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二年級大禹治水教學反思(通用10篇)

二年級大禹治水教學反思(通用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4W 次

教學反思是一種有益的思維活動與再學習方式,是教師與學生成長和提高的有效手段。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二年級大禹治水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參考,希望您喜歡。

二年級大禹治水教學反思(通用10篇)

二年級大禹治水教學反思 篇1

《大禹治水》這篇課文講的是古代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他“三過家門而不入”,一心一意爲百姓謀幸福的精神被世人敬仰,代代相傳。在教學《大禹治水》時,我重點引導學生認識大禹這個古代的偉大英雄,並通過朗讀、表演、想象、體會,感受到孩子對大禹的敬佩。

課文第三段用簡練的幾句話敘述了大禹治水的經過,在教學中,我緊扣“到處奔走”一詞,引領學生細細品讀。首先通過看圖理解大禹“察看水流和地形”的困難,以及“走遍千山萬水”的艱辛,在此基礎上啓發學生想象大禹可能會吃哪些苦,遇到哪些危險,通過訓練孩子的說話,使他們對“到處奔走”有了形象的認識。其次,抓住“和千千萬萬的人一起,疏通了很多河道”,通過反覆朗讀和想象,感受治水工程的浩大。以及大禹所承受的難以言說的辛勞,從而加深對大禹治水的辛苦的理解。最後,爲了讓學生近距離地瞭解大禹,認真學習“三過家門而不入”這個動人的故事,既而談談自己對大禹的看法。更深一步理解大禹的英雄形象。這一環節學生在各抒己見的同時,也就統攬了全文,理解了大禹這一英雄形象。這樣,大禹不怕吃苦,頑強治水的形象就在學生的腦海中刻下了深深的印記。

在學習“三過家門而不入”一段時,我出示了一組填空,讓學生從這一組數字中來體會大禹的公而忘私的精神。然後抓住文中的空白,引導學生想象:設計了“兒子會問媽媽什麼?”“媽媽會怎麼說?”這樣的問題,將學生帶進課文情境,學生不禁會結合生活經驗,將自己想象成文中的孩子,回答中真情流露。以此來感受到感受到大禹舍小家顧大家的偉大,體會大禹公而忘私、心中只裝着百姓的崇高精神。

課文教學的結尾也相當精彩,在結尾點題:“爲什麼在禹的名字前面加個‘大’字,叫他‘大禹’呢?”這個問題點明瞭文章中心,點出了課文結尾“偉大”一詞,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得到了歸納和昇華,起到了點題和總結。

二年級大禹治水教學反思 篇2

教學本文,我緊扣“治水”,瞻前顧後,逐步深入在教學第一自然段時,播放洪水課件,讓學生體會洪水之大。主要引導學生抓住“滔滔”、“淹沒、衝倒”、“無家可歸”等詞來體會百姓的生活困苦,從而明確大禹治水的意義與迫切。

在教學大禹治理洪水的過程中,主要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他吃盡了千辛萬苦,走遍了千山萬水,仔細地查看水流和地形。他帶領老百姓挖通了九條大河,劈開九座大山,引導洪水流入了大海。”說明大禹爲治水付出了艱苦的勞動,以及治水工程的浩大。這是全文的關鍵句,在教學中我緊緊抓住“走遍、察看、挖河、劈山引水入海”等關鍵詞讓學生反覆朗讀體會,指導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體會到“千”和“萬”以及“九”在這裏都表示很多很多的意思,從而讓學生感悟到禹治水的不容易。再請孩子們想象大禹帶領百姓在開河劈山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通過想象大禹不怕吃苦,百折不撓的形象也深深的印在了學生的腦海中。

禹在治理洪水的過程中,發生了很多感人的故事,“三過家門而不入”是其中最廣爲流傳的一個。讓學生朗讀第三自然段,並圈出其中的數字,再結合插圖,讓學生想想從“13年、三次、一次、十多歲”這些詞中感受到大禹大公無私,一心爲民的形象。

課文教完了,反思自己的教學,我深有感觸。我想,自己的教學水平,教學設計及思路,還需要我不斷努力和改進的。

二年級大禹治水教學反思 篇3

課上,有同學提出了疑問:大禹在外治水13年,以前三次飄過自我的家門,但他一次也沒有進看一看,爲什麼他連自我的兒子都不想見呢?學生提出這個問題,我心中暗喜,決定以這個問題以切入點,挖掘課文所蘊涵的情感。

組織學生討論,大禹爲什麼三次飄過家門沒有回去。學生有的說,他不敢回家是因爲他擔心回家後家裏人不讓他去治水了,所以他不回家。有的說大禹沒治好水,沒臉回家見家裏人。更多的同學說,他要治水,沒有時光回來。有一位同學說:大禹不光要治水,他還要幫老百姓修房子,讓老百姓有房子住,所以他沒有時光回家。

“他要治水,很忙,沒有時光回來”這個道理是顯而易見的,感覺多數學生都是泛泛而談。我就引導學生讀第二段,“你從哪看出大禹忙於治水,沒有時光回來?”學生細讀課文,有學生說“他走遍千山萬水,要察看水流地形等,長期在外邊走的,自然是沒有時光回來了。”鼓勵學生再讀課文,有的學生說“他們要挖通九條大河,劈開九座大山,吃盡千辛萬苦,所以沒有時光回家。”這個時候,學生已經明白治水的艱難和“三過家門而不入”的道理了。

這一課我還給孩子們創設了三次想象。

第二節寫“大禹決心要治理洪水。”那麼,禹是怎樣下決心的,他肯定有許多思考,或者還有過思想鬥爭,然後才作出最後的決定。那裏我啓發學生想象。爲了使學生想象得好,做到有話可說,在教第一節時,我讓孩子結合掛圖,引起學生的憐憫心、同情心。

第三節寫“禹在外治水13年,以前三次飄過自我的家門,但他一次也沒有進去看一看。”在教學時,學生自我提出問題,禹真的不想見家人嗎?孩子就此展開了充分的想象。

第四小節寫道:“洪水被制服了,老百姓過上了安定的日子,大家十分感激這位治水的偉大英雄。”教到那裏時,我引導孩子們觀看課本中洪水被制服後一片山清水秀、輕舟漫遊,反映人民生活安居樂業情景的插圖。啓發學生說說,大家對大禹會說些什麼感激的話呢?大禹又會怎回答呢?

三次想象不僅僅拓展了學生想象的空間,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潛力,而且促使學生加深了對大禹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受到一次愛他人、愛人民生命財產的高尚道德品質教育。

二年級大禹治水教學反思 篇4

《大禹治水》是一個流傳千古的傳說。講的是古時候大禹爲了治理洪水,爲百姓造福,吃盡了千辛萬苦,三過家門而不入,終於制服了洪水的事蹟。大禹一心一意爲百姓謀幸福的精神被世人敬仰,代代相傳。

如何引導學生學習這一課呢?課文中寫到“滔滔的洪水淹沒了農田,衝倒了房屋,害得老百姓無家可歸”,如此描寫洪水的兇猛,災難的巨大,也從側面揭示了禹治理洪水的決心。在這樣的情況下,禹會出來治水嗎?用了什麼樣的方法?全組成員召開了討論、研討會,制定出磨課計劃。

新課標指出:“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課文第二段用簡練的幾句話敘述了大禹治水的經過,授課教師在教學中緊扣“千辛萬苦”一詞,引領學生細細品讀。首先通過看圖理解大禹“察看水流和地形”的困難,以及“走遍千山萬水”的艱辛,在此基礎上啓發學生想象大禹可能會吃哪些苦,遇到哪些危險,使學生對“千辛萬苦”有形象的認識。其次,抓住“挖通了九條大河,劈開了九座大山”,通過反覆朗讀和想象,感受治水工程的浩大。這是全文的關鍵句,讓學生反覆朗讀體會,以及個人談感受等形式,從學生感悟到禹治水的艱苦與不易。這樣,大禹不怕吃苦,頑強治水的形象就在學生的腦海中刻下了深深的印記。

課文中的第三自然段最讓人感動。他在外治水10年,三過家門而不入。爲了讓學生能深刻地理解大禹的精神,讓學生想像並討論:大禹這位治水英雄,三次經過家門他分別是怎麼想?又是怎麼做的?帶着疑問讓學生再來討論,結合課文學生明白了:大禹立志要把洪水治好,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在學習“三過家門而不入”一段時,我們設計了“兒子會問媽媽什麼?”“媽媽會怎麼說?”這樣的問題,將學生帶進課文情境,學生不禁會結合生活經驗,將自己想象成文中的孩子,回答中真情流露。反之感受到大禹舍小家顧大家的偉大。最後治水成功了,老百姓又過上了安定的日子,最後提問:如果你是老百姓,你想對他說些什麼呢?學生們說:“大禹,你辛苦了。大禹,你真偉大!”這個問題點明瞭文章中心,點出了課文結尾“偉大”一詞,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得到了歸納和昇華,起到了點題和總結,進一步挖掘了教材的思想性。

經過本次的磨課、上課,我們在很多方面還需要不斷努力和改進:第一,對教材分析還應更加深入地鑽研,這樣才能使教學設計合理有效。沒有深入的研究就沒有發言權,只有對文本反覆鑽研,才能體會文本的精華,從而生髮出屬於自己的東西。

第二,應該嚴格遵守“教師主導性和學生主體性”這一要求進行,教師在教學中只扮演一個穿針引線的作用,學生能回答的,教師一定

不能代爲回答,一定要讓學生在課堂上做教學的主人。教師應該相信學生,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教師只需在學生確有困難的地方點撥指導,教給學習方法,體現學生的學。這一點在以後的教學中必須要改進的。

第三,規範教師的語言。說話時應該儘量簡煉,評價語應該儘量多元化。

第四,要關注課堂的生成。在課堂上,隨時會有學生靈光的閃現,如何抓住學生的這些語言,將它們與理解文本很好地結合,這也是我們在今後的教學中,需要仔細研究和學習的。

總之,這堂課帶給我們很多的啓示,也爲我們今後的教學提供了很好的幫助和歷練,希望能從中得到更多地提高。

二年級大禹治水教學反思 篇5

在進行本課教學時有三個環節給了我觸動。

一、識字教學。識字教學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將識字教學與遊戲、活動結合起來,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變枯燥爲有趣。所以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初讀課文後,認讀字詞時採用了“大轉盤”的遊戲,將學生的識字行爲寓於愉悅的遊戲之中,讓孩子們在玩中學,玩中識記,突破了識字難點;在學寫生字、識記字形時,把競爭機制引入到教學中,採用“爭當識字大王”的形式開展“識字擂臺賽”,讓學生互相交流記憶生字的好辦法,互相啓發,共同識字,這樣,識字在學生的心目中不再是枯燥的讀和寫,他們在娛樂中掌握了字的音、形、意,從而提高了自主識字的能力。

二、寫字教學。在寫字教學中我讓學生分成小組,互相評價彼此的字。鼓勵學生多發現他人的優點,並鼓勵提出合理的`改進建議。如:劉爽的字寫得非常工整,尤其是“撇”寫得特別舒展,如果能夠寫得稍微小些,讓佔格不那麼擠就更好了。因爲學生不只需要教師對自己的評價,那是一種師生間的交流,他們更需要同齡人的評價,即生生之間的溝通。這裏互評的設計,不但爲了使學生學會正面評價他人,更提高了課堂的參與度。

三、討論:大禹是一個怎樣的人。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看法,只要是合理的,都應該給予鼓勵,讓學生從一年級起就敢於發表自己的不同見解,鼓勵個性化發言。孩子們根據自己對課文的理解,說出了這些詞語:聰明(因爲他看小孩遊戲就想到了治水的辦法)、善良(幫助老百姓治水)、堅強(不放棄治水)等。然後我又讓學生各自帶着對人物的理解,再次通讀本組文章,讓他們在讀中體會文章所表達的

二年級大禹治水教學反思 篇6

《大禹治水》是一個流傳千古的傳說。講的是古時候大禹爲了治理洪水,爲百姓造福,吃盡了千辛萬苦,三過家門而不入,最後制服了洪水的事蹟。大禹一心一意爲百姓謀幸福的精神被世人敬仰,代代相傳。

如何引導學生學習這一課呢?我想,可抓住“決心”一詞來展開教學。文章教學之初,我讓學生先提出問題,然後圍繞着問題學習課文。並透過了解鯀的故事,透過鯀的治水過程、方法和結果,吸引孩子瞭解禹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鯀辛苦治水,用堵的方法,十幾年下來,毫無效果,慘遭殺害。禹既爲失去父親而痛苦,更爲父親治水失敗所造成的更大的災難而感到愧疚。同時課文中寫到“滔滔的洪水淹沒了農田,衝倒了房屋,害得老百姓無家可歸”,如此描述洪水的兇猛,災難的巨大,也從側面揭示了禹治理洪水的決心。在這樣的狀況下,禹會出來治水嗎?用了什麼樣的方法?在前面的鋪墊中,我們就能夠理解禹下決心治理洪水的決心之大。學生朗讀起來也動情多了。

課文中的第三自然段最讓人感動。他在外治水10年,三過家門而不入,連自我剛出生的孩子都沒工夫去愛撫。爲了讓學生能深刻地理解大禹的精神,我設計了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情景,然後讓學生想像並討論:大禹這位治水英雄,三次經過家門他分別是怎樣想?又是怎樣做的?帶着疑問讓學生再來討論,結合課文學生明白了:大禹立志要把洪水治好,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於是,他全心全意撲在治水上,“舍小家顧大家”。他不光帶領百姓治理洪水,還帶領百姓發展生產,他的心是屬於老百姓的。所以顧不上自我的家了。當我問到學生:古時候沒有挖土機,也沒有鐵器,禹治理洪水要挖河要劈山容易嗎?他會吃哪些苦?有的學生說:“他可能會被洪水沖走,有生命危險。”有的說:“可能要在野外過夜,有狼呀什麼的。”也有的學生說:“禹在外面可能連吃的東西都沒有。”在這個基礎上再讓學生來讀課文,效果很好。

第四自然段主要採用深入情境,情中悟理。首先讓學生放聲朗讀,說說情緒如何,爲什麼。學生可能會說:老百姓過上了幸福生活,不再流浪等等。並分組與第一自然段作比較朗讀,這樣安排,與第一自然段的情景構成鮮明對照,加深學生對大禹的崇敬之情。然後出示大禹像,引讀最後一句話:從此,大禹成爲人們世世代代敬仰和愛戴的英雄。課堂氣氛調動起來了,學生對大禹的崇敬之情到達高潮。有意識地把思想教育融於語言文字之中,含而不入,隱而不晦,使學生受到崇高的人格薰陶和感染。最後提問:如果你是老百姓,你想對他說些什麼呢?學生們說:“大禹,你辛苦了。大禹,你真偉大!”言語的發源來之於具體而深刻的情境,在情動於中而形於外的境界裏,進一步挖掘了教材的思想性。

二年級大禹治水教學反思 篇7

我們知道,朗讀中的感情,象在生活中一樣,只有朗讀考真正產生了這種情感時,才能從語調裏自然地露出來。指導朗讀,教師如果只是簡單地求讀得流暢,是遠遠不夠的。如果學生不深入地瞭解課文的內容,不切實爲課文的內容所感染,那麼他根無真正做到有感情的朗讀。因而教師在朗讀前應啓發學生從各方面進步地反握全文的思想感情,這就需要教師運用啓發性,原則進一步進行指導。

1、學生講,教師應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他們自己首先發言談自己思考後感受。通過他們的發言,既可以促進學生們的相互交流,鍛鍊他們“說”的能力,可以使教師從發言中瞭解他們對課文的理解水平,從而便於進一步指導。同時,熱烈的課堂氣氛能激發全體學生對課文思想感情的共鳴。加深對課文的理解,爲進一步提高朗讀水平打下基礎。

2、教師講。學生髮言後,教師應給予肯定和鼓勵。引導學生繼續往深層發掘,詔發學生國境圍繞課文的重點難點展開聯想,這種聯想往往使學生增強課文內容所需要的感情,補充和豐富他們對中心思想的具體感受,激發他們的朗讀願望。

3、教師範讀。在朗讀教學中,教師的範讀十分重要,它不公可以給學生,提供模仿的樣板,而且可以給學生啓發,使他們從中領會準確表達中心思想的語言表達方式。當然,教師匯聚讀並不是讓學生簡單的機械模仿,而是給學生一個對比的對象,使他們更直觀感受課文思想感情。

二年級大禹治水教學反思 篇8

5月,我在開了一節公開課,選擇的課文是《大禹治水》。爲什麼選擇這樣一篇課文呢?從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考慮是因爲《大禹治水》這個神話故事給我們塑造了一個一心爲公、爲民造福的頂天立地的古代英雄的形象。大禹的這種奉獻精神在當今社會很有必要發揚光大。此外,課文按事情發展的順序敘述,條理非常清晰,它回答了三個問題:。基於此,在上完課,我覺得:

一、我設計的教學環節非常清晰,重點突出,較好地體現了三維目標。例如:讓學生圍繞課題提問題後,按三個主要的問題我讓學生理清課文的思路,再按這一思路講解課文。但是,我沒有平均使用力氣,我把大禹治水的過程作爲重點部分,讓學生找出自己感動的句子,說說感動的理由,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學生的閱讀感受能力。

二、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整合。由於時間緊促,只有一週的時間準備,所以沒辦法找到更多的素材,這個用FLASH製作的課件做得較簡單,一篇課文,幾幅插圖、一個視頻。但交互功能好,不管在哪裏,都可以回到主頁,再點擊到任何一個地方。

其次,課件在教學環節中的運用恰到好處,如課文導入時,逐一出現雷鋒、丁潔、清潔工人、老師、同學,老師同步簡介他們的事蹟,最後歸結出兩個字:奉獻,主題鮮明。又如,在理清課文的條理後、感受課文內容前,我先讓學生看了有關大禹治水的視頻資料。磅礴的氣勢、豐富的畫面,再加上《大禹治水》這首歌,深深地打動了學生,從中他們看到了很多他們沒有關辦法找到的資料。再如,學生在說自己的感動的句子時,只要把鼠標移到相應的位置,句子就突出顯示,變成紅色,重點詞語變成深藍色。交互功能好,才能真正體現以學生爲主體。請使用站內搜索引擎查找本課全部資料。

三、資料的運用。在理解課文內容之前,我就告訴學生:這節課我們要通過對課文內容的感受和課外查找到的資料來理解課文。雖只是一句話,但很明確地讓學生知道,查找資料,可以幫助我們理解課文內容。本課運用資料也較恰當。如前面提到的視頻資料。又如在講述三過家門而不入時,要討論一個問題:大禹爲什麼三過家而不入?爲避免以前出現過的個別太過現實的孩子說出“他不愛妻子和孩子”而誤導其他孩子。我先出示了三過家門而不過的有關資料,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大禹的奉獻精神。

四、本節課也有一點遺憾:快下課時,我誤以爲下課了,不願拖課,所以最後讀有關奉獻的名言這一個環節刪除了。按我的設計,整節課以有奉獻精神的人物入手,作爲前呼,以讀名人關於奉獻的名言結束,作爲後應,結果有前呼,沒有後應,非常遺憾。

二年級大禹治水教學反思 篇9

《大禹治水》是蘇教版二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是古代的傳說故事,講的是大禹爲了拯救百姓,在外治水13年,最後終於把洪水治服。

在教學中,指導學生理解課文第三自然段時,讓學生輕聲讀課文,然後說說自己的體會,接着出示課文中數字的填空,讓學生重點抓住“13、三、一、十”這些數字,然後問學生:“從這些數字中,你知道了什麼?”這本是一組平淡無奇的數字,但在課堂上,學生卻讀得特別響亮,並會抓住這些數字來說出大禹的偉大品質。通過填空,朗讀、討論,使學生很快從中悟出這些數字的深刻內涵。

最後連讀完課文最後一自然段,我抓住了“治水的偉大英雄”這句話,讓學生積極討論:“大禹的偉大表現在哪裏?”學生們積極投入而且能抓住前面的數字來講,從而能說出大禹的偉大之處。

在教學中,我發現只有設計多種形式,才能激發學生的朗讀慾望,這與教師平時的教學是分不開的,只有多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讓學生“樂於表達、會表達。”

二年級大禹治水教學反思 篇10

課文《大禹治水》是統編教材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15課,課文講述的是一個流傳千古的神話故事,主人公禹十三年率先垂範,堅持抗洪一線,三過家門而不入,舍小家顧大家,最終用疏導的方法,治水成功,造福百姓的故事。大禹心繫百姓、無私奉獻的精神爲世人所敬仰。他的光輝形象代代相傳,激勵華夏兒女爲救國救民奮力前行。

本單元的人文主題,都是圍繞“偉人”這一主題編排的人物故事。“藉助關鍵詞,瞭解課文內容”是本單元教學的重點。所以在教學中,我主要以讀爲主線,通過“初讀,把課文讀通、讀順-細讀,藉助關鍵詞句,瞭解故事內容-講述,藉助關鍵詞句,練習表達”的教學流程來學習大禹的偉大故事。

二年級學生正處於求知慾剛剛發展階段,他們對故事性較強的文章有着濃厚的興趣,對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充滿好奇心,這是孩子們能夠理解課文脈絡的良好基礎,此階段的孩子已經初步具有獨立識文斷字、初步理解人物美好品質的能力,同時兩年的小學生涯已經培養了孩子較長時間的專注力,所以,學生應該能完成本篇課文的學習任務。但是,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不能夠透過文字表面理解編寫者所要灌輸孩子的道德理念和實踐能力,所以我在課堂上也通過啓發誘導順勢而爲地提高學生的思想領悟力和動手操作能力。(這部分是分析學情,我覺得不能少)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完成的是第二課時的教學任務。其中抓關鍵詞句,練習講述本課故事是本課的教學重點。難點是讓學生在講故事同時提高表達能力,滲透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

我依據課標和學情共設計了四個環節的教學:一、創設情境,溫故知新;二、細讀課文,抓關鍵詞句,練習講故事;三、講述故事,藉助提示,完整講述,學以致用;四、課後延伸,拓展閱讀,激發興趣。

我的教學重點是是通過各種形式引導學生正確講故事。在講授第一自然段的過程中,我一邊讓孩子們通過隨文識詞的方法理解詞語,一邊引導學生感情朗讀,滲透文本。講授洪水氾濫環節,通過動畫視頻的直觀教學,孩子們明白了洪水給人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理解了治水的必要性。然後在老師的幫助下,學生能夠自己提取出關鍵詞語,然後抓住關鍵詞語,練習講述本段故事。但是個別學生學習速度不理想

第二自然段的教學中,逐步放手孩子們選擇關鍵詞語講好本段故事,授之以漁。百分之九十的孩子能夠完成任務。

提取三四自然段的關鍵詞語時,我是完全放手,讓孩子們自己去讀,去找,去提取關鍵詞語,孩子們學習積極性大增,最後在自己提取的關鍵詞語的幫助下,順利地講述了這兩段故事。百分之八十孩子能達標。

最後我通過課後題中的“課後提示”,讓孩子們根據課後提示的關鍵句子,完整地講述故事,這樣由老師的半扶半放,到全部放手,不僅“授之於魚”,而且“授之於漁”。不但讓孩子們掌握了課文內容,更讓孩子們學會了講述故事的方法。百分之八十孩子完成學習任務。

當然,這節課存在不少缺憾的地方:朗讀指導的訓練比較單一;受時間限制,對學困生循循善誘太少;動筆訓練不夠到位;學生展示面不夠寬等等。此生有涯學無涯,以後我會繼續虛心學習、努力提升自己,爭取更上層樓。