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手抄報 > 小學生恭賀新禧春節手抄報資料

小學生恭賀新禧春節手抄報資料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6W 次

  澳門春節習俗

小學生恭賀新禧春節手抄報資料

中國人的節日,最重要的莫過於春節。按照中國人的老傳統,一進入農曆的臘月,不少事情就和春節有關了。比如臘月二十三到二十五,澳門同胞要舉行謝竈,到了除夕再把這個家神接回來。傳說這位神仙是玉帝派到人間專門監視各家各戶言行的。到了每年的臘月下旬,竈神就要回到天上去報告。於是在送竈之際,各家各戶都要備好祭品膜拜,其目的無非是希望竈神能“上天言好事,回宅降吉祥”。隨着居住條件的不斷改善,大多數人都遷進了樓房,廚房很小,竈頭也就沒了竈神的位置,但是澳門老一輩的人還保留着這樣的習俗。

如果說澳門同胞對謝竈已經不是人人重視的話,過除夕可沒有人願意馬虎過去。這裏也講究守歲,就是一家人坐在一起,通宵不眠。其本意是送舊迎新,珍惜光陰,但實際上這種觀念已經比過去淡漠得多了。就是不睡覺,也多是打麻將,看電視,營造歡樂氣氛。只有吃團年飯仍和過去一樣普遍受到重視。一家人同吃團年飯,共享天倫之樂,充滿溫馨。澳門同胞還喜歡飯後一起去逛花市,這是一家人吃過團年飯後的主要節目。澳門的中國人習慣上認爲,過春節的時候在廳堂裏擺上一些鮮花、桃花、盆桔、水仙,花開富貴,會帶來一年好運,所以每家每戶都要購買。澳門在年宵舉辦花市,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與內地不大一樣,或程度上有所區別的是,在澳門這樣一個商業社會裏,有些經營得好的企業、工廠、商店,老闆會在歲晚之時,拿出一部分錢來發給職工,還會在酒家設宴招待職工,藉以酬謝,這也是一種“團年飯”。不過時間要提早一些,多在臘月二十八,因爲二八的諧音是“易發”。爲了表示與民同樂,澳門總督在除夕晚上照例要到葡京賭場下注。澳門的公務員平時是不準進賭場的,但春節假期內可以開禁,讓他們去碰碰運氣。

春節是澳門同胞最爲重視的節日,假期也最長,共有三天,連葡人和其他外國人也都跟着一起過。節日裏親朋好友互相拜年,見面拱手道喜,說吉利話。拜年的時候,要帶糖果餅乾一類的禮物,主家拿出瓜子、糖果、花生、年糕、油角等盛情款待。長輩見了晚輩,要賞以“利市”(紅包),以示吉利。正月初一這天,不少人家是吃素的,禁忌也不少,如不掃地,說掃地會掃去財氣;小孩不許說不吉利的話。初二又叫作“開年”,習俗是要吃開年飯,要有髮菜、生菜、鯉魚,取其生財利路之意。初三這天叫“赤口”,不出去拜年,以免生出是非。在這幾天的時間裏,澳門打麻將的人家也很多。最近這些年來,放煙花、舞龍獅等活動,也爲節日增添歡樂氣氛。舞龍是中國一種傳統的娛樂和體育活動,春節舉辦,不光是爲了熱鬧,也爲了呈獻吉祥。1994年4月18日,澳門慶祝第二座澳凼大橋--友誼大橋通車,舞的是一條長達1559米的大龍,參加的人也出奇的多,有2600人。這兩個數字已列入《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這是一項綜合性的藝術表演,體育、音樂、武術、舞蹈結合而成。除了春節,澳門有些體育團體還組織醒獅隊到別處表演、比賽,也很受歡迎。

  春節拜年禮儀常識

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我們通常只知道的是正月初一時,家長帶領小輩出門謁見親戚、朋友、尊長,朋友們也互致新年快樂,以吉祥之語互賀祝新春。卑幼者並須叩頭致禮,謂之“拜年”。主人家則以點心、糖食、紅包熱情款待。其實,春節拜年學問很多,春節文化元素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集中展示。

“拜年”一詞,原有的含義是爲長者拜賀新年,也包括向長者叩頭施禮、祝賀新年健康如意、問候生活安好等內容。遇到同輩親友,也要施禮互賀。至今未曾改變這種禮儀,只是在形式上更多元化了。

年初一,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

中國人自明清起始,對拜年禮儀定下了不成文的規矩,有着一定的次序:首拜天地神祗,次拜祖先真影,再拜高堂尊長,最後全家按輩份次序互拜。對尊長要行大禮,對孩童要給賞賜。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人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爲“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拜親朋也講究次序:初一拜本家;初二、初三拜母舅、姑丈、岳父等,直至十六日。這種習俗早在宋朝時就已流行。宋人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卷六中描寫北宋汴京時雲:“十月一日年節,開封府放關撲三日,士庶自早相互慶賀。”到了清朝年間,拜年禮儀有了昇華。清人顧鐵卿在《清嘉錄》中描寫,“男女以次拜家長畢,主者率卑幼,出謁鄰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賀,謂之‘拜年’。至有終歲不相接者,此時亦互相往拜於門……。”一般說來,平輩間拜年則拱手致語就行了。

首先拜家裏長輩。初一早晨,晚輩起牀後,要先向長輩拜年。當然,長輩受拜以後,一定會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不能忘記的是向鄰居長輩拜年。中國有句古話:遠親不如近鄰。所以向鄰居長輩拜年僅次於本屬長輩,一般說,鄰居長輩也會給“壓歲錢”的。

其次是走親戚拜年。初一或初二必須到岳父、母家,並須帶賀禮。進門後還得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禮,然後再給長輩們依次跪拜。

接着就是禮節性的拜年了。如給朋友拜年,一進屋門,僅向佛像三叩首,如與主人系平輩則只須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長,仍應主動跪拜,主人應走下座位做攙扶狀,連說免禮表示謙恭。一般情況下,不宜久坐,客套話完了就要告辭。主人受拜後,也應擇日回拜。

還有一種就是感謝性的拜年。凡過去一年中對人家欠情的,如曾幫助過自己的人或老師、師傅、醫生等,就要買些禮物送去,借拜年之機,表示感恩謝意。

拜年習俗中最隆重的應該說是團拜。團拜,現在已成爲國家級禮儀活動了,甚至還帶有國際性,一些與中國友好的國家會致電中國政府賀新年;中國駐外使節也會舉辦春節團拜活動。“團拜”形式,大約起源於清朝時期,清人藝蘭主在《側帽餘譚》中就曾說過:“京師於歲首,例行團拜,以聯年誼,以敦鄉情”,“每歲由值年書紅訂客,飲食宴會,作竟日歡”。

如今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發短信、寄賀卡、禮儀電話和電報,都是一種新的拜年形式。寄賀卡時,也會同時寄上自己的名片。

古時,倘或坊鄰親朋太多,難以登門遍訪,就使遣僕人帶名片去拜年,稱爲“飛帖”,各家門前貼一紅紙袋,上寫“接福”兩字,即爲承放飛帖之用。此俗始於宋朝上層社會。清人《燕臺月令》形容北京年節:“是月也,片子飛,空車走,成爲時尚。”戶人家特設門簿,以記客人的往來和飛片,門簿的首頁多虛擬親到者四人:一曰壽百齡老太爺,住百歲坊巷;一曰富有餘老爺,住元寶街;一曰貴無極某人,住大學士牌樓;一曰福照臨老爺,住五福樓。以圖吉利討口彩。至今的春節贈送賀年片、賀年卡,便是這種古代互送飛帖的遺風。

古代文人雅士則流行互送拜年鑽。拜年鑽就是如今的賀年片,是由古代的名片演變而成。據清代趙翼考證,西漢時沒有紙,削竹木爲刺,上書名姓,叫“名刺”。後來還用大紅絨線在織錦上繡字爲“名片”。東漢後用紙代木,叫做“名紙”。六朝時簡稱爲“名”,唐代叫“門狀”。宋代還別稱“手刺”、“門刺”。

早在宋代,親朋好友之間就已經相互送貼致賀,這就是早期的賀年片。宋人周輝在《清波雜誌》中說:“宋元佑年間,新年賀節,往往使傭僕持名刺代往”。當時士大夫交遊廣,若四處登門拜年,既耗費時間,也耗費精力,因此有些關係不大密切的朋友就不親自前往,而是派僕人拿一種用梅花箋紙裁成的二寸寬、三寸長,上面寫有受賀人姓名、住址和恭賀話語的卡片前往代爲拜年。

據明朝陸容《菽園雜記》記載,拜年習俗最早行於明朝京都。陸容在《菽園雜記》中記述道:“京師元日後,上自朝官,下至庶人,往來交錯道路者連日,謂之拜年。然士庶人各拜其親友,多出實心。朝官往來,則多泛愛不專。如東西長安街,朝官居住最多。至此者不問識與不識,望門投剌,有不下馬,或不至其門令人送名帖者,遇黠僕應門,則皆卻人不納,或有閉門不納者。在京仕者,有每旦朝退即結伴而往,至入更酣醉而還。三四日後,始暇拜其父母。”朝官往來,不管認識與否都要互拜,百姓則各拜親友。

到了明清時,人們用“寸褚”、“紅單”投謁代替拜年。這時的賀年片設計更加完美、精緻,帖上不僅印有送者的姓名、地址,還寫上了“新年快樂”、“吉祥如意”的祝辭。明朝傑出畫家、詩人文徵明在《賀年》詩中描述:

不求見面惟通謁,

名紙朝來滿蔽廬;

我亦隨人投數紙,

世憎嫌簡不嫌虛。

這裏所言的“名刺”和“名謁”即是現今賀年卡的起源。清代時興在春節時送“拜盒”,即將賀年帖放在精緻美觀的飾盒裏送給親友,以示莊重。賀年卡用於聯絡感情和互致問候,既方便又實用,乃至今日仍盛行不衰。

中國人春節拜年是很講究的。講究的核心就是時間觀念。

拜年首先要選擇合適的時間,這是拜年的第一要素。

由於平時勞碌,年節期間人們一般起得較晚。若過早登門拜年,往往讓主人措手不及。有人喜歡選擇晚上拜年,一坐好幾小時,也難免影響主人休息。作客逗留時間一般以半小時至40分鐘爲宜,這樣,既不失禮貌,又不影響主人接待其他客人。拜年時,若進門問聲“新年好”,旋即匆匆離去,也會給人以“缺少誠意”的感覺。

送賀禮也十分講究,這也是禮物也拜年要素之一。

賀禮一定要送的得體。給長輩、教師、師傅拜年時,應適當帶點禮物。禮物既不宜太昂貴豪華,又應能“拿得出手”。捧上一束鮮花,送上一張精美的賀卡,近年已成爲都市現代人浪漫溫馨的拜年方式。

拜年賀禮物還應講究衛生、安全。比如,別人送給自己的糕點,一般不宜轉送他人,否則食品在“旅遊”中難免會腐爛變質;給年邁或患病者拜年,所送的水果等應該有益於對方強身健康,以免造成浪費甚至引起誤解;贈送花炮之類,則萬萬不能去購買僞劣產品。

此外送賀禮還應注意節儉。

自己如果動手製作一個精美的小禮物送給同學、戀人、同事等,既可表達真摯的情誼,又可顯現自己的才華。

拜年時還一定要注意禮節和言談舉止。鄰里相坐、同學相逢、朋友相聚,皆應“過年言好事,出口稱吉祥”,縱然平日有所積怨,亦不應提起,至於聊侃時不談粗俗之事,不講無聊低級話語,就更是常識、常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