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太陽》教學反思(精選13篇)

《太陽》教學反思(精選1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1W 次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反思過往之事,活在當下之時。那麼你有了解過反思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太陽》教學反思(精選13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太陽》教學反思(精選13篇)

《太陽》教學反思 篇1

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第21課《太陽》是一篇說明文,本文的教學重點是理解課文內容,初步瞭解太陽的特點以及太陽和人類的密切關係,激發學生學習自然科學的興趣;瞭解用數字、比較等方法來說明事物的寫法,並能運用到寫作中。我們在設計本課教學時嚴格根據學生的學情以及教材的編排目的,把教學重點放在學習方法的傳授上,在此基礎上激發學生對太陽、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本課分兩個課時完成,各課時的教學內容安排如下:

第一課時教學內容:

1、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

2、指導學生讀好難讀句子或重點段落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能借助漢語拼音讀準生字新詞,能把生字寫得正確、端正、整潔、美觀。

第二課時教學內容: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

2、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太陽的有關知識,初步認識太陽與人類的密切關係,激發對自然科學的興趣

3、體會課文怎樣運用列數字打比方等方法來說明太陽的特點。

我校青年教師劉老師對《太陽》一課的每一課時都進行了四次研磨,通過語文科組20位老師的共同努力,教學效果不斷提高,現把研磨過程反思如下

一、過程反思

1、激趣導入,瞭解太陽

上課伊始,老師用謎語導入:同學們,你們喜歡猜謎語嗎?好,老師現在開一個謎語,看誰最聰明,最快猜出來。——有位老公公,一副圓面孔。有朝一日不見它, 不是下雨就颳風。一下子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了學生好奇心,爲更好地學習課文打好基礎。接着,劉老師以親切的談話切入課題:同學們,說起太陽,我們一定感到十分熟悉、親切。太陽每天從東方升起,從西方落下,世間萬物在陽光下生活、生長。那麼,你對於太陽有哪些瞭解呢?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老師稍作小結,直奔課文內容:看來,大家對太陽看似熟悉卻又不夠了解,想更深地瞭解太陽嗎?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太陽〉〉。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讓學生自由讀課文,然後讓學生說說“通過讀書,你知道了什麼?”先讓學生自由說後老師作簡單的點撥或小結,這樣有利於教師瞭解學生對課文的原認知,看看學生通過自讀能獲得哪些信息,能夠讀懂什麼,爲教師下一步的教學做好鋪墊,更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3、重視基礎知識教學,重讀重寫

三年級的學生有初步的獨立識字、寫字能力。老師重視引導學生在把生字讀好的基礎上,再把個別需要特別注意的生字提醒學生,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自己寫字,在寫字的過程中記憶生字,提出聽寫任務,讓學生帶着任務學習,提高寫字過程的效率,最後用做練習的方式檢查學生的學習效果,加深印象,鞏固教學效果。

4、在想象中激發求知的熱情

新課標強調“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爲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說明文的教學更應該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爲此,教學導入時,我們播放后羿射日的課件,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通過問題“后羿真的把九個太陽射下來了嗎?這件事可能發生嗎”來導入此課,也爲下面學生學習太陽的特點做好了鋪墊。

5、從整體入手,大膽創新

新課程十分注重對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要“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也就是要打破傳統的以講授、灌輸爲主,過分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閱讀教學方式,通過營造課堂氛圍、創設情境等條件,指導學生掌握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等探究方式,培養學生樂於探究、勤於探究、懂得探究的能力。《太陽》這篇課文結構嚴謹,邏輯性強,中心句“沒有太陽,就沒有我們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統領全文,在教學中,我們採用了兩步走的方式,一是爲什麼說“沒有太陽,就沒有我們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引導學生在文中找出相關的句子,通過課件出示圖片、圖像演示等方式,並讓學生有充分朗讀的時間,以讀代講,以讀促講,理解動物、植物的生長,煤炭的形成,雨雪風等自然現象的形成都與太陽有着密切的關係,深刻地領會到太陽的重要性;二是太陽和我們的關係那麼密切,那它究竟有哪些特點呢?引導學生在文中找出分別描寫太陽遠、大、熱特點的句子,通過指名讀、範讀、小組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感悟太陽遠、大、熱的特點,並利用語言巧妙地引導學生說說這些句子使用了什麼說明方法,引導學生在比較中體會這些說明方法的表達效果,體會課文語言的精確與恰當。並在每個環節當中都滲透引導學生深刻理解“沒有太陽,就沒有我們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在指導學生背誦第8自然段時,教師先引讀,再引導學生進行段落內容填空,層層深入,由易而難,最終自然而然地背誦這個自然段。

6、合作學習,重視個體

合作學習一方面培養了學生的團隊精神,合作意識,一方面又在合作中在討論,探究,充分表達自己的見解的基礎上,總結大家的共識,得出滿意的答案。教學中,在引導學生理解爲什麼說“沒有太陽,就沒有我們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呢?”這一問題時,學生小組討論激烈,彙報時發言積極,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爲主體”的教學理念。

7、拓展深發文本

學生的情感體驗是閱讀教學中的要求,同時也是目的。學生在深刻理解太陽和我們人類的關係十分密切後,讓學生表達對太陽的感激之情,培養學生學會感恩,懂得感恩的情感,並引導學生默讀資料內容,培養他們從資料中獲取、提煉信息的能力。除了課文介紹的知識外,你還了解太陽的哪些知識呢?讓學生各自講述自己瞭解的課外知識,在此基礎上,讓他們展開想象的翅膀,說說長大後想利用太陽能做些什麼?學生異想天開,暢所欲言,從而激發他們學習科學、探索科學的強烈慾望和興趣。

8、讀寫結合

本文所採用的列數字、舉例子等說明方法,不但要求知道其好處所在,還要讓學生懂得學以致用,在以後的寫作中懂得如何採用多種說明方法把內容寫得更具體更生動。爲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不但讓學生找文章中的說明方法,還讓學生理解其好處,課後讓學生以“我們教室”爲題寫一篇作文,讓學生把學到的說明方法運用到寫作上。

二、不足之處:

1、朗讀指導和訓練還可以再強化一些。

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本次研磨教學中,我們讓學生讀書的機會不少,但學生有感情朗讀,讀出個性這方面的能力還是較不夠。以後我們準備多讓學生聽學生錄音範讀,老師範讀,激勵學生多讀、樂讀等方法提高學生的讀書能力。

2、學生的說話能力有待加強

教學中,時有出現某些環節勿勿而過,或者老師通過不同渠道的指導也無法達到預設的教學效果。主要原因是學生的課外知識面不夠廣,說話能力不夠強,說來說去還是沒說到點子上。

《太陽》教學反思 篇2

《太陽》是一篇科普說明文,運用多種說明方法進行說明是本文的一大特點,讓學生在學習中理解這些常見的說明方法,也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在衆多的文體中,說明文應該算是一種比較枯燥的文體,它既不像記敘文那樣>故事性強,也沒有散文那種令人陶醉的魅力。

怎麼樣才能讓說明文變得生動起來呢?學生們對新事物的好奇心遠遠比我想象中的要高。在本篇課文中有大量的數字說明,舉例說明和比較說明等不同的說明方法。在教學中我盡力採用孩子們熟知的一些事物來進行說明,幫助他們理解並掌握了多種說明方法。

在本課教學中,我也涉入了數學,科學等其他學科的知識,使學生對課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當看到那一雙雙渴望求知的眼神時,我的心中突然生出了一種自豪感??

原來說明文也可以這樣“生動”起來,整個教學過程似乎都如意料之中,一步一步地進行着,但正當進行到畫龍點睛之處時,卻被卡住了喉嚨:我讓學生聯繫課文和現實談談自已對太陽的認識,但學生彷彿是被課文所套住了,只知道用課文中的語句來回答,有的甚至是一字不變的讀出來,顯然學生此時的思維已經被課文內容所侷限,而教師此時應該做的是將他們從定格的思維中及時引導出來,給他們一個更廣闊的思維空間。

而這一點卻是我備課中所未預見的,我並沒有扮演好一個引導者的角色。作爲一個新的教育工作者,在這一點上我是不夠成熟的,我還應當不斷地自我完善,多向其他前輩們請教、學習。

《太陽》教學反思 篇3

本課的教學要抓住一個點,那就是我們要畫不一樣的太陽,是我心中的太陽,不是你的,也不是他的。教學難點在於激發學生的想象,展現孩子獨特的個性,所以在教學環節中我分四步走:嘗試繪畫——瞭解認識——啓發想象(提供思路)——大膽創作——小結評述。通過四個環節,學生從感知、認識到發散,孩子們打開想象的翅膀,想象思維得到了極大的發展。

教學中,我先讓學生畫一畫自己心中所認識的太陽,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瞭解太陽是由基本形圓形和周圍的光芒組成的,畫完後通,過大家的欣賞評述來討論:“誰畫的太陽最漂亮、最有趣、最特別?”這個環節我特別強調了學生的表達和自我感受,並讓孩子想想你喜歡這個太陽的理由。通過這個環節建立孩子自己獨特的個人意識:那就是畫自己的太陽。接着是學生作品賞析,在這一過程中啓發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想像太陽的變化,對孩子的創作思路進行點撥與啓發,例如:把太陽看成是不同角色的人,不同的人物形象外形有什麼不一樣;從四季的角度看太陽,春天是綠色,夏天是火焰的紅色……中午的太陽眼睛掙得大大的,傍晚的太陽又像什麼呢?在這個環節中我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通過師生互動激發了孩子們的創作熱情,孩子們的思維變得特別大膽。

小結評述這個環節我採用自評、互評相結合的方式,把重點放在了滿足孩子的表達願望上面,充分讓孩子結合自己的畫說說自己的想法,課堂氣氛特別活躍。

教學中也有許多有待改進的地方,語言不夠兒童化、情景化,例如:“把太陽描述成漂亮可愛的小姑娘”,“太陽娃娃要睡覺了”。這些都是孩子化的語言描述,老師應用語言與孩子融爲一體,強化孩子的語言認知,從而建立自己的個人創作意識,學生的作品就會變得更加大膽、率真而又富有童趣。

《太陽》教學反思 篇4

《太陽》是一篇說明文,主要介紹了太陽的特點以及太陽和人類的密切關係。

本單元的單元要素是瞭解基本的說明方法,學習用恰當的方法來介紹一種事物。

根據目標要求,在教學時,我首先抓住來教學太陽特點的內容:太陽的特點有:遠、大和發光發熱;爲了清楚說明太陽的這些特點,作者用了列數字,舉例子,做比較等說明方法。

教學與人類關係的時候,我首先抓住“生物生長”靠太陽,這一段先介紹地球上的植物離不開太陽,接着介紹地球上的動物離不開太陽,最後得出結論。然後讓孩子看後面的內容,讓孩子看看,自己總結。孩子們找到了煤炭,然後進行概括,孩子懂得了能源形成離不開太陽。最後關注氣候變化離不開太陽,另外太陽還有殺菌作用。

講完課文之後,讓孩子看着黑板進行總結,發現認真聽課的孩子能夠有頭有尾地介紹完課文的內容,而有些孩子說起來有點困難,當聽完了其他孩子的正確講述之後,他們也就順利解決了這個問題。

總而言之,今天的教學達到了我想要的目標,走出課堂的時候,整個人心情倍感清爽。

《太陽》教學反思 篇5

課文用樸實的文字,向我們展現了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學習的過程中,讓學生髮現寫作上的規律:2──6自然段結構相似。爲此,我採用邊扶邊放的辦法,精講一個自然段,總結學習本段的方法,其餘的段落讓學生分小組自學,再全班交流。這樣提高學生自學的能力,也獲得較高的學習效率。

教學中,我抓住開頭和結尾兩個自然段,體會本文含着的意思。讓學生聯繫課文說說:太陽看見了什麼,聽說了什麼,知道了什麼。再聯繫第四課,可以知道,人類還有很多戰爭、飢餓、疾病等災難。既然太陽看到了這麼多不平的事,爲什麼還“微笑着,行走在天上呢”?體會出太陽最愛小朋友的原因──因爲太陽從孩子們身上,看到了世界的未來充滿了希望。另外,這兩個段落還讓學生認識排比和擬人這兩種修辭手法的作用,知道作者把太陽當人來寫,使人感到親切、生動。在學習第三自然段時,讓學生理解“甦醒、活躍”的意思,再聯繫本課想象春天到了,草木發芽,大地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第七段,先引導學生理解太陽愛哪些小朋友,再理解各種皮膚的小朋友泛指全世界所有的小朋友。至此,明白了作者要表達的思想:太陽公平、公正地愛每一個小朋友。

拓展部分讓學生說幾句問候和感謝太陽的話,學生說的大同小異,沒有創新的思維。

《太陽》教學反思 篇6

《太陽》是一篇科普性的說明文。文章採用了列數字、打比方等說明方法,介紹了和太陽有關的一些知識,說明太陽和人類有着非常密切的關係。本文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是瞭解太陽的特點,體會課文怎樣運用舉例和列數字等方法來說明太陽特點的。在教學本課時,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激勵展示,激發興趣

上課之前,我提前佈置學生收集有關太陽的資料,增加對太陽的瞭解。上課時,先讓學生介紹自己收集的有關太陽的資料,學生都急於想把自己收集的資料展示給大家,學習積極性很快調動了起來。

二、初讀課文,理清思路

這一環節設置,意在理清文章條理,教學時,我先讓學生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自學生字新詞,瞭解課文大意。然後指名分節讀課文,糾正讀音,並說說課文主要講的是什麼。緊接着讓學生思考課文哪些自然段是講太陽特點的?哪些自然段是講太陽和人類的關係非常密切的?通過交流,學生對課文的條理一目瞭然。

三、瞭解特點,領悟方法

本文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是瞭解太陽的特點,體會課文怎樣運用舉例和列數字等方法來說明太陽特點的。因此,第1-3自然段的學習是本節課的學習重點。教學時,我採用自學、合作相結合的方法,先讓學生自由讀第1-3自然段,看看課文寫了太陽的哪些特點,是怎樣把太陽的這些特點寫清楚、寫具體的。然後在同座合作學習的基礎上進行交流,我引導學生抓住具體的語句讀、體會,學生不僅對太陽“遠”“大”“熱”的特點理解的非常透徹,而且也知道了通過列數字、舉例子、作比較來進行具體說明的好處。這樣既突出了重點,也突破了難點。

四、課後鞏固,實踐寫作

在教學中我發現同學們對讀書的認識不夠,認爲讀書就是單純的朗讀,就是讀對字音,而不能在讀的基礎上讀懂作者寫作的意圖,重點,這樣的讀實際上是沒有效果的、機械的讀。以後的教學中,在重視朗讀訓練的同時,在朗讀指導和訓練到位方面應該再強化一些。

《太陽》教學反思 篇7

《太陽》這篇文章是一篇科普說明文,是學生迄今爲止學到的第一篇說明文。本文的教學重點是理解課文內容,初步瞭解太陽的特點以及太陽和人類的密切關係,激發學生學習自然科學的興趣;瞭解用數字、比較等方法來說明事物的寫法。我上的是第一課時,我把上課的內容定在學習文章的一到三自然段,即瞭解太陽的遠、大、熱特點。

在教學時,我能基本做到教學條理清楚、把握課堂教學的重點、盡力突破教學難點。我比較注意讓學生深入文本,感受作者是如何通過形象、生動的語言來表現太陽的特點的。我採用學生自學、教師導學等多種形式、給學生足夠的時間來和文本接觸。同時我也注意在朗讀中體會、感悟。教學設計時,我先讓學生找到后羿不能將太陽射下來的句子,並在旁邊寫上批註。學生們邊畫邊寫,讀中理解,讀中感悟,體會到太陽的特點,同時也讓學生明白作者是怎樣將太陽的特點進行一一闡述的。

列數字和舉例子這兩種說明方法比較簡單,學生們一講就能理解,但是做比較學生就比較難以理解了。因此在說明方法的`學習上,我將重點放在了作比較這種方法上。130萬個地球才抵得上一個太陽。這句作比較的句子是全文學習的難點。作比較的句子必須有兩種以上的事物在進行比較,不然就不能算是作比較。先讓學生找有那兩種事物,誰大誰小?地球小,太陽大,這種方法就叫作比較。這樣學生們就很容易理解了。理解太陽的表面溫度,這是學生認知的盲區,5500攝氏度到底是一個什麼概念,學生們根本不清楚。所以我就從學生最爲熟悉的事物入手。今天的溫度,夏天最熱的時候的氣溫,如果氣溫達到50攝氏度會怎麼樣?達到一百攝氏度呢?全身都沸騰了,根本不能存活。如果達到九百度呢?我們都已經變成灰了(學生大笑)溫度再往上升,到三千攝氏度(鋼鐵全部變成汽)。目前爲止,鋼鐵是人類發現的熔點最低的事物。太陽的表面有5500攝氏度,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接近它。不管在什麼時候,后羿的箭是無法接近太陽的,因此,后羿射日只能是一個神話故事。太陽的中心溫度是多少呢?不知道,誰也無法進去一探究竟。對於文章的解讀,我認爲我還是做得不錯的。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很高,而且我們班孩子酷愛閱讀,課外知識面很廣,能夠對文章內容進行聯繫和思考,學習效果不錯。

但是在拓展這一塊,思考還是很欠成熟的,時間比較匆忙,我還在猶豫進行羣文閱讀呢還是進行讀寫結合。最後我選擇了讀寫結合,我想從后羿開始的應該從后羿結束,顯得文章結構完整。但是,由於在操作的時候,我沒有提醒學生應該用上今天學習的知識,所以學生們把後面的內容也寫上了,而且作爲重點寫上了。在操作時由於時間比較緊迫,我沒有讓學生對這一問題進行具體的闡述,導致讀寫結合訓練失敗。

作業設計時,我考慮了本文說明方法的掌握與訓練,讓學生寫說明方法。這個練習我覺得設計得還不錯。

總之,這堂課我是匆匆上臺,很多細節還沒有經過好好思考,就向大家展示了,存在很多不足,懇請各位聽課的老師提出寶貴的意見,讓我在往後的教學中思考和改正。

《太陽》教學反思 篇8

《太陽》是一篇科普說明文。課文重點介紹了太陽的特點以及太陽和人類的關係

根據本課教學需要,我利用課件。緊密結合課文而不侷限於課文內容,對課文作了準確、生動、詳實的說明及補充,較好地突破了教學重點及難點。整個課件信息容量大,內容豐富,富有童趣,富於啓發性,操作簡便,爲學生構建了一個自由探索、自主學習的信息資源平臺。

在此課教學中,我充分發揮課件的優勢,利用課件提供資料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上課伊始:我以親切的談話切入課題:同學們,說起太陽,我們一定感到十分熟悉、親切。太陽每天從東方升起,從西方落下,世間萬物在陽光下生活、生長。那麼,你對於太陽有哪些瞭解呢?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我稍作小結,直奔課文內容:看來,大家對太陽看似熟悉卻又不夠了解。想更深地瞭解太陽嗎?在教師富於感情地導入課文之後,我讓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進入課文。

第一課時的教學重點在識字寫字和概括課文內容,對於識字寫字教學,我班學生經過三年的跨越式實驗已經掌握了許多方法,能夠進行自主學習。我把重點放在概括課文內容上。課文分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前三個自然段主要說太陽的三個特點;第二部分是課文的後半部分,主要說明太陽與人類的關係。在教學時,從“如果沒有太陽就沒有我們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這句活找突破口。因爲後五段都是圍繞太陽與人類的關係來說明的,就用“如果沒有太陽,就沒有??”這個句式概括後五個自然段的主要內容。學生概括出來一看,五句話非常整齊,就像五句詩,以此爲契機引導孩子們有感情的朗讀。此階段結束後,我又用一句話過度:前面還有三個自然段我們不能冷落它們,快去研究一下,那三個自然段主要說什麼。說完後我用課件出示一個有關課文內容的概念圖,梳理文章的脈絡,使學生的印象更加深刻。

教材只是一種憑藉,通過這堂課的拓展閱讀使學生對探索太陽的奧祕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此時,我趁熱打鐵,引導學生盡情遨遊,爲學生打開了更爲遼闊的窗口。讓學生以第一人稱來描述自己心中的太陽。通過學生作品展示,發現學生從課堂內外瞭解了許多關於太陽的知識,說明課前學生查閱了大量的資料。 總括整堂課的教學過程,我將教學流程分爲課文學習和課外延伸兩大模塊。在課文學習中,基於本課課文的性質以及此次研討課的主題,我利用有效的方法概述課文內容,以幫助學生有效理解課文。在教學方法上,我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來學習課文。我力求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網絡教學的優勢,讓學生真正成爲課堂的主人,而教師則在教學中起到穿針引線、推波助瀾的作用。我致力於營造一種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敢想、敢說、敢問,使其在獲得知識的同時,也獲得寶貴的學習經驗。而課堂教學的第二部分課外延伸則意在爲學生打開更爲遼闊的窗口,進一步培養學生查閱信息的能力,激發他們探索科學的熱情,也藉此初步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習慣。

《太陽》教學反思 篇9

爲了切實提高我校課堂教學的效率,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提升我們中青年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打造一支優秀的師資隊伍。今天學校組織了課堂教學大賽,我很榮幸能參加這次活動。

我講授的內容是三年級下冊第21課《太陽》,它是一篇科普說明文。課文采用了列數字、舉例子、打比方等說明方法介紹了太陽的特點以及太陽與人類的密切關係。因此,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位如下:

1、會認7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傳說、寸草不生、差不多、攝氏、鋼鐵、莊稼、生存、繁殖、蔬菜、比較、殺菌、預防”等詞語。

2、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初步學習閱讀說明文,體會說明事物的一些方法。

3、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太陽的相關知識,初步認識太陽與人類的密切關係,激發對自然科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是瞭解太陽的特點,體會課文怎樣運用列數字、舉例子、作比較和打比方的方法來說明太陽特點的。

根據本課教學需要,我利用課件輔助教學,緊密結合課文而不侷限於課文內容,對課文作了準確、生動、詳實的說明及補充,較好地突破了教學重難點。整個課件內容緊扣中心,富有啓發性,操作簡便,爲學生構建了一個自由探索、自主學習的信息平臺。

在此課的教學中,我以《種太陽》的歌曲切入課題,接着讓學生談談自己對太陽的瞭解,使學生感到十分熟悉、親切。太陽每天從東方升起,從西方落下,世間萬物在陽光下生活、生長。想更深地瞭解太陽嗎?從而引入課文的學習。

在學生學習生字詞環節,我讓學生通過讀詞語,以及利用學習生字的方法掌握本課需要寫的生字。掃清文字障礙後再繼續學習太陽的特點。我利用后羿射日的神話故事,讓學生用科學的依據來解釋后羿不可能射下來太陽,從而自然的過度到太陽遠、大、熱的特點上來。學生在教師的啓發下理清了課文的脈絡,知道了太陽的特點,在學習本文說明方法的過程中,生動形象的課間使學生對列數字、舉例子、作比較、打比方的說明方法有了深刻的認識。

教材只是一種憑藉,通過這堂課的教學使學生對探索太陽的奧祕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此時,我趁熱打鐵,引導學生利用網絡或圖書館瞭解更多的關於太陽的知識,爲學生打開了更爲遼闊的窗口。

當然我這節課也有不足存在,如:

1、朗讀指導、訓練還可以再強化一些。

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但在本次的課堂教學中,我似乎忽視了這一點,指名讀,齊讀似乎多了點。其實,我可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如對比讀,小組合作朗讀等形式,使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領悟課文的說明方法。

2、應做到讀寫結合

語文是基礎性,工具性的學科,缺乏"寫"的語文課堂是不完整的,可能由於上課時間只有30分鐘的原因,我沒能讓孩子充分的寫,有些缺憾。我們應當讓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既要有聲情並茂的讀,也要有紮紮實實的寫。

3、評價方式的較單一

這個問題,可能是大多數男教師的一個通病,課堂上的評價語總是寥寥幾句,沒有女教師那麼豐富多樣,沒能很好的調動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

教學是一樣常做常新的工作。今後,我將通過不斷的聽、評課,作課來磨練自己的基本功,學習百家之長,豐富自己的教學策略。

《太陽》教學反思 篇10

《太陽》是一篇科普說明文,介紹了太陽的特點以及太陽與地球、人類的密切關係。在學習時,我們一方面要了解作者說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學習閱讀說明文的方法;另一方面要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太陽的有關知識,初步認識人類與太陽的密切關係,激發學生學習自然科學知識的興趣。

學生分析

五年級學生初次接觸到科普說明文,對於這種文體,學生比較陌生,對其寫作方法所知甚少,學生在理解和掌握上有一定的難度。而這種文體內容枯燥,語言樸實,不像記敘文那樣具有故事性強、語言生動等特點來吸引學生的興趣。再加上,五年級學生感性認識多於理性認識,決定了一部分學生學習這種文章興趣不高,積極性不夠。但是這節課上,學生還是較爲積極主動的投入到課堂活動中,大都積極動腦、敢於發言、合作學習的氛圍濃厚。不足之處,學生的發言不夠精彩,朗讀還不夠到位。

過程反思

1、情境導入,激發興趣新課標強調“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爲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說明文的教學更應該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爲此,教學導入時,我播放后羿射日的課件,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通過問題“后羿真的把九個太陽射下來了嗎?這件事可能發生嗎?”來導入此課,進行學習。

2、重視朗讀,讀中領悟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指導學生“讀得好”,等於教學工作成功了一大半。在新的教學大綱中,朗讀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養成良好的朗讀習慣,可以使學生的思維更加連貫,對文章的結構和節奏把握得更加準確。這節課朗讀佔了重要位置。從篇幅內容上,有全文讀,分節讀,分句讀;從形式上,有放聲自由朗讀,個人讀,集體讀;從方法上,有快讀,品讀。朗讀基本上做到了形式各樣,朗讀充分,收到了明顯的效果。朗讀的目的是要培養學生的語感,使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領悟。在教授寫作方法時,我先讓學生在小組內朗讀感悟,再指導朗讀體會寫作方法。

3、強調整體感知,培養概括能力新課標重視培養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的能力和語言概括能力。爲此,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后羿真的把九個太陽射下來了嗎?這件事可能發生嗎?然後,通過品讀前三段,學生概括出太陽的特點:遠、大、熱。

4、合作學習,重視個體。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合作學習一方面培養了學生的團隊精神、合作意識,一方面又在合作中在討論、探究,充分表達自己的見解的基礎上,總結大家的共識,得出滿意的答案。這節課的重點在瞭解太陽的特點及其寫作方法,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文章中通過哪些具體的語句得出太陽的這些特點的呢?請畫出來並好好的讀讀這些句子。想一想從這些句子中,你看出了太陽的什麼特點?作者採用了什麼方法讓你瞭解到太陽的這個特點的?學生小組討論激烈,最後彙報時,發言積極,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爲主體”的教學理念。

5、不足之處

(1)朗讀指導和訓練還可以在強化一些。

(2)一部分學生的積極性未調動起來。

(3)教學設計還可以更加突出課

《太陽》教學反思 篇11

我把“以人爲本,發展學生的主體性”的教學理念貫穿整個教學環節,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課前讓學生自己查閱有關的資料,這樣不僅增加了學生的閱讀量,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在課堂上讓學生自由地讀書,並將讀懂的內容大膽地以“太陽公公”的身份說出來,以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在學習太陽的三個特點時,讓學生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特點自主學習,並以小組合作的形式來交流自己的認識。

這樣不僅使學生在獲得知識上有選擇性,同時也培養了學生之間合作學習的能力。葉聖陶先生說:“課文無非是個例子,藉以訓練學生的語言能力。”《太陽》這篇課文就是教會學生如何對某一事物進行說明的很好的例子。因此,在學生學習完太陽的特點時,我認爲還可以設計了一個寫《月亮》的小練筆,將在閱讀中學到的知識自然地遷移到“寫”中去,使學生在閱讀的基礎上得到寫的訓練和提高。

《太陽》教學反思 篇12

在“信息技術於學科教學的整合”中,學科的課程價值如何體現?就我執教的《太陽》一課來說,教學目標的定位兼顧了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信息技術素養”、“科學素養”三大方面,而在教學過程中,我既注重對學生查閱網頁資料的路徑指導,以培養學生基本的網上瀏覽技能,也注重藉助豐富多采的網頁資料拓寬學生視野,激發他們愛科學、學科學的興趣。

同時更是把培養學生仔細傾聽、大膽地質疑、清楚明白地表達、禮貌友好地交流、富有感情地朗讀等語文素養擺在了首要位置,但是,在評課過程中,仍有老師提出:短短的一節課中,學生既要學習基本的計算機操作技能,又要查閱諸多的網頁資料,這樣的課,較之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似乎語文的味兒淡了,學生對課文知識的把握,對作者寫作方法的認識未必有傳統課深刻。

我想,這一定代表了相當一部分老師的疑惑。毋容置疑,通過網絡環境下《太陽》一課的學習,學生知識能力方面的收穫一定比傳統課堂來得多,來得廣,但未必見得專、見得深。是呀,在“信息技術於學科教學的整合”中,學科本身的課程價值如何體現學科價值的成分在一堂課中該佔幾分幾釐,纔算恰到好處,這沒有一個明確的量化標準,那麼,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如何在課堂上達到最優化的整合,確實是我們需要不懈探討、不懈實踐的一大問題。

《太陽》教學反思 篇13

一、教學中的亮點:

本篇課文是用說明的方法介紹太陽,而學生在一、二年級的學習中接觸過記敘文中的“太陽”,詩歌中的“太陽”,神話中的“太陽”,因此在學完此課內容後我又帶領孩子們重溫了一些細節,讓學生感受一個事物怎麼用不同的手法去展現在人們面前。這也是將教材縱向聯繫的一種很有必要的做法。學生很驚喜地看到以前的知識重現,再聯繫今天所學,會印象更深。

二、教學中的不足:

課堂容量較大,要認識四種說明方法,而有的學生當堂消化不了。

三、教學後的思考:

自打新課改以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便成了老師們的一句口頭禪,成了新課程改革的一個時尚用語。教教材和用教材教,反映了兩種不同的教學行爲。前者典型的行爲特徵是:把教材當成“東西”,把學生當成“容器”,教師則是“搬運工”,教學過程就是教師把教材這個“東西”搬進學生的“容器”裏的過程,因而,“灌輸”是教學的主打方式。後者則不然,是把教材當成教學的資源,把學生看成學習的主人,教學過程是在教師參與下,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的過程,因而,“自主建構”是教學的主旋律。在教學《太陽》時,我也努力做到注意這一點,不讓這堂課成爲地理課,也不讓訓練的內容拘泥於這一篇教材,而是讓課堂的教學過程成爲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過程。

1、觀察太陽。

孩子們每天迎着朝陽去上學,踏着夕陽的餘輝放學回家,太陽對他們來說再熟悉不過。課前幾天讓他們觀察太陽的運動規律。提前去感受它的“大”和“熱”。

2、閱讀有關太陽的文章。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涉獵教材以外的文字資料,讓學生自己在成爲一個發現者。我讓學生廣泛蒐集有關太陽的文章,自己閱讀並探尋出有關問題的答案。課文中提到的“太陽和人類關係密切”的內容讓學生自己補充知識,充分感受“密切”二字。

3、體會與“太陽”有關的幾種體裁。

本篇課文是用說明的方法介紹太陽,而學生在一、二年級的學習中接觸過記敘文中的“太陽”,詩歌中的“太陽”,神話中的“太陽”,因此在學完此課內容後我又帶領孩子們重溫了一些細節,讓學生感受一個事物怎麼用不同的手法去展現在人們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