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四年級下冊語文《寓言兩則》的教學設計

四年級下冊語文《寓言兩則》的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W 次

作爲一名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爲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四年級下冊語文《寓言兩則》的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四年級下冊語文《寓言兩則》的教學設計

  四年級下冊語文《寓言兩則》的教學設計篇1

課前準備

多媒體教學軟件:《寓言二則》全篇演示、農夫拔禾苗的過程。

生字、生詞卡片。

從課外查找有關寓言的知識、收集其他寓言故事。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學習《揠苗助長》)

一、揭示課題,弄清題意

出示課題“寓言兩則”,由學生根據查找的資料來解釋課題。(“寓言”是用故事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或教訓,“寓”是“寄託”的意思。“則”的意思就是“篇”)

二、教學《揠苗助長》

①播放課件理解課題、瞭解故事。

a、學生講解題意:“揠”是拔的意思。“助”是幫助。“長”是生長。

b、按照“理解題意瞭解故事理解內容認識道理”的順序來進行學習。

c、播放課件,要求學生說一說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②學習生字。

a、範讀課文,聽準生字字音。

b、藉助拼音,自讀課文。

自讀課文,畫出不認識的字,藉助拼音讀正確。

同桌互相聽讀課文,讀準字音,老師注意指導讀錯的字。

同桌之間認讀生字,交流記字方法。

c、鞏固生字。

讀生字卡片。(齊讀、指讀、開火車讀)

小組內輪流讀課文,在朗讀中鞏固生字。老師巡視,發現錯誤及時糾正。

③感悟課文,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出示四個問題:

a、種田人看到禾苗幾乎沒長高時,他的心情怎樣?將描寫他心情的詞句畫出來。你能理解他的心情嗎?

隨機理解重點詞語:巴望、焦急。

出示重點句子,體會種田人的心情。禾苗好像一點兒出沒有長高。他在田邊焦急地轉來轉去。

有感情地朗讀重點詞句,要讀出種田人的焦急心情。

b、種田人在這種情況下是怎麼做的?怎麼說的?結果怎樣?

用軟件演示種田人拔苗的過程,朗讀第2段,要讀出那個人賣力拔苗的情景。

讀第3、4段,體會種田人回家後得意的心情,以及後來知道禾苗都死了,十分失望的心理。

c、這則寓言給你怎樣的啓示?請結合生活實際談一談。

d、我們已經知道種田人的願望是好的,如果你是種田人的鄰居或親屬,你怎樣幫助他實現自己的願望?

④誦讀全文,複述課文。

  四年級下冊語文《寓言兩則》的教學設計篇2

學習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紀昌學射、妻子、百發百中、扁鵲治病、拜見、理睬、腸胃、湯藥、醫治、無能爲力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聯繫有關詞句,體會人物的想法,體會到學習要練好基本功和要防微杜漸、聽取別人正確意見的道理。

3、練習提出問題和大家討論,發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課前準備

1、查閱有關扁鵲的資料。

2、多媒體課件。

A 案

第 一 課 時

導入新課,激發讀書興趣

我們讀過《驚弓之鳥》的故事,還記得故事中的更贏嗎?他不僅是射箭能手,更有敏銳的觀察能力和判斷能力。今天,我們再去認識兩位古代著名的射箭能手。他們是誰呢?箭法又如何呢?

多媒體出示句子:

飛衛是一名射箭能手。有個叫紀昌的人,想學習射箭,就去向飛衛請教。

後來,紀昌成了百發百中的射箭能手。

讀句子:說說從句子中,你瞭解到了什麼?還想了解什麼?(學生可能說:知道飛衛和紀昌都是射箭能手,知道紀昌是飛衛的徒弟,並且他能百發百中。可能提出這樣的疑問:飛衛是怎樣教紀昌的,使他成了百發百中的射箭能手?)

要想解開心中的疑問,我們就來讀寓言故事《紀昌學射》,我想,你不僅會從故事中找到答案,還會得到有益的啓示。

自讀自悟,完成以下要求

1、讀準字音,把課文讀正確。

2、想想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爲心中的疑問找到答案。

3、思考:你有什麼問題想跟大家探討?你得到了什麼啓示?

交流討論,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指名讀課文,注意指導學生讀正確字詞句。

2、彙報紀昌怎樣學射的,指導學生說文章的主要內容。

紀昌想學習射箭,向飛衛請教。飛衛讓他練眼力,先練眼睛盯着一個目標,一眨不眨,後練把極小的東西,看成一件很大的東西,紀昌都照做了後,飛衛纔開始教他開弓、放箭。後來,紀昌成了百發百中的射箭能手。

3、討論疑問和交流啓示。

學生可能提出以下疑問:飛衛爲什麼先讓紀昌練眼力,而不先教他開弓放箭?根據學生的交流,教師可適時引導,讓學生從多角度體會故事的寓意。

a、假如紀昌不先練眼力,他會百發百中嗎?

小結:紀昌學射的故事,告訴我們學任何本領,都要有紮實的基本功。要想掌握射箭本領,就要先練眼力。要想掌握騎車本領,就要;要想掌握滑冰本領,就要;要想掌握操作電腦本領,就要;要想掌握,就要。你能舉例說一說嗎?

b、假如紀昌沒跟飛衛學射,而跟一個普通箭手學射,會成爲射箭能手嗎?

c、出示句子,讓學生有感情朗讀,並說說有什麼體會。

紀昌回家之後,就開始練習起來。妻子織布的時候,他躺在織布機下面,睜大眼睛,注視着梭子來回穿梭。

紀昌記住了飛衛的話。回到家裏,又開始練習起來。他用一根長頭髮,綁住一隻蝨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後每天站在蝨子旁邊,聚精會神地盯着它。

小結:看來,對學習來說,好老師的指導和自己的努力都起着很大的作用。

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重點指導讀課文的二、三自然段。一是讀好老師飛衛的話,要讀得清楚明白。二是要讀好紀昌的做法,通過躺睜大注視每天聚精會神盯等詞語,讀出他的認真和虛心。三是要讀出紀昌練習眼裏取得的非凡成績──就是有人用針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會眨一下;那隻小蝨子,在紀昌的眼裏一天天大起來,練到後來,大得竟然像車輪一樣。要讀出誇張的描寫。

識字、寫字、寫詞

1、識字:妻、蝨。

2、寫字、寫詞。指導重點:昌不能寫成冒。妻把上半部分與下半部分女連起來。刺左半部是不是束。

第 二 課 時

導入新課

我們已經認識了射箭能手紀昌, 這節課再來認識一位著名人物, 他是誰,又是從事什麼職業的呢?

多媒體慢慢播放故事或教師介紹扁鵲其人。(略)

師:看來,扁鵲真不愧是神醫啊。就是這個神醫扁鵲,與蔡桓公之間發生了一個小故事,被人們廣泛傳頌。因爲故事雖然簡單,卻給人以深刻的啓示。我們今天就來學習這篇寓言故事《扁鵲治病》。

自讀自悟,完成以下自學要求

1、讀準字音,把課文讀正確。

2、邊讀邊思考:扁鵲幾次見蔡桓公?都說了什麼?結果怎麼樣?練習簡要地講述課文內容。

3、提出自己的疑問或寫下自己所得到的啓示,準備與大家交流。

交流討論,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指名讀課文,注意指導讀好蔡桓公、敷燙、骨髓等詞和第六自然段中扁鵲說的話:皮膚病用熱水敷。

2、指名講述課文的主要內容。

3、交流討論。

a、交流學生的疑問。

學生可能產生這樣的疑問:扁鵲是有名的神醫,蔡桓公怎麼會不相信他?明知蔡桓公不相信,扁鵲爲什麼還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說?扁鵲早知道蔡桓公要來請他,爲什麼幾天前就跑到秦國去了?

結合學生的疑問,結合討論,體會蔡桓公根本沒有覺察到自己有病,所以不相信扁鵲的話;而扁鵲出於醫生的醫德才一次又一次去提醒蔡桓公治病,當他覺得自己無法治療時,跑到秦國,是出於自己安全的考慮。

指導學生讀好扁鵲的話和蔡桓公的態度。扁鵲的話和蔡桓公的態度要結合揣摩他們的心理讀來讀。扁鵲的話要誠懇耐心。

如:扁鵲第二次來看蔡桓公之前是怎麼想的?第三次呢?第四次呢?

蔡桓公聽了很不高興,沒有理睬他。他心裏會怎麼想?

蔡桓公聽了非常不高興。他心裏會想什麼?

蔡桓公覺得奇怪,派人去問他。蔡桓公會怎麼想,怎麼說?

蔡桓公渾身疼痛,派人去請扁鵲給他治病。此時渾身疼痛的他,又會怎麼想呢?

b、交流受到的啓示。

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教師可適時點撥:蔡桓公怎樣纔不會死呢?本來是皮膚上的小病,怎麼會要人命呢?使學生體會到防微杜漸,聽取別人正確的意見,不能固執己見等道理。

c、如果能夠跨越時空,你想對蔡桓公說什麼?用幾句話寫下來,想想蔡桓公聽了你的話會說什麼?也用一兩句話寫下來。題目可用《跨越時空的對話》。

例文:

跨越時空的對話

我:蔡桓公,我讀了你的故事,雖然你是國君,你又快死了,我還是忍不住要說你兩句:扁鵲是那樣著名的醫生,你怎麼把他當庸醫一樣看呢?怎麼懷疑他想顯示自己的高明呢?他幾次提醒你,你怎麼就那麼固執地認爲自己沒病呢?小病終於因沒有及時治療成了不治之症,這都怪你自己啊!我想你一定也在後悔吧!

蔡桓公:唉,你批評得沒錯。我快死了,沒別的願望,只希望大家從我的事中吸取教訓吧!那個詞叫什麼?對,叫防微杜漸吧!

認讀生字,抄寫字詞

對比記憶:腸、燙、湯的字形,寫正確。睬:右半部撇下不要寫成米。蔡:祭的第五筆是フ第六筆是捺。

  四年級下冊語文《寓言兩則》的教學設計篇3

【教學要求】

1、會認5個生字,學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寓言、亡羊補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後悔、勸告、盤纏、硬要等詞語。

2、瞭解故事內容,結合生活實際體會故事蘊含的道理。

3、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將這兩則寓言講出來。

【教學重點】

理解兩則寓言的寓意。

【教學時間】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亡羊補牢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這則寓言。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注意多音字圈的讀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

3、理解《亡羊補牢》這則寓言故事的內容,懂得做錯了事要即時糾正。

〖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體會寓意,並能聯繫學習、生活實際,談一談感想。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準備

投影。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揭示課題

1、同學們喜歡聽寓言故事嗎?爲什麼?

2、過去我們學過哪些寓言?

3、寓言有什麼特點?(用一個短小的故事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或諷刺某種人。寓:寄託、包含的意思。言:講道理。)

4、寓言二則的則是什麼意思?(相當於篇)

5、今天我們學習《南轅北轍》和《亡羊補牢》兩篇寓言。我們先學習寓言。看老師寫課題:亡羊補牢指名讀,齊讀。

二、理解題意

1、亡羊補牢是個成語,這個成語中有不理解的字嗎?

2、指名解疑,並說說是用什麼方法理解的'。亡:丟失。牢:關牲口的圈,在課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話完整地說說亡羊補牢的意思。

4、看了課題,你想提出什麼問題?(爲什麼丟羊?爲什麼補羊圈?)

5、再讀課題,從補牢這個詞你能猜出丟羊的原因嗎?

三、初讀課文,瞭解內容

1、你的猜想對不對呢?讓我們來讀課文。注意:讀的時候要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用自己的話把這個故事講給大家聽聽,引導評議。

3、養羊人一共丟了幾次羊,爲什麼丟?

4、小結:

可見讀書前我們的猜測是完全正確的,讀書就要這樣邊讀邊想,讀前要想,讀中也要想。

四、精讀課文,理解內容

1、課文哪幾個小節講丟羊的?

2、自由讀1~4節,思考:養羊人丟了一隻羊,爲什麼還會丟第二隻?

3、同桌互議。

4、集體交流:

⑴ 羊圈破了個窟窿:

① 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讀,注意窿讀輕聲。

② 窟窿就是──(洞)。怎樣記住這兩個字?指導學生書寫窟窿。

③ 齊讀這句話。(第三句)

④ 第三句講了丟羊的原因,那前兩句講了什麼?引讀前兩句。

⑵ 街坊勸告,他不聽:

① 街坊就是──(鄰居),注意坊讀輕聲。

② 街坊是怎麼勸的?指名讀,讀出勸告的語氣。

③ 引導評議,齊讀。

④ 可養羊人呢?指名讀,評議。(讀出他的無所謂,毫不在意)

養羊人是這樣說的,你猜他心裏會怎樣想?

⑤ 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養羊人卻漫不經心,不聽勸告。同桌分角色朗讀。

⑥ 指名讀,評議。

⑦ 老師說提示語,學生試背對話。

5、讓我們來看看他不聽勸告的結果:

⑴ 指名讀第4節,評議。

⑵ 爲什麼要讀好兩個又字?聯繫第一節,想一想。

⑶ 齊讀第4節。

⑷ 剛纔我們學習的片段,如果用題目中的兩個字來概括,就是──(亡羊)。

6、指名錶演這個片段,注意:可適當增加一些內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動可通過語言、動作來表現。

7、二次丟羊後,養羊人又是怎麼想、怎麼做的?自由讀第5節,劃出有關句子。

8、討論交流:

⑴ 養羊人是怎麼做的?出示投影,看圖說話。

⑵ 指名讀文中句子,評議。

爲什麼要讀好趕快?能否去掉?(改正錯誤,不能拖延)。

⑶ 養羊人爲什麼會這麼做呢?引讀描寫他心理的句子。

⑷ 指導讀這句話,讀出他的後悔之情。

⑸ 將這句話換一種說法。(要是就如果就)

⑹ 但是他轉念一想,現在修還不算晚,爲什麼?

⑺ 他的想法對不對?從哪兒讀出?(從此,他的羊再也沒丟過。)

⑻ 從此是什麼意思?指導學生用從此造句。

五、體會寓意

1、再次出示投影,這個人在修補羊圈時,原來勸告過他的街坊剛巧路過,想想街坊又會怎麼說?養羊人又會怎麼回答?

2、同桌表演後指名上臺演,並指導評價。

3、如果這個人再不修羊圈,會出現什麼後果?

4、揭示寓意:由此可見,像養羊人這樣犯了錯誤,只要( ),就( )。

5、在生活中,也常常發生類似的事。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看法。同桌互議,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視,沙塵暴,環境污染)這些都可以用一個詞語來概括──亡羊補牢。

六、學習生字總結全文

1、再讀課題,理解題意。(本義,引申義)

2、所以,亡羊補牢後面往往跟着一句話──未爲遲也。自己讀讀,理解它的意思。

3、總結學習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題意──理解內容──聯繫實際,體會寓意。

4、認讀生字:

⑴ 記憶生字字型,並講講字是怎樣記住的。

⑵ 難字指導記憶書寫:

街:把中間的圭去掉,就是行。人們經常行走在大街上,而街道路面最初是用土鋪的。

窟窿:這是個凍字,因而洞穴的穴做偏旁。

寓:寫時注意第11筆是橫,不是點。

〖作業設計

聯繫學習、生活實際,談談你讀了這則寓言的感想。

〖板書設計

想法 已經丟 後悔

亡羊補牢 做法 不補 趕快堵 (未爲遲也)

結果 又少 再沒丟

第二課時

一、齊讀《亡羊補牢》

二、故事導入激發興趣

三、自讀自悟

1、把課文讀正確流利。認讀生字纏。

2、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問題

四、彙報交流,指導朗讀課文

1、檢查讀文和認讀生字。

2、交流課文及不理解的問題。討論南轅北轍、盤纏。

3、練習朗讀課文,講故事。

4、指名朗讀,師生評議。

5、根據評議,再練習朗讀。

6、練習講述故事。注意把任務語言講明白。

五、創設情景練習口語交際

1、出示圖:

看着哪個人走遠的影子,他的朋友會說什麼?

2、你想對那個楚國人說什麼?

總結:南轅北轍的故事現實中可能沒有,但是實際上,有多少人在做着這樣的蠢事啊!做任何事,要是選擇錯了方向,無論怎樣努力,也是達不到目標。

六、寫字練習

1、抄寫生字。

2、難點提示:

纏右半部不要寫成釐

3、抄寫詞語:

寓言 窟窿 勸告 後悔 盤纏 叼走 街坊

第三課時

一、聽寫生字詞語

二、朗讀課文,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兩則寓言故事

  四年級下冊語文《寓言兩則》的教學設計篇4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明確學習方法

同學們,以前學過哪些寓言?是怎麼學習寓言的?(使學生知道,學習寓言要了解寓言故事,懂得其中講的道理。)

本課的兩則寓言與以前學過的寓言相比有什麼不同?(使學生知道,學習文言文要把語句讀通順,藉助註釋理解句子意思,最後達到熟讀成誦。學習本課,首先要讀懂、讀通,然後講寓言故事,明白其中道理,最後讀熟並能背誦。)

二、讀通語句,整體感知課文大意

1、先學《矛與盾》。教師範讀,領讀。使學生讀準字音,知道如何斷句停頓,讀出句子語氣。

2、學生自己練習把語句讀通順,讀流暢。然後,整體感知寓言大意,試着說一說。

三、讀懂課文,對照註釋自悟句意文意

1、自己邊讀句子邊看課後註釋,揣摩句子意思。

2、小組合作練習說句意,提出不好理解或說不通順的詞句。

3、全班交流質疑。教師重點指導難句:“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引導學生注意三句中“之”字的意思。

強調:用現代語言表達古文句子的意思,句子形式可以靈活些,說法不必強求一致,意思不錯即可。

4、把句子意思連起來,練習講寓言故事。先自己講,再指名講。評議:講得是否正確,語句是否通順連貫。

四、明確寓意,聯繫實際受到啓發

1、小組討論:

(1)賣矛又賣盾的人可笑在哪裏?幫那個人、總結一下教訓;

(2)現實生活中有沒有這樣的事情?舉例說一說。

2、班級交流討論結果。教師指導點撥:這則寓言諷刺了那些不實事求是,使自己陷入自相矛盾尷尬境地的人,告誡人們說話、辦事要實事求是,講究分寸。

五、熟讀背誦,進行語言積累

1、練習讀出感情,再分角色演讀(分敘述人,賣矛與盾的人,觀看的人),體會寓言的情境。

2、練習背誦課文。

3、讀寫生字。

第二課時

一、自讀自悟,讀通、讀懂每句話

1、學習《鄭人買履》。學生自讀課文,邊讀句子邊看註釋,同桌合作,嘗試說一說句子的意思。

2、全班交流:句子怎麼讀,句子是什麼意思;學生評議,教師點撥引導。

一句一句地研讀,指導理解句子意思、讀通順。使學生領悟,只有理解詞句的意思,才能把語句讀得正確、通順。

重點指導難句:“至之市而忘操之。”“何不試之以足?”引導學生注意“之”字的意思。

二、講寓言故事,理解寓意,聯繫生活想開去

1、自己練習講寓言故事,再小組講,全班講。

2、小組、班級討論:鄭國那個買鞋的人可笑在哪裏?從這則寓言聯繫生活想開去,你能悟出寓言告訴人們的一個什麼道理?舉出實例說一說。

教師點撥:這則寓言諷刺了那種辦事過於死板,只信教條、講形式,不相信實際的人,告訴人們做事不能過分拘泥形式,要注重實際。

三、熟讀、背誦課文,領悟、積累語言

1、練習讀熟;分角色演讀,體會寓言意境。

2、出示課後“思考·練習”第二題中的五個句子,練習說句意,注意比較認識“之”字的不同意思。

3、練習背誦,指導寫生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