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東方之珠的語文教學反思(通用10篇)

東方之珠的語文教學反思(通用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7W 次

在當今社會生活中,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反思過往之事,活在當下之時。那麼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東方之珠的語文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東方之珠的語文教學反思(通用10篇)

東方之珠的語文教學反思 1

小學語文《“東方之珠”》這篇課文描寫了香港“迷人的沙灘”“著名的公園”和“繁華的街市”,讚美了這顆無比璀璨的“東方之珠”。 本課的學習對象是小學三年級學生,對於香港的知識知之甚少。因而在剛開始時我出示了中國地圖,首先讓學生了解香港的地理位置,然後以一段錄像把學生帶到迷人的香港。讓學生對香港先有一個初步的瞭解,爲課文的教學作鋪墊。教學過程中始終能尊重學生的主體。在學生對課文有整體的瞭解的基礎上,讓他們找出自己喜歡的段落,仔細閱讀,說說自己讀後的感受。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去學,能提高學生的主動參與的意識。情境的創設能調動學生的興趣,誘發學生的情感。因而課上我把自己蒐集到的優美的圖片適時的展示給大家看。把學生帶入語言文字所描繪的情境之中,圖文結合,爲學生直觀形象的理解詞語,感受語言所描繪的意境打下了基礎。

例如:鱗次櫛比、琳琅滿目、人流如潮是理解的難點,教學時結合畫面,先讓學生談自己的感受,再通過到文中找相關詞語,學生便輕而易舉的理解了它們。朗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手段,它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領悟課文情感,積累語言,陶冶情操。本文文字優美,是積累語言的`好材料。因此,在教學中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感悟體驗,再通過讀來表達自己所體驗到的情感。在學生學習全文的基礎上,我爲學生播放了一段歌曲,伴隨着生動的畫面,讓學生再次對香港的美麗與繁華有更深刻的印象,同時激發學生熱愛香港、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說,作文剛剛起步,因而課上對學生進行寫法的指導非常有必要。

因而我以第五小節爲例讓學生寫先了解作者的寫法,然後仿照第五小節的樣子圍繞着“一到休假日,街上就熱鬧起來”寫一段話。在本堂課上也反映出了學生學習的一些不足。如讓學生自讀課文,選擇自己最想去的一個地方,說說它給你什麼地方吸引你。有部分學生心中有美好的嚮往,但卻不知如何表達。再如讓學生說說節假日街上的熱鬧,不少學生也說不出。所有這些,我想問題應該是出在學生語言的貧乏。注重閱讀,注重積累,提高閱讀的實效是語文課一個努力的方向。

東方之珠的語文教學反思 2

聽了董老師的這一節課,確實是一節以讀爲主線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好課。很好的落實了語文課標提到的兩個要點:一是落實了“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二是落實了“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

教師的導讀重點在激發和保持了學生良好的閱讀興趣,而且採用了多種方法引導學生讀書,取到了多法導讀的良好效果。課堂上老師特別注重引導學生採用多種方法理解詞語,如聯繫上下文理解、聯繫生活理解、換詞理解、採用動作理解、看圖理解詞語等方法很多,效果也比較好。課堂上老師很關注培養學生良好的“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在閱讀中,讓三年級學生時不時地劃一劃、圈一圈,學生的閱讀思考能力能到了培養。課件運用也促進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進一步理解,特別是最後課件(欣賞香港美景)的運用,不僅調動了學生的情感,還爲有感情朗讀課文奠定了基礎,所以最後學生能帶着自己對香港的熱愛來朗讀全文。

我們在享受教學的'同時,不妨也提出兩點建議:

1、在講到重點或難點的時是不是應多留點時間和空間給學生?因爲經思考則有所感悟,纔會形成自己的認知。如講打比方時;“你覺得哪些句子最有趣”讓學生讀出其有趣來,光靠朗讀的聲音來判斷是不是讀得有趣,我們覺得是不科學的,是不是應引導學生弄明白“你是怎樣讀出它的有趣”或“你讀得很有趣了,請問,你是怎麼讀出有趣來的,把你的想法(方法)告訴大家吧。”

2、“舉世聞名”通過換詞學生很容易就理解了詞語的意思,但就這裏的“舉”是什麼意思,學生懂了嗎?大家可以各抒己見。

最後感謝董老師、感謝三年級組老師爲我們學習研討提供了這次平臺!

東方之珠的語文教學反思 3

首先,就我個人的教態而言,太過於亢奮,而這種教學情緒不太適合《東方之珠》這課的感情基調,這是我在課堂上把握不太好的地方。這種情緒隨之而來的是:教學過程中語速較快,給人一種壓迫感,課聽起來不美。教師講解過多,剝奪了孩子的話語權,沒能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其次,在處理課文的內容時,爲了教學流程的完整性,總希望面面俱到,結果是重難點不夠突出。這對於應試教學下得孩子而言,是不太合適的,這樣的課堂效率就會顯得較低。首次嘗試製作微課,但是在插入的微課教學內容以教師講解過多,如果能創設問題,與學生進行更多的互動,效果可能會更好。

最後,在課時的安排上不太合理。前面做到了緊湊並且有條不紊,但是在微課講解後,直接讓學生進行小練筆,因爲沒有創設情境讓學生交流,以檢驗微課的效果,所以不僅在這個環節耗時較長,學生的'練筆反饋沒有預期的理想,同時這一情況也導致結課環節較倉促。

《東方之珠》這節課雖然上完了,但是仍然存在較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不斷的嘗試與改進,是自我提升的良方,希望在後面的教學中能繼續保持這種狀態。

東方之珠的語文教學反思 4

小學各個年級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

一、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突破重點、難點,化難爲易,高效學習。

1、要領會語言文字的美,必須創設情境,把學生帶入語言的情境之中,通過視聽教材和語言文字的有機結合,就能把學生帶入文字描繪的情境之中,使學生體驗文字的美。課文第二小節主要描寫沙灘迷人的景物和遊人的感受,教學時,可引導學生結合投影畫面展開想象,盡情領略“浪平沙細、陽光和煦”的海灣風光,不知不覺進入“漫步在金色的沙灘上,沐浴着輕柔的海風,傾聽着浪濤拍岸的聲響”的'意境中,自然而然地產生“真是舒服極了”的體驗。

2、理解“鱗次櫛比、琳琅滿目、人流如潮”時可結合畫面。

(1)出示羣樓圖,讓學生觀察後說說“鱗次櫛比是一種怎樣的景象?”學生觀察後自然而然說出“摩天大廈很多,一座挨着一座排列着,很密。”

(2)出示銅鑼灣整體圖,學生根據畫面可以說出從“琳琅滿目”可以看出商品多,使人看了眼花繚亂。“人流如潮”說明人很多,銅鑼灣真熱鬧。

二、自主探究中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課堂教學中,我始終把學生看作是學習的主體,三至五自然段的教學設計體現了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學習。我緊緊圍繞“香港迷人的沙灘、著名的公園和繁華的街市”這些內容,引導學生讀、思、議、找,全面參與學習過程,培養他們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之達到了閱讀教學中“自悟自讀”的境界。

三、讀中感悟,與作者產生共鳴,領略文章的中心。

新大綱明確指出:“小學各個年級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這篇課文,無論從圖畫上,還是從語言文字中,都能讓學生感受“東方之珠”的輝煌、亮麗。因此,教學本課,我既注意到課型特點,更更注意到教材的特點,我把較多的精力放在帶領學生藉助媒體和相應的語言文字,通過讀去感受“東方之珠”的迷人和繁華,通過讀去與作者產生共鳴,從而受到愛“東方之珠”——香港及愛祖國的教育。

東方之珠的語文教學反思 5

《東方之珠》是蘇教版第五冊的第14課,課文以優美的筆觸描寫了香港“迷人的沙灘”、“著名的公園”和“繁華的街市”,讚美了這顆無比璀璨的“東方之珠”。在本課的教學中,我認爲我以下幾點做得不錯:

一、創設情境,走進“東方之珠”。

1、本文以“東方之珠”命名,充分顯示了作者對“東方之珠”的熱愛之情。不同的導入方法所帶來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本節課可以直接導入,也可以用一段優美的文字導入。我選擇用一首大家比較熟悉的《東方之珠》歌曲來導入,伴隨着優美的旋律,優美的歌詞,美麗的畫面,其目的是讓學生在視聽效果的渲染下融入本節課的學習中,學生在這種感受下聽到了美妙的歌詞“小河彎彎向南流……”,初步感受到了香港這顆“東方之珠”的魅力所在。從實際效果來看,這種導入方式激起了學生的共鳴。

2、結合畫面理解詞語。

(1)出示羣樓圖,讓學生觀察後說說“鱗次櫛比是一種怎樣的景象?”學生觀察後自然而然說出“摩天大廈很多,一座挨着一座排列着,很密。”

(2)出示銅鑼灣整體圖,學生根據畫面可以說出從“琳琅滿目”可以看出商品多,使人看了眼花繚亂。“人流如潮”說明人很多,銅鑼灣真熱鬧。

(3)欣賞香港美麗的夜景,感悟香港夜景的美,知道作者是怎樣用優美的詞句來描寫,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樂於其中,學得自主、有效。

3、播放視頻讓學生身臨其境。

香港的海洋公園舉世聞名,那裏的海豚海獅的精彩表演吸引了許多前來觀賞的遊客。我播放海洋動物的精彩表演,如動物們表演的`“頂球”、“鑽圈”、“舉重”、“嬉水跳躍”等,讓學生們彷彿走進了海洋館,與這些可愛的動物們來了一次親密接觸,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教學效果較好。

二、自主探究,理解“東方之珠”。

在課堂教學中,我始終把學生看作是學習的主體,我緊緊圍繞“香港迷人的沙灘、著名的公園和繁華的街市”這些內容,引導學生讀、思、議、找,全面參與學習過程,培養他們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讀中感悟,熱愛“東方之珠”。

這篇課文,無論從圖畫上,還是從語言文字中,都能讓學生感受“東方之珠”的輝煌、亮麗。因此,教學本課,我把較多的精力放在帶領學生藉助媒體和相應的語言文字,通過讀去感受“東方之珠”的迷人和繁華,通過讀去與作者產生共鳴,從而受到熱愛“東方之珠”——香港及熱愛祖國的教育。

在第二節的教學中,我先引導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讀讀,然後說說自己喜歡的理由。接着,我又播放輕柔的背景音樂,展示浪平沙細、陽光和煦的淺水灣圖片,配上柔和的感情誦讀,學生自然地融進在那迷人的海灣景緻中,深深被淺水灣的美景陶醉了,彷彿沐浴在和煦的陽光裏,漫步沙灘,盡情嬉耍……真是在這樣的意境中,學生自然而然產生“真是舒服極了”的體驗。

在這課的教學中,我認爲運用多媒體輔助,不僅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也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受,加深對文章的理解,給學生以美的享受。當然,在這堂課中也有一些不足之處如:學生不能全身心地進入文章的境界,不能放開自我,去領略,去讀出文章的內在美。這需要在以後的教學中逐漸培養。

東方之珠的語文教學反思 6

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課文,作者用優美的筆觸描寫了香港“迷人的沙灘”、“著名的公園”、“繁華的街市”。美妙絕倫的香港景色吸引着孩子們,可由於條件所限,沒有機會讓學生在課堂上通過視頻來領略香港的旖旎風光,只能引導學生透過語言文字和書本插圖來感受香港這座大都市的繁華、美麗。

如在教學第二自然段時,我引導學生反覆朗讀結合畫面展開想象,盡情領略“浪平沙細、陽光和煦”的`海灣風光,讓學生不知不覺進入“漫步在金色的沙灘上,沐浴着輕柔的海風,傾聽着浪濤拍岸的聲響”的意境中,然後請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漫步在金色的沙灘上,踩上去軟軟的,身後留下一串腳印。輕柔的海風吹着我,好像媽媽的手撫摸着我,“譁——譁——”浪花拍打着海岸,好像是大海在演奏着一曲美妙的音樂。”聽着孩子的話,我知道他們已經有了“真是舒服極了”的體驗。在這一段的教學中,我還融入了課後的一個練習:理解“傾聽”這個詞語,並造句。爲了能讓學生更直接,更形象地理解這個詞,我在學生感受到了沙灘的迷人後追問,此時,你會怎樣聽浪濤拍岸的聲響?學生們回答:細心地聽,認真地聽,靜靜地聽。順勢引出“傾聽”,再用它來造句就簡單多了。三年級的學生用陌生的詞語直接造句是比較困難的,要給他們設置坡度,讓他們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果實。

在第四自然段的教學中,抓住大廈的“鱗次櫛比”,商品的“琳琅滿目”,遊人的“人流如潮”,感受銅鑼灣的繁華與熱鬧。讀好這些關鍵詞語,學生自然也就理解了文本。第五自然段的教學,主要讓學生藉助課文插圖,給予學生展開聯想的空間,爲學生感悟“香港真是一顆無比璀璨的‘東方之珠’”創設情境。

總之,讓學生在讀中體會、讀中感悟,展開想像,把自己置身於畫面中,才能充分地感受到香港的繁華與美麗。

東方之珠的語文教學反思 7

《東方之珠》這篇課文介紹了香港的淺水灣、海洋劇場、銅鑼灣以及香港的夜景。我是按照學校的教學模式來備這一堂課。

一、激趣引入,揭示課題

教學時,利用多媒體播放“東方之珠”這首歌曲,從而引出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東方之珠》,然後讓學生提問題:爲什麼把香港比作東方之珠。並創設了去香港親身旅遊的情境,拉開了“香港之旅”的序幕。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光碟變成了旅遊手冊,讓學生在坐飛機的時候欣賞香港,當學生們在多媒體中看到淺水灣、海洋劇場、銅鑼灣和香港的'夜景的真實影像,也彷彿置身於其中。這時學生的情緒是激昂的,讓學生說說你想到香港的那個地方遊覽,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接着讓學生以自助餐的形式進行旅遊,以小組爲單位,你想到哪個地方就到哪個地方。要求:要求:①根據:朗讀、感悟、拓展這種學習方法,小組學習課文。②小組討論解決疑難,解決不了的留待全班共同解決。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各個小組按照學習要求,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有序的、高效的完成了學習任務,最後在小組內談談自己的旅遊感受,以瞭解學生對於課文的理解是否正確、是否到位,幫助學生更深層次理解課文。

三、點撥精講,解難質疑

對香港的淺水灣、海洋劇場、銅鑼灣以及香港的夜景,教師引導學生將小集體中獲得的學習體驗放到在大集體中進一步交流、討論,得以發現別人的長處,彌補自己的短處,將所獲感受、所學知識進一步錘鍊深化。

四、暢談感受,拓展創新

讓學生進入資料城閱讀有關的資料,加強愛國主義教育。並讓學生在留言板上打出《我的家鄉》,從閱讀到寫作,這樣拓寬語文學習的內容、形式和渠道,擴大閱讀量,讓學生在廣闊的空間裏學語文,用語文。

這一堂課最大的不足是讀得不夠,應該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去學習課文,而且應該通過看圖去體會香港的迷人,繁華,這樣收到的學習效果會更好。

東方之珠的語文教學反思 8

《東方之珠》這篇課文“總-分-總”文章結構清楚,學生只要抓住重點、難點幫助引導學生理解內容,學生就能把課文讀懂,並在讀的實踐中掌握讀書方法,提高閱讀能力。

教學時,緊緊圍繞“香港迷人的沙灘、著名的公園和繁華的街市”這些內容,引導學生讀、思、議、找,讓學生全面參與學習過程,培養他們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之達到了閱讀教學中“自悟自讀”的境界。在教學第三自然段時,我讓學生找找描寫“精彩表演”的詞語,讀讀感悟這些詞語的意思。有的學生找出“開懷大笑”一詞,認爲這個詞語雖然是寫觀衆的神態,但從中可以感受到由於海豚的精彩表演,纔會使觀衆看得哈哈大笑。還有的學生找出“舉世聞名”一詞,通過這個詞語,深切地感受到海豚、海獅的精彩表演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們,使香港的海洋公園舉世聞名。接着,我要學生觀察圖上的畫面,抓住“頂球”“鑽圈”“舉重”“嬉水跳躍”等詞引導學生在看圖的基礎上展開想象,具體理解“精彩”一詞的意思,感受人們在海洋劇場觀賞海豚、海獅表演的熱烈場面。學生通過自主探究詞語的意思理解了課文的`內容。在理解詞句的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和創新思維。教學“著名的公園”這一小節,我引導學生看銅鑼灣的圖片,結合圖片,引導學生理解“鱗次櫛比”、“琳琅滿目”、“人流如潮”,體味“鬧市口”。通過這一自然段,讓學生自然領悟到中心句:香港,真是一顆無比璀璨的東方之珠!

這篇課文在學生理解文本的基礎上,我把較多的精力放在帶領學生藉助圖畫和相應的語言文字,通過讀去感受“東方之珠”的迷人和繁華,通過讀去與作者產生共鳴,激發學生熱愛香港、熱愛祖國的思想情感。

東方之珠的語文教學反思 9

爲了上好本堂課,我認真地鑽研了教材,並反覆地修改教案,最終確定了這樣的教學設想:

一、創設情境,走進“東方之珠”

課堂一開始用視頻《東方之珠》導入,讓學生對香港有個基本印象。教學時,我就引導學生結合課件展開想象,盡情領略課文展現的意境。

在講解海洋公園時,結合課件讓學生體會海洋公園的好玩、有趣。再採用“自助遊”的形式,讓學生自己讀喜歡的部分。淺水灣讓學生理解爲什麼“舒服”?銅鑼灣部分的重點則是理解“摩天大廈、鱗次櫛比、琳琅滿目、人流如潮”的意思,我逐幅出示圖片,讓學生給圖片配上合適的成語。這樣,學生在欣賞精美畫面、理解意思的同時也學會了運用這些詞語。

二、讀中感悟,熱愛“東方之珠”

這篇課文,無論從圖畫上,還是從語言文字中,都能讓學生感受“東方之珠”的輝煌、亮麗。因此,教學本課,我把較多的精力放在帶領學生藉助媒體和相應的'語言文字,通過讀去感受“東方之珠”的迷人和繁華,通過讀去與作者產生共鳴,從而受到熱愛“東方之珠”——香港及熱愛祖國的教育。最後,再用歌曲《東方之珠》總結,昇華主題,激發學生情感。

一節課下來,感覺沒有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還存在着以下不足:

一、檢查初讀時詞語指導有意義,但是詞語過多,學生朗讀時體現不出層次性,將不同難點的詞語一股腦塞給學生,體現不出詞語中的難點。

二、課堂中的一些問題問得較瑣碎,對學生的情感激發的不夠。

三、對學生的評價語言還要不斷改進,既能激勵性,又有利於下面學生在此基礎上有所進步。

東方之珠的語文教學反思 10

在課堂教學中,我始終把學生看作是學習的主體,我緊緊圍繞"香港迷人的沙灘、著名的公園和繁華的街市"這些內容,引導學生讀、思、議、找,全面參與學習過程,培養他們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1、點撥精講,解難質疑

對香港的淺水灣、海洋劇場、銅鑼灣以及香港的夜景,教師引導學生將小集體中獲得的學習體驗放到在大集體中進一步交流、討論,得以發現別人的'長處,彌補自己的短處,將所獲感受、所學知識進一步錘鍊深化。

2、暢談感受,拓展創新

讓學生進入資料城閱讀有關的資料,加強愛國主義教育。並讓學生在留言板上打出《我的家鄉》,從閱讀到寫作,這樣拓寬語文學習的內容、形式和渠道,擴大閱讀量,讓學生在廣闊的空間裏學語文,用語文。

這一堂課最大的不足是讀得不夠,應該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去學習課文,而且應該通過看圖去體會香港的迷人,繁華,這樣收到的學習效果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