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二作文 > 高二我心中的孔子作文

高二我心中的孔子作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1W 次

孔子,不只是指的是孔聖人,也暗含了一種文化。這種文化是兩千多年的文化,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直至現在還影響着我所在的時代的人。那麼你心中的孔子又是怎樣的呢?以下是小編跟大家分享一篇高二我心中的孔子作文,歡迎大家閱讀!

高二我心中的孔子作文

篇一:我心中的孔子

我心中的孔子是個聰敏好學,知書達禮,少年有成的人。是個有理想,有道德,有抱負,敢想敢幹的人。是個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爲後人留下寶貴精神財富和文化財富的人。

據《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子是聖人之後,年僅十七就成爲同齡人中的佼佼者,被譽爲“年少好禮”,拜爲老師。這對於幼年喪父,家境貧賤的孔子來說,不能不說是少年有成,取得了質的飛躍,大的突破。他可能因此一發而不可收,因此而更加發奮,更加刻苦,更加想出人頭地,可能因此萌發了創辦私學的念頭,並養成了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良好習慣與職業道德(師德)。事實證明,孔子經過十幾年的努力實踐,積累了教書育人經驗,三十歲左右便創辦私學,廣招弟子,開了中國歷史上私人辦教育的先河。

正常情況下,人的要求是越來越高,理想和抱負是越來越大的。孔子是聖人之後更是如此。他三十而立,創辦私學,實現了他的又一個突破。也正是在這個時候,孔子有機會拜見了齊景公,併爲他解答了“秦穆公國小處闢,何以爲霸”的問題,這對他來說是個非常重要的激勵和觸動,使他在解答問題的同時,看清了權貴們的水平和能力,進而萌發出爲官從政,建功立業,報效祖國的壯志雄心。

然而,孔子的從政之路總體上說是坎坷的,不順利的。他雖然做到了魯國大司寇,代理過宰相,但他卻付出了二、三十年的心血。他滿以爲自己飽讀史書,滿腹經綸,具備“治國平天下”的才能,得到過王公大臣們的賞識,一定會鴻圖大展,有所作爲的。不料想,卻是不被重用,到處碰壁。

他之所以“明知不可而爲之”,我認爲,是由於他對當時的一些諸侯國的當權者們抱有幻想,是由於他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由於他不想做隱士,不想當屈原,不願默默無聞埋沒自己,更不想被時人和弟子們取笑懷疑。

到了六十八歲高齡,他終於悟出了點什麼,終於終止了周遊歷程,硬着頭皮返回故國,邊重操教書育人的舊業,邊如飢似渴地整理古籍史料,以“樂而忘憂、不知老之將至”的精神,爲後人留下了一筆寶貴財富。稍微瞭解他的人都知道,光是他創造的名言名句,已堪稱一流,無與倫比,2500年後的今天,依然光彩照人,生機盎然。

總之,我心中的孔子是青少年的學習榜樣,是中老年的行爲楷模。他不愧是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人類歷史上有着重大影響的世界級名人。孔子爲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作出了不可抹滅的貢獻。正像他的弟子們所說:“夫子是仰之彌高、鑽之彌堅、不可毀”的。雖然他的周遊列國在今天看來有些幼稚,有些滑稽,有些固執,有些不識事物和不可思議,甚至有些狼狽,但我認爲正是這種幼稚和滑稽,固執和狼狽,完善了他的人格,豐滿了他的形象,影響了他的後人。

另外,他“食無求飽、居無求安、人不知而不慍”,好德不好色的境界,也是別具一格,值得後人稱頌的。

篇二:我心中的孔子

孔子是聖人,這是衆所周知的,並且在許多人眼裏孔子是衆多優點的集合體,但是“聖”只是形容詞,孔子首先是個“人”,然後我們再稱之爲“聖人”。既然是人,那麼就會有缺點,畢竟人無完人。在我的心中孔子就有一個不足之處。

孔子出生於周朝衰弱之際,年輕的孔子擁有滿腔熱血和鬥志他希望自己能通過禮樂教化來改變當時的社會狀況,然而孔子直到中年纔在魯國爲官。縱然以至中年,但孔子的熱血和鬥志卻不曾退卻。壯志滿懷的他希望藉助魯國的君上實現自己宏偉的政治抱負,不想當是的社會已是禮樂崩壞、諸侯割據戰亂連連,而魯國禮樂征伐自重臣出,魯國國君上只是個傀儡君王,根本掌控不到國家這個機器的根本之一——軍隊。所以孔子的改革就像街邊耍猴人的把戲,在跳的最歡的時候卻遭到主人的叫停,因爲主人並沒有權利,真正有權利的重臣對他的把戲已感到厭惡。因此在魯國孔子所謂的改革也就不了了之。

然而孔子並沒有放棄,雖然在魯國的改革失敗了,但哪裏失敗便在哪裏爬起。孔子從魯國出發四處遊說,周遊列國希望自己能夠得到重用,施行改革,通過禮樂教化來得到政治上和治國的成功。但可惜的是當時的各國國君要麼就是沒有權利無法施行改革,要麼就是權利達到巔峯希望逐鹿天下、一統中原,因此孔子的理想根本沒有實現的機會。孔子也感嘆過:“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但之後他依舊走着原來的路,希望能改變這個社會。就這樣孔子大半的人生就在趕路和再次地趕路中過去了。

在大多人眼裏孔子的知其不可而爲之的精神可嘉,而書中對孔子前半生的事蹟的正解也是說孔子擁有一種“知其不可而爲之”的崇高精神。但是在我看來孔子固然是有一種難能可貴的執着,但是過分的執着就是一種固執。孔子曾說過:“中庸之爲德也,其至矣乎!”。“中庸”之中的“中”字代表的是以中爲用,其“庸”字又代表的是可常行。而當時的社會已處禮樂崩壞、戰亂連連之時,各個國家都在想着逐鹿,希望擴大兵力,大肆進攻,期以獲得更多的土地、人口、糧食、財富。而在這時孔子卻希望施行仁政,以禮樂教化來改變社會的現狀達到孔子心中的大同社會。如果有一個希望得天下的君主聽從了孔子的建議恢復禮樂制度,那他如何去爭這個天下?!要知道諸侯可不是周王朝的嫡系皇室不擁有繼承統治天下的權利,那麼他如何會來遵守禮樂制度,又怎麼會有恢復禮樂制度的想法呢?所以從這裏可以看出孔子的理想在當時社會是脫離現實的,即“不可常行”。並且在孔子的一味執着中並沒有改變過自己的想法,即所謂的“過”,也就是“不以中爲用”。所以說孔子也沒有遵循其所說的中庸之道。

所以孔子在我的心中是一個聖人因爲孔子的確爲中華民族的發展做出過不可磨滅的貢獻,並且他的精神也的確令人敬佩,但在我心中的孔子也帶有一絲絲的固執,亦或叫做偏執的人,只因爲他對自己脫離實際的理想的不懈追求。

篇三:我心中的孔子

人是一根葦草,脆弱的草,但是一根有思想的草!

——帕斯爾爾《思想者》

駐足於孔子像前,時常,在某個瞬間失神,我知道,是永遠頂禮膜拜的虔誠。

孔子思想主要包括三個部分:“復禮,爲仁,君子”,如鼎之三足,支撐於孔學。

春秋時期,天子衰弱,諸侯並起。此種局面,孔子宣揚“禮”,主張恢復周朝的禮數。他對周禮的信心,源於對夏禮,商禮更深層的瞭解。“克己復禮,立大丈夫志向;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都是孔子的至理格言。“爲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那麼,什麼是“爲仁”呢?孔子曰:克己,復禮,爲仁。朝於斯,夕於斯,孔子儘可以飽食終日,無所用心,但是,珍饈羅前,何以下嚥?的確,根植於心的性情只仁,是需要鍛鍊的,猶如一塊璞玉,即使蘊涵上好的玉質,未經開發之前,還不能說是純善純美的藝術品。孔子以爲,“爲仁者,齊家治國平天下”,即要統治者施行仁政,道德之治。德治和法治,前者唯上,暴行虐施,只能“毀家滅國亂天下”。再說“君子”,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孔子以爲“剛毅,木訥,近仁”是覈定君子品行的準則。君子,就要文質彬彬,盡善盡美。

人是一根葦草,脆弱的草,但是一根有思想的草。文人迂腐而可愛,靈魂的孔子成了國寶,昭示着文化的不朽。進則從政,兼及天下;退則歸隱,獨善其身。孔子也曾試圖從政,情繫蒼生。然而,他流離輾轉,總也“報國無門”。晚年的孔子私人辦學,撰寫術書,其著作也使瀚海書林,梅香千古!

孔子思想,恩惠千古,澤被後世,被稱爲“萬事師表”。古語說:“半部《論語》治天下”。漢朝以來歷朝歷代都把儒學作爲治世經傳,極爲推崇。伏爾泰,西方文藝復興的大師,如此的崇拜孔子,以至二十年如一日的始終懸掛孔子的畫像。他認爲,孔子訓導的儒生講求氣節、尊嚴、坐懷不亂,道德永比巴黎人來得清爽。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說:孔子不僅是中國的,他是世界的。從全球意義上來說,孔子的價值觀念超越國界,超越時代;屬於過去,也鑑照今天和未來。

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北齊書·文苑傳序》:“聖達立言!化成天下,人文也。” 幾天前,北大教授張頤武說“一個姚明,一個章子怡,比一萬本孔子都有效果”。我以爲,章子怡只不過是現代流行的一個符號,至多百年而已,而孔子則是永不過時的“萬事師表”。當然,章子怡的走紅,使西方更瞭解中國人,中國藝術,然而,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又豈是一個、一百個、一萬個章子怡所能代表的。雲山蒼蒼,江水泱泱。聖人之風,山高水長。聖人的精神、思想是無人可及的。

回眸歷史滄桑,掩卷長思,蕩氣迴腸。孔聖人的形象,如日月昭昭,如星辰離離,躍然紙上。顏淵嘆之“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藉着聖人的光芒,我再一次擦亮我的眼睛!

篇四:我心目中的孔子

我心目中的那位孔聖人離我們已經有兩千多年了。雖然他已經不在我的這個高度文明的時代,但是他的思想仍活在我們的身邊。

在我上初中的時候,我就接觸了這位老人的那些儒雅的思想。記得,我跟着語文老師背誦着:“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有朋自有遠方來,不亦樂乎……”當時的我對孔老聖人有了一種神聖的感覺。他的許多的教育思想,在我的學習當中,還是比較適用的。另外,他講述的許多做人的道理,至今我還是需要借鑑的。例如,“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是我做人的基本標準之一。

我讀了孔子的生平,對孔聖人的做人這方面是值得比較稱道的。魯昭公讓他去管理倉庫,他就去把這差事作的井井有條。是年孔子改作乘田,管理畜牧。孔子說:“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無論孔子做什麼事,都是從一點一滴做的。其實,我們之所以把他稱爲“聖人”,是因爲他也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但是他在做人上確實是達到了人生的很高的境界。

孔老聖人不光是我的教育老師,他也是我身邊生活的一位指路人。每當,我在生活上感到失意的時候,我總會想到孔子在失意的時候,仍然認認真真地對待每一件事,最後在不起眼的事情上成功,像我這樣的泛泛之輩更應當把精力投入的自己的目標上去。

在我的心目中,孔聖人不是一個神,他是一位和藹可親的老人。他對自己的弟子時那麼的有禮,而他的弟子又那麼的尊敬他。另外,孔老聖人甘願屈身向路邊的孩童請教問題,絲毫沒有失去學者的風度,他儼然把自己看作了一位過路的老人。

孔子,不只是指的是孔聖人,也暗含了一種文化。這種文化是兩千多年的文化,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直至現在還影響着我所在的時代的人。沒有他的文化,我們的生活會變得沒有禮道,我也會變得不那麼精彩。

我心目中的孔子,在我的眼裏,他是一位普通的老人,又是一位人哲聖人。孔老聖人,是我從小認識的老師,也是我的親密的儒者。他的思想,已經紮根於我們以及身邊人的心目中,讓我們更有選擇的去繼承他的儒家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