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解決問題》教學設計

《解決問題》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2W 次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那麼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解決問題》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解決問題》教學設計

《解決問題》教學設計1

教學內容: 新課標實驗教科書六年級上冊第85-86頁,完成做一做和練習二十的1-4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加深對百分數的認識,能理解達標率、發芽率、出油率等這些百分率的含義,掌握有關百分率的計算方法,能用百分數解決生活中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依據分數與百分數應用題的內在聯繫,培養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和數學的應用意識。

3、使學生了解求百分率在生產、生活中的重要性,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初步滲透概率統計思想。

教學重點:掌握常用的百分率的計算公式。

教學難點:理解達標率、發芽率、出油率等一些百分率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提問:百分數表示什麼?

2、說出以下百分數的含義:

我們班第三單元測驗,有97%的人達到了優秀。

我們有45%的人近視。

師:由於百分數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所以解決百分數的問題可以依照解決分數問題的方法。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用百分數解決問題”。(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學達標率

1、出示信息:六年級有學生160人,已達到《國家體育鍛煉標準》(兒童組)的有120人。達標學生的人數佔總人數的幾分之幾?

2、學生解答,反饋: 板書: =

3、問:你能把這個結果用百分數表述出來嗎?

4、師:達標學生的人數佔總人數的百分之幾也叫做達標率。(請1~2人複述什麼叫達標率。)

板書:達標率:達標學生的人數佔總人數的百分之幾。

5、引導學生總結達標率的計算公式。

板書:達標率=達標學生人數 / 學生總人數 ×100%

問:公式中爲什麼要乘100%?(因爲達標率是百分率的的一種,公式本身應該用百分數的形式(%)表示。如果公式單寫成“達標率=達標學生人數 / 學生總人數 ”只是分數形式,而不是百分數。如果在“達標率=達標學生人數 / 學生總人數”的後面添上“×100%”(相當於×1),就可以既使數值不變,而又是百分數的形式。)

6、在題目中再加上一問:六年級學生的達標率是多少?讓學生解答。

板書:

120/160×100%=0.75×100%=75%

問:“達標率是75%”是指什麼?後面要不要寫單位?爲什麼?(百分率是表示兩個數的比,沒有單位名稱。)

7、比較一下求達標率和求達標學生的人數佔總人數的幾分之幾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二)教學發芽率

1、創設情境,出示例1第(2)題,問:發芽率的含義是什麼?(發芽率是指發芽的種子數佔種子總數的百分之幾。)

2、學生嘗試算出綠豆種子的發芽率。

3、反饋算法,問;你能不能像計算達標率一樣,也總結出一個計算髮芽率的公式呢?讓學生把書85頁的公式填完整。

板書:發芽率=發芽種子數 /種子總數 ×100%

4、讓學生繼續算出花生和大蒜種子的發芽率。

5、教師說明:發芽率對於農民種田是十分重要的。農民伯伯需要根據發芽率的高低來選擇種子品種和決定播種面積。這樣,既可以保證所需苗的棵數不多不少,又可以避免種子的浪費。所以求發芽率對農業生產豐收有重要作用。

(三)其它百分率的計算

1、師:生活中用百分率進行統計的還有很多,像產品的合格率、小麥的出粉率等等,你還能說出一些百分率的例子嗎?(出勤率、出米率、出油率、及格率、優秀率、成活率、命中率、升學率……)

2、你知道這些百分率的含義嗎?可以怎樣求出這些百分率呢?小組討論、交流。

3、全班交流,總結一些常用的百分率的`計算公式。

三、鞏固應用

1、完成書86頁“做一做”第2題。

2、書第87頁第1題。

完成第1題後,可提問:我們班某天的出勤率爲100%,說明了什麼?有人預測我們班明天的出勤率爲120%,可能嗎?讓學生思考、討論。

3、判斷:

(1)學校上學期種的105棵樹苗現在全部成活,這批樹苗的成活率是105%。

(2)六年級共98名學生,今天全部到校,六年級今天的學生出勤率是98%。

(3)25克鹽放入100克水中,鹽水的含鹽率是25%。

4、解決問題:

①六年級一班有學生50人,今天出席48人.求六年級一班今天的出勤率.

②在一次數學測驗中,六年級一班同學一共做了400題,錯誤了16題,求錯誤率。

5、變式練習

(1)種了100棵樹,死了1棵,求成活率

(2)25克鹽和100克水,求鹽水中的含鹽率

 四、全課總結

課後反思:今天這節課的主要內容是求“百分率”,聯繫生活實際,我列舉一些生活中常見的百分率,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回答問題有了一定的基礎,突破了重點,難點。 課堂上我設計了基本練習、變式練習、綜合練習,都來自生活,一環扣一環,層層加深,既練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學有所得,也充分體現了數學與生活相結合,使學生真正享受數學帶來的快樂,讓他們在學中樂,樂中學。比如從例題求一對有着相對關係的出勤率和缺勤率,瞭解它們之和是100%,到基本練習達標率、發芽率等從單一的計算百分率,到“種了100棵樹,死了1棵,求成活率”、“25克鹽和100克水,求鹽水中的含鹽率”等變式練習,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思維的靈活性和廣闊性,提高了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答問題的能力。

《解決問題》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結合現實生活中的具體情境,讓學生經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學會用連乘的方法解決問題。

2、使學生學會分析連乘問題的數量關係,運用合理的解題思路解決問題。

3、培養學生多角度觀察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4、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積極思考、完整準確表達的習慣,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使學生能正確分析並解決連乘問題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尋求解決連乘問題的解題思路,並體會找到中間問題的過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複習導入

師:同學們,我們先來做一個小練習,請大家看屏幕。(課件出示:在超市的一個貨架放着各種包裝的麪包,爸爸買了其中一種麪包4袋,一共多少錢?)

師:讀一讀,你能解決這個問題嗎?

(學生認真的觀察思考,要求一共多少錢所需要的條件。學生會發現不能求出問題,因爲不知道1袋麪包的價錢)

師:就是說,要求一共的錢數,需要知道哪兩個條件?

(在學生回答後教師課件出示:)

師:知道這兩個條件,就能求出總錢數。那你們剛纔說哪個條件不知道?(學生回答後)

師:我們就補充上這個條件。(課件出示完整題目:每袋麪包12元,爸爸買了4袋,一共需要多少元錢?)

師:現在能解決了嗎?該怎麼列式計算?(學生獨立完成,全班反饋訂正)

(課件出示題目2:開學初,老師給咱班50個同學每人發5個作業本。)

師:讀一讀,你能解決這道題嗎?(學生會發現這道題沒有問題,思考後回答)

師:你能根據這兩個條件,提出合適的問題嗎?

課件出示:

(根據學生的補充,教師課件出示完整題目:老師給咱班50個同學每人發5個作業本,老師需要準備多少個作業本?)

師:請同學們口頭解答,同桌互相交流一下。(指名學生口答,課件出示算式)

師小結:同學們,你們可真了不起,剛纔的練習我們知道了要解決一個問題,要有兩個條件;還知道了,如果告訴我們兩個條件,可以提出問題,這是我們解決問題時所需要的重要本領。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解決問題”。(板書課題:解決問題)

設計意圖:在課的開始,設計兩道不完整的題目,一道是缺少條件,一道是沒有問題,讓學生補充條件、提問題。通過這一學習過程,幫助學生鞏固乘法問題的數量關係,同時複習“要求幾個幾是多少用乘法計算”。通過分析法和綜合法引導學生去思考問題,爲學生分析、解決兩步計算的乘法問題奠定了基礎。

二、主體探究新知

1、創設情境,引出問題

課件出示課本例1情境圖(圖略)

師:大家看,這是同學們在參加廣播操比賽。仔細觀察,圖中告訴了我們哪些信息?(學生根據圖說出題中的信息)

師:通過剛纔大家的交流,我們知道了題中告訴我們“每個方陣有8排,每排有10人,3個方陣”三個條件,提出了一個問題“一共有多少人?”。

設計意圖:在這一教學環節,讓學生經歷一個從情境中收集信息、整理信息並且完整地用文字表述問題的過程。指導學生學會認真讀題,仔細審題,明確題目中的條件和所求問題,理解題意。

2、探究解決問題的思路

師:認真分析題目中的條件和問題,你能解決這些問題嗎?老師相信大家都會解決這個問題。先不忙着列算式,先說一說在分析和解決這個問題時,你是怎麼想的?先自己想一想,說一說,然後在小組互相交流。(教師巡視,收集學生是如何分析的信息)

師:哪個組派代表來說說你們小組是怎麼分析的?(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引導)

師:他們這個組用到了先算什麼再算什麼,這樣說既簡練又條理,再說一說,看哪個組能說既簡練又條理?

師:大家的思路都非常的清晰,那老師要問問你們,爲什麼要先求1個方陣的人數?用哪兩個條件就可以求出這個問題,爲什麼用這兩個條件就能求出1個方陣的人數?3個方陣呢?(學生先自己思考,然後同組交流,集體反饋。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回答,藉助於點子圖幫助學生理解爲什麼先求1個方陣的人數,求一個方陣人數爲什麼用乘法,怎樣求3個方陣的人數。思路圖整理如下)

師:我們一起回憶剛纔從要求的`問題開始怎樣一步一步找到解題思路的。(師生一起說)要求——總人數,就要知道——每個方陣的人數和方陣數。每個方陣的人數不知道就要先求它,用題中的——每個方陣有8排、每排有10人,就能求出每個方陣的人數,根據求出的——每個方陣的人數和有3個方陣,就可以求出總人數。請各自再試着說一說我們剛纔是怎麼分析的,然後同桌之間互相交流一下。(學生再次的整理思路,熟悉思維過程)

師:有的同學可能是這樣想的,看到“每個方陣有8排和每排10人”,就想到能求出1個方陣的人數,然後用1個方陣的人數和方陣數就能求出3個方陣的總人數。我們都是想先求什麼,再求什麼?

師:根據剛纔我們說的思路,怎樣列算式?(學生獨立列式解答,反饋後教師板書算式)

設計意圖:通過追問幫助學生理清思路、弄清楚題目中的數量關係。學生一般會有兩種方法:一是想要求什麼,必須知道什麼條件,不知道的條件就是先求的;二是根據題中兩個有關係的條件,想到可以求出什麼,求出的這個問題,可能就是解決最終問題必需的條件。這兩種思考方法其實就是解決問題時常用的分析法和綜合法。在這裏只給學生滲透這樣的思維方式,不明確提出來。通過潛移默化的意識滲透和日積月累的思維訓練,讓學生逐漸具備獨立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實現“授之以漁”的目的。

師:大家想一想,還有沒有別的思路?(教師引導學生理解另外一種思路)

師:可以看着點子圖,和小組同學商量一下。(小組討論,反饋小組意見,師生共同總結思路)

師:我們一起來梳理一下,剛纔這種解題思路。(師生共同敘述)

師:根據這種思路這樣列算式?用這種方法解決問題時,哪個地方要特別注意?(第一步的單位名稱)

《解決問題》教學設計3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師版)三年級下冊第22~23頁例3及課堂活動。

【教學目標】

1、 在具體的情景中,能應用有關運算解決相應的實際問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2、 讓學生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中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3、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感受數學的應用價值。

【教學重點】

讓學生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中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教學難點】

讓學生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中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教法學法】

啓發引導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舊知鋪墊,引入新課(5分)

1、 我是小小神算手:

40×6= 30×3=

20×5= 50×6=

31×20= 58×10 =

20×40= 24×20=

280+120= 270+320=

2、我最棒:

(1) 同學們去春遊,已經開走了7輛車,每輛車可坐40個同學,已經走了多少人?

(2) 剩下的同學還要坐滿3輛車,每輛車也可坐40個同學,還剩下多少人還沒有走?

(3) 已經走了280人,還剩下120人沒有走,一共有多少人?

3、引入新課:

同學們表現的真棒,爲了獎勵大家,老師請同學們欣賞幾幅畫。(一一展示完後)問:美不美?(美)這幾幅畫描繪的是哪個季節的美景呀?(春天)在這麼美的春景裏,你最想幹什麼呢?(春遊)今天,有一位老師,也帶着她的學生去春遊了,在春遊中,他們發現了許多數學問題,同學們願不願意幫他們解決呀?(願意)今天,我們就一起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板書課題:解決問題

二、探究新知(15分)

1、教學例3

(1)出示例3情景圖

這是他們在春遊是發現的.許多問題之一,請同學們仔細觀圖,從中你能獲得哪些數學信息,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

(2)探索算法

a、針對題中提出的問題,請學生先大膽嘗試,獨立思考,嘗試自主探索解法,有困難的可以和同桌商量。教師巡視指導,並指名板演。

b、再在小組內與同伴交流想法。教師巡視,瞭解學生的討論情況並及時給與必要的指導。

(3)全班交流,展示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a、教師先請板演的學生口述自己提供的解法,及每一步所表示的意義。

b、再請下面學生口述自己的解法及每一步所表示的意義。

(4)小結

通過對比這兩種算法得出,同學們的這兩種算法都對,我們在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時,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算法來解決問題。

(5)用心回顧:請同學們打開書把課本22頁例3補充完整。

2、 基本練習:

兩種蘋果分別有38箱,29箱。每箱蘋果都能賣10元錢。兩種蘋果共賣多少元?

可以,指名上小黑板做,並講解算法和每個算式表示的意義。

三、鞏固練習(8分)

做“闖三關”遊戲

第一關:我會填。請在括號裏填出每一步算式所表示的意義。

同學們去參觀美術展覽,每班都是50人,已經進去了5個班,還有2個班沒有進去,參觀美術展覽的一共有多少人?

方法一:

50×5=250(人)……( )

50×2=100(人) ……( )

250+100=350(人)……( )

答:參觀美術展覽的一共有350人。

方法二:

5+2=7(個) …… ( )

50 ×7=350(人) ……( )

答:參觀美術展覽的一共有350人

第二關:我會做

小紅上午寫了12行毛筆字,下午寫了13行毛筆字,每行都是10個字,小紅一共寫了多少個毛筆字?

第三關:我會用

引導學生完成課本p23頁“課堂活動”題目

四、歸納總結(2分)

這節課,我們都學習了什麼?

先讓學生暢所欲言,自由發言。

然後,教師再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數學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老師希望同學們爭做生活的有心人,不但要善於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而且要會利用我們學過的知識從不同角度採用不同的方法來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時,我們應做到:1、理解題意2、理清思路3、正確解答 4、仔細檢查。

五、課堂檢測(作業)(10分)

1、新學期開學了,老師

給每個同學發了6個大作業本,4個小組作業本,全班50個同學一共發了多少個作業本?

2、幼兒園要買男童裝20套,女童裝30套。每套童裝都是60元,買這些童裝共要多少元?

3、同學們給四川小朋友捐書,平均每人捐10本,三(1)有50人,三(2)班有48人,這兩個班一共捐了多少本書?

板書設計:

解決問題

40×7=280(本) 7+3=10(輛)

40×3=120(本) 40×10=400(人)

280+120=400(本) 答:參加春遊的一共有400人。

答:參加春遊的一共有400人。

《解決問題》教學設計4

(一)複習

1、教師引導學生看複習題(1)學校圖書室原有圖書1400冊,今年圖書冊數增加了168冊,現在圖書室有多少冊圖書?

2、學生口答

3、引導學生看複習題(2)校圖書室原有圖書1400冊,今年圖書冊數增加了。現在圖書室有多少冊圖書?

教師出示不同答案a、1400+ b、1400+1400× c、1400× d、1400×(1+ )

4、教師先引導學生小組討論選擇正確答案

指名彙報並說明原因

5、教師談話導入新課

如果將這道題的條件變爲“今年圖書冊數增加了12%”,應該怎樣分析解答呢?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繼續研究的比較複雜的百分數應用題。

板書課題:比較複雜的百分數應用題

(二)學習新課

1、教學例3

學校圖書室原有圖書1400冊,今年圖書冊數增加了12%。現在圖書室有多少冊圖書?

(1)學生默讀題。

(2)學生獨立完成

(3)教師巡視發現不同做法指名板演

(4)學生說解題思路

(5)教師引導學生觀察比較例3與複習題3有什麼異同?(兩道題問題相同,條件不同。)條件不同在哪兒?

(複習題3條件中給出的數值形式是分數形式;例3中給出的數值形式是百分數形式。)

教師指出,分數與百分數的互相轉化的方法,讓學生回答。

2、百分數應用題和分數應用題的聯繫和區別?

問:同學們能說一說百分數應用題和分數應用題有什麼區別嗎?

問:誰做單位“1”?(讓學生分別指出兩道題中的單位“1”),用什麼方法解答。(乘法)

問:怎樣列式表達?(比較)

問:結果如何?

教師和學生一起總結。

教師板書:相同點:數量關係和解題方法完全相同。

不同點:百分數應用題的數量關係用百分數來表示;分數應用題的數量關係用分數來表示。

3。做一做第1題。

龍泉鎮去年有小生2800人,今年比去年減少了0。5%。今年有小學生多少人?

在例3中已經學習了求比一個數多百分之幾的數是多少,本題中學習求比一個數少百分之幾的數是多少的問題。

學生先獨立解答。再小組交流、討論

(1)教師巡視,適時引導。先確定數量關係,再列式解答。

2800—2800×0。5%

=2800-14

=2786(人)

2800×(1—0。5%)

=2800×99。5%

=2786(人)

答:今年有小學生2786人。

(2)指名說解題思路。

問:此題和例3相比較,哪兒相同,哪兒不同?(條件不同,問題相同,解題思路相同。)

(三)課堂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知識?解決這類題的.關鍵是什麼?

師述:今天我們學習了比一個數多(或少)百分之幾是多少的應用題。解決這類題的關鍵就是要找準單位“1”,然後根據問題列出文字算式來幫助大家列式計算。

百分數應用題和分數應用題的思路和方法是一樣的,只不過表示形式不一樣而已。

(四)鞏固反饋

練習二十二第4題、9。

《解決問題》教學設計5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三年級上冊。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導入:(出示“聰”字)看到這個字,你想說什麼?

2.創設情境。(播放動畫故事“填滿房間”)第三個徒弟應該用什麼方法才能填滿房間?

3.互動交流。你們有什麼辦法嗎?(引導生生之間認真傾聽,互相補充)

4.小結:同學們通過仔細觀察、互相啓發,幫小徒弟解決了棘手的問題,說明遇到困難應該動腦筋解決問題。(揭題)

設計意圖:針對小學生喜愛看動畫片的特點,提供動畫故事創設交際情境,使學生興趣盎然進入交際氛圍。

二、引導發現,提出問題

1.範例引路。(播放課件:新買的衣服被墨水弄髒了;擦教室的大玻璃窗又麻煩又不安全……)

2.小組交際:同學們在生活中遇到過哪些不便之事呢?分小組交流。要求:小組長做好記錄;別人說的時候專心聽。(分組活動,教師巡視,瞭解情況)

3.全班交流。(各小組派代表彙報,引導用“有……,有……,還有……”概括彙報,要求具體說清楚是誰提的什麼問題或困難,所提問題者可補充。教師相機板書學生最常見的難題)

設計意圖:豐富多彩的生活是口語交際的源頭活水,引導學生走進生活,聯繫實際捕捉現實生活中的`問題與困難,學生有話可說。各小組成員提出問題,在互動中獲得平等交際的權利。

三、出謀劃策,解決問題

1.自由組合,討論金點子。大家列舉了這麼多的問題與困難,看誰的金點子多,可以幫助誰解決哪個問題或困難,你就找他,把你的辦法告訴他。

2.生彙報交流。(鼓勵學生提出多種不同的解決辦法)

3.小結解決方案。

4.評選聰明的“一休”。

5.拓展延伸:你還知道哪些生活中的小發明?

6.總結:其實,世界到處充滿着挑戰,只要我們用聰慧的眼去觀察,用靈敏的耳朵去傾聽,用智慧的腦去思考,一切難題都將迎刃而解,那時,你將品味到更多成功的樂趣,成爲生活中“聰明的一休”。

設計意圖:口語交際是在特定的環境中產生的言語活動,目的是訓練學生聽、說和交際的能力,所以離開了特定的環境將無法進行。這一環節通過學生自主發現,合作探究,讓每個學生有了展示自己的空間,有了與他人交際的機會,激發他們進行交際的主動性,體驗解決問題後的喜悅。

《解決問題》教學設計6

【課標要求】

初步掌握用計算機進行信息處理的幾種基本方法,認識其工作過程與基本特徵。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從程序實例引入,理解程序是什麼;

(2)瞭解用計算機程序解決問題的基本工作原理; (3)熟悉VB編程環境。

2、過程與方法

(1)經歷利用計算機程序語言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過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引導學生關注計算機程序與實際生活的密切關係,昇華學生對本節知識的認識。 (2)進一步深化學生充分利用計算機這個工具解決社會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認識,使之更好的服務於我們的學習、生活,從而養成健康、有效的使用計算機的習慣。

【學情分析】

高一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計算機使用經驗,但大多數是與常用的工具軟件的使用和網絡應用有關。對於計算機編程知識相對比較陌生,對自己編程來解決問題,既感覺新奇,又擔心程序設計的技術難度。鑑於這樣的情況,學生不可能在一節課的時間內完全認識計算機編程,但他們在現階段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邏輯思維、分析問題、表達思想等能力,也掌握了相關的數學知識,讓他們在修改程序的.基礎上,在VB中執行一段簡單的計算機程序,感受用計算機程序解決問題的魅力,激發學生學習程序設計的興趣,是完全可以達到的。

【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主要講述用計算機進行信息處理的一種基本方法—編制計算機程序解決問題,是學習計算機處理信息的方法的延續,與第三章內容緊密相聯。主要是要求學生對計算機程序的執行過程以及編寫程序的基本過程有所瞭解,是選修模塊《算法與程序設計》基礎內容的銜接部分。

根據學生具體情況,本節共分3個課時完成,本課是第一課時,主要是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瞭解計算機程序解決問題的一般過程和方法。

【教學重點】

通過編輯執行一段簡單實用的計算機程序代碼,體驗程序的編制環境、方式和作用,瞭解編制計算機程序解決實際問題的一般過程和方法。

【教學難點】

初步認識計算機程序工作的基本機理。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策略】

在教學過程中,主要圍繞“情境導入→合作探究→講授新知→交流評價→課堂總結→實踐拓展”這一條主線索來開展教學活動。

【教學環境】計算機房。

【教學過程】略。

《解決問題》教學設計7

教學內容:人教版數學第四冊54~55頁例2、例3,練習十二的第1、2題。

教材分析:

《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小學數學第四冊第四單元《用除法解決問題》中的內容。本課教學之前,學生已經初步理解“倍”的含義和除法含義,並且學習過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這些都爲本課內容的學習作了知識鋪墊。本課時,用除法解決“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實際問題,安排在教學用7~9的乘法口訣求商之後,其匠心在於加深學生對除法含義的理解,讓學生領會“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含義,並學會解決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實際問題。同時,使學生了解除法計算與實際生活的聯繫,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發展解決問題的能力。

這個傳統的教學內容,新教材由淺入深安排了兩個例題,例2,通過擺飛機模型的主題活動,在操作觀察中讓學生建立“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概念;例3,通過觀察情境圖,從圖中獲取相關數學信息,引導分析推理,探究出“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一般解法。學習這部分內容,不僅有助於學生體會兩個數量之間的倍數關係,學會解決求一個數是另一個的幾倍的實際問題,也爲今後進一步學習有關“倍”的實際問題作好了思路孕狀。教學時應引導學生應用已掌握的“倍”的概念和“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先前經驗學習“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實際問題。教學中精心組織操作活動,讓學生通過自身活動理解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數量關係,初步體會數量之間的內在關係;通過解決實際問題,有意識地讓他們經歷將一個具體問題抽象爲數學問題的過程,經歷運用除法的含義確定算法的過程,使學生初步懂得應如何數學地思考問題,如何用數學的方法來處理有關的信息,如何合理地計算出結果。

解決問題是本單元教學的重要內容。教學時,一方面要用學具進行操作,爲學生的有條理的思考提供感性材料的支持,另一方面要用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引導學生理解問題的含義。最後通過一組有層次的練習幫助學生鞏固加深。

教學設計思路:課前準備,做好鋪墊創設情境,激趣引入學習“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含義(學生動手操作中感知)自主探索出“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計算方法(小組合作交流)引導學生自己提出“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問題組內交流,解決問題鞏固練習課堂小結(小結學習內容,課堂表現)

教學目標:

1、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理解“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含義,體會數量之間的相互關係。

2、使學生經歷將“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實際問題轉化爲“求一個數裏含有幾個另一個數”的數學問題的過程,初步學會用轉化的方法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使學生會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4、通過動手實際操作,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和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使學生經歷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過程,會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技能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應用分析推理將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數量關係轉化爲一個數裏面有幾個另一個數的除法含義。

教學準備:

教具:多媒體課件。

學具:每人準備(10根或15根)小棒。

課前準備:

1、教師和學生談話,讓學生說說自己的'理想是什麼。

2、做伸手指的遊戲:

(1)教師伸幾根手指,請學生伸出是老師的幾倍的手指數。

(2)伸出8根手指,每2根分一份,看看能分成幾份。

〔設計意圖:融洽師生關係,在課前活動中複習有關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和除法的含義,爲新內容的學習作鋪墊。〕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引入

師:首先請同學們來收看一段視頻。(課件播放有關國慶60週年閱兵儀式中空中梯隊的視頻)

師介紹飛行員劉欣:剛纔大家看到的是國慶60週年閱兵式上空中梯隊的精彩表演,在這些飛行員中有一名女飛行員,她的名字叫劉欣(出示劉欣的照片)。劉欣姐姐小時候就是青山區的一名學生。我們要像她一樣從小樹立自己的理想,並且要努力去實現它。小紅的理想就是長大後能當一名飛行員。你們看,她用小棒擺了一架飛機。(將小紅的圖片和用小棒擺成的飛機的圖片貼在黑板上)

〔設計意圖:收看視頻,既可以對學生進行愛國教育和理想教育,又可以很自然的引出主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二、教學例2

1、學習“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含義。

(1)師:老師也給你們準備了一些小棒,你們想用小棒擺飛機嗎?先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怎麼用小棒擺飛機。請你一邊看一邊數:幾根小棒能擺一架飛機?(動畫演示用5根小棒擺飛機的過程)

〔設計意圖:動畫演示用5根小棒擺飛機的過程,既讓學生知道怎樣用小棒擺飛機,避免操作過程中出現不會擺的現象,同時又能強化一倍數。〕

(2)提問:幾根小棒能擺一架飛機?(指名回答;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板書:5根)

(3)師出示小麗的圖片和一捆小棒(將小麗的圖片貼在黑板上),問:小麗有10根小棒(板書:10根),猜一猜她能擺幾架這樣的飛機?(指名答)

師出示小強的圖片和一捆小棒(將小強的圖片貼在黑板上),問:小強有15根小棒(板書:15根),猜猜他能擺幾架這樣的飛機?(指名答)

〔設計意圖:讓學生猜小麗、小強各能擺幾架這樣的飛機,引導學生向幾裏面有幾個幾靠,不讓學生說理由,等到學生動手操作,充感知後再來探討。〕

師:誰想來幫小麗擺一擺?教師將小麗的10根小棒給1名學生,擺在小麗旁邊畫好的方框中。

《解決問題》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初步學會用“替換”的策略分析數量關係,並能根據問題的特點確合理的解題步驟,學會正確解答這類問題。

2、讓學生在對解決實際問題過程的不斷反思中,感受“替換”策略對於解決特定問題的價值,進一步發展分析、綜合和簡單推理能力。

3、讓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提高學好數學信心。

教學重、難點:

用“替換”的策略解決問題。

教學過程:

課前欣賞:播放《曹衝稱象》錄像,感受策略。

一、引入

1、剛纔課前我們一起看了《曹衝稱象》的.故事。最後是誰幫曹操解決了問題。

(曹衝)曹衝真了不起啊!曹衝是用什麼方法解決了這個問題的?(生答)

2、師:石塊的重量等於大象的重量,把大象替換了石塊,這樣就可以很容易地稱出來了。

3、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用“替換”的方法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板書:替換)

二、展開

1、出示例1。

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個同樣的小杯和1個大杯,正好都倒滿。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2、那老師把剛纔題目中的條件換一下:大杯的容量是小杯的4倍。

(1)師:又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每個同學有作業紙,請同學們自己先畫一畫,畫出替換過程,並計算出來。

(2)指名上臺展示並講述。

過渡:同學們都很棒!老師再把題目換一下,好嗎?

3、出示“小杯的容量比大杯少160毫升”。

(1)師:現在我們可不可以用替換的方法了?(上課時有的說可以,也有人說不可以)

(2)請小組討論一下怎樣替換?小組討論時注意這幾個問題(手指屏幕)生讀。

(3)小組彙報。(生答時演示過程)

三、課堂練習

1、過渡:我們班的洪老師遇到了一個問題,請同學們用剛纔學過的知識來幫忙解決。

(1)出示題目。

洪老師想在2個同樣的大盒和5個同樣的小盒裏裝滿球,正好是100個。每個大盒比小盒多裝8個,每個大盒和小盒各裝多少個?

(2)師:同學們先再作業紙上自己做做看。

(3)指名彙報。(找不同做法的學生彙報)

2、過渡:還記得我們上次秋遊嗎?我們來看看六(2)班的同學在秋遊時遇到了什麼問題?

(1)出示題目。

六(2)班40名同學和姚老師、張老師一起去公園秋遊,買門票一共用去220元。已知每張成人票是每張學生票的2倍,每張學生票和每張成人票各多少元?

他們進了公園,來到水上樂園,其中有40人去划船。

每隻大船比每隻小船多坐2人,每隻大船和每隻小船各坐幾人?

(2)左邊三組完成第一個問,右邊三組完成第二個問。

(3)指名彙報。

3、過渡: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這種替換的現象。

(1)播放視頻。(生活的替換現象)

(2)老師真心希望同學們能用智慧的眼睛去發現,並能靈活運用替換的策略解決問題。

[在最後我播放了一段視頻,是讓學生了解在我們生活中到處都有替換現象。]

四、全課總結 師:那麼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五、綜合實踐

過渡:最後老師留給同學們一個綜合實踐題,課後想一想。

蘇果超市用3個空啤酒瓶可以換一瓶啤酒。

王叔叔買了12瓶啤酒,他最多能喝到多少瓶啤酒?

《解決問題》教學設計9

設計說明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教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與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因此,本課時在設計上,充分考慮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發展水平,首先呈現了一些生活中的美麗圖案,接着呈現教材中的七巧板和魚圖,採用了個人思考與合作交流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充分感受平移和旋轉的特徵。在做小魚圖的過程中不僅用到了平移的'知識,還用到了旋轉的知識,這兩個概念在同一情境中呈現,又很符合實際情況,在對比中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平移和旋轉的特徵。同時,使學生體會用平移、旋轉和軸對稱可以解決很多圖形問題。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學生準備七巧板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

師:同學們,只要我們細心觀察就會發現,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美麗的圖案,下面我們就來欣賞幾幅美麗的圖案。(課件出示幾幅圖案)

師:欣賞完這些美麗的圖案,你想說點什麼?

(學生自由說)

教師總結: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有着燦爛的歷史文化,我們應該繼承和發揚。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欣賞美麗的圖案,使學生感受到圖案的美。同時讓學生了解中華民族燦爛的歷史文化,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探究新知

1、探究圖案的變換。

(1)閱讀理解,蒐集信息。(課件出示教材87頁例4)

師:從圖中你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

學生仔細觀察七巧板和魚圖,交流獲取的數學信息。

(2)分析題意,嘗試解答。

師:同學們有沒有信心解決這個問題?(有)下面大家就開動腦筋,拿出準備好的學具,以小組爲單位合作解決這個問題,看哪組完成得又快又好。

學生分組合作探究,教師巡視、參與學生的探究活動。

各組派代表用展示臺展示拼成的魚圖,並說明拼的過程。

教師用課件演示七巧板拼成的正方形是怎樣通過變換得到魚圖的。

(3)回顧反思,理解方法。

師:同學們,解決這個問題主要運用了什麼方法?

生:圖形的平移和旋轉。

2、鞏固與總結。

師:用平移和旋轉可以解決很多問題,請同學們用剛纔的方法完成教材87頁“做一做”。

學生觀察並思考,說出還原右圖的過程。

同桌之間互相交流還原右圖的過程。

點名彙報,教師進行總結。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動手拼七巧板,熟練掌握了圖形的平移和旋轉,既培養了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又使學生學會了與他人進行合作與溝通。

⊙拓展應用

1、完成教材88頁2題。

學生分組設計圖案。

2、完成教材88頁3題。

(1)學生讀題,認真觀察兩圖後獨立完成拼圖過程。

(2)學生展示拼出的圖形,並說明拼圖過程。

⊙課堂總結

說一說本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佈置作業

教材88頁1題。

板書設計

解決問題

七巧板平移旋轉魚圖

《解決問題》教學設計10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進一步理解線段、射線、直線和角的相關概念,區分5種不同的角,用量角器和三角尺正確地量角、畫角;靈活地運用相關知識解決問題。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經歷觀察、操作、推理、表達等數學活動,培養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引發數學思考,滲透數學思想,發展空間觀念,提高應用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鞏固有關線和角的基本概念與操作技能

教學難點:初步感悟圖形的性質。

三、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知識梳理

1.談話:回憶一下,我們都學習了哪些有關線和角的知識?

預設:線段、射線和直線;角的分類;量角;畫角

2.揭示課題

談話:同學們學得可真不少,那麼學習了這些新知識,有什麼用呢?能不能幫助我們解決一些數學上和生活中的問題呢?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解決問題”。(板書:解決問題)

【設計意圖】爲學生創設自主梳理知識要點的機會,有助於學生養成及時總結的習慣,使散落的知識點彙集成知識網絡,深化對新知識的理解。

(二)實踐應用

1.量一量

(1)量一量,隊旗上的角。

談話:同學們都知道,我們所佩戴的紅領巾是隊旗的一角,現在就讓我們認識一下隊旗,量一量隊旗上的角。

①出示圖片

②小組合作

互相指一指這5個角,指出它們的頂點和邊;獨立量角後交流。

③展示量角過程,交流量角方法及結果。

提問:量角時要注意什麼。

(2)量一量,你有什麼發現?

①出示圖片:

②觀察圖中的角,有什麼發現?

預設:∠1和∠2可以組成一個平角;每相鄰兩個角合起來是一個平角。

③思考:想一想,至少量出幾個角,就能知道每個角的度數。

預設:一個鈍角、一個銳角

④量一量,你有什麼發現?

預設:對頂角相等;相鄰角的和爲180度等。

(3)先估計,再量出圖中各角的度數。

①談話:估一估,圖中的角大約多少度?是什麼角?

預設:∠1=45度;∠2在140度到150度左右;∠3=60度

提問:說說你是怎麼估的?

學生結合圖形說明。

②量角、驗證。

【設計意圖】本環節中的問題,已經不再僅僅是單純的量角技能訓練,而是從不同角度精心選擇的問題。問題1,量隊旗中的角,使學生感受到數學是應用於生活的,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身影。問題2,則是承載了多重意義,既可以鞏固對平角的認識,同時也滲透了“對頂角相等”的角的性質等。問題3,則是估測意識的培養,學生在“估一估”的過程中,深化了對角的大小和類別的認識,深化了對不同角的關係及量角器原理的理解。此外,解決問題的策略是多樣化的,充分體現了課標要求:不同學生獲得不同的發展。

2.畫一畫

(1)畫出與∠1、∠2同樣大的角。

①觀察,思考:你能畫出同樣大的角嗎?和同伴說說你的.想法。

②獨立完成後,交流彙報。

(2)按要求畫,再回答問題

問題1:畫出直線AC。

問題2:畫出射線CB。

①獨立畫圖後,交流檢查

提問:畫圖時需要注意什麼?

預設:畫直線,可以向兩端無限延伸,要通過A、C兩個端點。

畫射線,前面的字母是端點,可以向另一個方向無限延伸,要通過B點。

②追問:畫好的圖形中有幾個角?是什麼角?

學生自己在圖上標一標,小組內說一說。

【設計意圖】量角和畫角是學生解決問題的工具,在本環節中,充分體現了其工具性的特點,學生在解決問題時用到了量角、畫角的知識。不同的是,題目的選擇,更注重數學思考,數學概念的理解,而不是簡單的重複訓練,使學生自然地感受到數學的應用價值。

3.算一算

(1)你能快速填出各個角的度數嗎?

①觀察、思考、獨立試做

②組內交流想法

預設1:量出各角度數

預設2:根據圖形特點,算出各角度數。

③小結

【設計意圖】數學計算的背後是數學概念的理解,本環節的設計在於進一步鞏固有關平角、周角的認識及對頂角相等的圖形性質。

(三)鞏固深化

(1)比一比,兩幅圖中的∠1與∠2是不是相等?說明理由

(2)觀察、思考

提問:你有什麼發現?

預設:第一幅圖:∠1、∠2分別與∠3可組成直角;

第二幅圖:∠1、∠2分別與∠3可組成平角

(3)獨立試做,組內交流

預設1:量出各個角的度數

預設2:因爲∠1、∠2和同一個角合起來的度數相等,所以∠1、∠2也相等。

預設3:第2幅圖中的∠1、∠2是一組對頂角,對頂角相等。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全面觀察、獨立思考的習慣和舉一反三的能力,同時學生在發現規律、說明理由的過程中,既培養了學生數學表達能力,發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同時也使學生在自主解決問題中獲得了成功的體驗。

(四)回顧總結

(1)談話:這節課中我們運用學過的知識解決了一些有趣的問題,你有什麼感受?有什麼新的收穫?

(2)課後作業:

折一折

①你能用一張長方形紙折出下面度數的角嗎?

90?、45 ?、135 ?

②將一張圓形紙對摺三次後展開,可以得到哪些度數的角?

【設計意圖】將課上的學習延續到課後,在動中學,在玩中學,在“折一折”“想一想”的過程中,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

《解決問題》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生能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現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

2.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解決具體問題,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熱愛數學的良好情感。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談話:同學們,元旦快到了,你們高興嗎?(高興)爲了迎接新年的到來,我們學校舉行了一次遊園活動。小朋友你們想不想參加?(想)好!老師就帶小朋友們一起去參加遊園活動,我們唱着歌出發好嗎?(唱新年快樂歌)

2.情境圖

談話:我們來到了遊園點,你們看小朋友們在做什麼?(在看木偶戲)

提問:你從這幅圖上看懂了什麼?獲得了什麼信息?

學生回答:原來有22人在看戲;又來了13人;走了6人。

二、主動探索,協作交流,領悟解法。

1.同學們,你們看得真仔細,通過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1)原來有22人在看戲,又來了13人。一共有多少人在看戲?

(2)原來有22人在看戲,走了6人。還剩多少人?

對於這兩個問題,讓學生提出後很快就解答。

(3)原來有22人在看戲,走了6人,又來了13人。現在看戲的有多少人?

(4)原來有22人在看戲,又來了13人,又走了6人。現在看戲的有多少人?

對說出(3)(4)兩題的學生給予表揚。

2.解決問題

提問:你們會解決“現在看戲的有多少人?這個問題嗎?

(1)獨立思考

談話:在四人小組中說說你的想法,你是怎樣算的?

(2)讓學生在四人小組中充分地交流,說自己的想法,老師參與學生的討論之中瞭解情況。

(3)彙報:並說想法

3.把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記錄在黑板上。

(1)22+13=35(人)(2)22-6=16(人)

35-6=29(人)16+13=29(人)

(3)22+13-6=29(人)(4)22-6+13=29(人)

讓學生明確(1)、(3)的解題思路是一樣的,是同一種方法;(2)、(4)的解題思路是一樣的,是同一種方法。

4.比較(1)、(3)和(2)、(4)兩種方法的聯繫。

明確兩種方法的結果都是求現在看戲的有多少人,在解決問題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5.談話:小朋友們看木偶戲看得多高興呀!你們看這邊發生了什麼事情?(出示練習一的`第1題)

提問:從這幅圖上你看懂了什麼?

你能把圖意說完整嗎?

讓學生說明圖意,明確計算的問題後,獨立列式解答,再讓幾名學生說解

問題的方法。

談話:同學們,你們玩得高興嗎?不知不覺到了中午,我們肚子有點餓了。走,老師帶你們到麪包房買麪包去。

(出示麪包房圖)

提問:你從這幅圖上看到了什麼?

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還剩多少個?)

誰能把這個問題說完整?

(原來麪包房裏有54個麪包,先賣了22個,又賣了8個,現在還剩多少個?)

提問:誰會列式解答。

提問:你會把22+8=30和54-30=24寫成一個算式嗎?

你們遇到了什麼困難?

有辦法來解決這個困難嗎?

四人小組討論,彙報。

選擇方法,把想的過程說出來。

三、鞏固深化,應用拓展。

1.談話:遊園活動快要結束了,你們看小朋友在幹什麼?(出示練習一的第2題)[他們在收集拉罐筒。]他們真是環保小衛士。

提問:你會把這幅圖的圖意說完整嗎?

讓學生自己解答,再說想法。

2.談話:我們走出了遊園活動點,看,我們被一張統計表給吸引住了,這個表沒有填完,你會填嗎?

做練習一的第4題。學生獨立完成,再彙報想法。

3.談話:請小朋友們說一說,在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類似的問題可以用本節課學習的知識來解答?

同桌交流,自編題目,互相解答。

四、歸納。

1.請同學們說一說,這節課有哪些收穫?

2.談話:請同學們做一名有心人,用本課學習的知識去解決我們身邊、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解決問題》教學設計12

微課作品名稱

“解決問題的策略”

微課作品介紹

本次微課《解決問題的策略》主要以 PPT的形式,以教師講解和展演學生常見作品的方式,將畫線段圖的策略潛移默化地教給學生,並通過提問和線段圖的分析引導學生學會根據直觀圖去分析數量之間的關係,通過微課的形式幫助學生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需求分析

適用對象分析

學生能夠根據波利亞四部曲完整地解決一道實際問題。

學生會畫線段圖,並能夠根據線段圖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學習內容分析

該微課主要幫助學生通過分析題目中的條件和問題,正確地畫出相應的線段圖,並能根據線段圖清楚地分析數量之間的關係,找到解決問題的思路,從而順利解決問題。

在三年級學習了從條件出發和從問題出發的策略去解決問題,在四年級上學期學習瞭解決問題的一般步驟的策略,而本節課是用畫圖的策略解決實際問題,畫圖是一項重要的策略,在今後的學習中會用畫圖的.策略來分析較爲複雜的數量關係,並解決較爲複雜的實際問題。

教學目標分析

《解決問題的策略》這一節課的重難點就在於兩方面:一是能正確應用畫圖的方法整理條件和問題;二是能借助直觀圖示分析數量之間的關係,並能夠解決較爲複雜的實際問題。

學生的學習難點就在於這節課的重難點,而微課將這兩個方面的重難點進行了詳細講解,又給了學生思考的過程,學生可以一邊思考一邊學習,學生試着畫圖和試着說說想法,並與正確的講解進行對比找到自己的問題所在。這節微課對於這節課的重難點來說還是很有針對性的。

教學過程設計

一,出示例題,理解題意

1. 提問:同學們,陽光小學有集郵活動,原意和我一起去看看嗎?(PPT:小寧和小春共有72枚,小春比小寧多12枚),從屏幕中你知道了什麼?

2.提問:根據這兩個條件,你想解決什麼問題(PPT:解決問題)?

【設計意圖】1.學生需要獨立思考出從屏幕中可以知道什麼條件?

2.獨立思考根據這兩個條件可以求出什麼問題?

3.能夠明確“小春和小寧各有多少張郵票?”就是指小春有多少張郵票?小寧有多少張郵票?

二,根據題意和觀察線段圖,分析數量之間的關係

1.談話:要求出這兩個問題,就必須分析清楚數量之間的關係。你會有什麼方法表示出數量之間的關係?

2.請學生自己畫一畫線段圖,提示學生思考兩個問題。

3.教師在PPT上展示了一些同學們常見的線段圖畫法,並讓同學們思考最欣賞哪一副線段圖。

4.教師完整地介紹線段圖的畫法,並由PPT進行展示。

5.根據線段圖,說說題目中的條件和問題。

6.談話:現在你能觀察自己的線段圖,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嗎?自己思考一下。

7.教師介紹三種解決問題的思路,並通過PPT進行演示。

8.談話:通過觀察線段圖,同學們想到了三種解決問題的思路,那這三種方法有什麼相同點嗎?

9.談話:的確,從圖上直觀、清楚地看到了數量之間的關係,確定瞭解決問題的思路。這也是我們在解決問題時常用到的一種策略。

【設計意圖】:1學生根據自己的已有知識經驗,畫出本題目的線段圖。

2.通過觀察教師展示的學生作品和介紹畫線段圖的方法,進行互學,想一想自己所畫線段圖的問題,並觀察介紹者所畫線段圖的方法。體會線段圖能夠直觀地表示出條件和問題。

3.根據所畫出的線段圖,分析數量關係,找到方法,並根據教師的PPT展演,進行思考,理解三種解決問題的方法。

4.通過觀察對比解決問題的三種線段圖,讓學生體會和發現都要把他們的郵票轉換成同樣多。

三,解答並檢驗。

提問:同學們,通過線段圖我們找到了三種不同的解決方法,那算出來的結果對不對呢?我們還要?(檢驗)這道題目,你想怎樣檢驗?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養成解決問題的完整性,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四。回顧解題過程。

1. 師:同學們我們解決了一道題目,回顧一下剛纔的解題過程,說一說你有什麼體會?(用PPT展示解題的過程)

2. 回憶:大家可以回憶一下,在我們以前的學習中,曾經運用過哪些畫圖的策略?

【設計意圖】:通過PPT回顧整個解決問題的過程,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對題目都能再次回顧,通過體會讓不同的學生都能感受到畫圖的重要性。

學習指導

請在預習蘇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解決問題的策略》第一課時時使用本微視頻,初步掌握畫線段圖並分析數量關係的方法;也可以在學習過本課時,但還沒有掌握的情況下,繼續重新學習微課,從而達到掌握的目的。

配套學習資料

蘇教版四年級下冊解決問題的策略這一單元

製作技術介紹

所需要的軟件爲: 錄屏工具軟件 ;製作的簡要流程 爲:先製作相應的片段 PPT,並設計好相應的教案,在此基礎上提前邀請一些學生試着畫一畫本節課例題中的線段圖,將典型的學生所畫的線段圖進行展示;利用錄屏工具軟件進行錄製。

《解決問題》教學設計13

一、課題提出

1、學生髮展的需要

從國際數學課程發展的趨勢來看,許多國家都將使學生理解數學的應用,發展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作爲重要的課程目標,因此,我國小學數學應當把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作爲重要作務,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更應當重視解決問題的作用與價值。解決問題能力是學生數學素養的重要標誌,解決問題教學有利於學生數學基礎知識的掌握及對數量關係的理解,有利於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有利於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與人合作。

2、課程改革的需要

從應用題到解決問題是新課程教材內容轉變最大的部分,無論是學習目標、內容體系、編排與呈現、教學模式還是評價方式,給教師帶來的衝擊是非常強烈的。由於教師沒有準確把握應用題在新課程中的功能性轉變,在解決問題中出現了一些偏差,暴露了一些新的問題,需要不斷總結與反思,重新認識解決問題的教學價值,審視自己的教學行爲。

3、現在小學生數學學習的現狀

由於教師在教學中只注重雙基目標的達成,忽視了思維訓練與學習能力的培養,在方法上以模仿套用代替創新與生成,忽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最本質的東西——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也就是用數學的眼光看問題、分析問題,用數學方法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其後果是學生的數學綜合素質不過硬,不能在數學問題的解答上游刃有餘。因此,我們有必要抓住要點進行突破,以小學數學解決問題的教學爲抓手,探索學生解決問題的心理機制,並進而形成解決問題教學的新模式,對數學教學中問題解決進行反思、總結,在研究中使得師生共同提高。

二、課題的界定

“問題解決”即是在教師適當的指導下,使學生面對問題時,能把已有的知識、技能和經驗,經過思維加工、綜合運用和轉化,達到未知目標的過程,以及所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並在這一過程中提高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策略:是指爲完成某一任務所採取的行動方式。可理解爲方法,卻又不完全等同於方法,其指向順利地完成任務,並能達到預期目標的思維與行動的最爲有效、最簡潔的方式方法。

解決問題學XX爲教學實際服務,以學生的發展爲中心,主張在教師引導下,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再發現與再創造。解決問題學習的研究,不再只是對比發現學習與傳統教學孰是孰非,孰優孰劣,而是對發現學習本身的過程、機制做了更深入的研究,探討如何發揮發現學習的優勢,促進解決問題學習的效果和效率,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的層次。

三、研究的目的與意義。

我們對小學數學問題解決策略的研究旨在“讓學生參與知識建立起來的過程”(布魯納語),努力挖掘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髮現、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養成自主探索、自我評價、合作交流的學習習慣,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體會學習數學的價值,達到鍛鍊人、完善人的目的,爲推進數學教學實施素質教育,爲培養創新人才奠定基礎。⒈努力提高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並通過數學學習發展學生的理性思維和創造性才能,使學生養成“數學地思維”的習慣。

⒉牢固樹立“以學生爲本”的思想,竭力爲學生創設一定的數學活動情境,讓學生在教師創設的`數學活動中進行探索、猜測、修正,從而主動地進行自我構建。

⒊學生能主動地對已有的解題策略和解題模式等進行分析、綜合、轉化、調整,從而形成對新問題的領悟,促進新問題的解決。

⒋不僅要教會學生解決問題,更要幫助他們認識數學的價值,掌握提出問題的藝術,並不斷探索下去的良好學習習慣。

四、研究內容

問題解決的過程,會受到學生的認識水平、思維水平、年齡特徵、問題的內容、問題的難度、解決問題的環境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我們的研究以以下幾個方面的探索爲載體,力求在最大程度上幫助學生形成解題策略。

1、問題的感知與理解

理解問題是解題思維活動的開始,“理解”的一個重要指標就看能否用平常的語言把問題陳述出來,並通過對問題的陳述產生關於問題的內部表徵,進而產生解決問題的思維定向。

2、解題策略的尋求和確定

經過了對問題的感知和理解,接下來的重要步驟就是尋求和確定解決問題的方案,即找到解決問題的策略。問題不同,解題的策略也有所不同,同一問題在不同的環境、不同的時間,也可採用不同的策略。我們想通過教師的引導、扶持行爲,幫助學生形成自己的解題策略。

3、解決問題策略的實施與調整

學生在確定瞭解決問題的方案後,就要按照方案開始實施。在實施過程中,學生經常會遇到一些新問題,就需要及時進行調整。教師要根據具體問題,及時桌間巡視,根據學生個體的困難給予相應的指導。

4、交流、評價與反思

學生個體的數學問題解決後,再引導他們藉助動作、圖畫、符號、文字等形式把解決問題的結果呈現出來,引導學生間的交流與評價,並及時進行反思。

以上還只是我們的初步設想,我們準備在實施過程中不斷思考、實踐、調整、再實踐,以求讓學生形成解決問題的良好意識與能力。

五、操作措施

1、研究“課標教材”中解決實際問題內容的編排特點和學生學習解決實際問題的心理特點。(1)各年級教師在把握《標準》理念的基礎上,深入鑽研“課標教材”,理清教材在解決實際問題內容的編排體系、特點,把握各年級解決實際問題教學的目標要求,做到:①體系清:解決實際問題主要包括哪些基本內容、是按照怎樣的順序組織的?②特點明:解決實際問題的題材、呈現方式是怎樣的?③目標準:不同階段解決實際問題教學到底要達到怎樣的要求?

(2)觀察學生解決實際問題時的動作、表情、寫字、言語等表現,詢問學生解決實際問題時的思維過程,來把握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心理特點。

2.設計符合解決實際問題教學規律的課堂教學預案,在實施過程中善於把握生成的教學資源,探索有效的解決實際問題課堂教學模式。

(1)引導學生經歷實際問題的發現、提出過程。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能在一定的情境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問題情境應具有挑戰性、啓發性、目標性、趣味性、開放性、現實性等特點。

(2)引導學生經歷實際問題的分析、解決過程。作爲每個學習個體,一般經歷以下過程:整理問題的信息,思考各個信息間的聯繫,確定解決問題的基本策略,對解決問題的結果作出預測,正確解決問題,對解決問題的過程、結果進行反思、驗證。作爲一個學習羣體中的一員,要做到: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結合,自主探索和教師引導相結合。

3、對學生學習解決實際問題的情況作出合理評價,探索學生解決實際問題學習評價的方式。

(1)確立評價促進學生髮展的觀點,確立評價是教學過程的一部分的觀點。(2)明確評價的重點是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能力。①第一學段,要注意考查學生能否在教師的指導下,從日常生活中發現並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能否選擇適當的方法解決問題;是否願意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能否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②第二學段,重點考察學生:能否從現實生活中發現和提出數學問題;能否探索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並試圖尋找其他方法;能否與他人合作;能否表達解決問題的過程,並嘗試解釋所得的結果;是否具有回顧與分析解決問題過程的意識。

六、研究原則

1、前瞻性原則

本課題研究應努力反映新世紀科技和社會發展對公民的科學知識的需求,使我們的課題研究具有新時代的特徵,從而促進師生的可持續發展,這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需要。

2、科學性原則

必須考慮小學生的身心特點,特別是學生的認知、情感和個性特點,把學科的邏輯體系和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結合起來,並以小學數學解決問題的研究成果作爲工作的指導。

3、創新性原則

要根據學生解決問題的心理規律,結合學科特點和當前“探究性、體驗性、交往性、做中學”等教學改革的總趨向,創造性地設計出系列性的能夠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的各種新穎的教學策略。

七、研究方法

由於本課題的研究是一種基礎教育教學科學研究的範例,是一種理論性、實證性、探索性研究。主要採取行動研究、案例研究、經驗研究等研究方法,同時輔以文獻的調查、實驗等研究方法。

八、研究的步驟

(一)第一階段:準備階段(20xx年4月——20xx年12月)

1、制定方案,分層次落實課題

課題選定後,實驗領導組和研究組要發揮集體的智慧和力量,在閱讀有關資料、幫助實驗教師提出研究的目標和任務,設計研究方法、研究過程、寫成課題設計方案。

2、加強管理,精心組織實施

“小學數學解決問題的教學研究”課題是一項從理論上、實踐上都具有探索性的研究工作,要加強領導和計劃管理,儘量少走或不走彎路,保證實驗的正常進行,爭取早出、多出成果。

(二)第二階段:實施階段(20xx年3月——20xx年12月)

1、加強學習,建立健全學習研究制度

學習是提高教育教學改革、實驗研究的理論指導水平的重要措施,實施有正確的理論指導,纔有正確的實踐活動,才能結出豐碩的成果;缺乏正確的理論指導,實驗就陷入盲目的實踐活動,研究就將遇到挫折。

參加課題研究後,應健全學習研究制度,制定好每學期研究工作計劃;建立研究活動日(每週半天),認真開展學習研究活動。

2、認真做好蒐集、積累和整理資料工作

資料的蒐集和積累是實驗必備工作,它也是研究的基礎工作,是實驗研究結論的基石;也是實驗總結、實驗報告、論文寫作的起點和基礎。

3、切實上好每一節實驗研究課

課堂教學是教學體系中最基本、最有效的教學形式,是實驗研究的最實在、最豐富的實踐活動,每一位實驗教師都應重視和上好每節有後勁兒的實驗課。

實驗課要體現教學新思想、新觀念、新措施和新方法。實驗教學要有創新精神,做別人沒有做過的試驗,體驗前人沒有體驗過的感受,發現前人沒有發現過的東西,總結前人沒有總結過的經驗,探索前人沒有探索的規律。

4、開展多種形式的研究活動,活躍科研氣氛,提高課題研究水平開展多種教科研活動,是提高對科研工作的認識、活躍研究氣氛、推動科研工作深入進行的重要措施,各地應積極地紮實地開展。各種活動應分學期做出工作計劃:訂出內容,提出要求,安排好研究活動時間等。

5、建立相應的質量評估體系

根據我們構建的實驗教學目標和研究理念,實驗教學的評估應改變過去單一的“學習成績”測試評價,做到評價目標的導向性與實效性的統一。

第三階段:總結階段(20xx年3月——20xx年6月)

搞好總結、定期組織鑑定驗收,開好總結、結題會。

在課題鑑定驗收時,要以實驗目標所倡導的教學觀念爲依據,根據實驗資料,對實驗結果,做出定性和定量分析,寫出實驗報告,以便進行成果鑑定。

九、研究的子課題

在總的課題下,實驗教師在不同年級不同教育階段,可選擇採用更爲具體的子課題進行實驗研究。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定題目,選題時應從大處着眼,小處着手,題目要“小”、要“近”(貼近本地本校本人實際),內容要實(研究的內容要符合實際),視角要“新”(研究的視點要新,要比原有教學超前。

十、預期成果

1、結題報告。

2、解決問題策略彙編。

3、教師經驗總結、論文。

《解決問題》教學設計14

一、教材分析:

《用連除解決問題》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第六冊《解決問題》中的例2和練習十三中的部分內容,前面的例1是用連乘解決問題,兩者之間具有緊密的聯繫。學生在二年級已經認識了除法並理解了除法的意義,這爲本課分析數量關係做好了孕伏,而學生對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和連除兩步計算試題的掌握程度,則爲本課的計算作好了鋪墊。教材通過情境圖60人表演團體操,平均分成兩組,每組5個小圈,求每個小圈有多少人來引導學生在收集和整理信息的過程中發現要解決這個問題還需解決一箇中間問題,從而學會用連除來解決問題,同時建立起解決這類問題的數量關係的模型,並能解釋應用,也爲後續學習解決問題打下基礎。因爲有了前面從不同的角度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經驗,所以學生完全有可能通過其它方法來解決。

二、教學目標:

1、學會用除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

2、讓學生經歷發現、提出、解決問題的過程,注重培養學生多角度觀察、解決問題的能力,體現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3、通過解決具體問題,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會用連除、乘除兩步計算解決問題。

難點:在解決問題中說清算理。

四、教學過程:

1、創境激趣:

多媒體播放運動會場景,聽到了熟悉的音樂,你知道這是在幹什麼嗎?(開運動會),上節課我們學瞭解決運動會中求隊列人數的問題,這節課我們繼續解決團體操中的數學問題,板書課題。(解決問題)

[設計意圖]繼續創設運動會的場景,既活躍了課堂氛圍,又突出了例1與例2的連續性,讓學生感受知識間的聯繫。

2、自主探究:

(1).從圖上你能獲得哪些信息?(只出示下面的圖片)

(站成了2個大圈,每個大圈有5個小圈)教師根據學生所敘述的貼信息。

(2).你能依據這兩條信息,提出數學問題嗎?

(①一共有多少個小圈?)

(3).現在老師再給你一條信息。(多媒體出示這場團體操有60人表演)。現在你又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呢?

(4).(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②③:多媒體課件上出示①②③,)

②每個大圈有多少人?③每個小圈有多少人?

(5).我們首先來看第一個問題:①一共有多少個小圈?

你會列式計算嗎?爲什麼用乘法計算?(表示2個5是多少,所以用乘法)

那也就是說要求一共有多少個小圈,必須要用到哪些信息?

(6).再來看看第二個問題:②每個大圈有多少人?

要求每個大圈有多少人?必須要用到的信息有哪些?

你會列式嗎?爲什麼用除法計算?

(表示把60人平均分成2份,求其中的1份是多少)

[設計意圖]把舊知的複習糅合到新課中,既省時,又讓學生清晰感受到新舊知識間的區別。

(7).解決第三個問題,將每個小圈有多少人?板書到黑板上。

(8).那這個問題又該怎麼解決呢?你能用我們學過的方法試着做一做嗎?

學生做完後,讓最快完成的學生上臺板書。

教師板書算理。

方法二:

⑴先求出共有多少個小圈:

25=10個

⑵再求出每個小圈的人數:

6010=6人

綜合算式:

60(25)=6人

方法一:

⑴先求出每個大圈的人數:

602=30人

⑵再求出每個小圈的人數:

305=6人

綜合算式:

(教學方法如下:)

方法一教學:

①讓講臺上寫完的學生講一講你是怎麼做的?每一步求的是什麼?

②哪些同學與他的列式是一樣的'呢?誰再來說一說?

③教師板書算理。

方法二教學:

①讓板書的學生先講一講每一步求的什麼?

②你們聽懂了沒有啊?誰能像他這樣再說說?

③教師板書算理。

[設計意圖]充分發揮學生地自主性,教師放手讓學生自己列算式,自己說算理,並採用學生獨立思考,小組合作交流等方式,提高了學生數學思考的能力。

提醒說明:

①6010=6(人)60裏面有6個10。所以6010=6(人)

②如果學生出現了6052=6人的算式,教師要求學生說出每一步求的是什麼,學生說不出來。教師指出:這種算式雖然答案一樣,但是我們不能說清每一步求的是什麼,所以一般不列這種算式。

(9).教師小結:

同學們,請看打屏幕:剛纔這位同學是這樣解答的:60人站成了2個大圈,所以每個大圈就站602=30人,每個大圈裏又有5個小圈,要求一個小圈有多少人,就用305=6人。

這個同學呢,是根據有2個大圈,每個大圈裏又有5個小圈,一共就有52=10個小圈,再依據這10個小圈總共有60人,求出每個小圈就站6010=6人,這兩種方法都可以。同學們可以自由地選擇方法解決問題。

[設計意圖]指導學生回顧梳理解決問題的思路,進一步促進知識的內化,使學生明白解題思路的不同,纔會出現不同的解題方法,讓學生靈活地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解決問題。

(10).學生自主解決教科書第99頁的做一做(我會做)

①學生獨立看圖獲取信息,教師指名說出你獲得了哪些信息?

②指名學生板演,其餘學生打開書本獨立解決。

③彙報解決問題的過程和方法。(1至2名學生回答)

[設計意圖]鞏固強化新知,教師半扶半放,讓優生找出信息,再讓所有學生自主的解答,並讓學生說出解題的思路,在這裏解決講不出道理的算式,不予採納,使學生明白必須要根據算理來列式。

3、交互反饋:

(1).我會說:(解決練習二十三的第10題。)

分析:平均每輛車每次運多少千克又是什麼意思?有幾輛車?現在要求1輛車1次運多少千克?怎麼列式呢?

學生獨立完成後教師指明回答:

方法一:960042=1200(千克);

方法二:960024=1200(千克)。

老師這裏有一種方法,你們認爲這樣列式合理嗎?

方法三:9600(24)=1200(千克)

讓學生分步說出每一步求的是什麼?其他學生補充、評價。

(2).我會連(解決練習二十三的第14題。)

學生直接連線,注重說明連除算式的算理。除以2的2是什麼意思,除以3的3是什麼意思?爲什麼這個問題是兩步計算呢?

[設計意圖]面向全體學生,降低了部分題目的難度,練習體現多樣化,注重學生講清算理。

4、全課總結

(1).今天你學會了什麼?

(2).回顧這幾題,你們是怎樣解決問題的呢?先做什麼?再做什麼?

①仔細看圖,完整地收集信息。特別注意隱藏的信息。

②要明確問題,確定應該先求什麼,再求什麼。

③根據每一步要求什麼,選擇相關的信息列式計算。

④最後寫上單位名稱和答。

(3).課堂作業:(獨立完成練習二十三的第15題。)

[設計意圖]通過小結,概況出解決此類問題的基本方法,使學生們明確解決問題的基本步驟,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爲後面的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

五、教學反思:

解讀教材,本單元的教學,重點不是放在解題方法的多樣化,也不是由分步算式到綜合算式的過渡教學,而是要讓學生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明白解決問題的思路。

新課標對於解決問題是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知道同一個問題有不同的方法。我們解決問題的策略無非有兩種,一種是從問題入手的分析法,一種是從信息入手的綜合法。本節課,我讓學生回顧解決問題的思路,關注了學生解題過程中的所思所想,關注了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採用學生獨立思考,小組合作交流等方式,以提高學生數學思考的能力。很多學生往往只停留於會做不會說,或只是少數個別學生會說。所以,教師給了學生充分展示的舞臺,讓學生上臺板書後,自己說出算理。讓下面的學生仔細的傾聽算理,教師通過一系列的追問:誰和他的方法是一樣的啊?、誰聽懂了他的方法啊?讓多名學生敘述算理。這裏教師並沒有在第一個學生說出算理後就急切地板書出算理,而是多讓幾個人說後,才板書出來。這種教學的策略,促進學生的傾聽和自我知識地完善。達到讓其他學生逐步內化地目的。從而學生才能從一種解題方法發展到兩種,三種。

不足之處:

1、教師在引導、幫助學生梳理兩種算法的過程中,圖文沒有結合好,教師要充分讓學生經歷從具體到抽象的過程。

2、教師的教學過程是用的綜合法解答的,梳理時可以用分析法來梳理,不僅讓學生在今後的解決問題過程中,能更好地找到中間量提供基礎。還讓學生學會了用分析法或綜合法來解決問題。

《解決問題》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理解“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含義,體會數量之間的關係。

2、讓學生經歷將“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實際問題轉化爲“求一個數裏含有幾個另一個數”的數學問題的過程,初步學會用轉化的方法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讓學生會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4、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得積極的體驗,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教學重點:經歷轉化過程,初步學會用轉化的方法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讓學生學會用轉化的方法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會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教學準備:

教具:課件、小棒若干根

學具:每人小棒若干根,同桌兩人一張練習紙、一支水彩筆。

設計理念:遵循《數學課程標準》的要求,從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給學生提供愉快的學習環境,讓學生通過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索、思考交流,積極參與數學活動,在生動的教學情境中自主收集信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教學中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得積極的體驗,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教學設想:

(一)初步感知

1、引入:小朋友們平時喜歡用小棒擺東西嗎?會用小棒擺什麼呢?然後教師展示自己擺的小花傘,得出擺一把小花傘用4根小棒。

2、動手:學生動手擺小花傘,指名一位學生在黑板上擺。

3、交流:(1)說說你擺了幾把小花傘,用了幾根小棒?你是怎麼知道的?

(2)觀察黑板上:×××用的小棒根數和老師用的小棒根數有什麼關係呢?學生說出的關係可能有求和、比多少、還有倍數關係。如果沒有倍數關係,可以引導學生:除了小朋友們說的求和、比多少,如果換一種說法,說說我們用的小棒根數的倍數關係,你會嗎?得出:×××用的小棒根數是老師的3倍。

(3)你又是怎麼知道×××用的.小棒根數是老師的3倍的呢?有些學生可能是直接通過觀察,有些學生還可能會將求12是4的幾倍轉化爲12裏面有幾個4,並用除法計算。

(4)12÷4=3表示什麼意思?單位怎麼寫?得出:12是4的3倍,說明倍表示的是兩個數之間關係,不是單位名稱,所以3後面什麼也不用寫。

(5)讓學生說說自己用的小棒根數是老師的幾倍。

4、引出課題:用倍的知識去解決問題

(二)進一步感知

1、引入:森林裏正在舉行動物運動會,一起去看看。

2、出示:跳遠比

松鼠:

袋鼠:

猜一猜:袋鼠跳的長度是松鼠的()倍。

3、出示數據,電腦驗證

(三)自主解決問題

1、引導學生收集信息並自主提出問題

出示:爬行比賽

蝸牛24只毛毛蟲6只;烏龜4只。

學生提的問題能口答的直接口答。(如求和的或者比多少的)

從學生的回答中摘錄:“蝸牛的只數是毛毛蟲的幾倍?”或“蝸牛的只數是烏龜的幾倍?”

2、引導學生自己解決問題

3、比較兩個問題,說說你有什麼發現?

(四)靈活應用解決問題

引入:闖關比賽

1、第一關:估一估

估一估,左邊公雞的只數是右邊的幾倍?

圖片出示:左邊20只公雞右邊5只

2、第二關:“陽光夥伴”體育運動

出示圖(略)

要求列式表示參加各項活動的人數之間有倍數關係。

3、第三關:開啓智慧大門

出示智慧大門圖

1、提示學生:智慧大門上方有12盞燈,小朋友必須開啓一些燈,而且開啓的盞數與關着的有倍數關係。如開啓——10盞,關着——2盞。10是2的5倍。

要求同桌合作用彩色筆塗色,探究不同的塗色方法。

(五)、課堂總結深化主題

說說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