冤枉,如果是平頭百姓的子女,又該找誰來打抱不平呢?豈不就更冤了?我認爲高考閱卷總的還是公平的。我不同意對這份作文進行重新評判的說法,這就好比當年戈爾和布什競選總統,幾票之差就幾票之差,美國人並沒有要國人重新投票選舉。這纔是公平,這就是文明。我認爲,如果硬要對這份試卷重新評判,那的認爲自已的作文被誤判了的考生也應得到同樣待遇?重新評判。

高考作文 篇3

在這個高速旋轉的時代,人們用科技握住了物質的需求,卻在不經意間讓人性從指縫間流走。用心握住人性的真善美,以此爲墨,方能繪出更美好的未來。

握住人性的真誠。“油條哥”李剛,在這個“商家的良心飛到九霄雲外”的時代,用自己的真實誠信,贏得了巨人的喝彩。當他得知制油條技術不過關,會導致含鋁量嚴重超標時,他果斷自己出錢,自己實踐,只爲做出健康油條。

“油條哥”用自己的真誠,爲他的油條事業翻開了嶄新的一頁。他以心繪出的“誠”字,讓世人爲之敬佩。反觀那些大企業,食品安全不過關,讓“吃”字成了一種冒險。追根溯底,還是人性中“真”“誠”二字的缺失啊!

握住人性的善良。武漢市的一名小學生,在刮壞了一輛私家車後,主動留下聯繫方式。當他收到回信時,他流淚了。信中寫道:“小朋友,伯伯很欣賞你的擔當,車被刮壞雖有不悅,但賠償就免了。願你努力學習,今後成爲國家棟梁之材。”

我想打動人的,除了那名小學生的勇敢擔當,更有那名車主對孩子的愛與關懷。車主用發自內心的善,爲孩子成長路上又種下一顆人性之美的種子,令世人稱讚。

相反,前不久“成人打架,孩子主動道歉”的新聞令世人震驚。心中少了善良,寬容一併消失。與之相襯映的,還有“復旦大學投毒案”,其人性中善之缺失,令人髮指。握住人性的善良,社會纔會更加和諧。

握住人性的美麗。“美麗”一詞太過寬泛,但其中“自我奉獻”“自我犧牲”的精神,一定在人性之美中熠熠生輝“最美公交車司機吳斌”,在生命的最後10秒,爲整車人爭取了生的安全;(“中國核彈之父”黃旭華,將生命的大好時光用在覈彈研究上,令世人敬仰);小女孩何玥,即使面對死神的降臨,依然不忘將自己的器官捐贈出去,讓更多人獲得生的希望他們的自我奉獻,自我犧牲精神,讓人性之美愈加奪目,社會因爲他們,更顯美麗。

握住人性的真善美,以心爲畫筆,人性爲墨,繪出更加美好的明天。

高考作文 篇4

20xx年全國高考今天正式拉開帷幕,全國共有940萬名考生走進考場。隨着首門語文科目考試的結束,各省市區高考作文題目全部公佈,並在網絡上引發熱議。各路名家爲騰訊網友發來獨家點評,作家石述思也發表了自己的觀點。

爲什麼每年高考作文都可以成爲公衆的潮點?因爲我們的答卷充滿了太多標準答案 。而只有作文可以跟孩子們產生更多想象的空間。今年的高考作文兩個進步。第一個進步,中心思想雖然存在,但是日益多元化,多元化的一些想法進入到作文的環節;第二,高考作文相對而言,可以讓孩子有自主創造的空間,形式也是多樣的,更重要的一點,今年的高考作文。有一些題目的出現,包括漫畫的這種出現,更加的豐富,更加的貼近時代,更加貼近考生,形式上的多元和貼近考生的努力是非常值得肯定的。但是,今年的高考作文亮點不多,無論是全國卷還是地方卷,有一些命題雖然表面上看來給了孩子們更多的想象的空間,甚至在北京考卷都是有詩歌,篇幅不是很多,要求150個字。

個人觀點認爲,這個高考是整個社會,尤其是時代核心價值的某種呈現,如果我們命題上沒有這個方面的引導,那孩子們的創造的過程當中肯定會陷入不之所云的境地。也對我們未來老師的評分會製造很大的難度。

我們知道“文以載道”,這個“道”字,在捍衛多元,反對單一的狹隘的機械的這種中心思想之外,應該結合當下的痛點。中國的痛點,某種程度上是隨着社會和經濟的發展,社會核心價值的缺失。尤其是在一個開放多元的時代。

如何在高考作文中站在時代的高度,看到社會的痛點,引導我們思想最活躍的當代的考生去思想,通過作文去思想這種,如何推動核心價值的這種構建,去提升整個社會和經濟的發展質量,去提升我們每一個人存在的價值感,弘揚人文精神,我覺得這些可能是未來命題應該關注的。

高考作文的命題畢竟是社會關注的熱點。核心價值的呈現和形式的多樣與創新不衝突。今年的高考從某種程度上形式大於內容,由於某種程度上留在表面,我覺得這個是今年高考中顯得頭重腳輕,怎麼命題?有這樣一個重要的特點,這是希望能夠進一步引發教育界和全社會的關注以及反思。

高考作文 篇5

我輕輕敲擊鍵盤,在初之時寫下這篇文章,它關於我的夢想。

21世紀的人們變得越來越物質,有些人到老都不明白自己究竟想要什麼,而我,很慶幸能在這錯綜複雜的世界發現並且抓住了那抹星翼—我的初心,我的夢想。

夢想因爲遙遠,才叫夢想。夏末初秋,電扇依然不知疲憊且嘈雜的轉動,而我執筆在這小小的教室寫下我大大的夢想。

我本就不是一個安靜的人,因此我不想平齊淺淡的度一生,考大學、畢業、工作、結婚、生子、等老,我並不想重複着幾十萬人民都在重複的人生。我不是一個能按部就班,遵守規則的人,因此我熱愛新奇,不平凡、以及自由,連帶熱愛藍天、大海和風。

身處大自然才能體現它的奇麗及驚美,就如同身處困境才能體現人性與另一面世界的顏色一樣,我知道我熱愛什麼,就如文章中的一句:我熱愛一切活着的東西,我熱愛生命。而不是死板、呆滯以及無聲。而如今的城市就是這樣,裏面生活的人忘了人類建造城市的初衷,忘了曾經人類經歷過多少年輪與苦難才獲得教訓,知識與技能。

因此,我熱愛被城市牢籠所禁錮以外的物,那些活着的物。就像大海,就像藍天,以及純樸無遮掩的人和物和事。

曾在某篇雜誌上看過這句話:做一個肆意妄爲的女子,抵不過這紅塵滾滾,學不來這萬種風華,不如隨性,不如且行且看。

有時候我也在想,我要做個明媚的女子,照心來,按情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