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納稅》教學設計大綱

《納稅》教學設計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1W 次

教材分析

《納稅》教學設計

應納稅額的計算也是百分數的一種具體應用。教材首先說明納稅的含義和它的重要意義。然後說明1993年我國對稅制進行了改革,介紹了主要的幾個納稅的種類。接着解釋什麼叫應納稅額。由於稅收的種類較多,稅率各不相同,它們的計算公式也各不相同。所以沒有給出具體的計算公式,而是在題目中給出了具體算法。營業稅和消費稅的計算相對簡單一些,所以例題和習題中稅收的計算都是這兩種。增值稅和個人所得稅的計算比較複雜,這裏就不作要求,只要讓學生知道這兩個稅種就可以了。在練習三十二中還把前面學過的有關百分數的應用題和新學的內容進行混合練習。

學情分析:

學生在生活中對“納稅”這個詞並不陌生但對納稅的意義並不完全瞭解,對納稅的計算更加陌生,因此教學時應先說明什麼是納稅、爲什麼要納稅,使學生認識到稅收是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以及國家用收來的稅款,發展經濟、科技、文化、教育和國防等事業,不斷提高人民的物質和文化生活水平,保衛國家安全的重要意義。然後再說明納稅的種類和應納稅額,使學生明確什麼叫稅率。再進行納稅的計算。

教學目標

1、理解納稅的含義和納稅的重大意義。

2、能計算一些有關納稅的問題。

3、培養學生的依法納稅意識。

教學重點:

能進行一些有關納稅問題的計算。

教學過程:

活動一、學生彙報自學情況,介紹有關納稅的知識

納稅是根據國家各種稅法的有關規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體或個人收入的一部分繳納給國家。

稅收是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國家用收來的稅款發展經濟、科技、教育、文化和國防等事業,以便不斷提高人民的物質和文化水平,保衛國家安全。因此,根據國家規定應該納稅的集體或個人都有依法納稅的義務。

1993年我國進行了稅制改革,將納稅主要分爲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和個人所得稅等幾類。繳納的稅款叫應納稅額。根據納稅種類的不同,應納稅額的計算方法也有說不同。應納稅額與各種收入(如銷售額、營業額、應納稅所得額等)的比率叫做稅率。

活動二、探索計算納稅的方法

1、教學例5

出示例5、一家飯店十月份的營業額約是30萬元。如果按營業額的5%繳納營業稅,這家飯店十月份應繳納營業稅多少萬元?

結合例5,進一步讓學生理解什麼是營業額、什麼是稅率、什麼是營業稅、什麼是應納稅額。

在弄清以上這些相關概念之後,學生嘗試解答例5。

在學生獨立審題解答的基礎上訂正。

2、完成第102頁的第4題、第8題。

在做這題之前,先介紹一些有關稅率的常識:由於不同行業的經營效果有差別,又由於國家爲了保護和扶持某些人民羣衆迫切需要的產品和服務行業等,會減少這些行業的稅率,因此消費稅和營業稅的稅率會有很大差別。如例5中說到飯店的營業稅率是5%,而審稿費的個人所得稅率就是3%。

六、板書:

納稅

例5、一家飯店十月份的營業額約是30萬元。如果按營業額的5%繳納營業稅,這家飯店十月份應繳納營業稅多少萬元?

30×5%=1.5(萬元)

答:這家飯店十月份應繳納營業稅15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