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問答 > 《學會看病》的教學反思有哪些?

《學會看病》的教學反思有哪些?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3W 次

《學會看病》教學反思

《學會看病》的教學反思有哪些?

新進教師第一學期與要上一堂彙報課,九月份剛開學,我就接到了這一通知,時間是十二月份。

從接到通知的那一刻起,我就在思考,應該上哪篇課文呢?我粗粗瀏覽了一下語文課本,最後鎖定在《學會看病》這篇文章。我認爲,看病是孩子生活中都有的經歷,上起來可能比較好把握。於是我就開始了備課之路。

《學會看病》這一課,是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本單元的學習主題是感受“父母之愛”。 本文講的是兒子感冒了,媽媽讓他獨自上醫院,學會了看病的事。母親用這種方式,鍛鍊兒子獨自面對生活的能力,表達了母親對兒子深深的愛。文中的語言描寫和心理描寫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學會看病》這篇課文挺長,一共有27個自然段,但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專家早就告訴我們,略讀課文的指導要提綱挈領,期其自得。根據這一原則,我備課時把課文分成兩塊,一塊是讓學生體會母親的狠心,一塊是體會母親的心裏變化,應該說大方向是沒有錯的,於是我就開始了第一次磨課。

在五(2)班上完了,自己感覺整個流程還算順暢,但細節方面存在較大的問題。年級組老師給我對大的忠告就是:自己說的太多,評價語太單調,不夠自然。 我知道這是我上課最大的問題。怎麼辦?我就向年級組的每位老師請教,該如何克服這一難題。在年級組和教研組老師的幫助下,我進行了多次修改,多次磨顆,每一次上課,每一次評課,都讓我收益匪淺,我作了如下反思:

第一次試教,我有了以下反思:

一、教學內容過多,教學時間太緊,無法完成教學任務。在抓心理描寫,感悟母親的心理矛盾這一環節抓的點太多,對於略讀課文來說,抓得過細,且教學過程中主次不明顯,有點面面俱到,設計上與精讀課文區別不大。

二、聽課教師的感覺是教學環節很多,教師牽得很辛苦,學生跟得很辛苦。但母親的心理矛盾仍未體現出來,且語言訓練重點不突出,缺少些語文味。

三、學生的學習收穫是收益不多,只是“就文論文”,語言上提升不快。

第二次試教,我的反思:

一、能抓住文章的兩大板快:母親的狠心、母親的心路歷程。但是,在時間分佈上過於均勻,沒有重點突出母親心理變化,沒有很好地讓學生體會到母親內心的那份糾結。另外,在分析母親心理活動時,教法過於單調,學生沒有新鮮感,因此課堂氛圍不夠活躍。

二、聽課教師覺得上課有了一定的.進步,但是老師的評價過多,老師還是在牽着學生走,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沒有得到發揮,因此,學生只是浮於文章的表面,沒有真正走進文本。 三、學生感受:讀懂了文章,理解了母親的內心想法,也懂得了母親的良苦用心,作者爲何能把母親的心理變化展現地這麼好,學生不明白。這就說明老師在教學時對於句子的分析不夠到爲位。

經過六次磨課、評課,在最後一次試教後,我對自己、對文章都有了新地認識:

一、略讀課文一定要抓住文章中最重要的東西,爭取一課一得。

《學會看病》主要讓學生明白母親的良苦用心,體會母親那份濃濃的愛。所以,我上課是就把主要時間放在後一板塊,重點分析兒子離開家後母親的心理路程。我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他們自己到課文中找並寫自己的感受,然後讓在班上交流。學生找得不僅全面而且感受深刻,我在教學時也不僅僅讓學生說爲什麼,更要讓學生說作者是怎麼做到這麼細膩地表達。在課堂上分析母親內心變化時,我就抓住“艱澀”“像沙漏一樣——”這樣的詞句讓學生體會,這樣學生不僅理解了母親的內心,而且學會了自己展示身邊的人和事。

二、學生是課堂的主體,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經過這麼多次的磨課、評課,我真正認識到了以往教學的不足。以往的課堂我總是一人霸佔課堂,學生說的很少,他們都是在埋頭苦記,只是機械地記而已,學生的思維得不到很好的發揮。現在我明白了,課堂要讓給學生,老師只是個引導者、點撥者,切勿讓自己成爲課堂的霸主。

三、課堂評價語對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教師的課堂評價語對於學生而言,就像遊戲中的獎勵一樣,對他們起着極大的吸引力。好的評價語及時、中肯、真誠,讓學生能從中獲取成就感;不好的評價語,會大大打擊學生的積極性,讓課堂處於沉悶、被動的處境。

這次磨課,讓我收益匪淺。希望在以後的教學中自己能帶着這次上課的收穫漸行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