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手抄報 > 春節恭賀新禧手抄報資料設計

春節恭賀新禧手抄報資料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8W 次

  邯鄲除夕扔愁帽

春節恭賀新禧手抄報資料設計

古趙京都邯鄲,在除夕歡慶活動中,流傳着一種奇異的風俗扔愁帽。

扔愁帽,都在除夕夜深人靜之時進行。各家和戶的大人、孩子,臨睡前,都把頭上戴過的舊帽子或舊頭巾,悄悄扔到大街上。第二天,打掃街道時,再把它們清掃到牆旮旯裏,到下月十五夜晚烤“怕靈火”時燒掉。老人說,這樣做,可以扔掉一年的舊愁,迎來一年的新喜。

相傳,這一習俗,起自戰國末年。秦始皇打敗齊、楚等國,派大將章邯出兵趙國。趙國軍民堅守陣地,英勇抵抗,給秦軍以重大創傷。秦將章邯大怒,攻破趙國都城邯鄲後,對這一地方,人不分老幼婦孺,房不分官商民賈,大肆燒殺擄掠。趙國人爲了逃避秦軍的殺戮,上人摘掉士巾,商人扔掉商帽,背井離鄉,四出逃亡。

秦始皇統一天下後,規定了統一的士服士帽、商服商帽,趙國人不忘亡國的奇恥大辱,每當夜深人靜,就紛紛把秦王規定的士服士帽、商服商帽扔到大街上去。但是,那時的邯鄲已在秦的統治之下,很多人又因此橫遭殺戮。從此,趙國人對秦王更加怨恨。他們爲了避免無辜的死亡,就在每年除夕之夜,以新換舊爲名,把頭上的帽子偷偷扔到大街上,說是驅趕一年的晦氣,扔舊愁、迎新喜。官府也就無可奈何了。

久習成俗後來,秦國雖已滅亡,邯鄲人並沒改變習慣,把它作爲一種地方風俗,稱之爲“扔愁帽”,流傳至今。不過,今人扔帽,已沒有當年的憂愁,而是把它當作一件應景的樂事了。

  基諾族年節習俗

過年是基諾族最隆重的節日,但沒有統一的日期,各村寨在一月份擇日過節。節日前,家家戶戶都要釀酒、殺豬宰牛,準備豐盛的食品,並邀請附近村寨的親戚朋友前來歡度新年。

年節期間,男子身穿鑲邊無領對襟訂、棉布褂和白、藍色褲子;婦女穿繡花無領對襟小褂和鑲紅邊黑色的前開合短裙或長裙,挽髮髻盤於頭頂,戴白厚麻布後披翅帽。大家聚集廣場,除共同唱歌跳舞外,還根據不同的年齡、性別開展各種文娛體育活動。兒童最喜愛的是會箭槍和陀螺;婦女盪鞦韆和玩雞毛球;小夥子擲標槍、踢球、踩高蹺。男女青年還一起翻竹槓。節日裏還有一項獨特的活動是敲大木鼓。大木鼓,基諾族人民視爲最神聖的器物。平時掛在“卓巴”(寨父)、“卓生”(寨母)家裏,嚴禁動用,只有過年節時才能敲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